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
定价:22.00元
作者:王瑾,孙艳萍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2-01
ISBN:9787122130853
字数:254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从变频器的结构入手,首先介绍组成变频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各种应用。对没有学过电知识的人,也能从元器件开始,深入浅出学习变频器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以电动机为被控对象,介绍变频调速原理及变频调速工作方式。以西门子MM430系列变频器为例,介绍了变频器的选择、安装、接线、参数调整、抗干扰措施和运行检修。《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拓展介绍了多套工业设备或系统,使得变频器的参数设置和调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流技术与交流调速有机结合起来。用较少的课时完成两门课程的学习。同时,《变频调速技术及应用》精选了四个实训环节,力求在简单的实训硬件配置情况下,完成实用性较强、较先进的变频器应用,如PID控制、触摸屏控制系统等。
本书适合于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和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也适用于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和自动控制技术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说实话,有点让人提不起精神。封面那种老套的教科书风格,色彩搭配也比较沉闷,看起来就像是那种年代久远的工程技术手册。我本来是抱着学习新技术的期望打开它的,结果光是翻阅前几页,那种厚重的纸张质感和略显模糊的印刷字体,就让人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上个世纪末的图书馆。不过,抛开这些外在的不说,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内容时,发现里面的理论推导部分确实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是关于异步电机等效电路的分析那一块,作者似乎非常坚持用最严谨的数学工具来阐述原理,大量的公式和推导过程,详细到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参数变化都给标注了出来。对于那些追求底层原理、喜欢刨根问底的工程师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宝藏,因为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个结论是怎么一步步得出来的。但对于我这种更偏向应用、希望快速上手实践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有时候反而成了一种负担,读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时间去消化那些复杂的数学符号,感觉像是做了一场艰苦的学术马拉松,而不是一次愉快的知识汲取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逻辑性很强,它没有急于跳到最新的技术热点,而是非常扎实地从基础原理讲起,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花了大篇幅去回顾了传统电机控制的基本概念,这对于我这种跨界学习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铺垫。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解了采样和量化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作者用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通过对比不同频率的采样率下输出波形的畸变程度,直观地展示了数字控制中“时间”这个维度的重要性。书中对各种经典调速方法,比如V/f控制、转差率控制,都进行了详尽的剖析,而且不仅讲了“怎么做”,还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效果最好”。这种宏观到微观的叙事结构,使得读者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能够有一个非常稳固的框架。遗憾的是,在谈到当前工业界非常关注的磁场定向控制(FOC)时,内容略显保守和理论化,缺乏足够多的、贴近现代DSP或MCU平台的具体实现代码片段或硬件选型建议,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理论教材”,而非一本“工程实践手册”。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一位经验极其丰富但性格略显严肃的老师在对话。老师知识渊博,但语速较快,不容许你有丝毫的走神。书中对各种保护电路和故障诊断机制的描述,可以说是极其详尽。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过电流保护的响应速度和限流算法的对比分析印象深刻。作者不仅列出了标准的保护阈值设定,还讨论了在不同负载突变情况下,如何调整这些阈值的最优策略,这在实际生产线上解决突发问题时,无疑是极为宝贵的经验总结。然而,书中在图表的呈现上略显不足,很多复杂的波形和拓扑结构,如果能配合清晰的彩色图示或者仿真截图,理解起来会事半功倍。现在的很多插图,虽然标注清晰,但由于是单色印刷,辨识度不高,我常常需要对照文字反复琢磨才能确定哪个元器件连接到哪里,这无疑拖慢了我的阅读节奏。这让人不禁感叹,在如今这个视觉化时代,技术书籍在提升信息传递效率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感到非常独特,它保持了一种高度的客观和中立,几乎没有使用任何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来评价某项技术的优劣。所有的论述都基于性能指标和实验数据。例如,在比较PWM调制策略时,书中没有直接说A方法比B方法“好”,而是通过列举载波比、谐波含量、开关损耗等多个维度的数据表格,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哪种方法更具优势。这种“让数据说话”的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书中的说服力。不过,这种严谨性也带来了一个小小的负面效果:它使得全书读起来有一种“冷硬感”。我希望能偶尔看到一些作者基于多年经验的“过来人”的提醒,比如“在实际安装时,要特别注意散热片与环境空气流动的关系,否则理论计算的温度会严重偏低”,这类带有温度的实践经验在书中相对稀缺,这使得本书在“从实验室到工厂”的桥梁搭建上,稍显单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广度其实相当惊人,它不仅仅聚焦于电机驱动器本身,还穿插了大量关于电源输入侧的和谐波治理技术。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设计前端PFC电路来满足电网的谐波标准,这对于那些需要将设备出口到对电能质量要求严格的国家或地区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作者对电磁兼容性(EMC)的章节也写得非常到位,从PCB布局的布线技巧到屏蔽层的选择,都有详细的规范和建议。我尝试着根据书中的EMC章节指导我们实验室的一个小型变频器项目进行了改进,确实在抗干扰测试中获得了显著提升。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详尽的“工具大全”,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挑战的解决方案。它要求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学习,但一旦学完,你手中握着的将是一套非常全面的、经得起考验的专业知识体系,足以应对绝大多数中低压变频调速领域的实际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