|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和孩子一起做玩具 |
| 作者 | 弗莱娅.雅福克 |
| 定价 | 35.00元 |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 ISBN | 9787540768775 |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对现在的父母和孩子而言似乎变得非常陌生。在本书中,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用随处可见的棉线、布头、羊毛、木头等天然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玩具。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制作玩具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动手的热情,培养他们的灵活性、审美能力与创造力,还能帮助他们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家长们不妨参照书中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动手尝试吧。 |
| 作者简介 | |
| 华德福教育专家弗莱娅雅福克,生于1937年,任华德福幼儿园园长达30年之久,1990年起开始进行世界讲学,并著有几十本著作,凝聚了她近半世纪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著有《和孩子一起游戏》《和孩子一起画画》《和孩子一起做玩具》《和孩子一起做娃娃》《幼儿园的工作与娱乐》等。 |
| 目录 | |
| 游戏重在过程 游戏—— 一件严肃的事 游戏和工作的关系 周围的环境如何影响孩子? 在哪个年龄适合玩哪种玩具? 一岁时玩的玩具 摇篮娃娃 木头娃娃 柔软的小球 一岁到三岁的阶段 三岁到五岁 五岁到七岁 033 怎样激发孩子进行游戏? 036 游戏和清理工作 039 在大的空间内制作玩具 043 玩具木架 木架毛巾 游戏毛巾 沙袋 冠状针织带 编织绳 玩具枕头 在地板上或者桌子上制作玩具 054 建筑用木材 树枝做的小桥 木头做的火车 小型建筑布巾 树皮船 球果鸟 用木块做的小人 小矮人 站立娃娃 站立娃娃游戏场景的制作 牧羊人 用皮毛制作羊 用粗梳羊毛制作羊 羊(绕线技巧) 用打结的方法制作小娃娃和动物 袖珍小人 玩偶角 玩偶,重要的玩具之一 四肢玩偶 头发 玩偶的清洁说明 牧羊人 有高要求和大挑战的结绳娃娃 娃娃衣服的简单制作方法 娃娃的捆绑毛巾 带围裙的编织娃娃 娃娃的襁褓 娃娃的吊床(钩织) 简易的毛巾吊床 娃娃旁边的雕刻小勺 娃娃旁边的小碗、碟子 杂货铺 木铲 娃娃屋 娃娃房 用树枝木材给娃娃屋做家具 娃娃屋的娃娃们 农庄 用枝丫制作的动物 由木块组合而成的动物 马和马车 用毛线编织的动物 玩偶剧角色制作 简单的丝质玩偶 木偶的保存 木板挂钩 用未纺过的彩色羊毛制作的羊毛图画 翻跟头的小人 纸袋环保人 户外游戏 沙箱 树桩和木板 木块制作的高跷 牵马的皮带 补充 附录 木质玩具的保管和清洁 原毛的处理 |
| 编辑推荐 | |
| product../23392832.html**套直接从德文翻译、系统介绍华德福幼儿教育实践的丛书。这套丛书能够在人们日益关注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问题的大环境下与读者见面,其意义不只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华德福教育,更多的是激励成人真正行动起来,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画画,一起唱唱跳跳,一起工作。成人参与这些过程本身,就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实践华德福教育,这才是真正面向未来的教育。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的书,因为它不同阶段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收获。当我初次翻看时,我关注的是那些具体的技巧,试图解构如何用麻绳缠绕出一个稳固的结构;但随着我与孩子一起实践的深入,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关于“共享工具”和“安全边界”的讨论。作者的洞察力在于,她清晰地认识到,亲子手工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场微妙的权力与信任的练习。如何放手让孩子犯错而不立即干预?如何表达欣赏而不是评判结果的优劣?这些深层次的互动指南,被巧妙地编织在每一个制作步骤的注释之中,如同隐藏的线索,等待着细心的读者去发掘。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作为父母在引导过程中的耐心、恐惧和最终的释然。它提供的不仅是玩具的蓝图,更是家庭关系中的“连接点”。
评分如果说市面上大部分手工书是“食谱”,那么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哲学思辨录”。它的语言风格极其内敛而富有诗意,没有夸张的色彩渲染,却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时间感”的探讨——传统玩具往往是即时满足的产物,而书中倡导的玩具制作,却是一个慢工细活、需要耐心等待自然反应(比如颜料晾干、木头塑形)的过程。这种与“快文化”对立的节奏感,恰恰是现代家庭最稀缺的资源。它不只是关于手工,更是关于如何在喧嚣中为自己和孩子开辟出一个宁静的“手作时间轴”。每一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断舍离”,剥离掉那些不必要的功利心和效率至上的观念。书中的配图也是一股清流,它们不是那种经过过度修饰的商业摄影,而是带着生活气息的、真实的记录,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模仿欲和亲切感。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质朴又充满奇思妙想的氛围所吸引。它不像那些市面上常见的、充斥着塑料感和流水线痕迹的育儿书,反而像是一本被时间温柔抚摸过的旧手稿,每一页都散发着泥土和木头的气息。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魔力,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像一位邻家的长者,用最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着如何用最简单的材料,点亮孩子的创造火花。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不完美之美”的阐述,它提醒着我们,最好的玩具往往不是那些功能齐全、光滑精美的商品,而是那些带着手工痕迹、甚至有点歪歪扭扭,却承载着父母心意和孩子想象力的“半成品”。读着这些描述,我仿佛能听到工具在木头上轻轻摩擦的声音,闻到胶水淡淡的甜味,那种全身心投入、与材料对话的沉浸感,是电子屏幕永远无法给予的宝贵体验。这本书成功地将“动手做”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它关乎的不仅仅是做出一个具体的物件,更是关于建立孩子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以及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松弛有度,它不急于展示最终的成品有多么惊艳,而是将大量的篇幅倾注于过程的细腻描摹和理念的深入探讨。我感觉作者极其尊重孩子作为创作者的主体性,所有的建议都建立在“观察”和“启发”之上,而不是“指令”和“规范”。例如,书中提到如何观察孩子对不同纹理的偏好,以及如何根据季节变化来选择材料,这种深入到生活肌理的观察角度,让我这个自诩为“有心”的家长都感到汗颜。我过去总想着要“教”孩子做东西,而这本书却引导我学会“等待”和“引导”,去成为一个好的策展人,而非总设计师。这种去中心化的育儿理念,极大地缓解了我作为父母的焦虑。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做出一个完美的机器人,而是让孩子在寻找材料、构思结构的过程中,体验到挫折、坚持和最终的自我肯定。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不是为了抄录什么步骤,而是为了回味那些关于“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思考,这比任何具体教程都有价值。
评分这本书最令人耳目一新之处,在于它对材料来源的深挖和对环境责任的轻声提醒。它没有陷入空泛的环保口号,而是将环保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寻找和利用之中。比如,如何从废弃的布料、被遗忘的厨房用品中发现新的可能性,这种“变废为宝”的实践,远比单纯购买昂贵的“环保材料包”来得更有教育意义。它教会孩子尊重每一份资源,理解“消耗”背后的含义。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一种基于对自然和社区的尊重而产生的创造力。作者似乎在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创新往往诞生于资源的限制之中,而不是无限的供给面前。这种从“无用之物”中提炼出“有用之乐”的能力,是现代教育中非常欠缺的一环。它将“可持续生活”的概念,以最直观、最有趣味性的方式植入了亲子互动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