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沿海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战略
定价:36.00元
作者:刘毅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100044233
字数:
页码:24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该项目的次课题,“沿海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略”,旨在研究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征的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模式与优化途径,为国家制定加速该地区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战略,全面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并逐步实现区域空间的有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即是在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著的。
本书主要从“状态-要素-动力”的角度对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演化的历程与影响因素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战略性研究。本书部分着重从宏观总体的角度对沿海地区建国50年来人地关系的总体变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与分析,力求提供一个以时间和空间为分析尺度的沿海地区人地关系态势的总体框架;第二部分对沿海地区人地系统的各构成要素的基准条件、状态和演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的描述;第三部分从动力和影响要素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演进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等未来20年影响沿海地区人地关系的要素的作用机理和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目录
前言
章 人地关系历史演化的历程与驱动力
节 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人地关系演进及其驱动力分析
第三节 人地关系演化的定量评价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二章 预设目标下的人地关系发展趋势与对策
节 全面小康进程中人地关系演进的主导因素
第二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第三节 人地关系调整的基本途径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三章 环境基础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节 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及其特点
第二节 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
第三节 资源环境基础总体评价及经济一环境协调性分析
第四节 海洋系统的开发与保护
第五节 结论
第四章 土地集约利用与人地关系调整
节 土地利用状况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食物安全与耕地资源储备
第三节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第四节 重点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方向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五章 矿产资源基础与人地关系调整
节 能源及矿产资源保障的现状分析
第二节 矿产资源消费的环境代价
第三节 矿产资源的未来变化趋势评价
第四节 发展模式及对策
第六章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人地关系调整
节 水资源利用的基本评价
第二节 水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途径与模式
第四节 重点地区水资源的利用与调整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 经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影响
节 经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效应机制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定位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
节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国际比较
第二节 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第三节 2020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预测
第四节 后工业化时代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演化趋势
第五节 结论与建议
第九章 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评价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态
第四节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战略与途径
第五节 沿海地区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第六节 结论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还在为某个沿海城市的发展项目寻找灵感。读了这本书之后,我简直可以用“醍醐灌顶”来形容。作者的洞察力非同寻常,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沿海地区发展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而富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滨海城市空间优化与功能重塑”的章节。它不仅仅是关于城市规划的物理层面,更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功能定位的调整,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兼顾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书中提出的“陆海统筹”、“海陆一体化”等概念,让我看到了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它打破了传统的陆域和海域的界限,强调将海洋的潜力融入到城市的发展战略中,实现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利用。而且,书中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也让我印象深刻。沿海地区面临着诸多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而这本书则系统地分析了这些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预警机制、应急管理、韧性城市建设等等,这对于保障沿海地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有价值,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城市规划师,还是对沿海地区的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巨大的启发。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待,以为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学术著作。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错得离谱。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彻底征服了我。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问题的描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解决”上,而且解决的方式极其巧妙和人性化。最让我赞叹的是书中对于“海洋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它认识到,沿海地区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是承载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海洋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本书给出了非常好的范例。它不再是简单地将文化视为一种点缀,而是将其融入到产业发展、社区建设、旅游推广等各个环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此外,书中对“生态旅游与社区共赢”的探讨也让我眼前一亮。它强调了旅游业在沿海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又并非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是将环境保护和当地社区的利益放在首位,确保旅游业的发展能够真正惠及当地居民,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很多案例中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论述精辟,充满了智慧和前瞻性,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入研究。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沿海地区发展的一些固有认知。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特别是那种“鱼与熊掌兼得”的平衡之道,着实让人拍案叫绝。书中提出的发展战略,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基于详实的数据和严谨的逻辑分析,将生态保护、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等多个维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举个例子,书中关于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部分,我印象特别深刻。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呼吁保护,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发展低碳渔业、推广生态养殖、构建蓝色经济产业链等等,并且还详细阐述了这些措施如何能够同时促进当地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这种“两全其美”的思路,在以往的很多发展理论中是很难见到的。更让我惊叹的是,书中还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沿海地区如何在全球经济舞台上找到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实现差异化竞争。它没有回避挑战,而是积极地提出应对之策,比如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等。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思考沿海地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启发性和实践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之前一直以为,沿海地区的发展就是拼命追求经济增长,然后等到出现环境问题再来弥补。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这种线性思维。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观”,将人、地、经济、环境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并在各个要素之间寻找最佳的协调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海洋空间多功能性利用”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土地利用,而是将海洋空间也纳入到规划视野,比如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滨海旅游等,并且强调了这些功能之间的协同作用,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种“全域思维”和“协同效应”的理念,在以往很多地方的发展规划中是很难看到的。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对于“利益相关者参与和协商机制”的重视。它认识到,沿海地区的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可能由少数人决定,而是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从而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这种“民主协商”的发展模式,对于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加智慧的发展模式,它不仅关注当下,更着眼于长远的、可持续的未来,让我对沿海地区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这绝对是一本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将沿海地区复杂的人地关系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和重构。我常常在想,我们居住的地球,尤其是那些与海洋紧密相连的区域,其发展模式究竟应该走向何方?这本书给出了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专著,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指南。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协调发展”理念,并非简单的折中,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理论构建和案例分析,展现了如何化解矛盾,实现共赢。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生态补偿机制”的论述,它非常有创意地提出了将生态系统的价值量化,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利益分配和补偿体系,从而激发各方参与到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性。这种从源头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单纯的行政命令或罚款更加持久和有效。此外,书中对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的探讨也极其精彩。它认识到不同沿海地区的禀赋、挑战和发展潜力各不相同,因此提出了“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避免了“一刀切”的模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我看到了不同地区如何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繁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沿海地区的发展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也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