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LED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
定价:42.00元
售价:34.0元
作者:杨绍胤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2338715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节能环保、低碳社会意识的普及和深入,LED照明技术的应用已活跃于商业和家居照明领域。本书围绕着LED照明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主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LED照明原理和LED照明器材,照明工程设计基础,照明配电、照明控制及智能化技术,室内、外照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方法,并列举了典型照明工程设计案例,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本书可供从事建筑、道路、景观等照明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杨绍胤,Yang Shaoyin,男,汉族,1939年9月生,浙江湖州人。1957年到1962年在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本科毕业。1962年到1965年在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浙江省丝绸工业局任技术员1966年到1982年在国营9364厂任技术员、工程师1982年到2001年在浙江省建筑建设计研究院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1年到1993年在新加坡共和国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任机电技术顾问。2001年到2002年任杭州市国家税务局、杭州市工商管理局技术顾问。2002年到2003年任中国建筑技术开发总公司浙江分公司副总工程师2003年任浙江耀江集团副总工程师社会:九三学社浙江省建筑建设计研究院支社副主委.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城市*建筑智能化系统》顾问,《智能建筑技术》编委会委员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照明行业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救星”!我最近在负责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的照明项目,从概念设计到最后的调试阶段,遇到的大小问题简直让人焦头烂额。市面上那些教条式的标准手册翻起来晦涩难懂,根本解决不了实际操作中的具体痛点。但是,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接地气,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公式和规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手把手在教你“趟过那些坑”。尤其是关于复杂灯具选型和系统集成那一块,作者的分析极其透彻,把各种高新技术名词解释得清清楚楚,还配上了大量清晰的工程图示,让我这个“技术小白”也能迅速掌握核心要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LED照明的生命周期都有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的认识,不再是东一块西一块的碎片化知识。对于任何想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工程师来说,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工具书+导师指南”。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专业手册。
评分说实话,我带着一丝怀疑的态度买了这本关于“设计与施工”的书,毕竟很多此类书籍要么重设计而轻现场,要么就是一堆施工工艺的简单堆砌。然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出乎意料地平衡。第一部分对LED技术原理的阐述,简洁有力,直击要害,为后续的落地实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比如室内办公、室外景观和工业照明——的特殊要求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和对比讲解。例如,它详细分析了在高速公路照明中如何平衡光效衰减和眩光控制,这在很多基础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深度。施工部分的图文并茂,对常见接线错误和安装隐患的预警也非常到位,让我在现场指导工人时,能够提前规避很多可能导致返工的低级错误。这本书更像是一个“故障排除手册”,它预判了你在实际操作中会遇到的90%的问题,并给出了成熟的解决方案。这种前瞻性的视角,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和项目的最终质量。
评分我一直觉得,照明工程的精髓往往在于那些微妙的“软技能”和对规范的灵活运用,而不是冰冷的参数堆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指导,更融入了一种严谨的职业精神。书中的语言风格成熟、专业,但又绝不枯燥,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成本控制和能效评估时的客观态度,没有过度美化任何技术,而是基于现实的经济考量来推荐最优方案。比如,它对比了不同驱动电源的寿命成本模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向客户解释为什么初期投入稍高的优质产品,在五年后的总拥有成本(TCO)反而更低。这种从宏观经济角度切入专业技术细节的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本书的实用价值。对于项目经理而言,这本书不仅是技术蓝图,更是一份优秀的商务决策支持材料。它教会的不仅是如何“做”照明,更是如何“做好”照明项目。
评分对于习惯了碎片化信息摄入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密度是相当高的,但它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清晰。从光辐射基础到复杂的智能控制网络搭建,知识点层层递进,逻辑链条紧密无缝。我注意到,在涉及光度学测量和测试标准时,作者引用了最新的国际和国内标准,并用非常直观的图表来解释复杂的积分和计算过程,这对于需要进行项目验收和第三方检测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过去为了搞明白某个照度值的计算,需要在好几本不同领域的参考书里来回翻找,效率极低。现在,这本书就像一个高度集成的知识库,所有相关信息都集中在一处,而且表述准确无误。它提供的不仅仅是“怎么做”,更是“为什么这么做”的底层逻辑,这才是区分普通操作员和专业工程师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将深奥的物理和工程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工程步骤。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以为这本专业书籍会像很多同行作品一样,充斥着过时的技术和对新标准的滞后反应。但翻阅下来,我发现它紧密贴合了当前LED照明领域最前沿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健康照明(如昼夜节律照明)和物联网集成方面的内容,非常具有前瞻性。作者没有停留在传统的“亮不亮、够不够”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色温、显色指数(CRI)与视觉舒适度之间的复杂关系,并给出了实用的调节参数范围。此外,书中关于现场调试过程中,如何使用手持光谱仪进行快速诊断和优化,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操作流程,这比任何厂商的说明书都来得直接有效。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行业现状,更在引导我们走向更智能、更人性化的未来照明。它是一面镜子,照亮了我们现有知识体系中的盲区,催促我们不断学习和进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