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1-2年级-陪孩子走过小学启蒙关键期
定价:36.00元
作者:木紫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12715615
字数:
页码:24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有了这个阶段的新的特点。家长该怎么做,才能把教育精力用对了时间和地方呢,本书除了在理论上给出了详细的引导和解释外,还指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贴近当下的教育现实。既能够引导家长辅导孩子正确地学习,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忽略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兴趣特长。
目录
作者介绍
n
木紫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本科,中科院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以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为依据,寻找孩子心理发展的共同规律,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个性化培养”“发展孩子潜能”“每个孩子都成才”。
n已出版作品:《3岁前,好妈妈要懂的育儿心理》《破解两三岁孩子叛逆期》《妈妈就是超级育儿师——0~3岁智力发展与早期教育》《妈妈就是超级育儿师——0~3岁育儿心理与情绪管理》《小学生学习习惯关键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关键培养》《青春期男孩成长魔法书》《青春期女孩成长魔法书》等,深受读者欢迎。
n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体现了一种非常成熟的叙事逻辑。它不是按照学科顺序排列的,而是完全围绕着“孩子的成长脉络”来组织的。从入学初期的环境适应,到中期对规则的理解与内化,再到后期对自我价值的初步认知,每个阶段的挑战都被清晰地划分出来,并且针对性地提供了解决方案。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学习工具和方法时所保持的克制。她没有推销任何昂贵或复杂的教具,而是强调“手边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例如,书中提到如何用家里的旧报纸和厨房用具来设计数学情境游戏,这瞬间点燃了我作为家长的创造力,也让我明白,最好的教育资源其实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的生活空间里,只是我们缺乏一双发现它们的眼睛。这种“返璞归真”的教育观,对于那些害怕在“军备竞赛”中落后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重新找回了教育的掌控感和乐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踏实”和“有力量”。很多教育类书籍读完后,常常让人感觉更加焦虑,因为它们罗列了太多“应该做”的事情,让人应接不暇。但这本书不同,它更像是在教我们“如何看清脚下的路”。书中详尽地分析了不同性格类型的孩子在启蒙期的典型表现,我对照着我孩子的特点,清晰地看到了他的优势和潜在的雷区。作者不是在教我们如何“改造”孩子,而是教我们如何“顺应”和“赋能”孩子的天性。例如,对于内向的孩子,书中提供了许多在家中建立安全感的活动建议,这些建议都非常具体,操作性极强,避免了让孩子过早地暴露在不适宜的社交压力下。它传递的核心信息是:小学启蒙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比灌输知识点重要一万倍。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慢下来,用一种更具耐心和远见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微进步,是指导我度过未来几年小学生活的“定海神针”。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挖掘和对教育心理学的洞察力,是它远超同类读物的关键所在。它没有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是试图去理解那个正在成长的“人”——我的孩子。书中对于“挫折教育”的探讨,让我印象极为深刻。过去我总担心孩子受了委屈会产生抵触情绪,但这本书却清晰地解释了,如何将失败转化为成长的阶梯,以及家长应该在哪个时间节点介入,以何种语言去引导孩子自我修正。作者对“情绪管理”的论述尤为细腻,她将孩子在课堂上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产生的焦虑,与家庭支持体系的缺失联系起来,指出很多时候孩子的“不听话”,其实是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的外化表现。我甚至觉得,读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了教育孩子,不如说是先完成对我自身教育观念的重塑。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说话的语气、肢体语言,甚至我处理自己压力的方式,因为这一切都在无形中投射给了我的孩子。这种由内而外的反思,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温暖,色彩柔和,给人一种亲切又充满希望的感觉。拿到手后,我立刻被它排版上的用心所吸引。不同于那种堆砌知识点的教辅书,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育者在与家长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谈。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而是真正站在一个新手父母的角度,去剖析孩子在小学低年级这个“关键期”会遇到的各种迷茫与困惑。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学习习惯养成”的那几个章节,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要早睡早起”之类的口号,而是通过生动的案例,描绘了在家庭环境中,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潜移默化地建立起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力。比如,书中提到的“十分钟阅读仪式”,这个细节非常具体且易于操作,让我这个平时工作忙碌的家长找到了一个可以立刻实践的有效方法。整体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舒缓而富有启发性的,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思维框架,帮助我重新审视“启蒙”这两个字的真正含义,它绝不仅仅是识字写字那么简单,更关乎精神世界的构建。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仿佛是进行了一次关于小学阶段教育的“深度体检”。作者的笔触非常专业,但用词却保持着一种近乎科普读物的易读性,这使得即便是第一次系统接触儿童教育理论的家长,也能轻松跟上她的思路。我发现,书中对“家长角色定位”的界定尤为精准。它清晰地区分了“伙伴、引导者和榜样”这三种角色的切换时机。书中有一个观点是,在孩子自主探索知识的初期,家长应该退居二线,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只有在孩子明显陷入系统性困境时,才以“教练”的身份介入指导。这个观点极大地解放了我的焦虑感,让我不再觉得必须时刻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而且,作者非常注重跨学科的融合,书中提供了很多将阅读、写作和生活常识结合起来的活动建议,让“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几个小时,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整合性的教育理念,是当下非常需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