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7558108532 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石岑

9787558108532 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石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石岑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哲学
  • 哲学史
  • 李石岑
  • 吉林出版集团
  • 文化
  • 历史
  • 思想
  • 学术
  • 教材
  • 通俗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聚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58108532
商品编码:2948745202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

定价:46.80元

作者:李石岑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5810853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李石岑先生据其1932年在福建省教育厅暑期讲学会上的讲演稿整理而成的,1935年由世界书局出版,一经上市便受到很多读者的热切关注。此书在叙述和评析中国哲学的过程中,处处贯穿了中西哲学的比较思想,在学术上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时至今日依然是哲学类教科书范本。

目录


讲 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的比较研究
一 从发展过程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期 “成长期”的比较
第二期 “嬗变期”的比较
第三期 “发展期”的比较
二 从思想实质观察中国哲学和西洋哲学

第二讲 儒家的伦理观
一 儒家思想的社会背景
二 儒伦理思想的特质
三 儒家和新儒家

第三讲 墨家的尚同说及其实践精神
一 墨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墨”字的含义
二 墨家思想产生的旁因
三 墨子的根本思想——尚同说
四 墨子的形式论理
五 墨家的实践精神
六 墨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潜势力

第四讲 道家的宇宙观
一 《》的产生年代及其思想的来源
二 道家的自然主义
三 道家的辩证法
四 道家思想的社会背景及略评

第五讲 名家之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一 名家和别墨的不同
二 两种辩证法
三 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四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的观念论的辩证法与形式论理

第六讲 《中庸》的哲理
一 《中庸》和《孟子》二书的关系
二 《中庸》的基础理论
三 《中庸》的修养法
四 《中庸》的影响

第七讲 禅家的哲理
一 佛法与禅
二 《参同契》
三 《五位颂》与《四料简》
四 禅家对唐宋以后思想界的影响

第八讲 什么是理学
一 宋代思想发生的背景
二 晦庵思想体系的概说
三 晦庵思想的批判

第九讲 体用一源论
一 船山思想的体系
二 船山的有和动
三 船山的性论
四 船山对理和欲的看法
五 船山思想略评

第十讲 生的哲学
一 清代思想发生的几个原因
二 王颜两氏给予戴东原的影响
三 戴东原的“生的哲学”

作者介绍


李石岑(1892—1934),原名邦藩,湖南醴陵枧头洲人。重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十讲》、《人生哲学》(上卷)、《希腊三大哲学家》、《现代哲学小引》、《哲学概论》等。

文摘


序言



《中国哲学十讲》一书,由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推出,是著名学者李石岑先生倾注心力之作。本书并非对中国哲学进行百科全书式的罗列,也非僵化地照搬历史沿革,而是以十个精选的哲学议题为切入点,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思想的独特魅力与深邃智慧。李石岑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和精妙的文笔,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藩篱,徜徉于先秦诸子百家、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以及近现代中国哲学思潮的波澜壮阔之中,展现了中国哲学如何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回应时代挑战、塑造民族精神、贡献人类文明。 本书的结构设计颇具匠心。李石岑先生并非简单地按照朝代顺序或流派划分来展开论述,而是选取了十个具有代表性、又相互关联的哲学议题。这些议题既包含中国哲学最核心的概念与思想,也触及了其在实践层面上的应用与发展。例如,书中可能探讨“天人关系”的辩证思考,追溯其在不同时期思想家那里是如何被理解和建构的,从早期朴素的自然观,到儒家强调的“民胞物与”,再到道家寻求的“道法自然”,乃至宋明理学对“格物致知”的论证,都将在这个议题下得到生动的展现。读者将有机会深入理解中国哲学并非仅仅关乎抽象思辨,而是与个体生命、社会秩序、宇宙运行紧密相连的整体性关怀。 另一可能的重要议题是“仁爱与忠恕”。这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道德观的重要基石。李石岑先生不会止步于对概念的简单解释,而是会深入挖掘其产生的历史文化土壤,以及在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情境下的具体体现与演变。从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到孟子“恻隐之心”的普遍同情,再到宋明理学对“诚意”与“格致”的精细辨析,以及近现代知识分子如何重新审视与诠释这些传统美德以应对现代性挑战,都将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关于人际关系、道德建设的丰富图景。 本书的价值还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超越西方哲学范式的局限,去理解中国哲学自身的逻辑与特质。许多中国哲学中的概念,如“道”、“气”、“阴阳”、“太极”、“心”、“性”等,很难用西方哲学中的对应词汇来精确翻译,其内涵也更为丰富和动态。李石岑先生的阐释,将有助于读者打破语言和概念上的隔阂,用中国哲学自身的语境去理解这些思想。他可能会详细阐述“道”的生成性、流动态以及在万物运行中的普遍性,分析“阴阳”二元对立又相互转化的辩证力量,以及“心”在中国哲学中作为认识主体和道德主体的双重地位。这些深入浅出的解读,将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中国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初步认知。 在探讨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时,本书也并非僵硬地分割历史时期,而是强调思想的传承、演变与创新。李石岑先生会细致地梳理不同学派、不同时代之间的思想联系与区别,展示思想家们如何在继承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见解,回应新的挑战。例如,在讨论“心性论”时,他可能会从孟子“性善”论出发,深入到宋明理学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心性学说,揭示他们之间在“性”的本体、体认方法、乃至“致良知”等方面的异同与发展,以及这些学说如何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更重要的是,《中国哲学十讲》不仅停留在纯粹的理论层面,它更关注中国哲学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书中可能还会涉及“治国之道”、“人伦道德”、“人生修养”等关乎社会政治与个体生活的议题。例如,在讨论“君子之道”时,李石岑先生会从不同思想家的论述中,提炼出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这种理想人格如何服务于社会稳定与个人安身立命。从孔子的“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到孟子的“浩然之气”,再到宋明理学对“内圣外王”的追求,都将展现中国哲学在塑造个体品德、规范社会行为方面的独特贡献。 对于当下而言,本书的意义尤为突出。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哲学十讲》以一种现代的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中国古典哲学,有助于当代读者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找到精神的根基,汲取智慧的力量。它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引导读者思考中国哲学中的哪些思想资源,对于解决当代的社会问题、伦理困境、乃至全球性挑战,仍然具有启发意义。例如,中国哲学所倡导的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时,或许能提供新的思考方向;而其重视人际关系、强调责任担当的精神,也能在日益个体化的社会中,提醒人们关注群体与社会连接。 李石岑先生在本书中表现出的学术功力和人文情怀,使得本书不仅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文化读物。他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善于将复杂的哲学概念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恰当的史实加以阐释,使得即使是哲学初学者,也能在其中获得深刻的启发。他善于在宏大的思想体系中,抓住最核心的脉络,引导读者进入中国哲学的殿堂,去感受其博大精深。本书的出版,无疑将为中国哲学研究提供一份新的宝贵财富,也必将引发更多人对中国哲学智慧的关注与思考。它像一位智慧的向导,带领我们走进中国思想的深邃海洋,去发现那些历久弥新的真理,去领略那独特而迷人的东方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着实是出于偶然,我并非哲学专业出身,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一直浓厚,尤其是那些被时间冲刷得有些模糊的先哲思想。书名中的“十讲”字样,让我一度以为会是一本梳理中国哲学史脉络的宏大著作,或许会从先秦诸子一直讲到近代,点到为止,面面俱到。然而,翻开书页,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便悄然展开。它并没有给我预设的那种“概览式”的讲解,而是更像是在一位学识渊博的智者身边,聆听他娓娓道来,将一些原本可能枯燥深奥的哲学概念,用生动、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在学习知识,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思维的漫步。作者似乎并不急于给出一个标准答案,或者强求读者立刻理解某个复杂的理论。相反,他更注重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感受哲学思想的魅力。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对着某个观点反复琢磨,甚至会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仿佛那些古老的哲学思想,在经过作者的阐释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与我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共鸣。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板正,也没有学术论文的严谨束缚,更多的是一种智性的对话,一种心灵的启迪。

评分

在阅读《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便是它打破了我对中国哲学“高高在上”、“难以亲近”的刻板印象。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那些原本可能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概念,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叙述。他并非简单地堆砌概念和术语,而是善于运用类比、故事,甚至是生活中的琐事,来解释那些复杂的哲学原理。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探索,一起发现。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愉快,让我觉得中国哲学并非只属于少数精英,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把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还在于它所呈现出的那种思想的深度与广度。虽然篇幅上并非巨著,但作者在有限的篇幅内,却能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过程中,那种循循善诱的风格,他不会直接告诉你“是什么”,而是会引导你“去发现”,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构建理解的框架。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印象深刻。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某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开始尝试用哲学的方式去审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我阅读此书最大的收获。

评分

初读《李石岑:中国哲学十讲》,我以为会是一本相对学术的读物,但实际阅读体验却截然不同。这本书更像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解,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哲学世界的大门。他并非简单地罗列前人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将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解读,赋予其新的生命。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他能够轻易地抓住问题的核心,并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受益匪浅。阅读这本书,就像在和一位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既能学到知识,也能受到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