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失眠夜看的哲学书
定价:32.80元
作者:(日)小川仁志,张晶晶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30715254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风靡日本、趣味横生的哲学读物,能够让烦恼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本书包含了治疗所有类型失眠的方法。
◆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失眠产生、根源、肆虐的来龙去脉。
◆一本书告诉你如何战胜失眠怪,变身沾枕头就着派。
◆日本超人气哲学家小川仁志,带你躺在床上找到全新的大脑使用方法。
内容提要
我又没有喝咖啡!!!
我又没有不开心!!!
我又没有失恋!!!
我为什么会失眠啊!!!
你是不是失眠症患者?你是不是觉得很沮丧?你是不是想赶快摆脱它?
别担心,每个人都被失眠怪绑架过,失眠怪无所不在。它有很多帮凶,甚至包括你自己。与其让它无时不刻地盘旋在你周围,不如战胜失眠怪。
这本风靡日本、趣味横生的哲学读物,能够让失眠怪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一本书包含所有治疗失眠的方法。
一本书告诉你关于失眠产生、根源、肆虐的来龙去脉。
一本书告诉你如何战胜失眠怪,变身沾枕头就着派。
黑格尔、狄更斯、杜威、帮你找到藏在深夜里的人生重启键,躺在床上就能开启全新的生活。
目录
章 23时15分用哲学分析那些无奈的感情
睡前的1分钟小知识!认识出现在本章 节中的哲学家
01快乐是什么?学会接受苦闷
02生气是什么?执着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03不安是什么?支撑你活下去的力量
04放弃是什么?把眼前的事情弄清楚
05嫉妒是什么?把别人的生活当作自己生活的标杆
06怜悯是什么?遇到了值得称赞的事情
07轻视是什么?对平等的期许
08爱情是什么?为了自己去思考
第2章 23时30分了解充满未知的自己
睡前的1分钟小知识!认识出现在本章 节中的哲学家
09意识是什么?人类的存在以外的事物
10自我开发是什么?训练自己从大局上看待事物
11生命是什么?上天交给自己的使命
12动力是什么?成就感的衍生品
13家庭是什么?相互帮助的集体
14自卑是什么?值得关注的特点
15命运是什么?能够成为生活强者的条件
16健康是什么?一切活动的根本
第3章 23时45分日常生活中的哲学艺术
睡前的1分钟小知识!认识出现在本章 节中的哲学家
17为什么要通勤?学会有效利用时间
18为什么挑选衣服?尽可能地展现理想的自己
19为什么要吃饭?想着遗憾的事情
20为什么工作?要生活下去就必须工作
21为什么吵架?确立自己的identity(本性)
22为什么看电视?影响自己明天的行动
23为什么养宠物?宠爱自己
24区域社会是什么?给彼此的一个空间
第4章 24时00分夜深人静时,用哲学分析抽象的事物
睡前的1分钟小知识!认识出现在本章 节中的哲学家
25无是什么?无限的有
26双引号是什么?重新认识文字内涵的魔法
27线是什么?可以传达的信息
28球体是什么?让人对其背面产生兴趣的形状
29“1”是什么?整个事物
30颜色是什么?反映感性的东西
31美是什么?让人放松下来的事物
32午夜零点是什么?人生的重启键
第5章 0时15分人生重要的事就是睡觉
睡前的1分钟小知识!认识出现在本章 节中的哲学家
33梦是什么?虚幻
34幸福是什么?偶然间得到了满足
35明天是什么?活着的乐趣
36未来是什么?活在当下
37彩票是什么?不求回报的爱
38勇气是什么?抱有明确的目的
39希望是什么?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
40睡觉是什么?给自己换个心情
后记 满怀幸福地入睡
作者介绍
小川仁志,风靡日本的超人气哲学家。京都大学法学部毕业后,进入伊藤忠商事就职。后辞去工作立志成为人权律师却遭遇挫折,经历了4年半的无业生活后进入名古屋市工作。在市工作时修完了名古屋市立大学大学院博士后期课程,取得博士(人类文化)学位,专业是公共哲学、政治哲学。
文摘
序言
这本《失眠夜看的哲学书》听名字就很有代入感,我记得我最近也是因为一些工作上的烦心事,常常在凌晨两三点醒来,盯着天花板发呆。那种时候,大脑皮层异常活跃,各种思绪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涌上来,白天的那些纠结、对未来的迷茫,统统在寂静的深夜里被无限放大。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有本能让人静下来的书就好了,不是那种催眠的文字,而是能提供一个思考的出口,让我从那些琐碎的焦虑中抽离出来,看看更宏大、更本质的东西。我一直觉得,哲学不是象牙塔里的高深理论,它更像是一种应对生活的工具箱,尤其是在我们感到无助、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夜深人静时,正是最适合和自己的内心对话的时刻,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质疑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应该”和“必须”。比如,关于时间、关于存在的意义,这些问题在白天被工作日程挤压得喘不过气,但在失眠的黑夜里,它们反而成了最真切的困扰。我特别期待那种能让人在困惑中找到一丝清明感和秩序感的文字,哪怕只是短暂地感受到一丝精神上的慰藉,也值了。这本书的名字,精准地抓住了现代都市人那种“清醒的痛苦”,很会营销。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冲着作者的名气去的,小川仁志这个名字在一些亚洲哲学圈子里还是挺有影响力的,他对当代社会现象的洞察总是带着一股冷峻的理性和幽默感。我之前看过他关于“碎片化时代如何保持专注”的几篇访谈,印象特别深。他那种娓娓道来,却直击痛点的叙事风格,很对我的胃口。我希望这本书不是那种堆砌术语、故作高深的学术著作,毕竟,失眠的时候,谁有那个精力去啃硬骨头?我更期待的是一种对话式的、生活化的哲学探讨。比如,面对无意义感,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是如何被消费主义和社交媒体塑造了我们的“自我”?这些问题如果能用更贴近日常生活的例子来阐释,效果一定会更好。我设想的“失眠夜哲学”应该是这样的:它就像一个清醒的、睿智的朋友,坐在你的床边,不评判,只是提出几个让你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让你在反复的辗转反侧中,找到一种新的平衡点。如果能让我明天醒来的时候,看待昨天困扰我的那些小事,能多一分淡然和超脱,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评分我对这类主题的书籍有一种莫名的偏好,那种将晦涩的理论包装成易于消化的“生活指南”的作品,往往能引发更广泛的共鸣。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的感觉也比较克制和现代,不是那种老气横秋的学术腔调,这很重要。哲学书籍如果外观太严肃,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尤其是在深夜需要快速放松和接入的状态下。我希望作者在行文中,能够巧妙地穿插一些历史上的哲人轶事,或者引用一些古典文学的桥段,这样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和层次感。毕竟,哲学思想往往是跨越时空的,古人对于“痛苦”和“存在”的思考,对于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依然具有强大的穿透力。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哲学”和“失眠”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元素结合起来的。难道是探讨睡眠本身就是一种哲学行为?还是说,正是失眠状态下的那种被迫的清醒,才让我们得以触及到哲学的核心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有趣的“思维练习”,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评分这本书的定位是“夜读”,这让我联想到一种特殊的阅读体验:安静、私密,且带有强烈的内省色彩。在白天,我们的时间被切割成无数个任务块,阅读也是一种效率驱动的行为。但在深夜,阅读变成了一种纯粹的自我滋养。因此,我期待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是舒缓的、富有韵律感的,文字本身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感,能够像涓涓细流一样渗透进来,而不是像重锤一样砸在疲惫的大脑上。想象一下,泡一杯热茶,关掉手机通知,在微弱的台灯下翻开它,那种感觉本身就是一种疗愈。我个人对于那些擅长用精妙的比喻来解释复杂概念的作者非常欣赏。如果这本书能用现代生活中的场景,比如通勤的拥堵、社交媒体的点赞机制,来类比康德的“先验范畴”或者尼采的“权力意志”,那将会非常精彩。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氛围的营造,让读者在那个特定时间点,感受到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契机。
评分我关注到这本书的译者是张晶晶,这对翻译质量是一个重要的保证。一个好的哲学译本,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意,更重要的是要保留原作者的语气和风格,尤其是在日系哲学中那种特有的细腻和内敛感。如果翻译腔太重,很容易把那种“思辨的乐趣”给磨损掉,读起来就变成了生硬的句子堆砌。我希望译者能够将小川仁志那种介于严肃探讨与日常闲聊之间的那种独特的语感,完美地过渡到中文语境中。我期待读到的是那种充满智慧的、带着一点点东方禅意的思辨,而不是生硬的西方哲学概念直译。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情绪和心境的描述,翻译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了读者能否在深夜里产生共鸣。总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深夜里对抗虚无感的一件“思想武器”,我希望它能帮我把那些零散的、漂浮的焦虑,重新组织成有条理的思考结构,哪怕只是在某一个瞬间,让我感到自己对生活拥有了更强的掌控力,这就足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