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用对方法带孩子,轻松做爸妈:0~6岁家庭程序育儿法 |
| 作者 | 廖笙光 |
| 定价 | 39.8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15295 |
| 出版日期 | 2018-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学习自主、手足关系、培养社会化、情绪管理是0~6岁孩子成长的重要内容,书中对34个典型的育儿问题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每个问题,作者首先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然后向读者通俗地介绍儿童发展相关生理及心理知识,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后针对问题提出“三步”解决法,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 |
| 作者简介 | |
| 廖笙光 儿童发展专家,国际感觉统合协会(SII)认证治疗师、敦南儿童专注力中心技术长、文化大学教育推广部讲师。 |
| 目录 | |
学习自主
辞职当全职妈妈好吗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2
我要自己做如何面对孩子的自主行为/ 7
妈妈,我要你陪孩子的分离焦虑/ 12
孩子上幼儿园好吗幼儿园的选择/ 18
长大了不要吃手戒掉坏习惯/ 24
可以戒纸尿裤了吗让孩子获得成就感/ 29
我不要,我不要孩子的反抗期/ 35
脏脏的我不敢摸孩子的触觉防御/ 41
妈妈,那是什么孩子的好奇心/ 47
手足关系
我不喜欢妹妹老大的失落感/ 56
这个是我的所有权的建立/ 64
妈妈比较爱妹妹手足间的竞争/ 71
我也要吃奶嘴孩子的退化行为/ 78
妹妹也没有收拾东西孩子对公平性的坚持/ 85
妹妹一生气就咬人孩子的攻击行为/ 91
我是姐姐,不是妹妹孩子的自我概念/ 99
培养社会化
爸妈下课记得来接我孩子的时间概念/ 106
没有人跟我玩儿儿童的人际困扰/ 113
同学打我,我可以打回去吗谈自我保护/ 120
我不想上幼儿园孩子的上学焦虑/ 126
我不想和他当朋友孩子间的争执/ 133
同学都有,我也要儿童的欲望/ 139
我才不要排队团体中的冲突/ 146
妈妈陪我玩扮家家酒假想游戏的意义/ 153
稳定情绪
我不想打招呼孩子的陌生人焦虑/ 162
孩子生气就大闹孩子的情绪发展/ 168
我不会,妈妈帮我过度依赖的孩子/ 176
我就是要穿这件孩子的权利概念/ 182
大人可以打小孩吗孩子的不服从与自我控制/ 189
孩子都叫不动孩子的自主性/ 196
不好玩儿!我不玩儿了孩子的挫折忍受力/ 202
我就是要说不好听的话孩子的模仿与判断/ 208
| 编辑推荐 | |
| 养育0~6岁孩子的实用工具书! 34个典型的育儿问题,儿童发展专家教您3个步骤轻松化解! 现在大多数的父母都忙于工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质量良好的亲子相处、如何才不会过度保护或过度要求孩子,是身为父母的重要课题。如果父母采用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就能让孩子更有自信,减少偏差行为的出现。 |
| 文摘 | |
| 序言 | |
作为一名非常注重早期认知和能力培养的家长,我之前一直在寻找那种既科学又不至于太枯燥的资源。这本书在“能力培养”这块的处理方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没有陷入那种盲目追求“神童教育”的误区,而是紧密围绕0到6岁儿童的“敏感期”和“关键窗口期”来设计活动。比如,书中对空间认知和精细动作发展的介绍,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室内外活动建议,还细致地分析了每种材料对孩子大脑神经连接的潜在影响。我特别喜欢它提倡的“让孩子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理念。我们家以前总爱买一堆益智玩具,但效果平平。自从我们开始用书中建议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到厨房的简单分拣、花园的浇水整理中,他的专注度和动手能力都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最好的学习环境,往往就是我们自己的家,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去“编码”和“呈现”这些日常场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日常琐事提升到了教育的战略高度,让每一分钟的亲子互动都充满了教育意义。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那些琳琅满目的育儿指南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很多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强调爱与陪伴,这些谁不知道呢?但是《用对方法带孩子》这本书,确实在我这里刷新了认知。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程序化育儿”这个概念的阐述,这听起来可能有点生硬,但实际上,它强调的是一种有节奏、有预见性的家庭生活流程的建立。我过去总是在“救火”——孩子一哭就急着抱、一闹就赶紧哄,结果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很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提前布局,比如它会详细说明在孩子进入某个发展阶段前,我们应该提前准备什么样的环境和互动模式。这就像是为家庭生活设计了一套“操作系统”,一旦流程跑起来,很多看似突发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睡眠训练的部分,不是简单粗暴地强调“哭声不管”,而是结合了不同年龄段的生理需求,给出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安抚和过渡方案。我按照这个方法调整后,孩子夜醒的频率明显降低了,我终于能睡个囫囵觉了,这对我个人的精神状态都有了质的改善。这种体系化的构建,让育儿不再是零散的经验堆砌,而是一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学科。
评分读完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豁然开朗”。在此之前,育儿对我来说就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每走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查阅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生怕走偏。这本书提供的是一张清晰的、结构化的地图。它的逻辑性极强,从孩子的生理发展到心理需求,再到家庭环境的搭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处理“规则建立与情感连接”这一对看似矛盾的需求时,它给出的指导非常到位。很多父母要么过于溺爱,规则缺失;要么过于严苛,亲子关系紧张。这本书通过讲解如何将规则融入到日常的互动程序中,使得“说不”不再是一场对抗,而是一个教育契机。我尝试着用书中提到的“先接纳情绪,再重申规则”的模式来应对孩子发脾气,效果立竿见影,冲突少了,沟通有效了。这种科学的、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哲学,让我对未来的挑战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生命早期个体建立健康、可持续关系的指南手册。
评分我发现很多育儿书都忽略了父母自身的成长需求,总是一味地要求家长牺牲和奉献。然而,这本书的视角却非常独特和人性化。它似乎在说,只有父母自身状态是积极和放松的,才能真正有效地滋养孩子。书中对于如何平衡“程序”与“弹性”的探讨,尤其值得称赞。它承认了育儿的复杂性,知道生活不可能永远按照计划进行,所以它提供的“程序”更像是一种稳固的基石,而不是僵硬的枷锁。当我工作压力大或者心情不佳时,我不再会因为无法完美执行育儿计划而产生巨大的内疚感。书中提到,在特定情境下,短暂地偏离既定程序,允许自己和孩子都有“喘口气”的空间,反而能更好地回归正轨。这种对“不完美育儿”的包容,让我感到极大的宽慰。它让我明白,育儿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不是一场零失误的考试。这种心理上的松绑,远比任何具体的技巧指导都来得珍贵,它帮助我以更平和、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育儿中的起伏。
评分这本育儿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爸妈量身定做的“救命稻草”!我记得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简直难以言喻。看着说明书上的各种理论,心里更是七上八下,生怕自己一个动作做错了,就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实操性。它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而是非常接地气地讲解了0到6岁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引导孩子。比如,书中对于孩子早期语言发展的描述就非常细致,它不是简单地说“多和孩子说话”,而是具体到了不同月龄下,家长可以采用哪些提问方式,哪些游戏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表达欲。我试着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在给孩子穿衣服的时候,我会同步描述动作和衣物的名称,你会发现,孩子似乎真的在更短的时间内理解了词汇和行为的关联。这种亲眼见证进步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是无法替代的。它让我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模仿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有章法、有信心的“引导者”,让我真正体会到了“轻松做爸妈”的含义。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提供了多少标准答案,而在于它给了我们一套清晰的观察和应对问题的思维框架,让我们能够根据自己孩子的独特性来灵活调整策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