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高情商是这样培养的(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家长培训推荐用书)
定价:33.00元
作者:李荐,闫伟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136269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学术负责人李荐强力推荐。北京市青年教师、海淀区十佳青年教师闫伟倾情力作。
《孩子的高情商是这样培养的》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家长培训推荐用书!
你能调动情绪,就能调动一切。
——美国总统 布什
作家柯云路曾表示:情商比智商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爱情、婚姻、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以及整个事业。但是情商并非是天生的,而是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才能具备的,尤其是在童年时代。如果这一时期接受了来自家长良好的情商教育,那么孩子必然会拥有更快乐、更幸福、更圆满、更成功的未来。
如今,情商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外家长和教育家们的关注,结合这一现状,《孩子的高情商是这样培养的》的上市可帮助父母们拓宽现有思维方式,引导和帮助孩子学会掌控自我不良情绪,巧妙应对周围的一切。
内容提要
“情商之父”的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曾说:“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有些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而普通智商的人则表现出色,这都和情商有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一个人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也决定一个人一生的走向与成就。换言之,情商是与个人的未来成就及幸福紧密相关的。《孩子的高情商是这样培养的》以“观点 案例 理论 方法”的形式,做到了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渴望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的父母们提供一整套实现这一愿望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目录
Part1: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高情商孩子的自我认知意识
自我就是知道我是谁、敢于从反省中看清自己、绝不会随意否定自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只有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孩子们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稳当。看不清自己的人,势必看不清整个世界,这样的人谈何高情商?
想让孩子认识自己,就别给他贴标签
告诉孩子:“你很棒!”
给孩子鼓励:你有你自己的优势 ;
引导孩子学会淡然看待别人的评价 ;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
检讨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
让孩子适当拿主意,搞清楚自己的能力 ;
适当帮孩子摁一摁他“翘起的尾巴” ;
想要孩子情商高,就别打击想象力 。
Part2:不能替孩子,那就教会他吧——高情商孩子的自主意识
“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是人们快乐的一部分。所以,父母要带孩子走出社交误区,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这样不但能有助于孩子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走向成功。
朋友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 ;
告别冷冰冰,用热情收获友情 ;
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
爱嫉妒的孩子易孤独 ;
友谊往往会因合作而珍贵 ;
冷处理孩子对异性的好感 ;
学会分享,为友谊保驾护航 ;
远离坏孩子,让孩子避免“近墨者黑” ;
大胆拒绝,说“不”没有什么了不起 ;
说到做到,讲诚信的孩子受欢迎 。
Part3:情绪解套,呵护孩子的心灵——高情商孩子的情绪管理意识
良好的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是高情商的孩子具备的能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孩子就会免于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中。否则,这种能力的不足将会使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心态,会长期挣扎于坏情绪的套子里,伤人害己。
脾气可以有,但不可以随便发 ;
把孩子从忧虑中解救出来 ;
怎样让孩子学会接受批评 ;
乐观积极,让心情洒满阳光 ;
自我激励,让孩子为自己加油!
让孩子别把分数看得太重要 ;
如何打开孩子紧闭的心门 ;
胆怯的孩子也可以变得勇敢起来 。
Part4:学会处理冲突,让孩子少走弯路——高情商孩子的冲突化解意识
生活在人群之中,冲突和矛盾是必然的存在。孩子也不例外。但是,怎么处理冲突和矛盾,则是考验孩子情商高低的问题。一个只会鲁莽、冲动地处理问题的人,是不会知道世上还存在“情商”一词的。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冲突,少走弯路。
有了矛盾,不要用打架来解决 ;
思考问题要理性,意气用事要不得 ;
明辨是非,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和“歹” ;
怎样改善孩子的任性妄为 ;
宽容别人等于善待自己 ;
“输得起”的孩子情商高 ;
灵活应变,让孩子一生从容 。
Part5:别怕吃苦,跌倒了勇敢爬起来——高情商孩子的对抗挫折意识
只有经历破茧的阵痛,蝴蝶才能翩然飞翔。同样的,要想培养一个能够承受挫折的高情商的孩子,同样离不开吃苦的磨砺。成功学之父拿破仑希尔如是说:“一个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够战胜生命中的挫折。挫折就是一个筛选的过程,退却的人被淘汰出局,只有能够克服挫折的人才有资格继续向前。”
遇到挫折,帮助孩子坚强面对 ;
一次失败,不代表你不努力 ;
在有些事实面前,不要逃避要接受 ;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
直面困难,练就坚强的意志力 ;
接受失败,并从中获取力量 ;
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
Part6:让孩子勇敢去闯吧,去看世界的模样——高情商孩子的自强自立意识
孩子不该是笼子里的鸟,而应该是振翅翱翔的鹰。当他带着信心、带着勇气、带着好奇走向外面的世界时,他会感受到世界的新奇与广博,体会到未知领域的复杂和多样,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与力量。放开孩子的手,让他勇敢去闯吧,让他看一看世界的模样!
赶走“怕”先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扩展知识面,克服孩子对无知的恐惧 ;
背起自信的行囊,出发!
蛋壳心理要不得 ;
培养孩子行事果断的性格 ;
只要感兴趣,就大胆尝试下吧!
积极参与实践,不做“高分低能”的孩子 。
Part7:松开紧握的手,让孩子自己走——高情商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襁褓中的婴儿,需要父母的怀抱;蹒跚学步的幼儿,需要父母的搀扶。而一个真正独立的少年,则需要父母从身体、心灵上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只有经历过“独立行走”,孩子才能看到自己所具备的潜能,才会拥有战胜一切的力量,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独立是孩子的“属性”;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 ;
不做“”父母,让孩子自己站立 ;
通过家务劳动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
和孩子算算账,让他学会如何理财 ;
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不要过多干涉 ;
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
Part8:只要心中充满爱,哪个孩子都可爱——高情商孩子的情感管理意识
这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这是一个需要爱的世界。而一个高情商的人,必然是内心充满着无尽的爱、并将这些爱奉献在他人身上的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那么,就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充分地去体验爱与被爱的美好和力量吧!
培养感恩意识,从说“谢谢”开始 ;
有同情心的孩子更有人情味 ;
让美德之花开满孩子的心田 ;
给孩子关爱你的机会 ;
培养孝心,让孩子懂得感恩父母 ;
让孩子留一块位置给一起成长的伙伴 ;
老师的恩情终生莫忘 ;
告诉孩子: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值得珍惜。
作者介绍
李荐,1961年4月生于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MBA,在新西兰基督城理工学院、路易艾黎学院进修。技术专长:教育科研、教育培训。现任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澳罗拉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常务副秘书长、全国网上家长学校专家团成员、“北京市社会科学普及教授团”成员。北京市教委中小学教师“友善用脑”培训项目负责人、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委托任务《学习科学视野下的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课程资源开发研究》负责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课题学术负责人。
主编《友善用脑加速学习新方法》《北京市中小学、职业学校学生学情抽样调查分析报告》《中国教育创新文论》等书籍,著有《友善用脑思维导图浅说》。在核心期刊、*报纸上发表《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友善用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学习科学的新发展》等多篇文章。主持开发全国套德育软件《爱国篇》和青少年心理软件《心理篇》,策划并出版《友善用脑提高学习成绩》音乐磁带,《友善用脑学习型功能音乐》友善用脑学习辅助软件。
副主编简介:闫伟,男,1968年出生,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年教师、海淀区十佳青年教师等荣誉。曾经主管海淀区小学德育及家长学校工作十几年,现任北京市海淀区永泰小学书记、校长,北京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校长发展专业委员会成员。曾经参与编纂《阳刚男孩,阳光女孩》、《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阅读手册》等家教书籍若干篇。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意义上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关于“人际关系哲学”的入门读物,受益最大的可能是我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我反复停下来反思自己与伴侣、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模式。书中关于“非暴力沟通”在家庭中的应用,特别是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指责对方,让我对自身的沟通缺陷有了清晰的认识。例如,它提供了一个实用工具:描述事实——表达感受——说明需求——提出请求。当我们双方都学会用这种结构进行对话时,家庭里的火药味明显减少了。更重要的是,书中讨论了高情商的终极目标是建立“真诚的连接”,而不是戴着面具去取悦所有人。这让我开始放松下来,不再强求孩子必须在所有场合都表现得“完美无瑕”,而是更注重他内心世界的稳定和真实。整本书的基调是充满力量感的,它不是用恐吓或焦虑来驱动父母阅读,而是通过提供清晰、富有同理心的路径,激发父母内在的成长动力。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找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找到了一个更成熟、更平和的自我。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市面上很多育儿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读完后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从何下手;要么就是零散的“妙招合集”,缺乏底层逻辑支撑。但这本不同,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递进式的培养体系。它不是教你一招鲜吃遍天,而是让你理解孩子心智成长的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情商基石。比如,在谈到“同理心培养”时,它没有直接喊口号,而是从“自我关怀”开始讲起,指出父母如果自身的情绪管理一团糟,根本不可能有效地引导孩子。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以前总把焦点放在如何“管好”孩子,却忽略了自己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书中的章节安排也极具匠心,从基础的“情绪感知”到进阶的“冲突解决”,再到更高阶的“人际适应”,每一步都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闭环。我甚至将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做成了思维导图,贴在冰箱上,方便随时回顾和应用。更值得称赞的是,它避免了使用过于生硬的心理学术语,而是用日常生活的语言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阐释得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吸收并立即付诸实践。这种对读者的尊重和体贴,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愉快。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市面上关于情商的书太多了,很容易审美疲劳。然而,这本书在处理“社交情境下的情商”这一块,展现出了非常深刻的洞察力。它清晰地划分了“内向型情商”和“外向型情商”所需要的不同策略,这对于我家那位略显腼腆的孩子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过去,我总担心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吃亏,会催促他多交朋友、多表现自己,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让他更抗拒社交。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慢热型”的社交支持策略,强调尊重孩子的节奏,侧重于培养其在小圈子内的深度连接能力,以及如何礼貌而坚定地拒绝不合理的要求。这种“非主流”但却极其现实的建议,让我找到了更适合我家孩子成长的路径。书中还详细分析了“嫉妒心”和“分享欲”的微妙平衡,比如,如何不剥夺孩子拥有物品的所有权感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学会共享和轮流。这种尊重个体差异的培养思路,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孩子情商,更是在“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并提供工具让他们更好地适应世界。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对于“挫折教育”和“成长型思维”的深度融合。以往我们总说要让孩子“坚强”,但这本书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如何‘安全地’经历失败”。它强调,真正的坚强不是永不跌倒,而是在跌倒后有能力自我修复,并能从中学到东西。书里有一段关于“赞美方式”的论述,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表扬的看法。我以前习惯性地夸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棒”,这本书指出,这种基于结果的赞美容易让孩子形成“固定型思维”,害怕尝试有难度的任务,因为担心失败会证明自己“不够聪明”。取而代之的建议是赞美其过程、努力和策略的运用,比如“我看到你刚才分析问题的时候思考了好几种方法,这个过程很棒!”这种细微的调整,极大地鼓励了孩子去挑战那些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我尝试应用这个方法后,惊喜地发现孩子对难题的态度明显变得积极和好奇,不再是一遇到挫折就立刻放弃。这种从语言习惯入手,潜移默化地重塑孩子内在信念的教学法,效果是持久而深远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育儿观念的一扇新窗户!在读之前,我总觉得“高情商”就是孩子要会说话、会来事儿,能讨人喜欢。但这本书的阐述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核心在于深度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书里关于情绪识别的部分非常细致,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生气了要冷静”,而是深入挖掘了情绪背后的需求和信号。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拿走而大发脾气时,传统的做法可能是强行制止,这本书则提供了一套框架,教父母如何先“看见”和“命名”那种强烈的失落感,然后再去处理行为上的问题。我记得其中提到一个场景,关于如何区分“表达愤怒”和“发泄愤怒”,这个观点非常精辟。它强调了边界的重要性,即你可以感受任何情绪,但你的行为需要受到控制。这种细腻的区分,在我的日常实践中真的很有用,它让亲子冲突的处理从“谁赢了”变成了“我们如何一起解决问题”。而且,书中的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它总能结合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佐证,那些案例就像是把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尴尬瞬间重新演绎了一遍,然后给出了一个我从未想到的优化路径。这让我感觉作者非常了解我们这些“实战派”父母的痛点,而不是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应对孩子“坏脾气”的家长,而是一个能够主动构建孩子情绪世界的架构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