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裝: 120頁
開本: 16
ISBN: 9787513324816
條形碼: 9787513324816
商品尺寸: 25.4 x 18.2 x 1.2 cm
一傢4口、9隻雞、1條狗、18年。製衣、種菜、捏陶、采蜜、去旅行……
《造物的日常》是早川由美的手繪生活筆記,她在書中將自己根植於大地的手作生活方式分享給瞭大傢。一針一綫縫衣服、做梅乾、做味噌、在田間播種。隻要手做的東西,都讓她心生愛惜。手做的東西不僅會有手工的痕跡,還蘊含眼睛看不到的心意。那是飛針走綫時的發願,是做米飯時傾注的愛意。播種時盼望天會下雨,收獲時盼望放晴。手作裏不僅有自我的力量,還有天地自然之力的參與。手做東西讓她充滿自信,愈發喜歡自己。
手作生活,意味著不被消費主義裹挾席捲。意味著從以“金錢”為中心的生活,改變為以“生命”為中心的生活。意味著觸摸生命本源,迴歸生活的本來姿態。自己動手,這是身體和心靈的需要。隻要傾聽自己的感覺和心聲,你就能成為造物之人。一本趣味盎然的手繪筆記,與你分享18年的手作生活。
早川由美
日本知名織品藝術傢。1957年齣生,26歲開始環遊亞洲各國,並在旅途中創作布藝。1985年與丈夫小野哲平在日本愛知縣常滑市山中展開農耕生活。1998年與丈夫及兩個孩子移居到日本高知縣榖相,在梯田裏耕地、開闢果園,過上瞭自給自足的生活,成瞭真正的“播種人”。農耕期間,她用草木染、泥染的布,及從亞洲各地收集來的布品縫製衣物、創作布藝,在日本各地及海外展齣作品。用過日子的態度做著東西,也用做東西的認真過著生活。
前言
衣之章
一針一綫用手縫
務農服
雪褲
亞麻裙子
貼身衣服
草木染
柿染
專欄1手作即生活
食之章
我傢的飯
做味噌
做豆腐
保存食品
采集蜂蜜
做紅茶
青梅的各種做法
專欄2吃這件事
住之章
蓋一間自己的廚房
生活在太陽下
種一棵自己的樹
生活在月光下
播種於田
養雞養狗
製陶
怎麼做清潔
做肥皂
專欄3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
體之章
身體小藥方
內心冥想法
做蠟燭
丹田呼吸法
老子養生法
驅寒健康法
Thermie溫熱療法
分娩
養育孩子
我的旅行
活在地球大傢庭裏
後記
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
土裏長齣之物
“隻要有土,就能活下去。”村裏的大叔這麼說,“不管什麼時代,就算經濟環境不好,隻要有土有太陽,我們老百姓就能有口飯吃,就能活下去。”榖相村民們經常在我傢門口放些南瓜、茄子、蘿蔔、白菜、豆腐什麼的。我曾是一個長年居無定所的旅行者,榖相村是我次定居下來的地方,我嚮村民們學到瞭種田的智慧,學到瞭把根深深紮入泥土的生活態度。與平原上的農田不一樣,榖相村位於山巔,耕種梯田需要格外用心,比如田壟必須做得更高,怎麼因地製宜都得用心琢磨。我耕田時纔次意識到,住在榖相村並不隻是住在房子裏,更是居住在這片土地上、這片泥土裏。這一帶村落與外界相對隔絕,正因如此纔世代豐足而平和地生活到現在。相對於一體化的經濟,榖相村的生活是自給自足式的,也許今後會慢慢發展齣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地域經濟吧。
自從來到這裏,我發現即使沒有冰箱,隻要想到田裏有芋頭、地瓜等蔬菜,心情就能平和下來,十分安心。比起金錢,傢裏有柴燒有東西吃更讓人心裏踏實。傢裏沒米沒菜連雞蛋都沒有的時候,我會去跟村民藉一點。有需要幫忙的活兒,比如砍柴之類的,我也盡量拜托村裏人。我想,住在榖相村,就是讓自己變成“榖民”。深深紮根在泥土裏的不僅是我種下的蔬菜和樹木,也包括我自己。讓自己紮根在泥土裏,和土一起活下去,那感覺就好像被一種更大的、母性一樣的東西所包容,被一種安心喜悅所包容,不管發生什麼都沒啥大不瞭,都不會心慌。
元氣滿滿
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凝聚著一股“元氣”,盡管有時也會無精打采元氣渙散。那麼這股“元氣”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
不僅是人,據說動植物身上都有這股“氣”。榖相村所在的高知山野裏至今有種山神信仰,供奉山神的神社非常小,神體化身據說是岩石。我參加過幾次山神祭,慢慢感受到那是獻給八百萬神的韆年祈禱,寄寓著古人的生命觀。他們通過祈禱找到瞭把生命力之根同自己連接的方法。打獵時,他們嚮山神祈願,嚮野豬祈願,為瞭雨水嚮水神祈願,嚮火神祈願,嚮樹木和岩石祈願。“魂振”的儀式就是搖醒靈魂的儀式,讓靈魂失去的活力再生,讓元氣重現。泰國有一種拴綫喚魂儀式,用拴在手腕上的棉綫象徵與魂魄的連接。日本神社參拜禮儀裏的拍手禮,也被稱為魂振,通過擊掌之聲和空氣的振動來喚醒魂魄。如此說來,音樂也好,手工藝也罷,都是把人的魂魄和自然相連。歌麯是讓語言承載起魂魄,堪稱現代的魂振儀式。如果說生活的中心是飯食,那麼心靈的中心就是音樂吧。所以,為瞭讓失去活力的靈魂再生,撼動靈魂的造物和音樂必不可少。我越來越覺得,我生活的每,都是我的生命與靈魂在經曆的時間。
創造生命經濟
生活的幸福感很重要,但沒有錢就活不下去,因此工作也很重要。就像農民種瞭菜要齣售,將自己手做的陶器和一針一綫縫齣來的衣服賣掉也是一種經濟活動。如今的時代電子交易盛行、無形之物在創造利益,在這樣的背景下,再看甘地在印度農村提倡的自給自足式的經濟,會十分震驚。晚年的甘地和村民們一起為實現自給自足的社會而努力嘗試,追求衣食住的自給自足、自産自銷、村落的經濟自立以及村落自治。在甘地的構想中,印度七十萬農村可以通過自給自足實現經濟和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在經濟變成貨幣遊戲跨越國境的當代,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工作,如何生活,保持什麼樣的價值觀,纔能更像生而為人的生活。正因處於這樣一個時代,我願意學習甘地的思想,並將之傳遞給下一代。我知道,微小規模的自給自足無法改變時代,但祈願與我有同樣想法、同樣疑惑的人從小處做起,讓自己的價值觀和活法在一點一滴中發生改變。創造齣適閤自己的經濟活動,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
手作生活
我們的雙手真是無所不能。我用手一針一綫縫衣服、做梅乾、做味噌、在田間播種。隻要手做的東西,抹布也好、米飯也好、醃菜也好都讓我心生愛惜,覺得它們可可愛。於是傢裏手做的東西越來越多,我的心情也越來越好,十分充實。每當縫衣服或用豆子做豆腐時,我都會被自己的手感動,覺得它們好能乾啊!做東西讓我滿心愉快,讓我愈發喜歡自己,充滿自信。用手做齣東西時,我感到自己充滿活力。手做的東西不僅會有手工的痕跡,還蘊含眼睛看不到的心意。那是我在飛針走綫時的發願,是在做米飯時傾注的心意。播種時盼望天會下雨,做豆腐時盼望做齣的豆腐軟硬閤適,手作裏不僅有我的力量,還有其他的能量,好像天地自然之力也參與其中。
反對抗議,或對外界說“不”,都不是我的生活態度,我願意從自身做起去改變生活。比如認真動手帶來的愉悅,這些一點一滴的變化能纍積成價值觀的大變革。創造生活,就是不依存於大經濟環境,自己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哪怕隻是小事。比如我自己,自給自足的農業生活讓我很少再齣村下山去買東西瞭。自己動手,意味著可以不被消費主義的浪潮席捲。我祈願這個隻重金錢價值的世界能更加重視幸福感,祈願大傢都能體會自己動手纔是生活的本來姿態。但願這能早日到來。
..............
01234567890123456789我一直認為,真正好的書籍,是能夠觸及靈魂,並在讀者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這本《正版現貨造物的日常趣味盎然的手繪筆記》在這一點上做得相當齣色。早川由美老師用“18年的手作生活”為我們鋪展的,不僅僅是技巧,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物質至上的社會,我們常常忘記瞭停下來,去感受生活本身的美好。這本書的封麵,那質樸的手繪風格,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一種迴歸本源的渴望。我希望書中能夠分享她是如何從日常的點滴中汲取靈感,如何將一塊普通的布料,通過她的巧手,變成一件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她那種不急不躁、享受過程的心態。因為手作不僅僅是最終的成品,更是在製作過程中,與自我對話,與材料對話,與時間對話的過程。早川老師的18年,一定充滿瞭無數次的嘗試、失敗、以及最終的喜悅,這些寶貴的經驗,我想會是書中最為珍貴的財富,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造物”的意義,以及如何將這份“趣味盎然”融入到我自己的生活中,讓我的每一天都充滿期待與驚喜。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那一抹溫潤的黃,配閤著“造物的日常趣味盎然”幾個字,瞬間就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方式的嚮往。早川由美這個名字,雖然我之前並不熟悉,但“18年的手作生活”這幾個字,卻帶著一種沉甸甸的積纍感,仿佛一位老友在娓娓道來她的生活哲學。我一直覺得,手作不僅僅是製作一件物品,更是一種與時間對話,與內心交流的方式。它能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寜靜的角落,沉浸在指尖的溫度裏,感受材質的紋理,傾聽布料的低語。從封麵上的手繪插畫來看,風格是那種不加雕飾的質樸,帶著自然的靈動,每一筆都像是小心翼翼地嗬護著一份珍貴的記憶,傳遞著一種“慢下來,去感受”的生活態度。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看看這位布藝傢是如何將平凡的日子過得如此詩意,又是如何用她的雙手,編織齣那些充滿趣味和溫度的物件,讓每一個“造物”都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這本書,仿佛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種理想中的生活圖景,一種不被物質洪流裹挾,而是專注於內心豐盈的生存狀態。
評分收到這本《正版現貨造物的日常趣味盎然的手繪筆記》真是太驚喜瞭!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啓發我動手能力、同時又能帶來心靈慰藉的書籍,而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所有期待。早川由美老師18年的手作經驗,絕對是這份寶藏的保證。我特彆喜歡書名中“趣味盎然”和“手繪筆記”這兩個關鍵詞,這預示著這本書不會是枯燥乏味的教程,而更像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場溫馨的對話,用充滿個人色彩的手繪圖和文字,分享她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悟。我之前也嘗試過一些手作,但總是覺得缺少瞭點靈魂,缺乏將生活細節融入其中的技巧。從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和排版來看,它傳遞齣一種親切、自然的氛圍,就像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後,坐在窗邊,一邊喝著茶,一邊翻閱一本記錄著點滴美好時光的日記。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分享早川老師在18年間,如何通過手作不斷發現生活中的小確幸,如何用布藝來錶達內心的情感,以及她是如何保持對創作的熱情和靈感的。我相信,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手作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經營和熱愛生活的哲學書,能幫助我從更深層次去理解“造物”的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尤其是那略帶做舊感的紙張質感和充滿生命力的手繪圖,瞬間就抓住我的眼球。早川由美這個名字,透著一股藝術傢獨有的氣質,而“18年的手作生活”更是讓我充滿瞭敬意。我一直覺得,真正的生活藝術,不是擺在博物館裏的展品,而是融入日常的點滴,是能夠用雙手去創造、去賦予生命的東西。這本書的標題“造物的日常趣味盎然”,簡直就是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最完美的注解。我渴望從這本書中,不僅僅學習到布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夠感受到早川老師那種對待生活、對待創作的熱情和態度。我希望書中能夠分享她在18年間,如何將平凡的日子過得如此有詩意,如何通過每一次的“造物”來錶達內心的情感,以及如何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喜悅。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手作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創造屬於自己獨特價值的教科書,我相信它一定會帶給我很多意想不到的啓發和感動。
評分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不僅僅是因為它標題中的“手繪筆記”和“趣味盎然”,更因為它背後蘊含的“18年的手作生活”所散發齣的獨特魅力。早川由美老師的名字,雖然聽起來帶著一種古典而溫婉的氣息,但“造物”這個詞,又充滿瞭力量和創造性。我一直堅信,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那些不經意間被創造齣來的物件裏,而手作,正是將這份美好具象化的絕佳方式。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沒有張揚的色彩,沒有浮誇的字體,隻有一種沉靜而充滿藝術感的視覺錶達,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對品質的追求。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早川老師是如何將自己的生活感悟,巧妙地融入到她的布藝作品中,是如何用最簡單、最純粹的方式,去創造齣那些能夠打動人心的“造物”。我想,她的18年,一定是一段不斷探索、不斷精進的旅程,在這段旅程中,她一定積纍瞭無數的智慧和經驗,而這本書,就是她願意與我們分享這份寶貴財富的窗口,讓我能夠從中汲取力量,點燃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去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趣味盎然”的日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