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做好的家长
定价:28.00元
作者:李镇西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54073687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教育家李镇西教子绝摾好家教能使普通孩子成才。特级教师,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1000余篇论文19本论著25年教育经验22个省市,数百场报告,与儿女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父母智慧施教,孩子励志成才,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读李老师的这本《做*好的家长》,你会发现《自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李老师让女儿走出自卑的阴影,就是告诉家长,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关心班集体》,李老师指导女儿的班级效力,实则告诉家长们,这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教育,与生命的诞生同进起步》,李老师强调的,也正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家长也是教育者”的道理;《请和孩子一起上网》,李老师表明的,正是我们家长应当明晰的,作为当代人,如果不上网,则与文盲无异的认识;《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李老师让女儿明白高中生活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就是让家长们要一路和自己的孩子摸爬滚打,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挺过;《我教女儿写作文》,李老师告诉女儿,“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家长,真实作文,就是做人;《如何面对和孩子的“战争”》,李老师的做法实际就是呼吁我们家长,为什么不倾扣一下孩子中的申辩呢?
这里记录的,就不仅仅是和自己的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以及所有家长的一份必要的参照和范术,是献给老师们、家长们、孩子们的珍贵的带有时间刻度和感情脉搏的礼物。
捧起这本书吧,别忘了同时对孩子产轻轻地说一声:“我爱你,你是我的孩子。我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教育专家、特级教师 窦桂梅
内容提要
很多家长说:“我的孩子很普通,很一般,怎么教?”
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才!
李镇西的教育具有魔力,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孩子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十分熟悉,他对青少年教育的难点和重点有了长期的思考、探索和智慧,这都体现在作者卓有成效的家庭教育中。
这是一本别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专著。作者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时期的启蒙教育、小学阶段好习惯的培养、善良人格的塑造、青春期教育、学习方法的指导、坚强意志的磨练、“代沟”的、读书习惯的养成、传统文化的熏陶、宽广胸襟的拓展、高三冲刺阶段的关照……为各阶段孩子的家教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模式。
作者的女儿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父女间的许多苦恼、挫折都有普遍性,而作者和女儿共同克服成长道路上一个又—个困难的故事,形成一套良好的家教模式。作者女儿的成才,对于千千万万普通的孩子及其家长是极好的参照和提醒:也许你的孩子很平凡,但是,只要你有良好的家教方法,你与孩子共同努力,你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铸成大器!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本书是家庭教育的好教材,是中小学生成长的励志书。
目录
作者介绍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这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主任,现任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外语学学校副校长、语言教师班主任。 作者长
文摘
序言
这本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促膝长谈。它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腔调,反而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心灵地图”,指引着我在为人父母的崎岖道路上,找到那些常常被忽略的,却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关系构建”的阐述。书中深入剖析了亲子间沟通的误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为你好”的言语,如何无形中筑起了孩子与我们之间的情感高墙。它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实用的工具和视角转换的方法,比如如何真正地“倾听”,而不是仅仅等待孩子说完以便我们插话纠正。读完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我才意识到,自己首先需要管理好的是作为父母的焦虑和挫败感,因为孩子的情绪波动,往往是我们自身未处理好的内在冲突的投射。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画面感,作者总能用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育儿理论落地,让我能够立刻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场景进行反思和实践。它不是教你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而是激发你去探索和理解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内在世界,这才是它最宝贵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结构如同一个精密的建筑图纸,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但又不失人情味。它没有大肆渲染成功的喜悦,反而坦诚地揭示了为人父母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那些“卡点”和“死胡同”。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特征的细腻捕捉。比如,在描述青春期孩子的“疏离感”时,文字极其精准地描绘了那种想要靠近却又被推开的无力感,这比任何教科书上的理论都来得真实和贴切。作者提出的“缓冲地带”概念,对我处理孩子与同伴冲突的场景帮助极大。它提供了一种温和而坚定的介入方式,既保护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又引导他们学习冲突解决的技巧。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作者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感染力,使得即便是探讨一些略显沉重的心理学概念,阅读起来也毫不枯燥。它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的不是一次性的修理工具,而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精密仪器,每次使用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调整。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入的“自我排毒”。它不是教你如何去“管教”孩子,而是引导你首先学会如何“看见”孩子。作者对“看见”的解读,远超出了简单的观察,它包含了对孩子内在动机、未表达需求的深度共情。其中关于“赞美”与“鼓励”的区分,对我触动最大。过去我常常用笼统的赞美来回应孩子的努力,这本书则清晰地指导我如何将关注点从结果转移到过程和特质上,从而真正滋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不完美”接纳度大大提高了,因为我开始理解那些所谓的“问题行为”,往往是孩子在用他们有限的能力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书中关于“放手”的论述尤为精妙,它教导父母如何优雅地从“控制者”转变为“支持者”,在孩子需要时提供锚点,在他们展翅高飞时做沉默的背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重塑了父母的自我认知,让我们明白,最好的教育,往往是从修正我们自己的盲点开始的。
评分坦率地说,市面上充斥着太多关于“如何培养天才”的浮夸口号,但这本书却以一种罕见的脚踏实地的态度,聚焦于“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拥有健全人格的普通人”。它的基调是务实的,甚至带着一丝冷静的幽默感。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家庭文化”的构建理念。作者认为,家庭不是一个执行命令的机构,而是一个共同创造意义的场域。书中花了不少篇幅阐述如何通过家庭仪式、共同的价值讨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这与我过去单纯关注分数和特长的教育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它让我开始思考,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多年后记住的是我教他们如何解微积分,还是记住我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充满连接和理解的日常瞬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口语化,读起来非常舒服,仿佛邻座的一位智者正在分享他多年来观察和实践的精华,毫不藏私。它没有提供廉价的安慰,而是提供了面对挑战的勇气和清晰的思路。
评分初捧此书时,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和行为矫正的速成手册,毕竟现代生活节奏太快,我们总是急需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案。然而,这本书以一种近乎哲学的深度,将育儿这件事拔高到了“人格塑造”的层面。它的叙事风格非常沉静、内敛,但字里行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被其中关于“界限设定”的讨论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鼓吹严苛的控制,而是探讨了如何在爱与尊重的前提下,清晰、坚定地划定家庭运行的规则。书中对“后果承担”的论述,尤其发人深省,它教导我们如何将惩罚转化为学习成长的契机,而不是简单的报复或威慑。这种视角的转变,极大地缓解了我过去在处理孩子犯错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此外,书中对于“玩耍”在儿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强调,让我重新审视了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的课外活动安排,开始有意识地为孩子保留大块的、无目的的“自由探索时间”。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它迫使我去看清自己童年的阴影是如何不自觉地投射到下一代的教育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