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有一种教育叫家道
定价:39.80元
售价:30.2元
作者:韦敏 陈小龙 邵明标 汪园黔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4760951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代代恪守的家道,传承千年而不衰,成为指导每一个炎黄子孙立足于世的准则。现代人更要从这些传统的文化中吸取经验,秉承家道,方能修心立身,各正本位,从而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继续发展、壮大。
内容提要
本书以实现家庭和谐幸福,家道兴旺为目标,从家庭道、老人道、夫妻道、父母道、子女道、兄弟道、婆媳道、朋友道八个方面,在总结众多名门望族的家规、家训以及先贤文化的基础上,介绍了家庭成员每个人的本分、义务和责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维持和谐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只愿正在阅读本书的朋友,能够以此立身,以此教子,从而实现家庭内部各正本位,各守其道,全家上下齐心建立和谐家庭。
目录
作者介绍
韦敏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教育局局长。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法学专业,获武汉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二五”重点立项课题《强化家庭教育,推进开发区教育整体发展》总负责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区域家校合作改革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编著有《人生智典——家教篇》等书。
陈小龙小学高级教师,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i-家庭教练。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常年在农村学校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从事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近十年。现就职于江西省樟树市经楼中心学校。近年来专注于亲子问题研究及青少年心灵成长咨询辅导。
邵明标常用名邵塬迪。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乡邵家村人。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i-家道教育高级指导师。毕业于重庆大学采矿专业,长期从事煤矿建设开采工作,现就职于山西省临县华烨煤业有限公司。
汪园黔安徽桐城市人。中国智慧通体验式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华传统文化导师;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家庭教育研究员;中央电教馆心高级教师;本通(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西本通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全脑功能开发与创新思维训练”培训专家;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全国青少年生活技能培训中心培训导师;北京大学全国青少年成长国学训练营特聘导师。在全国公益讲“和谐家道”450期。
文摘
序言
坦白讲,一开始我有些担心这本书会过于强调“严父”或“慈母”的某一方,毕竟很多教育理念都有明显的倾向性。然而,令人惊喜的是,它提出的“家道”是一种更注重平衡与动态调整的系统观。作者们似乎非常懂得,家庭是一个动态的有机体,父母的角色需要随着孩子的成长阶段不断地进行身份转换。在孩子年幼时,侧重保护与引导;进入青春期后,则需要退后一步,成为一个可信赖的顾问和坚实的后盾。书中对不同年龄段亲子沟通技巧的细致区分,非常具有实操性。我尤其喜欢它讨论的关于“边界感”的部分,清晰地界定了父母的责任范围和放手的艺术,这解决了许多家长在“过度干预”和“彻底放任”之间的摇摆不定。这种既有温度又有原则的教育哲学,让我对如何陪伴孩子走过未来那些充满挑战的阶段,充满了清晰的信心。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醍醐灌顶,尤其是在处理亲子冲突和情感连接这部分内容时。我一直以为“爱”是足够的,但这本书巧妙地指出了,爱需要被“看见”和“理解”才能真正生效。书中通过几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孩子看似叛逆的行为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深层需求。比如,一个孩子对电子产品的高度依赖,书中并不急于批判,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究这种依赖是否是他在现实世界中缺乏成就感或归属感的补偿机制。这种深入探究“为什么”的视角,彻底颠覆了我以往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它要求家长放下自己的焦虑和评判,真正沉浸到孩子的世界里去倾听。这种方法论上的转变,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应对问题,而是主动地去构建一个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与孩子的交流模式发生了一种微妙但坚实的变化,少了指责,多了共情,这绝对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宝贵的财富。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回归了教育的本质——关系。作者们非常坦诚地剖析了现代家庭中,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而导致的亲子关系“碎片化”现象。他们没有指责谁,而是提供了一套“时间重构”的方法论,教导家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出高质量的、具有情感深度的互动。比如,如何将通勤时间变成“思考时间”,将睡前准备变成“秘密分享时间”。这种对时间管理的教育性运用,比单纯强调“多花时间陪孩子”来得更为具体和可行。读完后,我深刻体会到,高质量的教育,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持续投入的情感实践。这本书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时教育方式中的疏漏和僵化之处,让我愿意以一种更开放、更具匠人精神的态度,去雕琢我与孩子之间的这份独特而珍贵的连接。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捧在手里就觉得分量十足,装帧设计很朴实,一看就是那种用心打磨出来的作品。我刚翻开的时候,被那种直白的叙事风格吸引住了。作者们似乎没打算用华丽的辞藻来包装他们的理念,而是直接把他们多年来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的心得和观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展示给我们看。特别是他们对“家道”这个概念的阐释,不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落实到了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里。我记得有段落详细描述了父母如何在餐桌上引导孩子进行有深度的对话,而不是简单的“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挺好的。”这种敷衍的问答。这种对家庭教育微观层面的捕捉,让人感觉非常真实可信,仿佛能看到自己家里的影子,也促使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处理家庭关系的一些惯性思维。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完美模板,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根据自家情况灵活调整的“工具箱”,这对我来说,比任何单一的成功案例都更有参考意义。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教育智慧,是需要时间沉淀才能体悟到的。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读物,更像是一本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地图”。作者们显然花了大量精力去平衡宏观的教育哲学和微观的操作指南。我特别欣赏它对“传承”的定义。很多家庭教育的书籍都强调“望子成龙”,但这本书关注的重点是“家风”的自然流淌。它探讨了如何通过父母自身的言行举止,去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价值观,比如面对挫折时的韧性,对待他人的尊重,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这些都是无法通过说教强加的品质,只能在日常生活的“道”中展现出来。书中对传统文化中“礼”与“义”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转化也进行了很有深度的探讨,既保留了根基,又适度地与现代社会背景接轨,避免了老生常谈的刻板说教。读完后,我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教育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让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正直、有担当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工具化培养的“成功人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