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前记
Part 1 开赴朝鲜战场
Part 2 在志愿军总部
Part 3 从朝鲜首都平壤到开城
Part 4 访临津江东岸线阵地的守卫者
Part 5 坑道条条显英雄
Part 6 是他们胜利突破临津江
Part 7 英雄炮兵第五连
Part 8 再访临津江东岸线阵地的守卫者
Part 9 功勋部队的节日访“朔宁团”
Part 10 从鸭绿江到战俘营
Part 11 归来
安东在支援抗美战争中,天坚强起来。
我们要过江,在祖国停留的时间只剩了半天。早饭后,我步行上 街,繁荣的路,满街行人车马,好不热闹。图书馆、电影院、京剧 院都有人进出,合作社、百货店、公营公司、水果摊贩,挨家逐户都开市 ,并且各货齐全,尤其带袜底的高腰袜,更是军人们爱买的。
军人们沿街来往,衣旧鞋破,好像刚从前方回来不久。汽车装着物资 ,有的上前方,准备过江;有的是自前方转来,车身尽是尘土。祖国空军 的飞机在阳光下闪着银星之光,就是它保护着我们爱的城市跟爱的人 民。汽笛又在放警报,军民沿街行走,每人脸上显出笑容,谁都不往天上 看一眼。去年这时候,这地方却不是这样。那时候,安东很沉寂,很严肃 ,他在愤怒,他在与灾难战斗。现在安东是个快乐的城市,尽管他是个战 争的后方,或者说是和平的前哨,可是他照样接收着广东的柑子,上海造 的电木烟斗,以及乡里来的大鸡蛋。前线斗争的变化影响着后方的城市, 安东也在支援抗美战争中,天坚强起来。
天暖了,街道化冻,道路湿软。小巷里,孩子们手拿蝇拍,在找寻蝇 子、蚊虫。妇女们站在各条街,戴红臂章,吹着哨子,互为呼应,臂章上 写着“纠察队”白色大字,这是防空组织,很严密。祖国空军的飞机在天 上隆隆响,在市内,火车在过江,汽车在过江,男女们自由在街上往来, 垃圾车收集着从各处清扫的脏物……这里的生活跟钟表一样有节奏,这是 在战争中出现的新景象。
我们是下午两点钟出发的。出发前,祖国晴朗的天空出现了一条条金 线,金线像天河,横绕半个天。这是勇敢的喷气式飞机为祖国而战,数十 架喷气式,数十道金线,在鸭绿江以南的天空划来划去,一时翻入高空, 一时鸢子翻身,一时又迂回成圈,把祖国东部的领空网罩起来,美国鬼子 的飞机是不敢来犯的。
喷气式远飞在金线的前面,日光下,它像银色的鸽子,它是和平的象 征。看,鸭绿江南岸我们友邦的土地上,到处是欢笑着的人民。我知道, 正是因为这灵巧的鸽子似的喷气式,也才使朝鲜诞生了一种新的气象。让 我记下这的印象。
我们下午2时20分过了鸭绿江大桥。地堡里,人民军的军官提着望远镜 出来,检验过护照后,笑着指向前方。我知道这是白天,新义州虽早被炸 毁,街上依然有人来往,男的女的,穿花衣服的,还有军人,成群成群的 ,在风沙中大步走着,谁都不担心头顶上的事。
去年这时候,我们晚上过江,白天是不能活动的。我看见每一个村子 ,不管遭没遭过轰炸,街上总少不了小摊贩,以及理发店,饭馆,苹果、 香烟……成了每一个摊贩的主要货物。在这一带,每一个村口的路边,都 有一个小小的防空洞,洞边吊着一截铁轨或者是一个铁钟,洞内至少都有 两个妇女,一边做针线,一边注意空袭。现在,雪化了,地解冻了,水田 是湿的,树条子发了雾,春耕已至,朝鲜人民在战争中迎接着新的春天。
到宣川后,日头还未落。时宣川刚发空袭警报,街上的店铺,摊贩, 行人车马,走的照样走,站的照样站,吸烟的,吃苹果的,说笑的,告别 的,穿艳色服装的妇女,白衣纱帽的老人,一个个泰然无事,军人们也还 在新华饭馆喝开水。原来在高高的天上,银色的小鸽子又在划金线,我们 的喷气式已经跟敌机干开了。去年现在我们哪能这样啊! 过宣川后,公路贴着铁路行,一路大炸弹坑密布两旁,地都被炸出水 来了。这一段铁路不知挨过多少轰炸,路基炸坏的地方都垫了沙袋,涵洞 炸坏的都垫着木架,看来不知修补过多少次的样子。有一段铁路近被炸 毁,铁道兵团的战士,这里十几个,那里十几个,正在分段修路,有的还 在补修路基。在他们附近,高射机枪隐蔽在小树下,土坎上,掩护他们。
更可喜的是银色小鸽子在他们头顶上的天空,划着金线,也在掩护他们。
公路几乎比去年加宽了一倍,来往车辆不用错车,呼的一声飞驰而过 ,尘土带起像旋风。宣川以南,我见公路沿线设有标兵,每公里竖一木杆 ,上钉一块木板,附近就是一个防空洞。战士从洞里出来,口吹哨子,手 扬红白旗,让过来往车辆。他的背上还有一支枪,晚间敌机来,他即鸣枪 为号,让开灯的车熄灯。这些战士们,沿着公路线,或住沟里,或住山上 ,担任交通检查,日夜不停。怪不得我们的卡斯车,开着大灯在星夜猛开 ,为它注意天空的人遍地都是。
美国飞机在夜间的活动很少,也许是星期日,鬼子们要休息。定 州,安州,顺川,一路数百里,有时有防空枪声,可是机声。只是顺 川到成川的路上,防空枪声多一些,高射机枪的红色火花多一些,但也无 非是一两架敌机,打几个闪光弹,扫射几下,丢几个火箭炮。12点钟后, 月亮升起,汽车正好借着月光,下公路转入深山,到总后勤部的驻地。两 点钟后,我们在深山里,到了后勤部招待所,被招待在山坡上那靠着山岩 筑成的小屋子。好啊!在这高山耸立的深谷中,我们这岩石房子里,有火 炕,有炕席,有木板围墙,屋梁上还吊着电线,安着一盏雪亮的电灯,这 简直是天大的奇迹! 鸭绿江水碧清,江面早已解冻。江桥的钢架像山洞,钢架上弹痕可见 ,被炸坏的地方又绑了木架。P9-11
1952年,《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上下)》的作者西虹随同以巴金为组长 的创作组到达朝鲜前线后,创作组在桧仓访问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会 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又去访问了战时的朝鲜首都平壤,会见了金日成首相 ,并受到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的欢迎和热情关照。接着去开城访问,参观 了板门店停战谈判会场区。之后,创作组人员各自选择了深入生活的地区 和志愿军部队,开始分散活动。当时,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正进行积* 的阵地防御战。这部战地日记——《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上下)》,就是作 者在临津江东岸**线阵地,访问志愿军39军等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的真 实纪录。
西虹(1921-)原名宁保禄。山西原平人。1937年肄业于县立崞阳中学。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参加八路军。历任延安八路军留守兵团烽火剧团宣传员,延安部队艺术学校研究室干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宣传队宣传员,东北民主联军宣传部随军记者,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记者、编辑,中南军区文化部编辑,广州军区文化部创作员,总政文化部创作员,***报社记者、文化工作宣传处处长、文化副刊主编、新闻研究员,《长江文艺》编委,中南文联**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届常务理事,文学双月刊《中国》编委。 194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有长篇小说《山城》,中篇小说《在零下四十度》,短篇小说集《英雄的父》,散文集《军中记事》《无尽的怀念》《时代的奉献者》,秧歌剧剧本《军爱民民拥军》,《西虹文集》(1-6卷)等。中篇报告文学《海上旗手》获1953年广州军区文学创作二等奖。
《抗美援朝战地日记(上下)》是朝鲜战争赴朝创作组成员、*名战地记者西虹重磅巨作! 朝鲜战争史上*全面*完整的**线战地志愿军生活全记录,史料价值*高! 一部关于志愿军39军等英雄部队和战线后方的真实纪录,百余张珍贵图片+别具匠心专题设计+精美双色装帧环保纸张,高品质**次,是送领导送朋友*好的礼品书。 谨以此书献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英雄们!
01234567890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