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农作物害虫食源诱控技术
定价:26.00元
售价:19.5元,便宜6.5元,折扣75
作者:杨普云 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组编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10923965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所介绍果蝇、实蝇类和棉铃虫等农作物重要害虫食源诱控技术及产品,有效地弥补过去的常规防治技术的缺陷,与常规防治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一是使用方法简便高效。使用食源诱控技术,不需要满田喷洒,省工节药,节本增效显著。二是预防控制效果好。在害虫产卵前诱杀靶标害虫成虫,尤其是对雌成虫具有很强的诱控能力,能有效地降低害虫的发生基数和控制种群数量。三是环境友好。应用害虫食源诱控技术,一般是使用物理载体(食器)承载食源诱剂,诱剂不直接接触农作物;或者采用点喷等局部施药措施,直接接触植物的药量极少,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四是与其他防治技术兼容性好。应用害虫食源诱控技术,与其他防治技术兼容性好,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与其他技术进行集成应用。
目录
序
前言
技术原理和应用范围
一、技术原理
二、应用范围
1.食源诱控技术防控柑橘大实蝇
2.食源诱控技术防控橘小实蝇
3.食源诱控技术防控斑翅果蝇
4.食源诱控技术防控棉铃虫
5.食源诱控技术防控烟青虫
三、应用前景
第二章柑橘大实蝇食源诱控技术
一、技术应用要点
1.技术与产品
2.田间应用技术
3.技术效果评价指标
4.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二、应用案例
案例一:重庆市奉节县白帝镇九盘村柑橘大实蝇防治示范
案例二:湖北省枝江市柑橘大实蝇防治示范
部分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农业科技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一直对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来源以及它们背后付出的努力感到好奇。最近偶然看到了这本书,虽然名字听起来有些专业,但我被“食源诱控技术”这个概念所吸引。它似乎提供了一种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式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难题。读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抓虫子”,它更像是在解读大自然的语言。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为什么某些昆虫会对特定的食物或气味产生强烈的反应,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生物学特性来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诱捕装置的细致描述,比如那些利用害虫趋光性、趋味性而设计的陷阱,还有那些模拟害虫信息素的装置,听起来就像是高级的“引诱战术”。我了解到,原来在不使用大量化学农药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保护庄稼。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的无限可能,也让我对“可持续农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教会我,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就隐藏在自然本身之中,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运用。
评分作为一名在农业科研一线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研究人员,我接触过大量的学术著作和技术手册。说实话,很多时候,它们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技术细节不够深入,很难直接落地指导实践。所以,当我看到《农作物害虫食源诱控技术》这本书时,我抱着学习和借鉴的态度去阅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接地气”和“实用性”。作者们显然对害虫的生物学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能够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防治技术。书中对不同害虫的食性分析非常到位,从味觉、嗅觉到视觉,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这为后续的诱控技术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种诱捕剂配方的详细说明,不仅给出了成分比例,还解释了各种成分的作用机理,这对于我们进行配方优化和改进非常有帮助。同时,书中对于不同诱捕装置的设计图和安装说明也十分清晰,能够直接指导现场操作。这本书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也激发了我们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多创新的思路。它不仅是技术手册,更是一份宝贵的经验总结。
评分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农民,平时最头疼的就是各种飞虫、爬虫把我的庄稼糟蹋了。以前,我都是听别人说用什么药,或者听技术员说要打什么药,但总感觉心里不踏实,担心对身体不好,也担心药效不持久。这本书的名字《农作物害虫食源诱控技术》听起来挺有意思的,像是要从虫子的“嘴巴”上下功夫。我读了之后,才明白原来控制虫子不一定非要“硬碰硬”。书里讲了很多关于虫子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还有它们怎么被一些气味吸引走。我印象最深的是,它教我怎么用一些很平常的东西,比如发酵的糖水、或者一些特殊的植物气味,来做一个“陷阱”,把虫子引过去,然后它们自己就钻进去了。这本书的好处是,它讲得很细,就像我邻居老李头教我一样,一步一步地告诉我怎么做,用什么材料,怎么摆放。而且,我感觉这种方法比用农药更安全,对我的地也好,对我们吃的东西也好,都让人放心多了。我打算明年就试试书里教的那些方法,希望能少受点损失,多收点好庄稼。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茫茫书海中解救出来!作为一个常年与各种小虫子斗智斗勇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我实在是太需要一本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实用技术书籍了。市面上那些理论性太强,或者只讲皮毛的书,看了让人心烦意乱。这本书的名字就让我眼前一亮——“食源诱控技术”,这不就是我们最关心的虫子吃什么、怎么利用它们“贪吃”的习性来控制它们吗?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内容确实让我惊喜。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直击核心,用大量详实的案例和清晰的图示,把各种农作物上常见害虫的食性、偏好,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性设计诱捕陷阱、施放信息素等技术,一一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书中对于不同害虫的诱捕剂配方、陷阱结构的设计,以及最佳的设置时间和地点,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去识别、如何去判断、如何去操作。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让人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我已经开始琢磨着,要把书里学到的技术,结合我们当地实际情况,尽快推广给农民朋友们了。这绝对是一本可以反复翻阅、常备身边的“宝典”。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智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我们一直在寻求更环保、更高效的害虫防治手段,而“食源诱控技术”无疑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方向。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停留于泛泛而谈的原理,而是将复杂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技术方案。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害虫嗅觉感知和行为模式的详细阐述所吸引。作者们通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揭示了不同害虫对于特定化学信号(如食物源、性信息素)的敏感性,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了一系列精巧的诱捕和驱避策略。书中对各种诱捕剂的成分分析和配制方法,以及不同类型诱捕器的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对于基层技术人员和研究者来说,无疑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它让我认识到,利用害虫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达到防治目的,不仅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科学原理与田间实践紧密结合,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思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