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爱与智慧:大师的家教手记
定价:42.00元
作者:梁启超、季羡林、沈从文等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125083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论我们生活在哪一个时代,有着怎样的境遇,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萃取大师们的智慧精华,让普通父母培育出精英人才!
让孩子和大师进行对话,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触摸更高远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大师们教育的箴言与心得,并结合了大师自己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和成年后的教子经验。这不仅仅是一部循循诱导的教子经典,也可以作为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携同家长及孩子走进大师们的家庭教育,让父母及孩子在大师们的家教智慧中一起创造崛起的神话。
内容提要
本书所选为近百年来近二十位大家谈子女教育和青年学的问题和方法。所选这些影响整个文化、教育界的大家不仅自身成就显赫,其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也都有着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书中充满了大师们对孩子无限的深情,字里行间充满着浓浓的温情和无限的期望。大师们的宝贵经验是人生的积淀是智慧的结晶,那些满怀爱意的嘱托,那些孜孜不倦的教诲,值得莘莘学子细细品读,更值得家长们体味思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季羡林(1911-2009),国际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精通吐火罗文,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其作品为中国哲学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梁漱溟(1893-1988),的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学者、国学大师,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14岁时投身行伍,曾在北大任教,建国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
傅雷(1908--1966),20世纪中国杰出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包括巴尔扎克、伏尔泰等名家著作。
胡适(1891-1962),中国新文化运动首举义旗的倡导者之一,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被誉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巴金(1904-2005),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影响的作家之一,被读者称为“时代的良心”,曾获但丁文学奖等。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北京大学教授,著译共七百余万言,被誉为“美学老人”和“一代学长”。
梁实秋(1903—1987),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个研究的。
朱自清(1898—1948),现代杰出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对他宁肯挨饿不领美国“救济粮”的精神,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从装帧设计到内文排版都透着一股匠心独运的气息。我特别喜欢它那种既古典又现代的审美融合,封面的字体选择和留白处理,让人在翻开之前就感受到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氛围。拿到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得非常人性化,无论是放在书架上还是随身携带,都显得恰到好处。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力也令人赞叹,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灵动。特别是章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一气呵成,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文化产品的尊重,也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叙事结构,简直是一场精妙的智力迷宫探险。它不像传统的传记那样按部就班,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跳跃和碎片化的叙事手法,将不同时期的侧面描写巧妙地穿插在一起。这种结构要求读者必须时刻保持专注,去拼凑和构建脑海中的完整图景,这种主动参与感,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挑战性。我发现,当我在不同的章节之间来回穿梭时,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会突然在某个瞬间产生强烈的共鸣和联结,这种“顿悟”的喜悦,是线性叙事很难给予的。作者显然深谙叙事心理学,懂得如何在信息密度和留白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让读者在迷失和清晰之间反复游走,保持阅读的张力。这简直是对传统传记写作的一次大胆的颠覆和创新,读完后回味无穷。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仿佛有魔力一般,能够瞬间将你拉入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中。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历史陈述,而是充满了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墨香,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精神困境中的挣扎与坚守。作者的笔触极其老辣,他擅画“神韵”,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人物的精气神。比如,对某位大家在沉思时的微小动作捕捉,那种入木三分的刻画,让人觉得这位历史人物仿佛就坐在自己的对面,鲜活得触手可及。这种将历史写成立体化、感官化的叙事技巧,是许多当代作品所欠缺的,它真正做到了“以生命写生命”,充满了温度和温度。
评分这本书的配图选择简直是一绝,每一张照片、每一幅手稿的复刻,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它们不仅是辅助性的插图,更是文本的延伸和有力的佐证。有些照片,以前在其他地方见过,但在这本书的质感下呈现出来,细节的丰富度和清晰度完全不同,仿佛是第一次真正看清了那些历史瞬间的纹理。更妙的是,图文的编排并非简单的并置,而是存在一种微妙的对话关系——有时候图片是对文字的呼应,有时候它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引导读者重新审视刚刚阅读的内容。这种图文互证的编排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层次,让理解不再局限于文字本身,让历史的重量感和真实感成倍增加。这本册子本身,简直可以看作是一部微型的视觉史学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大师风范”的全新视角——它不神化,却更显崇高。它没有一味地歌颂成就,反而坦诚地揭示了那些伟岸身影在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琐碎、迷茫乃至人性的弱点。这种“去魅”的处理,非但没有削弱人物的光环,反而让他们的精神追求显得更加坚韧和可贵。读到他们如何艰难地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自己的学术良知和人格尊严,那种震撼是直抵人心的。它在教育我们如何做学问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这本书就像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不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复杂性与伟大性,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被重新校准了方向,充满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清晰的自我期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