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秘诀9787540778736 漓江出版社 王意

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秘诀9787540778736 漓江出版社 王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意中 著
图书标签:
  • 人际交往
  • 亲子关系
  • 儿童心理学
  • 情商培养
  • 沟通技巧
  • 社交能力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行为习惯
  • 自信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悟元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8736
商品编码:2952673792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孩子想知道的180个秘诀
作者 王意中
定价 39.00元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ISBN 9787540778736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个性温和,在学校会不会受欺凌?会不会耳根子太软,被朋友带坏?容易跟同学起冲突怎么办?打不进同学的小圈子怎么办?

“与人相处”的能力大有关系。事实证明,孩子人际力强,则开朗自信,有着源源不绝的学习动力;反之若人际力弱,则会焦虑畏缩,竞争力崩退。人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发展潜力和幸福感。

校园现场和亲子咨询经验丰富的王意中心理师,围绕人际关系的八大重点,针对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普遍困惑,带领我们引导孩子修正、微调或转换原先的人际模式,创造出适合自己且与社会融合的人际风格,告别阴霾,走向光明的晴天。


   作者简介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疗所所长、心理师、“教育部”部定讲师、《亲子天下》杂志专栏作家。目前为止演讲场次已超过1000场,是许多家长与老师心中极为信赖的心理师。

著有:《为什么孩子要说谎?──心理师亲授的210个诚实力指南》《孩子不专心,妈妈怎么办?》《爸妈不得不教的事——孩子想知道的180个秘籍》《不吼不叫,激发孩子内在学习力》《拆解孩子的青春》《谁让孩子变成失控小恶魔?──从情绪管理开始,教出讲理好孩子》《孩子不敢说的40个成长困惑》等。


   目录

人际关系招:沟通表达

非学不可之沟通表达/ 14

问题一 孩子爱吵架怎么办?/ 16

问题二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21

问题三 孩子爱说八卦怎么办?/ 26

问题四 孩子讲话太直接怎么办?/ 31

人际关系第2招:人际适应力

非学不可之人际适应力/ 38

问题五 孩子容易退缩怎么办?/ 40

问题六 孩子老是独来独往怎么办?/ 45

问题七 孩子转学后不适应怎么办?/ 50

问题八 孩子觉得被孤立了怎么办?/ 55

人际关系第3招:分享与合群

非学不可之分享与合群/ 62

问题九 孩子爱计较怎么办?/ 64

问题十 孩子坚持依自己的方式玩怎么办?/ 70

问题十一 孩子不爱分享怎么办?/ 75

问题十二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80

人际关系第4招:减少被讨厌

非学不可之减少被讨厌/ 88

问题十三 孩子爱管闲事怎么办?/ 90

问题十四 孩子常常不守信用怎么办?/ 95

问题十五 孩子常爱怪罪别人怎么办?/ 101

问题十六 孩子卫生习惯不好怎么办?/ 106

人际关系第5招:减少委屈

非学不可之减少委屈/ 114

问题十七 如何让孩子学会拒绝?/ 116

问题十八 孩子容易被指使怎么办?/ 121

问题十九 孩子被栽赃了怎么办?/ 126

问题二十 孩子的意见不被采纳怎么办?/ 131

人际关系第6招:减少讨好与冲突

非学不可之减少讨好与冲突/ 138

问题二十一 孩子一心期待给朋友好印象?/ 140

问题二十二 孩子倾向用物质来建立友谊?/ 145

问题二十三 孩子有死对头怎么办?/ 150

问题二十四 孩子爱用暴力怎么办?/ 155

人际关系第7招:维持好关系

非学不可之维持好关系/ 162

问题二十五 孩子和朋友断交了?/ 164

问题二十六 孩子透露了太多隐私怎么办?/ 170

问题二十七 孩子面对小圈子时怎么办?/ 175

问题二十八 孩子交了网友怎么办?/ 180

人际关系第8招:远离校园暴力

非学不可之远离校园暴力/ 188

问题二十九 孩子欺负同学怎么办?/ 190

问题三十 孩子遭受了校园暴力怎么办?/ 196

问题三十一 孩子目睹校园暴力怎么办?/ 201

问题三十二 网络暴力停看听/ 206

【附录】建立美妙人际关系的180个秘诀/ 212


   编辑推荐

8项人际关系重点 32道人际疑难解答 180个好人缘养成秘诀

孩子太直率?

换个方式说话,改善沟通表达的能力。

孩子跟朋友在一起时容易退缩?

想要鼓励他,请先从接纳他的害怕开始。

孩子不敢对朋友说“不”?

委婉、轻柔地清楚表达自己的状况,再多加个微笑,是说“不”的黄金组合。

你知道孩子有多烦恼“被排挤”吗?

比起分数,爸妈更该关心的是孩子“朋友有几个”。


   文摘

   序言

孩子人际力的成长密码:拨开迷雾,解锁社交智慧 在这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无疑是他们未来走向成功、收获幸福的基石。然而,很多家长在培养孩子人际力的道路上,常常感到迷茫和无助。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社交的渴望和困惑?我们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成为一个自信、懂得关爱、善于合作的未来之星? 这本书,并非直接提供一套僵化的“秘诀”或“公式”,而是深入探究孩子成长过程中,关于人际交往的真实需求、心理动态以及可能遇到的障碍。它旨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们,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理解他们为何会产生社交的焦虑,为何会在群体中感到不适,又该如何才能真正地建立起健康、积极的人际连接。我们将一同探索,如何为孩子们搭建一个通往“人际力超群”的坚实桥梁,让他们在成长的旅途中,不仅学到知识,更能收获珍贵的友谊,拥有强大的同理心,并具备解决冲突、团队协作的卓越能力。 一、 理解孩子人际力的萌芽与成长:从“我”到“我们”的蜕变 孩子的人际力并非天生,而是在与外界的互动中逐渐萌发、发展和成熟的。这个过程充满了探索、尝试、甚至跌跌撞撞。 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交的起点: 婴幼儿时期,孩子的社交主要围绕着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展开,比如通过哭泣来吸引关注,通过模仿来学习。当孩子开始发展自我意识,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于他人的个体,这时,他们会开始尝试与他人建立联系,比如分享玩具,或是渴望得到他人的回应。这个阶段,了解孩子对“我”的认知,以及他们如何将“我”投射到与他人的互动中,至关重要。例如,孩子有时会因为自己的想法不被理解而感到沮丧,这是他们希望自己的“自我”能被看见和接纳的信号。 情感的连接与共鸣的培养: 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丰富而敏感的。他们的人际力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能否感受到被爱、被理解、被支持。同理心,作为人际交往的核心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从孩子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进而学会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因为摔倒而哭泣,他们是否能体会到那种疼痛和难过?当他们看到父母因为工作辛苦而疲惫,他们是否能感受到那份辛劳?引导孩子观察和解读他人的情绪信号,鼓励他们用语言或行动来回应,是培养同理心的第一步。 规则的理解与界限的建立: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进入幼儿园、学校等集体环境,开始接触到更多的同伴,并需要学习和遵守各种社会规则。这些规则,比如“分享”、“轮流”、“不打人”,是孩子理解“你我”之间的界限,以及如何在群体中和谐相处的基础。家长需要耐心解释规则的意义,并引导孩子理解遵守规则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个人界限,让他们知道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 二、 拨开社交迷雾:孩子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孩子们在人际交往中,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挑战,而这些往往是家长容易忽视,或是不知如何介入的。 沟通的障碍: 语言发展的不成熟、思维的直接性、以及对他人意图的误解,都可能导致孩子在沟通中遇到障碍。他们可能难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能因为急躁而说出伤人的话,也可能因为听不懂对方的话而产生误会。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倾听,如何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如何教他们如何委婉地拒绝或表达不同意见,是解决沟通障碍的关键。 冲突的处理: 孩子之间发生争执、摩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在于,他们能否从中学习到解决冲突的智慧。是简单地诉诸武力,还是学会通过协商、妥协来达成共识?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例如资源争夺、意见不合、情绪失控等,并引导孩子尝试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轮流玩”、“换一种方式”、“讲道理”,是培养孩子解决冲突能力的重要途径。 友谊的建立与维护: 拥有真挚的友谊,是孩子幸福感的重要来源。然而,建立友谊需要技巧,也需要经营。孩子可能因为害羞不敢主动结交朋友,可能因为不会分享而失去小伙伴,也可能因为误会而伤害到朋友。如何引导孩子主动发起互动,如何教会他们分享快乐与忧愁,如何让他们明白友谊需要互相理解和包容,是帮助他们收获友谊的有效方法。 面对社交焦虑与排斥: 有些孩子天生比较内向,在社交场合会感到紧张和不适。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不被同伴接纳,而感到孤独和受伤。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性格特质,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同时,也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比如一对一的交流,或者参与他们感兴趣的小组活动。当孩子遭受排斥时,需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慰藉,并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应对策略。 三、 塑造人际力的核心素养:智慧的引导与积极的赋能 培养孩子的人际力,并非仅仅是教授一些社交技巧,更重要的是塑造他们内在的核心素养,让他们成为一个懂得爱、尊重他人、并能积极影响他人的人。 自信的基石: 孩子的自信心是他们大胆尝试社交、不怕失败的动力源泉。自信并非来自于过度的赞美,而是来自于他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来自于他们知道自己被爱和被肯定。家长需要多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要给予肯定。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 同理心的土壤: 如前所述,同理心是连接人心的桥梁。培养同理心,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的故事,讨论人物的情感,鼓励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例如,当孩子看到动画片中的角色遇到困难,可以问:“如果你是他,你会是什么感受?” 合作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合作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孩子需要学会与他人协作,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鼓励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分配任务,让他们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学校,也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学习分享资源,协商分工。 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际力超群的孩子,必然是一个懂得如何解决问题的人。当他们在社交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不会轻易退缩,而是会主动寻找解决方案。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分析问题,思考不同的可能性,并尝试去实践。例如,当孩子因为玩具分配不均而争吵时,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都玩到这个玩具?” 积极的沟通姿态: 积极的沟通,意味着坦诚、尊重、以及愿意倾听。教导孩子用“我”的感受来表达,例如“我感到很难过,因为……”而不是指责性的“你总是……”。鼓励孩子倾听他人的观点,即使不同意,也要理解对方的立场。 四、 家长与教育者的角色:成为孩子人际力成长的“引路人” 家长和教育者,在孩子人际力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不是简单的“教导者”,更是“引路人”,以身作则,用智慧和耐心,为孩子铺就一条通往人际力超群的道路。 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家长自身的社交行为,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最直接的教材。我们如何与家人、朋友、邻居沟通?我们如何处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我们是否懂得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我们的言传身教,将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对人际关系的认知。 耐心与理解: 孩子的人际力发展需要时间,需要经历试错。家长需要保持耐心,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犯的错误。避免过度苛责,而是给予引导和支持。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认真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提供实践的平台: 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例如家庭聚会、社区活动、学校社团等。让孩子在真实的社交情境中学习和成长,这是任何理论学习都无法替代的。 适度的介入与放手: 在孩子遇到社交困难时,家长需要适度介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但同时,也要学会适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从中获得成长的经验。过度包办,反而会剥夺孩子锻炼人际力的机会。 持续的学习与调整: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际交往的挑战也在不断变化。家长需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关注孩子的发展变化,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策略。 这本书,将不仅仅是提供一套“如何让孩子人际力超群”的工具,更是一次深入孩子内心世界的探索之旅。通过理解孩子真实的需求,掌握科学的引导方法,并以身作则,我们就能帮助孩子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建立起坚实的自信,拥有温暖的同理心,收获真挚的友谊,并最终成为一个懂得合作、善于沟通、拥有强大人际能量的未来之星。让我们一起,为孩子的成长,点亮人际力的明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排版确实挺吸引人的,封面的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都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应该会很实用。拿到书后,我首先关注的是它的结构安排,这本厚厚的书目是如何组织内容的,才能让家长们如此方便地查阅和应用。我注意到它似乎是将各种情境和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类,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技巧。比如,书中可能侧重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社交中所遇到的特定挑战,然后针对性地给出解决方案。这种系统化的编排方式,对于那些希望系统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福音。而且,从目录的初步浏览来看,它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孩子如何主动发起对话,到如何处理冲突和拒绝,甚至是如何建立深厚的友谊,都似乎有所涉及。我很期待深入阅读后,看看它在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步骤上能提供多大的帮助。特别是那些看似微小却对孩子社交信心影响巨大的细节,比如眼神交流、肢体语言的运用,是否也有深入的探讨。这本书的厚度也说明了内容的详尽程度,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真正提供可操作的“秘诀”。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琢磨,现在这个时代,孩子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太快,但真正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建立高质量连接的能力,好像反而成了短板。所以,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特别留意它在“情商”和“社交技能”之间是如何找到平衡点的。很多育儿书会侧重于情感教育,强调“理解和接纳”,这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具体的“行动指南”,家长在实战中依然会感到手足无措。这本书的标题似乎承诺了“180个秘诀”,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抱有极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到对话脚本、情景模拟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说教。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被排挤时,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是鼓励孩子直接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还是教他们用更委婉但坚定的方式?这本书如果能针对这些“卡点”给出详尽的应对策略,那它的价值就不可估量了。毕竟,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刻意练习和正确的引导,这本书看起来正是在搭建这个练习的框架。

评分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展现出一种跨越文化和时代背景的教育智慧。人际交往的核心要素——真诚、同理心、清晰表达——是永恒的主题。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本书似乎没有被过度的“成功学”焦虑所裹挟,它强调的“超群”并非是要把孩子塑造成社交明星或万人迷,而是让他们能够在任何社交环境中都能感到自信、游刃有余,并且能够建立起真正有意义、滋养心灵的关系。这种对“高质量人际关系”的追求,比单纯追求“高人气”要健康得多。它教导的不是如何取悦他人,而是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然后自然地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培养,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的基石。这本书提供的,似乎是一份通往内心强大与外在和谐的路线图。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体现了对读者体验的重视。大段的文字被巧妙地分割,穿插着一些醒目的提示框或者案例摘录,这使得即使是日程繁忙的家长,也能随时拿起一页快速吸收核心信息。我发现它在每一个“秘诀”的讲解后,都会附带一个“家长行动清单”或者“和孩子一起讨论的问题”,这种即时反馈和应用机制的设计非常高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方法的植入,促使家长将书本知识立刻转化为家庭教育的实践。例如,当讲到一个关于“倾听的技巧”时,书里可能不会直接说“要学会倾听”,而是会设计一个场景,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扮演听者和说者,然后共同评估哪种回应方式更能让对方感到被理解。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法,比单纯的理论学习效果要好上百倍。可以看出,编纂者非常清楚,育儿书籍需要的是“工具箱”,而不是“理论教科书”。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在语言组织上的匠心,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口吻,反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在与你进行一次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这种平易近人的叙事风格,极大地降低了家长在阅读和实践过程中的心理负担。我特别欣赏它在强调“成功交往”的同时,也关注了“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社交能力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被拒绝、友谊破裂的阵痛,如果这本书只是鼓吹一味地“讨好”和“融入”,那反而会培养出缺乏自我边界的孩子。因此,我期待它能提供如何优雅地处理拒绝、如何重建自信心的方法。书中对“拒绝的艺术”以及“友谊的质量而非数量”的探讨,让我觉得作者的理念非常成熟和人性化。这种全面且富有同理心的视角,比那些只关注表面热闹的社交技巧书籍要深刻得多,它是在帮助孩子建立一套健康的社交价值观,这才是长久之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