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陪孩子玩出好性格
定价:38.80元
作者:付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032009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不是学霸,内心也强大
7大教养专题
自尊心
责任心
合作精神
感恩意识
尊重别人
幽默搞笑不是学霸,内心也强大
目录
作者介绍
付,复旦大学博士,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新浪育儿名博主,搜狐自媒体作者,报刊专栏作家,多家育儿网站和杂志特聘专家,“男孩部落”微信公众平台创始人。已出版《培养儿童自控力》、《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把孩子温柔地推开》、《陪孩子一起幼小衔接》等畅销精品,达数十万册。作者认为养育孩子是父母终身的事业,相信孩子成长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心灵陪伴。作者以专家的角度,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天下父母分享自己养育孩子的理念和做法,深受年轻父母的推崇。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儿童教育及家庭教育研究、咨询和培训工作,为全国多所知名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和老师做过相关培训,曾接受湖南卫视、云南卫视、财经、江苏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沪江网、父母堂、《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解放日报》、《文汇报》、《扬子晚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新闻晨报》、《东方教育时报》等多家大型媒体的采访。近年来,作者在《澎湃新闻》、《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河南青年报》、《婚姻与家庭》、《父母世界Parents》、《时尚育儿》、《母子健康》、《孩子》、《亲子》、《中华家教》、《家教》、《健康准妈妈》、《父母课堂》、《魅力家长》、《幼儿教育》等报刊发表数百篇教育类专栏文章。
文摘
序言
与其他育儿书籍相比,这本书在对待“独立性培养”这一点上,显得格外有远见。很多书鼓吹“放手”,但往往放手后父母就开始空虚焦虑,孩子也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支持而感到无助。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渐进式赋权”的概念,强调独立性是逐步积累起来的,需要父母像园丁一样,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不同配比的养分和支撑。例如,书中对“代劳”的界限划分非常清晰:哪些事情是需要孩子自己完成的(锻炼能力),哪些是父母可以协助的(节省精力,避免挫败感过强)。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兴趣的培养”,它不是鼓励父母去报各种昂贵的课程,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充满好奇心的环境”,如何通过提问而不是提供答案来激发孩子的探索欲。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远比任何外部灌输都要强大和持久。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真正的爱,是提供生长的土壤和适时的阳光,而不是把孩子固定在某个你认为最好的模式里。它让人读后豁然开朗,充满了踏实而积极的行动力。
评分我是一个比较注重逻辑和实效性的读者,通常对偏情感化的书籍持保留态度。然而,这本让我彻底改变了看法。它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将孩子性格的养成,与父母自身的“情绪稳定”紧密地联系起来。作者没有直接指责父母的焦虑,而是通过分析父母在压力下的自动反应模式,来阐释这些模式如何无意识地投射到孩子身上,影响他们的安全感和自我认知。书中介绍的几种“自我安抚”技巧,比如“五分钟呼吸暂停法”,非常具体且操作性极强。我甚至在陪孩子做作业遇到瓶颈时,偷偷用了这个方法,瞬间就感觉心跳平复了下来,不再轻易地用提高声调来施压。这本书就像一个高质量的“自我成长手册”,它要求我们先成为一个更稳定、更平和的个体,才能更好地引导下一代。它让我意识到,养育孩子,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自我修炼,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问自己,是否已经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了。这本书的内涵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育儿经”,它触及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在秩序重建的需求。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清新淡雅,米白色的背景上点缀着几笔柔和的水彩,让人一看就觉得心头一暖。我当初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因为被书名里那种“陪伴”和“自然生长”的气息所吸引。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种真正能沉下心来读进去的育儿书,而不是市面上那些贩卖焦虑、恨不得让你立刻变身“超人父母”的快餐读物。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序言中就旗帜鲜明地反对“完美育儿”的陷阱,强调理解孩子天性的重要性。书中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阐述非常细腻,比如描述三岁左右孩子“固执期”的段落,简直像是在照镜子,那些日常的争执瞬间有了理论支撑,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孤军奋战。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框架,引导家长去观察、去倾听,去真正“看见”自己孩子的小小世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命名”的章节,那些小小的练习,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工具,只需要父母愿意放下手机,蹲下来,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温柔地描述他此刻的感受。这种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大量练习的技巧,为我打开了一扇与孩子深度沟通的门,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耳边轻语,提醒我,养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与自己和解的修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深得我心。很多育儿书要么字挤得太密,读起来费神,要么插图过于幼稚,让人觉得幼稚。但这本的字体大小适中,留白充足,而且在关键概念的地方,会用一些简洁的图示来辅助理解,这种设计非常人性化,尤其适合晚上哄睡后,疲惫的父母翻阅。我特别欣赏它对“挫折教育”的重新定义。在传统观念里,挫折教育似乎等同于“让他吃点苦头”,但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细腻的视角:真正的挫折教育,是父母适时地退后一步,允许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体验失败的感受,并在他需要时提供情感上的“安全网”。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应对考试失利”的讨论,它没有急着分析失误点,而是首先肯定了孩子付出的努力和本身存在的价值,这种先“接住情绪”再“解决问题”的步骤,我以前总是反着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升了我们作为父母的“共情带宽”,让我们能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不完美”,因为我们自己也从书中感受到了被理解和被接纳的力量。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才买的,那位朋友的孩子,过去总是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爆发性地哭闹,让我这个旁观者都感到棘手。读完这本书的第三部分,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表象的“乖不乖”,却忽略了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贴近生活,它没有采用那种冷冰冰的学术腔调,而是大量运用了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比如,一个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产生强烈反抗,作者不是批评孩子“小气”,而是引导读者去深挖他内心对“掌控感”的需求。书中对于“边界感”的建立有着独到的见解,它不是一味地放任自由,也不是严苛的限制,而是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了一种富有弹性的平衡点。我尝试着将书里提到的“选择权最小化”原则应用到早晨穿衣环节,效果出奇地好,孩子不再因为抗拒被控制而僵持,而是因为自己的“参与感”而合作。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将原则融入到具体的、琐碎的日常瞬间,而不是高高挂在墙上的口号。它更像是一本“实用操作指南”,而非空泛的理论说教,对于那些在日常育儿中感到力不从心的父母来说,简直是及时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