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通信之道——从微积分到5G》
定价:79.00元
作者:杨学志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212806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按照读者的思维顺序讲述了从微积分到 5G 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通信之道 从微积分到5G》共 20章,具有以下特点: (1)跨度极大,内容翔实:涉及数学、信号处理、通信原理、通信前沿技术等多个学科领域,知识密度极高,并且是*精华的部分。
目录
章 绪论11.2 什么是通信3
第2章 帮“菜鸟”复习一下微积分52.2.1 数列的极限72.3 你讨厌数学公式吗92.5 导数122.7 积分162.9 积分中值定理202.11 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证明212.13 泰勒级数252.15 后记28
第3章 信号与系统313.2 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313.4 时/移不变系统343.5.1 离散_ 信号353.5.3 连续_ 函数383.6 卷积的性质43
第4章 复变函数454.2 复数的四则运算464.4 复指数函数50
第5章 傅里叶分析555.1.1 三角形式的傅里叶级数555.1.3 什么是频率585.1.5 理解负频率595.2.1 理解谱密度615.3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625.5 卷积定理695.7 离散傅里叶变换715.9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性质765.11 离散卷积定理81
第6章 采样,通往数字世界的步856.2 采样的数学表达866.4 周期冲激脉冲886.6 用采样信号重构原信号916.8 奈奎斯特定理能够被突破吗94
第7章 信号的谱分析977.2 频率分辨率101
第8章 线性空间理论1058.2 线性空间的定义1058.4 赋范空间1078.6 正交与正交基112
第9章 基本通信链路1199.2 调制——频谱搬移1229.4 非相干解调1249.6 锁相环1269.8 Costas 环1319.10 单边带信号1339.12 单边带信号的发送与接收1379.14 IQ 调制1409.16 复数基带信号与复信道1439.18 奈奎斯特准则1479.20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1559.21.1 非连续相位频移键控1599.21.3 小频移键控1629.21.5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MSK 166
0章 概率论与过程17310.2 联合事件和联合概率17510.4 变量17710.6 两个典型的概率密度函数18010.6.2 高斯分布18010.8 多变量的联合分布18210.10 联合矩18410.12 过程18710.14 复过程18910.16 循环平稳过程19210.18 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19410.20 离散过程和系统19810.22 闲话概率论201
1章 AWGN 信道的佳接收机20311.2 参数估计的模型20411.4 连续观测的大似然准则20611.6 匹配滤波器20911.8 2PAM 的误码率21511.10 符号同步219
2章 无线信道22712.2 多径效应与快衰落23012.2.2 瑞利衰落23212.3 小结236
3章 均衡23713.2 MF、ZF 和MMSE 滤波器23813.2.2 迫零算法24113.2.4 MF、ZF 和MMSE 的关系24413.3 数字均衡技术24513.3.2 频域均衡24613.4.1 信道估计的系统方程25013.4.3 病态问题25213.5 小结255
4章 多址技术25714.2 CDMA 25914.2.2 正交码26214.2.4 CDMA 的多用户模型和自干扰特性26614.2.7 CDMA 系统的特性26914.2.9 频域多用户检测27114.3 OFDMA 28414.3.2 OFDM 如何克服多径效应28614.3.4 OFDM 的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29014.3.6 OFDM 领域的核心293
5章 信息论30115.2 信息熵30415.4 联合熵和条件熵30715.6 凸函数与Jensen 不等式31015.8 高斯分布的微熵31415.10 离散信道容量31615.12 注水定理320
6章 蜂窝通信32316.2 切换32416.4 同频复用32616.6 分数频率复用32916.8 软频率复用33416.10 软频率复用的局限33816.12 多级软频率复用的性能340
7章 信道编码34717.2 群、环、域34817.4 线性分组码的解码算法35317.6 哈明码35517.7.1 正交码35717.7.3 超正交码35717.9 循环码36017.11 小结365
8章 多天线技术36718.2 利用SVD 解读MIMO 37018.4 MIMO 接收机算法37518.6 DOA 估计37818.8 Alamouti编码37918.10 波束赋形38218.12 波束赋形与STBC 结合390
9章 关于创新的思考39519.2 创新的方法39719.4 创新的驱动力40119.6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管理不适合创新40319.8 流程是质量的基础,人决定质量的高度40519.10 创新的管理40819.12 创新的政治环境411
第20章 后记4173G霸主4174G变局420展望5G425
作者介绍
杨学志,1970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长期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他是3G/4G多项核心技术的发明人,包括频域多用户检测,*波束赋形,软频率复用(SFR)和sOFDM技术,其中SFR和sOFDM是4G的奠基性技术。2012年10月从华为公司离职,独立进行5G关键技术研究,提出了多级软频率复用技术,使得SFR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之一。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有力,黑白灰的配色让人感到一种沉稳和专业的气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分量,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阅读体验上是加分的。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所传递出的那种对技术本质的探索欲所吸引。我一直觉得,技术领域的书籍,尤其是这种跨度较大的主题,很容易流于表面,但从这本书的结构和目录来看,作者似乎有着非常扎实的功底和清晰的逻辑脉络。它不仅仅是罗列知识点,更像是在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试图用最基础的数学工具去剖析现代通信系统的核心原理,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很有价值的尝试。我期待它能真正做到“大道至简”,让那些看似高深的物理和数学原理,能够以一种更直观、更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不是堆砌晦涩难懂的公式。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所展现出的那种宏大叙事感。从最基础的数学工具,到信息时代的基石,再到如今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的5G技术,这中间跨越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是惊人的。如何将如此庞杂的体系融会贯通,而不显得混乱或牵强,对作者的驾驭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猜想,作者一定在行文过程中,非常巧妙地设置了许多“过渡点”和“承上启下”的章节,确保读者在跨越不同技术代际和理论层次时,思维能够保持连贯性。这种全景式的视角,对于建立对通信技术发展的全局观至关重要,它能帮助读者跳出单一技术的局限,从更宏观的维度去思考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点也很有意思,正好处于5G技术深入部署、6G研究方兴未艾的阶段。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一本能够将历史脉络和前沿趋势结合起来的书,其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回顾历史的教科书,更像是一张指引未来方向的地图。通过对前代技术的深入剖析,读者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5G乃至未来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和潜在的突破口。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们打开一扇窗,让我们不仅看到“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而对下一代通信技术的演进路径产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我非常期待作者的叙述风格能够保持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它既需要足够的严谨性来支撑起那些复杂的数学证明和物理模型,又不能因为过于学院派而使人望而却步。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富有洞察力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解释那些抽象的概念。例如,在讲解信道编码的纠错能力时,如果能用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来类比,那么即便是非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快速抓住其精髓。优秀的科普读物,其魅力就在于化繁为简,将科学的“硬核”部分,用“柔软”的文字包裹起来,让人愿意深入探索,而不是被冰冷的公式吓退。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似乎非常注重理论的溯源,这在很多市面上的教材中是比较少见的。通常我们学习某个技术,比如调制解调或者编码理论,直接接触到的往往是成熟的算法和最终的性能指标,但背后的数学推导过程却往往被一笔带过,或者只给出结论。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地从微积分这个最基础的数学语言出发,一步步搭建起信息论和通信系统的桥梁,那无疑能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加牢固的知识根基。这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新技术、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会用”层面的工程师或者学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这种“追本溯源”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体系完整性的执着追求,让人对它所涵盖的深度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