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030209122 临床医学概要(上册)(中职)(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傅一明

9787030209122 临床医学概要(上册)(中职)(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傅一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一明 著
图书标签:
  • 临床医学
  • 中职教材
  • 医学概要
  • 傅一明
  • 第二版
  • 科学出版社
  • 医学教育
  • 基础医学
  • 9787030209122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09122
商品编码:2950258140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8-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临床医学概要(上册)(中职)(第二版)

定价:29.50元

作者:傅一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2-01

ISBN:9787030209122

字数:533000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新定价链接:临床医学概要(上册)(第三版)(中职)

内容提要


本书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之一,全书内容包括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基础和外科学基础;诊断学基础包括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其他检查;内科学基础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 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内分泌 及代谢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外科学基础包括急症、体液 平衡失调、围手术期处理、外科感染和损伤、胸部损伤和脓胸、血管病变、腹部疾病、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骨及关节疾病、颅脑损伤、肿瘤共24章。  本书语言简洁,版面新颖,适合中职护理、助产、检验、药剂、卫生保健、康复、口腔工艺、影像技术、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使用。

目录


绪论
篇 诊断学基础
 章 问诊
节 概述
第2节 问诊内容
 第2章 体格检查
节 概述
第2节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3节 一般检查
第4节 皮肤与黏膜检查
第5节 淋巴结检查
第6节 头部及其器官检查
第7节 颈部检查
第8节 胸部检查
第9节 腹部检查
0节 肛门、直肠和外生殖器检查
1节 脊柱和四肢检查
2节 神经反射
 第3章 实验室检查
 节 血液检查
 第2节 尿液检查
 第3节 粪便检查
 第4节 肝功能检查
 第5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查
 第6节 肾功能检查
 第7节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
 第8节 痰液检查
 第9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第4章 其他检查
 节 心电图检查
 第2节 超声检查
 第3节 x线、CT和MRL检查
 第4节 穿刺术
第2篇 内科学基础
 第5章 呼吸系统疾病
 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2节 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第3节 支气管哮喘
第4节 支气管扩张症
第5节 肺炎
第6节 肺结核
第7节 呼吸衰竭
 第6章 循环系统疾病
节 心力衰竭
第2节 心律失常
第3节 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
第4节 原发性高血压
第5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7章 消化系统疾病
节 胃炎
第2节 消化性溃疡
第3节 肝硬化
 第8章 泌尿系统疾病
节 肾盂
第2节 慢性肾小球
第3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9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节 贫血概述
第2节 缺铁性贫血
第3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4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5节 白血病
 0章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节 类风湿关节 炎
第2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1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第2节 糖尿病
第3节 腺垂体功能减退症
 2章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节 中毒概述
……
第3篇 外科学基础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诊断学图谱》 内容简介 《现代诊断学图谱》是一部系统、全面、权威的现代医学诊断学专著,旨在为临床医生、医学生以及相关医学研究人员提供一份详实、直观的诊断学知识宝库。本书集合了国内外顶尖的医学专家和影像学专家,历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汇聚了大量珍贵的临床病例和高质量的影像资料,力求以最精确、最生动的图文结合方式,展现疾病的诊断精髓。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册,内容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内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肿瘤科、感染科等几乎所有临床医学专业领域。每一章节都聚焦于某一特定系统或疾病,深入剖析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重点阐述了现代化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上册:系统性疾病诊断与影像学精粹 上册以人体主要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要点。 心血管系统:本书详细介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CT、心脏MRI及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方法。通过大量典型的冠状动脉狭窄、心肌梗死、瓣膜病变、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图片,直观地展示了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信息,帮助读者全面理解疾病的诊断依据。特别关注了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影像学特征,以及心包疾病的鉴别诊断。 呼吸系统:针对肺部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栓塞、肺肿瘤(包括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胸部X线片、CT、MRI图像,清晰展示了各种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如渗出、实变、空洞、结节、肿块、胸腔积液、气胸等。深入探讨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势与局限,以及鉴别诊断的关键点。对弥漫性肺间质病、尘肺等职业性肺病的影像学特征也进行了细致描绘。 消化系统:涵盖了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肝脏、胆道、胰腺等器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重点介绍了消化性溃疡、胃炎、胃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结石、胆囊炎、胆管结石、胆管炎、胰腺炎、胰腺癌等疾病的诊断。本书精心选取了钡餐造影、胃肠镜、腹部超声、CT、MRI、MRCP、ERCP等多种影像学和内镜学检查的图像,直观展示了黏膜病变、息肉、溃疡、肿块、梗阻、积液等表现。对于一些难以鉴别的病变,本书提供了多模态影像的对比分析,并强调了活组织检查的重要性。 泌尿系统:详细阐述了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的常见疾病,包括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肾囊肿、肾脏肿瘤(良性及恶性)、肾积水、尿路梗阻、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本书展示了肾脏超声、CT尿路造影(CTU)、MRI泌尿系统成像(MRU)、逆行造影等检查的典型图像,清晰揭示了结石、肿块、囊肿、梗阻、萎缩等病理改变。对于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神经系统:聚焦于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的疾病。详细介绍了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脑肿瘤(包括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等)、脑外伤、颅内感染、脊髓损伤、椎间盘突出、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等。书中包含了大量高质量的头颅CT、MRI(包括T1WI、T2WI、FLAIR、DWI、ADC、SWI等序列)、脑血管造影(DSA)、脊髓造影等影像学图片,能够直观地展现脑组织的变化、占位性病变、出血、缺血、水肿等。对于一些神经系统罕见病的影像学诊断也进行了介绍。 下册:专科疾病诊断与特异性影像技术 下册进一步细化,深入探讨了妇产科、儿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肿瘤科等专科的疾病诊断,并着重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特异性影像学技术和诊断策略。 妇产科:涵盖了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外阴等女性生殖器官的常见病。重点介绍了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肿瘤(良性及恶性)、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本书提供了妇科超声、盆腔MRI、阴道镜等检查的典型图像,清晰展示了各种病变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血流信号等特征。对于妊娠相关疾病,如胎盘前置、胎盘早剥、羊水过多/过少等,也进行了影像学分析。 儿科:针对儿童特有的疾病,包括新生儿疾病(如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儿童感染性疾病(如猩红热、水痘、麻疹)、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细支气管炎)、消化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母细胞瘤)、骨骼系统疾病(如佝偻病、骨骺骨折)等。本书提供了儿童胸部X线、腹部超声、头颅CT/MRI等影像学图像,并强调了儿科影像诊断的特殊性,如剂量控制、体位摆放等。 骨科:详细介绍了骨骼、关节、肌肉、韧带等组织的常见损伤和疾病。包括骨折(各种类型的骨折)、脱位、关节炎(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骨肿瘤(良性及恶性)、椎间盘突出、脊柱侧弯等。本书提供了X线片、CT、MRI、骨扫描等多种影像学图像,直观地展示了骨折线、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骨肿瘤的侵袭性表现等。对于骨关节病的诊断,详细分析了X线分期、MRI的软骨、韧带损伤评估。 眼科:专注于眼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介绍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部肿瘤等。本书提供了眼底镜检查、眼部超声、眼眶CT/MRI等图像,展示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等结构的异常。 耳鼻喉科:涵盖了鼻腔、鼻窦、咽喉、喉、耳等部位的疾病。包括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鼻咽癌、喉癌、中耳炎、外耳道疾病等。本书展示了鼻窦CT、喉镜、耳内镜等检查的图像,清晰描绘了黏膜充血、增厚、息肉、肿块、积液等病变。 皮肤科:虽然皮肤病主要依靠临床观察,但对于一些深部感染、皮肤肿瘤,本书也介绍了相关影像学检查,如皮肤超声、CT、MRI等,以辅助诊断。 肿瘤科:本书将肿瘤诊断贯穿于各个专科之中,并设立了专题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流程、影像学分期、治疗监测及复发评估。重点强调了多模态影像的联合应用,如PET-CT在肿瘤代谢评估中的作用。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1. 图文并茂,直观易懂:《现代诊断学图谱》最大的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影像学图片。每一幅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质量高,代表性强,并配以详细的文字说明,清晰地标注出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关键诊断特征。这种图文结合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读者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 2. 内容全面,体系完整:本书涵盖了几乎所有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从常见病到疑难病,从基础诊断到前沿技术,内容十分全面。其结构逻辑清晰,由浅入深,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 权威专家,品质保证:本书由多位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和影像学专家共同编写,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4. 紧跟前沿,技术领先:本书不仅涵盖了经典的诊断方法,也介绍了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和诊断理念,如高场强MRI、双能CT、PET-CT、分子影像等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反映了现代医学诊断学的发展趋势。 5. 临床导向,实用性强:本书始终以临床实践为导向,注重诊断技术的应用价值,提供了丰富的鉴别诊断思路和病例分析,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目标读者 《现代诊断学图谱》适用于: 各级医院的临床医生(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影像科、检验科等) 医学院校的师生 医学研究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 从事医学影像学、病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 本书将成为您在临床诊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疾病,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面向中职层次的教材,其内容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评估是衡量其价值的关键指标。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过度沉溺于最新的、可能超出当前学习阶段和实际操作范围的前沿理论,而是聚焦于那些临床上最常见、最核心、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常见病处理流程。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描述都清晰到近乎于SOP(标准作业程序),配以详尽的注意事项和潜在的风险提示,这对于初入临床实践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定心丸。我注意到,教材非常注重“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结合,不仅仅告诉你这样做,还会解释背后的生理学或病理学依据,这保证了知识的深度,而非简单的死记硬背。这种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平衡感,是很多同类教材难以企及的高度,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科普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你不会在里面找到那种故作高深的晦涩辞藻,作者的笔触是沉稳而有力的,用词精准到位,每一个句子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绝无半句废话。同时,它又不像某些过于简化的科普读物那样流于表面,而是扎扎实实地在传达核心的临床思维。在描述疾病的鉴别诊断环节,作者展现出了高超的叙事技巧,那种层层剥茧、排除干扰项的思考过程,极具代入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到临床决策中去。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枯燥感,更像是在聆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进行深入的经验分享和思维示范。这种深入浅出、入木三分的表达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钻研下去的兴趣,让人感觉医学知识的探索原来可以如此引人入胜。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和延展性设计,体现了出版方的长远眼光。虽然我主要是在阅读纸质书本身,但从书中的提示和结构中,我能感受到它背后有一个更为宏大的学习生态系统在支撑。例如,对某些复杂概念的引用标注非常清晰,指向了更深入的参考文献和研究,鼓励有余力的读者进行自我拔高。此外,书中穿插的“临床小贴士”或者“常见误区”板块,虽然篇幅不大,但信息密度极高,往往一语中的地指出了实战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这种前瞻性的设计,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静止的知识载体,更像是一个学习旅程的起点,它为你铺设好了主要的干道,同时也为你指明了通往更多知识宝库的岔路。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面对未知医学问题时的研究方法论和学习态度,这一点价值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

评分

天呐,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一绝!拿到手的时候就被那种沉甸甸的质感给吸引住了。封面设计得简洁大气,配色方案既专业又不失格调,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本正经的学术著作。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挑不出毛病,印刷字迹清晰锐利,即便是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看起来也毫不费力。我尤其欣赏他们对图表和插图的处理,那些解剖结构图简直是艺术品,线条流畅,标注精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地理解复杂的病理过程。阅读体验是极其重要的,很多医学教材为了追求内容的详尽,常常牺牲了阅读的愉悦感,但这本却做到了两者兼顾。翻阅起来非常顺手,没有那种廉价纸张特有的涩滞感,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装订也非常牢固,感觉能经受住图书馆频繁借阅的考验,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查阅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贴心了。能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种对品质的坚持,本身就是对知识的一种尊重。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编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完全不像有些教材那样东拉西扯,让人抓不住重点。它采取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构建知识体系。开篇总是从最基础的概念和原理入手,确保读者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然后才逐步深入到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流程。每一个章节之间的衔接都处理得极其自然,就像是在进行一场精心设计的知识探险,每走一步都有清晰的路标指引。我特别喜欢它在复杂概念解析时所采用的对比和类比手法,用非常生活化或者易于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晦涩难懂的医学原理,一下子就打通了我的认知壁垒。而且,不同疾病之间的交叉对比也被安排得非常巧妙,让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不断回顾和巩固旧有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点。这种精心设计的脉络,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对整体医学框架的把握能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