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自觉我省心
定价:32.00元
作者:吴甘霖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544823197
字数:
页码:27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千般逼万般宠,不如孩子自己懂
★ 千回求万回骂,不如父母能放下
★ 方法学家夫妇19年家教心得披露
★ 成功打造“自觉型孩子”的教子手记
★ 家教专家、“知心姐姐”卢勤作序并诚意推荐!
★ 《管好自己就能飞》(吴牧天著)上市8个月突破30万册;成为全国50所学校自我管理推荐用书,学生自我管理读物;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及300多家媒体纷纷报道。
《孩子自觉我省心》由吴甘霖、邓小波所著,供相关读者阅读。
内容提要
这是方法学家吴甘霖夫妇19年的教子手记,是一本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让广大父母有效培养“自觉型孩子”的著作。
作者的儿子吴牧天,原是一个“捣蛋王”,后来在父母引导下,成为善于自我管理的学生,并考上美国重点大学。他总结自己成长经历写作的《管好自己就能飞》一书,荣登全国排行榜总榜,激发全国近百万学生的“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热潮。
当今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大的缺陷在于讲道理太多,讲方法太少。
《吴甘霖教育方法书系:孩子自觉我省心》通过生动事例,总结了一系列让孩子养成自觉精神和自我管理习惯的有效方法: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管时间”到“管心情”,从“战争型人格”到“正面沟通”,以及有效教子的九字方针(“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有效批评的“三明治”方针……
“孩子一自觉,父母何必逼!”本书很想告诉读者的是:很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很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只要能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好习惯,广大父母就能摆脱吃力不讨好的教子忙累,让孩子自我管理、健康成长!
目录
序:自觉才能自由 卢勤
自序:孩子一自觉,父母何必逼
单元 更新观念:管孩子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管
章 千般逼万般宠,不如孩子自己懂
1、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人生教育从“挫折课”开始
2、孩子是父母的宝贝,但未必会是社会的宝贝
3、战胜绑架:你也许能为孩子提供天空,但你无法提供他腾飞的翅膀
4、“替孩子等于害孩子”
5、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6、“试者生存”:鼓励孩子练“胆商”
7、越能调整自己,越能改善世界
8、自我负责的三大要点
第二章 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我教育
1、我无法代替你学会游泳,更无法代替你成长
2、写作文的意义:不为当作家,而为开展自我教育
3、鼓励追星,但必须追求光环后的精神
4、要管好事情,先管好心情
5、自我管理重要的三句话
6、68万字自我管理日记背后
7、让管理与自我管理比翼齐飞
第二单元 改善方法:少一点“应该”,多一点“怎么办”
第三章 从游戏和解决问题中练出聪明
1、4岁可学方法论,6岁可学辩证法
2、扫地也可扫出创新来
3、有智慧,不怕别人来“欺负”
4、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
5、学会“找方法的方法”
6、独立思考,勇于说“不”
7、弱者抱怨世界,强者解决问题
8、问题不是烦恼的源泉,而是成长和创造的机会
9、吃别人一堑,长自己一智
第四章 越能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越能快乐顺利
1、“长大”的标志,就是学会关心他人感受
2、你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先学着怎样对待别人
3、越会感恩的人,越能得到生活的祝福
4、“让别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5、做正常人、做能干人、做有贡献的人
6、告别“战争型人格”,学会“正面沟通”
7、乐于分享,乐于分担
8、不因别人脸色改变积极态度,而要用积极态度改变别人脸色
9、“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第五章 让他“听话”有妙招
1、千回灌输,不如一次体验
2、少一点“必须”,多一点让他学会选择
3、创造机会让他多方面接受“正能量”
4、身边的标杆,往往比远处的巨人更能影响孩子
5、听得进,记得住,用得上
6、快快听,慢慢讲,慢慢生气
7、如果无法取得孩子信任,就别指望孩子打开心门
8、以契约管理代替指教管理
9、以“三明治”的方法批评
10、不仅给他说“不”的机会,更让他当前辈的老师
第三单元 提升素养:送金山送银山不如送个好习惯
第六章 自我管理的一、二、三、四法则
1、一个原则:自觉不自觉,相差一百倍
2、二大关键:结果导向与方法意识
3、三种思维:正、反、合
4、四项训练:勇于面对、敢于承担、善于解决、勤于总结
第七章 攻克难点:的自律从哪来?
1、“事业要往上比,生活要往下比”
2、主动,二流被动,三流不动
3、出现问题,先自己检讨改进
4、棉花堆里磨不出好刀来
5、“自找苦吃”就是“自找补吃”
6、生气不如争气,理直还需气和
7、谁能抵挡诱惑,谁就能当人生主人
8、越有“空杯心态”,越能不断成长
附录:给未来孩子的两封信
做一个心灵的“贵族”——妈妈邓小波给未来孩子的信
当生命的主人翁——爸爸吴甘霖给未来孩子的信
作者介绍
吴甘霖,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国青年报》记者、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美国美中国际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等职。现任甘霖智慧国际培训机构理事长、世界青年成功学会副会长、国资委国际商务职业资格认证及考评委员会主任委员。
其2005年出版的《方法总比问题多》一书,两年多时间已重印30多次,在“雅虎中文”上发表的读后感和新闻达1100多万条,创造中国培训图书之,是近年来全国很畅销的图书之一;此外,出版的《心本管理——管理学的第三次革命》、《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阳光》等著作也深受读者欢迎。
常年开设智慧系列课程,培训对象有,包括财政部在内的几十位中央和国家部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众多高级总裁班,以及长虹集团等众多企业,深受各界欢迎。邓小波
成长励志畅销书《管好自己就能飞》作者吴牧天的母亲,《中国妇女报》主任记者,多年来关注并研究家庭、父母及青少年成长问题,采写相关深度报道100余万字,在《中国妇女报》和《读者》《家庭》《知音》等知名媒体上发表,崇尚“爱是很好的教育”,对青少年心灵建设、人格培养有较深研究。
文摘
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帆风顺。但是,正是为了让孩子的人生更加顺利,我们应该对他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而且,这种挫折教育越早越好。
这样的理论,看起来很奇怪甚至有点荒谬,却是真正有效的教子辩证法。
在这方面,我们有切身的体会。
“我要恐龙玩具!我要!爸爸买!爸爸买!”3岁的牧天边哭边喊。
“不买了!回家!”他爸爸的话里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我就要,就要嘛!”牧天一屁股赖在地上不起来。
看到这种情形,他爸爸不由分说,抱起牧天就往回走。
牧天在爸爸怀里双脚乱踢,把爸爸的腿都踢疼了。而他,哭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
这是10多年发生在海口市东风桥边的一幕,也是牧天来到这个世界,所上的人生课。现在回想起来,也许让我们有点伤感,但同时也让我们很欣慰:在他那么小的时候,我们就以一种不一样的方式,对他进行真正的人生启蒙,并且成为他日后感谢的成长经历之一。
从牧天降临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和所有父母一样,心中除了对孩子满满的爱,就是对他的祝愿:希望他的人生一帆风顺。
但是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一帆风顺”的信念也一点点动摇:这不过是我们一厢情愿的祝福而已。尤其是刚进幼儿园不久,自信满满的牧天,却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被选上他期望的舞蹈表演队,他因此失落了好几天。这让我们开始意识到,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小到一次落选、一场考试的失利,大到将来工作、情感上的挫败等。
我们开始思考,作为负责任的父母,究竟应该教给孩子什么?
终于有一天,我们找到了教育他的契机。
那时的牧天,喜欢的就是恐龙玩具。头一天他爸爸下班,在家门口的东风桥上,看见有个小贩在卖恐龙玩具。他爸爸想给牧天买一个,却发现忘记带钱了,于是问清了价格,和小贩说好第二天再来买。
第二天,牧天爸爸带他去了玩具摊。看到自己心爱的玩具,隔着老远,牧天就甩开爸爸的手冲过去,激动得小脸蛋通红,围着玩具摊一边跳一边叫:“我要恐龙!我要恐龙!”
当牧天爸爸掏出20元递给小贩时,没想到小贩却坐地涨价了:
“30元一个!”
“昨天不是说好20元的吗?!”牧天爸爸有点儿生气。
小贩翻翻眼皮说:“今天要30元!孩子这么喜欢,当爸的还怕多花几块钱?’’同时,小贩狡黠地看了一眼旁边急不可耐的牧天,然后将恐龙玩具取下来塞给欢天喜地的牧天。
如果换了别的家长,看孩子那么高兴,很可能就忍气吞声买下了。毕竟,谁忍心为多出lO元钱而剥夺孩子的快乐呢?
但牧天爸爸却坚决不买了。眼睁睁看着心爱的玩具“得而复失”,牧天自然不肯,于是就出现了前面的一幕。
被爸爸带回家后,牧天一见妈妈,就抱着她委屈地又大哭起来。妈妈当然很心疼,不免费怪他爸爸抠门,连多花10元钱都舍不得。但是牧天爸爸告诉她: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我们都一直顺着他,他也从来没有遭遇过什么挫折。不如借此机会教育教育他,让他从什么都会顺着他的虚幻中走出来。
牧天的妈妈立即赞同。一会儿,我们牵着牧天坐到了门口盛开的三角梅树下,等他情绪平复下来后,我们开始跟他讲为什么不能买玩具的理由:
“首先,小贩是个讲话不算数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买他的玩具。另外,虽然爸爸妈妈很爱你,但并不是你提出的所有要求,爸爸妈妈都会满足。满足不满足,我们要看两点:
一是这个要求合不合理。比如说你已经有了好几个变形金刚的玩具了,如果还要买变形金刚的玩具,就不合理了,我们也不会答应。二是符合不符合条件。比如说,今天不买这个玩具,主要不是因为你的原因,而是那个小贩的原因,但是,也不能满足你的要求。”
对这个道理,他似乎开始听进去了,但还是心有不甘,仰着小脸问我们:
“别的小朋友也一样吗?”
“是的,完全一样!你不仅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而且和所有人都没有两样——不会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只是,懂得这个道理有早有晚。而你,这么小就懂得了,而且能勇敢地接受它,所以你更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男孩!”
尽管有些似懂非懂,但因为觉得自己能成一个“出色的男孩”,所以牧天还是点点头,表示同意。然后,开心地和隔壁的峰仔哥玩去了。
就这样,我们用不到一小时,对牧天上了人生的课:挫折教育——生活不会对你有求必应!
从那以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有意识地对牧天进行引导。比如去商场前,如果说好了不买玩具,那么经过玩具柜台前,就算牧天用再渴求的眼神看着我们,我们也会假装看不见;比如上小学时,他羡慕同学穿鞋,提出让我们买,我们会毫不犹豫拒绝;就算买生日礼物,我们也会有要求:可以自己选,但价格上有限制,比如不能超过100元等。不过有一样东西,无论牧天什么时候提出要求,我们都不会拒绝,那就是买书。
另外,我们还告诉牧天,如果你想要得到某一件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比如当他还只有三四岁的时候,我们就会告诉他,如果他能坚持每天将全家人的鞋子摆整齐,或者每天将院子里三角梅落下的花瓣都捡到垃圾桶里,那么周末就能获得一次去动物园或者游乐园的机会。
……
序言
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书名戳中了我内心深处的渴望——谁不想省心呢?坦白说,我一开始对这类“育儿速成”的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教育孩子哪有那么容易。然而,这本书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反套路”之处。它几乎没有提供任何“一招鲜吃遍天”的技巧,反而一直强调教育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作者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父母的“情绪管理”,她指出,很多时候孩子不自觉,是因为父母的情绪先失控了,我们的焦虑、不耐烦,像传染病一样感染了孩子。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小故事,关于如何应对孩子打破心爱物品的场景,作者没有建议家长立刻责骂,而是让我们先深呼吸,处理自己的“失望感”,然后再去和孩子一起面对“后果”。这个视角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它将教育的焦点从“孩子的问题”转移到了“家庭的互动模式”上来。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待孩子犯错的态度变得更加从容和接纳,虽然孩子偶尔还是会犯错,但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变得更有效率,从相互指责的僵局,转变为共同解决问题的伙伴关系,这不就是最大的省心吗?
评分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涉及了大量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原理,但作者的文字功力在于,她能用最接地气的语言将这些复杂的理论包装起来,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吸收和应用。我是一个教育学专业出身的教师,平时接触很多理论书籍,但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枯燥乏味。而这本《孩子自觉我省心》(此处以内容代指),它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等巧妙地融入到具体的家庭场景分析中,使得理论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比如,书中对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提供了好几种循序渐进的实践方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家长“不许看电视,去写作业”。我根据书中的建议,调整了对高年级学生的作业指导方式,侧重于激发他们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不是只关注分数和排名。结果非常明显,学生们的主动学习时间增加了,课堂参与度也提高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让我非常满意,它既有理论支撑,又不失操作性,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做笔记的实用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过多花哨的元素,一看就知道作者是想把重点放在内容本身。我是在一个育儿论坛上偶然看到有人推荐的,当时的心情挺焦虑的,因为我家那个正处于“自我主张”的高峰期,稍微不如意就大吵大闹,让我这个新手妈妈焦头烂额。这本书的切入点很新颖,它没有一味地强调“管教”或“惩罚”,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探讨儿童心理发展和家庭环境对孩子自律性的影响。作者用了很多贴近生活的案例,比如孩子不愿意自己穿衣服、吃饭时到处乱跑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但她分析得非常透彻,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强行的干预反而是在扼杀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读到一半的时候,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教育方式,比如在孩子尝试自己做某件事时,因为担心他做不好、浪费时间,就忍不住插手代劳,结果反而让他失去了探索的兴趣。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温和、有耐心,读起来一点压力都没有,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她的感悟,而不是一本说教式的指南。它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自觉”不是逼出来的,而是需要一个安全、充满鼓励的环境去慢慢培养出来的,这其中,父母的“省心”恰恰来源于我们愿意先“费心”去理解和引导。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呼吸感”。我喜欢它在每一个章节末尾设置的“自省清单”,而不是“行动步骤”。很多育儿书会列出一二三四条要求你必须做什么,读完后会有一种被压迫感。而这本书更像是在邀请你进行一场深入的自我对话。比如,它会问:“你希望孩子拥有‘自觉’,但你自身的日常行为模式是否体现了你所期望的自律?”这个问题让我停下来,诚实地面对自己刷手机的时间、对待家务的态度等等。作者的文字充满了一种成熟的智慧,她很少使用绝对化的词汇,比如“永远不要”或“必须做到”,而是用“不妨试试”、“可以观察到”来引导。这种温和而坚定的语调,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被指导,而是在被赋能。它让我明白,培养孩子的自觉,本质上是一个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当我们自己能够更平和、更有条理地处理自己的生活时,孩子自然会习得这种内在的秩序感。这本书带来的不是表面的顺从,而是深层次的习惯重塑,对于追求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家长来说,绝对是一本宝藏。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控制欲”比较强的家长量身定制的“解药”。我一直坚信,孩子如果不从小立规矩,将来就会野了,所以过去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一旦达不到标准,批评和说教是家常便饭。结果呢?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他表面上好像听话了,但那种敷衍和不情愿我看得清清楚楚,亲子关系也降到了冰点。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有层次感,它首先拆解了我们家长对“自觉”的几种常见误解,然后逐步引导我们去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边界感”的阐述,她强调设定清晰的规则是必须的,但规则的建立过程应该是充满协商和尊重的,而不是单方面的命令。书中提到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我们要区分哪些是“安全底线”必须遵守的规则,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探索和决定的领域。当我开始尝试将一些日常事务的决定权放手给孩子时,比如让他自己决定阅读的时间长度,哪怕他选择的时间比我预期的要短,他执行的积极性都远超从前。这种细微的转变,让我切实体会到了“放手”带来的力量,原来真正的省心,是从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开始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