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家孩子真自觉: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
定价:13.00元
作者:高取静.NPO法人JAM网
出版社: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5-01
ISBN:978753374886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59kg
编辑推荐
从“父母的规矩”到“自己的规矩”!
内容提要
目录
从“父母的规矩”到“自己的规矩”
1 孩子收拾东西的规矩
都为“乱扔族”孩子头疼
孩子们普遍不会收拾
指导和交流的技巧
让孩子养成“自己的规矩”
检查表 能自己收拾东西的孩子
2 怎样分类是关键
收拾东西需要分类的能力
美国的孩子怎样学习分类
训练1 剪广告单 按商品门类学分类
训练2 金枪鱼和鲸鱼 利用比较图学分类
训练3 是太阳还是月亮 使用表格学分类
在生活中进行分类训练
训练4 垃圾是资源 按规矩分类
……
3 家长须知
4 开始实行吧!
附录 各种类型孩子的教育方法
另类的结尾语——本书编写人员寄语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育儿界的“及时雨”!我最近正在为家里那位小祖宗的“玩具山”和“书本海”感到焦头烂额,每次想让她自己收拾,最后都演变成一场拉锯战,我吼,她哭,场面一度非常失控。市面上那些所谓的“习惯养成”的书,要么讲得高深莫测,一套一套的理论听得我云里雾里,要么就是生搬硬套,不接地气,完全不符合我们家这种“非典型”的混乱局面。说实话,我带着一丝怀疑打开这本书,没想到里面的内容简直是直击我心的痛点。它没有上来就给你定下什么宏伟的目标,而是非常细致地分析了孩子不愿意收拾背后的真正原因——那种从心理学角度切入的剖析,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反而成了孩子“逃避”的借口。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亲切,读起来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跟你拉家常,分享她是如何一步步带领孩子走出“混乱泥潭”的。特别是关于如何设置“微小胜利”的描述,让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立即尝试的突破口,而不是总想着一蹴而就。我感觉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套可以灵活调整的“工具箱”,而不是死板的“说明书”。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包装得花里胡哨,内容却空洞无物的书籍持保留态度,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实践性绝对是超乎预期的。它非常注重“环境支持”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对我触动非常大。作者细致地描述了如何构建一个“对孩子友好”的收纳系统,比如收纳盒的高度、标签的设计(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图案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小事”。以前我总是买一堆漂亮的收纳箱回家,结果孩子根本不知道该把什么东西放进去,最后收纳箱成了新的“堆积区”。这本书则教我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这个系统,确保这个系统是孩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更让我觉得贴心的是,书中还专门开辟了一章来讨论“反复”和“退步”的问题。它坦诚地告诉家长,养成习惯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而不是一条直线,这极大地缓解了我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显著效果而产生的焦虑感。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可以更平和地看待孩子偶尔的“故态复萌”。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清新自然,完全没有传统育儿书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它更像是一本精心编纂的“案例集”,充满了鲜活的、真实生活中的片段。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理论时,总是会穿插自己与孩子互动的真实对话记录。这些记录非常生动,让我能清晰地“听见”那种冲突是如何被化解的,那种不耐烦是如何被耐心取代的。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不再觉得育儿是一件需要“苦大仇深”的事情。它强调的是“合作”而非“对抗”。比如,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巧妙的“倒计时清理游戏”,将收拾过程与孩子喜欢的活动(比如看动画片的时间)挂钩,但它又非常注意平衡,避免让收拾变成一种交换条件。这种处理分寸的拿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育儿智慧。它教会我,培养习惯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孩子听话,而是让他们学会为自己的生活空间负责,这种长远的目标设定,让我对未来的教育更有信心。
评分阅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心态上的重塑。我原以为培养好习惯是“工程管理”,需要精确的计划和严格的执行。但这本书让我领悟到,它更像是一场“园艺工作”,需要持续的灌溉、耐心的等待和适时的修剪。它非常重视正面激励的力量,并且提供了一套非常细致的“赞美词典”,教我们如何具体、有效地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小进步,而不是空洞地说一句“你真棒”。这种对“过程”的聚焦,远远超过了对“结果”的关注。书中还涉及到了“物品的筛选和取舍”这一关键环节,这一点极其重要,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收拾,是因为东西实在太多、太杂乱了,让他们无从下手。作者提供的“一进一出”原则,以及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价值判断,为我清理“囤积症”提供了绝佳的思路。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非常扎实、充满人文关怀的指南,它不仅解决了眼前“乱”的问题,更从根本上提升了亲子沟通的质量和家庭氛围的和谐度。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和观察力真是令人佩服,它不是那种空泛地喊口号的书籍。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仪式感”的强调。在书中,作者将“收拾”这件事,从一个令人厌烦的家务,成功地转化成了一种充满期待的家庭活动。举个例子,她提到可以给特定的收纳工具起一个有趣的名字,或者设定一个“每日探险时间”,让孩子扮演“寻宝猎人”的角色来完成整理工作。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育儿视角。我之前总觉得,孩子不爱收拾就是天性懒惰,是性格问题,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其实是我们大人没有把“引导”做得足够有趣和有吸引力。书里提供的很多小情景模拟,比如当玩具散落一地时,大人应该如何用提问代替指责,那种温和而坚定的沟通方式,我当场就模仿着试了一下,效果立竿见影。它不是在教育我们如何“管教”孩子,而是在教我们如何“赋能”孩子,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掌控感”。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外部的强迫有效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