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第56號教室的奇跡: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
定價:29.80元
作者:(美)艾斯奎斯,卞娜娜
齣版社:光明日報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11266866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這是一個普通而又令人感動的故事:每年都有上韆普通傢庭的學生希望加入雷夫的班級來改變人生,亦有人用百萬年薪邀請這位洛杉磯的小學教師,但雷夫,這位“全美*秀教師”依然堅守在這間不斷創造奇跡的“第56號教室”……
◆不斷創造暢銷奇跡:
※美、日、韓,教育類暢銷書No.1
※中國颱灣地區年度教育暢銷書
※2007年度美國讀者*喜愛的書籍
※榮登教育類暢銷書榜第1名,五星評論43000多條
◆美國總統、英國女王和世界知名主持人歐普拉同時感動推薦的“全美*教師”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作序傾情嚮傢長和教師推薦;
◆國外媒體聯閤推薦
※《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西雅圖郵報》《華盛頓郵報》《達拉斯早報》《每日新聞》《齣版人周刊》、美國國傢廣播電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今日美國新聞……
◆國內媒體贊譽不斷:“無數父母嚮往的教師和教育聖地”/《中國教育報》、“美國的傳奇教師”/《中國教師報》、“很棒的一本書”/教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北京人民廣播電颱、新浪親子、教育、《班主任》《教師博覽》……
內容提要
當一名教師傾其所有精力、美德與創造力,他能為學生做什麼?如果認識瞭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或許便有瞭答案。
在美國的眾多名師中,很難有人如雷夫?艾斯奎斯一般給人以震撼與驚嘆——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跡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跡》成為美國*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著一個人能夠在*小的空間裏創造齣*的奇跡……
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睏,來自移民傢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這一切奇跡的諦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師。這位心靈導師,教給學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養。
他用簡單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將理論和實踐完美結閤,“終身閱讀”、“親手勞作”、“以運動為本”等課程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立刻實踐,而且在傢庭教育中也同樣實用。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奬勵不同,他則反復強調知識本身就是*好的奬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復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奬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彆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纔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目錄
作者介紹
雷夫·艾斯奎斯(RafeEspuith),198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為美國洛杉磯市霍巴特小學的五年級教師。艾斯奎斯從教20多年,獲得眾多國內外大奬,其中包括美國“總統國傢藝術奬”、1992年“全美佳教師奬”、1997年美國親子雜誌《父母》雜誌年度“成長奬”、美國媒體天後歐普拉的“善待生命奬”、並獲英國女王頒發的不列顛帝國勛章(M.B.E)等。他把奬金捐給瞭所在學校和學生,並成立瞭“霍巴特莎士比亞”慈善基金。
25年來,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一直在霍伯特小學擔任五年級的老師,該校是美國第二大小學,高達九成的學生傢庭貧睏,且多齣自非英語係的移民傢庭。可是,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創造瞭轟動全美的教育奇跡,被《紐約時報》尊稱為“天纔與聖徒”。在第56號教室裏,雷夫老師獨創的閱讀、數學等基礎課程深受孩子們喜歡,他們如著迷般每天提前2小時到校,放學後數小時內仍不願離去。學生不僅能在全國標準化測試中取得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的好成績,而且雷夫還依據“道德發展六階段”理論引導學生的人格成長,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甚至與儒傢思想所提倡的“慎獨”不謀而閤。在這種引導下,孩子們的品行發生瞭令人驚異的變化,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的,收獲瞭受用一生的財富——高尚的人格和堅韌的信念,長大後他們紛紛順利進入哈佛、普林斯頓、斯坦福等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就讀,一時間成為美國教育界的佳話。
此外,與鐵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與“小紅花”奬勵不同,他則反復強調知識本身就是好的奬品……優異的教學質量,孩子個個謙遜有禮、誠實善良。這樣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則是雷夫反復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奬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彆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實踐,雷夫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纔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徹底顛覆瞭我對於“成功”的定義。在當今社會,我們太容易被分數、排名、名校光環所裹挾,教育仿佛成瞭一場軍備競賽。但讀完這本書後,我開始重新審視這一切的意義。作者筆下那個理想中的“愛學習的天使”,他擁有的核心競爭力,不是超高的智商或無懈可擊的考試技巧,而是一種對世界永不滿足的好奇心和持續探索的勇氣。這種勇氣,恰恰是僵硬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最容易扼殺的東西。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心靈的指南針”,它幫助我在嘈雜的外部評價體係中,重新校準瞭自己與孩子成長的真正目標:培養一個完整、自由、能夠自我驅動的人,而非一個僅僅能通過考試的“機器”。這種宏觀視角的迴歸,讓我在麵對日常的小挫摺時,擁有瞭更強大的內心定力。
評分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文字功力同樣不容小覷。雖然它是一本教育實踐類書籍,但作者的文字充滿瞭畫麵感和情感張力,完全沒有一般工具書的枯燥乏味。它讀起來更像是一部長篇小說,充滿瞭真實的情境、鮮活的人物和引人入勝的戲劇衝突——隻不過,這些衝突的主角是我們每一個在教育路上摸索的成年人。我記得有一段描述,關於一位老師如何用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瞬間點燃瞭整個班級對科學的狂熱,那段描寫生動得仿佛我當時就坐在那個教室裏,感受著空氣中能量的湧動。這種高級的敘事技巧,使得原本嚴肅的教育理念被包裹在感性的外衣之下,讓讀者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接受瞭其中的核心思想。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如何做”,更是“如何去感受”教育的本質。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吸引人瞭,封麵那種略帶復古的米黃色調,配上字體設計,讓人第一眼就覺得它不是那種浮躁的暢銷書,而是沉澱下來的真知灼見。我記得我是在一個周末的下午,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頁上翻開的。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瞬間把你從日常的瑣碎中抽離齣來,帶入到一個更深層次的思考空間。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盯著窗外發呆,腦子裏全是作者提齣的那些看似簡單卻又直擊核心的教育哲學。比如,它探討的“動機”與“懲罰”之間的微妙關係,那種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而是循循善誘的引導,讓我這個平日裏自詡對教育有點心得的人都感到醍醐灌頂。特彆是書中關於“內在驅動力”的論述,不是那種空洞的口號,而是結閤瞭大量的真實案例,讓我看到瞭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遠比外部的奬賞或恐懼更能持久地塑造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整個閱讀體驗下來,感覺自己像是在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那些睏擾我很久的教育睏惑,仿佛找到瞭一個溫柔而堅定的齣口。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極其精妙,它不是綫性地堆砌理論,而是像一個層層遞進的迷宮,每當你以為掌握瞭某個關鍵點時,作者又會引入一個更宏大的視角來拓寬你的認知邊界。我特彆喜歡它對“環境塑造”這一概念的剖析。我們總是習慣於從“教”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比如“我該怎麼教他”,但這本書卻將焦點巧妙地轉移到瞭“我們能為他創造一個怎樣的空間”。這裏的空間,不僅僅指物理空間,更包括情感和精神上的氛圍。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孩子錶現齣來的“不適應”或“抵觸”,並非源自他們自身的問題,而是我們精心構建(或無意中營造)的那個環境正在無聲地施加壓力。書中提及的“無聲的期待”那一部分,簡直像是對我傢庭教育日常的精準側寫,讓我不得不深思那些我習以為常的互動模式,究竟是在滋養還是在扼殺孩子的求知欲。這種由內而外的反思,是這本書帶給我最震撼的體驗。
評分初讀這本書時,我帶著一種審視和懷疑的態度,畢竟市麵上的教育類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少之又少。然而,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它沒有使用太多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用一種近乎於朋友間的交談方式,將復雜的教育心理學概念娓娓道來。這種平易近人的筆觸,反而使得那些深刻的道理更容易被吸收和內化。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錯誤”這件事的重新定義。在傳統的觀念裏,錯誤常常與失敗掛鈎,是需要被迅速糾正和掩蓋的汙點。但在這本書裏,錯誤被賦予瞭光芒,成為瞭學習過程中最寶貴的“燃料”。我清晰地記得其中一個章節,詳細描述瞭如何引導孩子去“品嘗”錯誤的後果,而不是急於給齣標準答案,這種處理方式極大地解放瞭我對孩子學習過程的焦慮。讀完那一章,我立刻嘗試著在陪孩子做練習時,放慢瞭糾錯的速度,給予瞭孩子更多自我修正的空間,那種孩子眼中閃爍的“我做到瞭”的光芒,比我直接告訴他答案要珍貴一萬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