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维尼老师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1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店铺: 闻知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11945
商品编码:28914201359
出版时间:2014-12-01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相关图书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具体描述

书名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定价42.00
ISBN9787555211945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作者维尼老师
编号1201022567
出版日期2014-12-01
印刷日期2015-01-01
版次1
字数340.00千字
页数390

D1一篇调节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D1一章读懂孩子心理的秘诀
D1二章调节父母和孩子心理的魔法—认知疗法
什么是认知疗法?/5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 坦然面对挫折/13
三种思维的应用:如何应对批评、输赢、压力和焦虑/20
D1二篇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
D1一章您在压抑孩子吗?
看似爱孩子 实则在压抑孩子/26
播下压抑的种子 收获苦涩的果实/28
*常见的压抑方式:严厉或过于严格/33
D1二章理解、尊重、接纳的中庸之道
理解、尊重、接纳的教育模式/39
实例:理解尊重的道理我明白 为什么做不到?/48
D1三章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
家庭教育的*大障碍:过于执着/50
放下对优-秀和成绩的过度执着/52
以幸福为出发点期待孩子优-秀/58
放低期望 降低要求/66
D1四章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
家庭教育之道在于中庸/68
家庭教育要讲究策略/69
因材施教:适合自己孩子的才是*好的/70
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71
顺其自然 静待花开 不要太勉强/71
避开育儿的陷阱/74
从检查作业看家庭教育的学问/80
现在教育孩子为什么这样难?/81
家庭教育是一场修行/82
D1五章良好的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84
先理顺关系 再寻求改变/85
重视孩子的感受/87
促使孩子“合作”而不是“听话”/89
夫妻关系也需要理解尊重和接纳/90
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93
D1三篇家庭教育的常见困惑
D1一章是坚持规则还是顺应孩子?
应对孩子要求的三个原则/97
顺应孩子心理 孩子更合作/108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要有弹性/113
养育需要学会妥协/119
育儿新主张:跟随内心 顺其自然/121
D1二章放下对生活习惯的执着
生活习惯可以随性自在些/125
按时入睡还是顺其自然?/132
培养自理能力 但不必太勉强/135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不必着急/137
D1三章理解、理解、再理解
宽容、接纳的基础在于理解/144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很正常 没什么/144
孩子某些问题表现有原因——找原因 想办法/151
孩子的某些问题表现是父母造成的/163
对于道德问题也需要理解和接纳/184
孟子曰: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188
为什么不要惩罚孩子?/189
D1四章放下对溺爱和娇惯的恐惧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193
何妨让孩子撒撒娇/195
顺应心理与溺爱的区别/196
D1四篇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D1一章人本主义心理学方法
无条件接纳孩子/200
学会“共情”、同理心/207
孩子是贪得无厌 不知感恩的吗?/208
D1二章行为主义心理学方法
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如何形成的?/211
体验结果 改变孩子的行为/211
学会体验式说服/212
代币法——星星榜/215
巧用“游戏”改变孩子/216
多鼓励、少批评、不惩罚/217
D1三章父母如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如何能减少自己的火气/226
实例:六字真言让我调节好了情绪/232
孩子磨蹭时如何不发火?/234
实例:调节好情绪 就稳住了局面/235
实例:吾日三省吾身/236
实例:反省自己 改变认知 就不发脾气了/237
快要发火时怎么办/239
发火了 就要及时向孩子道歉/241
D1四章如何讲道理、沟通
怎样讲道理孩子才爱听/242
沟通的秘诀/247
理解心理的不由自主性/250
奇妙的认知咒语/251
责怪孩子没有意志力用处不大/252
D1五章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
情绪的奥妙/254
孩子有情绪时 不要太较真/260
冷处理还是冷暴力/262
如何理解接纳孩子的脾气/264
实例:改变孩子的紧张焦虑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3
D1六章如何调适孩子的性格
改变孩子的性格 从父母的改变开始/276
实例:我改变了 孩子的性格就有了很大的变化/278
改变孩子的性格要顺势而为/280
“三岁看小 七岁看老”也有偏颇之处/282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倔强、爱发脾气的性格/283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286
实例:如何改变孩子脆弱敏感的性格?/291
如何让孩子做到宽容/292
如何改变孩子急躁的性格?/294
D1五篇心理问题早知道
D1一章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如何让孩子爱和小朋友玩/296
不必逼迫孩子克服害怕/297
孩子口吃怎么办/299
孩子自慰怎么办/300
如何预防孩子同性恋的倾向/301
强迫症的相关行为/302
实例:孩子抑郁了怎么办?/305
小心“被”精神病/306
D1二章孩子貌似“多动症”怎么办
这些是多动症吗?/307
实例:自我、随性是多动的一个原因/308
实例:有效沟通有助于改变多动/309
实例:鼓励和帮助能减少多动/310
D1三章抽动症的治疗
实例:为了拯救你 我的宝贝 妈妈甘愿付出一切/311
抽动症是怎么回事儿?/312
实例:顺应心理 孩子的抽动好了/315
实例:改变教育方式 改变孩子敏感的性格/316
D1六篇孩子学习需要我们的帮助
适度帮助孩子学习/320
孩子不爱写作业 管还是不管?/325
辅导孩子如何做到情绪平和?/327
实例:作业从“不管”走向“适当地管”/331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332
辅导孩子学习的几个主张/339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340
先考虑兴趣再考虑习惯/342
努力培养好习惯 但要慢慢来/344
学习态度不好是因为兴趣、信心等有问题/345
严格要求要像“热水泡脚”/345
考试的技巧及心理调节/348
实例:试卷分析是个宝/349
实例: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怎么办/350
实例:如何不再为孩子写作业而抓狂?/353
实例:孩子获得了*快进步奖/357
D1七篇陪孩子安然走过青春期
警报拉响:孩子进入青春期了/360
了解青春期孩子的想法/361
如何进行青春期家庭教育/362
青春期沟通的秘诀/367
恋爱的那些事儿/371
实例:顺应心理 让我们安然度过青春期/374
实例:走出逆反的漩涡/376
逆反期:“不管”是为了“管”/376
实例:尖子、浪子、金不换/380
用慢慢等待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381
给孩子一个不走歪路的理由/382
D1八篇顺应学生心理 教育更顺利
亲其师 信其道/384
幼儿教育也需要理解和接纳/384
有了好的师生关系 管理就容易了/385
如何让教育不成为一场盛大的暗恋/387
如何让捣蛋鬼变得合作/388

维尼老师是网络人气极高的家庭教育心理专家 qq空间和新浪博客访问量超过一千万次。维尼老师有着丰富的家庭教育咨询经验 针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所撰写的文章把心理学的有效方法应用到家庭教育之中 被评价为实用、接地气、可操作性强。本书理念方法新颖实用 而且经过了成千上万位读者的实践检验 大部分内容是实例以及读者的反馈互动 可读性很强 容易理解。

维尼老师-胡春光 家庭教育专家 心理专家。潜心从事心理学研究二十余年 目前专注于家庭教育心理领域的研究 专业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 积累了丰富的有效案例。所撰写的家庭教育指导文章 心理学功底深厚 接地气 实用性、可操作性强 受到网友广泛的欢迎 累计访问量超过一千百万次 帮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从痛苦走向了幸福。

本书包含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热点问题 有理念 也有实用的方法 适合于从婴儿到大学生的家长阅读:父母如何减少自己的火气?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如何让孩子坦然面对挫折?面对孩子过多的要求怎么办?如何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和脾气?如何去理解孩子?如何去帮助孩子的学习?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如何安然度过青春期?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各种常见心理问题如何预防和治疗?抽动症如何治疗?学校教育如何顺应心理?
本书的理念和方法同样有益于处理好夫妻、家人、同事之间的关系 所介绍的心理学方法适合于个人的心理调节。所以也是一本成人心理成长指导读物。

认知疗法应用:学会三种思维 坦然面对挫折
维尼育儿经:女儿和同学玩多米诺骨牌。没找到某个骨牌 她说了一句:找不到就找不到吧-顺其自然;摆的骨牌不小心被碰了一下 局部一下子全倒了 她说:没关系 没关系 说明我这部分摆得挺好的-很正常 没什么;坏事变好事。三种思维已经渗透到她的心里 可以脱口而出 自如地运用啦!
应用认知疗法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坦然经受挫折。
一位妈疑惑和担心:如果我们在家里理解尊重孩子 顺应孩子的心理 不去打骂孩子 少发火 让孩子幸福快乐 顺心如意 那么孩子到了学校和社会 别人会一直尊重孩子吗?会顺着孩子吗?遇到同学或同事之间责怪、批评、挖苦 孩子能适应吗?在幸福顺利环境下长大的孩子 能承受挫折吗?
这个担心不能说没有道理 因为在蜜罐里长大 没大受过挫折、苦难锻炼的孩子 到了外界环境中抗挫折能力可能会差些。
你看 现在很多孩子敏感脆弱 稍不如意就会生气、苦恼、焦虑。参加比赛 一个小失误 当场就哭了;被老师批评一句 马上就哭了;和父母玩游戏 只能赢不能输;字写得不好 课文背不下来都会生气、发脾气……
这让父母很担心:目前引起孩子焦虑、烦恼的都是一些小事、小挫折 孩子就这么脆弱 以后遇到了大的失败和挫折可怎么办?这些年也发生了不少中小学生因为被批评、写检查而跳楼的事件 让人怎能不担心呢?
那么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呢?
一般人的做法是去锻炼孩子 让孩子去经历挫折 经历多了 承受力可能会强一些。这种方法有一些效果。不过 这也成了不少父母发脾气的借口:“我在家里给你气受 你到社会上才能受得了气!”如果实在忍不住发脾气还情有可原 但不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生气了就发脾气 甚至故意发脾气 经常去打骂、训斥、讽刺挖苦、打击孩子 让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 就不太合理了 这样做不仅不见得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还可能让孩子留下影响一生的心理创伤。所以 这种过度的挫折教育我坚决反对。经历挫折可能会提高抗挫折能力 但是见效慢 而且效果不确定。
那怎么办?怎样能让孩子坚强些?
1.如何做到真正的坚强
一般人认为 所谓坚强 就是面对苦难、挫折、失败、打压和批评时 虽然痛苦、难过、气愤、压力大、内心煎熬 但是也能忍耐。不过这样虽然“悲壮” 但是既痛苦又难以坚持。我有一个方法 可以轻松做到面对挫折时内心坦然淡定 这样不大痛苦 自然就能坦然面对了。达到“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 就能做到真正的坚强。
真有这样神奇的方法吗?
回顾一下认知疗法的原理:不是事情本身 而是对事情的认知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 改变了对事情的认知 就改变了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所以 面对挫折和失败 如果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很糟糕、了不得 严重到让人无法接受 那么沮丧、痛苦、煎熬、气愤等负面情绪自然接踵而来 会觉得难以承受 甚至会被击垮;但是如果能改变自己的认知——发现这件坏事也有好的方面 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或者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 可能很正常 没什么;或者虽然有些糟糕 但应该接受现实 努力之后可以顺其自然 那么 自然会淡定平和些 也就更容易承受了。如果这样的思维模式成为习惯性思维 挫折失败引起的情绪波动就会少得多 我们就会变得坚强了。
这就是“学会三种思维 坦然面对挫折” 对于小事和大事同样适用 对于孩子、成人的自我心理调节都有效。上面所说的三句话就是三种思维。
坏事变好事:发现这个坏事也有好的方面 或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很正常 没什么:事情不像想象的那样糟糕 可能很正常 没什么。
顺其自然:虽然事情有些糟糕 但是只能接受现实 顺其自然。
那么如何使这三种思维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呢?首先 父母要能理解、运用这三种思维 争取成为自己的习惯性思维。然后当孩子遇到不顺利、失败、意外时 结合具体事情向他渗透这三种思维 逐渐地 三种思维会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 变成口头禅 他就会淡定平和地应对挫折 变得坚强了。
三种思维1:坏事变好事
我们遇到的挫折、不顺利看起来是坏事 但“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坏事本来就有好的方面 或者经过努力可以变成好事。其实 这是一个很普通、平常的道理 人人都知道 但是很少有人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性思维 所以在遇到事情时就想不到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这个道理就没有用了。
我在遇到“坏事”的时候 会习惯于先去想想事情有无好的方面 或者有无可能变成好事 如果能找到 心情自然就轻松多了。比如有一段时间我的腿受伤了 虽然是件坏事 但是想到可以在家里安心地写作 就不沮丧了。
关键是“习惯于”啊!这个思维并不新鲜 但需要多次有意识地去培养、联系 从而形成习惯 才会在遇到挫折时自然想到。
孩子遇到挫折、失败、不顺利时 都是一个渗透积极思维的好机会 善于引导 孩子这时体验到的道理比我们平常唠叨时磨破了嘴皮子还管用。
在女儿遇到类似的事情时 我会借机和她探讨 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帮助她分析 或者只是简单说一句:这也是好事儿啊!
一个小朋友常常骗女儿 她不高兴 我告诉她:这也是好事儿 让你这么小就学会识别谎言了。
东西坏了 她有些伤心 我告诉她:坏事变好事啊 可以再买个新的呀!
测验错得较多 我说:没关系啊 不出错怎么能找到问题呢?找到问题才能改进啊。
学习暂时落后了 我说 没关系啊 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 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
在不断地渗透之下 “坏事变好事”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 有时也会冒出一句口头禅:这也是好事啊。自然 面对挫折的时候 就不那么愁眉苦脸 或者过一会儿就高兴了。
有一次 女儿不小心把一个气球搞破了 嘭的一声 她吓了一跳。不过 她接着说:这样也不错 我可以把这块皮当做小娃娃们的地图。
这就是习惯于从负面的事情中看到积极的方面。
三种思维2:很正常 没什么
这是我的六字真言 看似平凡之极 没有任何神奇之处 但却能帮助人淡定。
为什么有些事情让人很难受呢?其实有时不是事情本身严重 而是人们夸大了这个事情的影响 把它看得严重 这自然会感觉很受挫了。这是一种放大的思维模式。
很多父母就是这样。比如一位妈妈 看到孩子上课不举手 或者不肯上台表演 就认为孩子不自信 而想到如果孩子不自信 一生该有多失败!这样放大之后自然焦虑、受挫。家长可能会把这种夸大的思维模式“传染”到孩子身上 即使家长不打不骂 什么也不说 孩子也会从家长紧张的表情和沮丧的态度中体验到。时间久了 孩子也会习惯于夸大事情的后果 心态如何 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举手、不敢表演这些现象都是很正常 没什么的 可能随着成长自然解决了。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 如果能够去理解孩子 想想孩子的表现也许是“很正常 没什么”的 就会淡定一些 就不那么容易焦虑、生气了。比如 孩子有时不按时入睡 其实也没什么很大的影响 很正常。
生活中有些挫折、失败的确关系重大 比如中考、高考 但是绝大部分挫折、失败不是那么重要 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糟糕 只是生命长河的一个小波澜而已 很正常 没什么。
如果知道很多事情很正常 没什么 就会淡定很多。我的一句口头禅就是:多大的事儿啊 有什么了不起的啊!大部分事情其实都可以这样想 有这样的认知自然会有淡定的情绪和行为。
同样 也可以给孩子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在孩子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时 可以告诉孩子这件事情没那么糟糕 很正常 没什么。慢慢渗透 会逐渐成为孩子的习惯性思维 成为他的口头禅。
考试成绩有波动是很正常的。题目的难度和临场发挥有偶然性 所以成绩起伏是自然的事情。
有的作业不会做 很正常 没什么啊。
同学中有人捉弄你、骗你也是正常的 也不可能遇到的都是性格那么好的、品质那么好的人。
比赛输 是很正常的。一直赢那才奇怪呢 尽力就可以了。
被批评 是很正常的 有什么了不起的?谁也可能会被批评啊。
老师不是自己喜欢的 或者老师不喜欢自己 这是很正常啊。谁也不能保证自己遇到的人都是招人喜欢的 也不能期望人人都喜欢自己。
东西会损害 会丢 偶尔摔一跤 磕破点皮都是正常的 不可能万事如意。
……
因为经常渗透 “很正常 没什么”就成了女儿的习惯性思维。她有了这样的口头禅:很正常啊 没什么啊 这又怎么样?所以 有时她也能表现得淡定些。
一位妈妈告诉我这六个字的确管用。上二年级的孩子开始遇到不会写的题目 会很着急烦躁 妈妈告诉他:有不会的题目是正常的 谁也不可能都会啊!逐渐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就平静多了。
三种思维3:顺其自然
我有一个核心思维:努力去做 对结果顺其自然。这和“尽人事 听天命”的意思是相似的。
遇到“坏事” 应该去努力 争取把坏事变成好事。但是自然会有不好的方面 而且可能还有些糟糕 不是“没什么”的。所以 此时需要顺其自然。顺其自然之后 心就静下来了 不把精力花在懊悔、自责上 而是面向未来 去做实在的努力 这反而是积极的。
很多大人和孩子有这样的想法 我一定要赢 一定要考好 一定不能做不好……但是谁能保证一定呢?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沮丧懊恼 显得脆弱。所以 如果想坚强 就要学会在努力之后 顺其自然 只要尽力了就好。
我会在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 慢慢渗透顺其自然的思想。
原计划去玩儿 但下雨去不了。我会和女儿说 不去就不去呗——顺其自然。
单词听写 她开始错得比较多 我告诉她:错就错了 我们想办法改进就是了——顺其自然。
东西 我们好好爱护 如果损坏了 孩子会说 坏就坏了吧 也没办法——顺其自然。
老师批评她 她会说:批评就批评吧 我改正就是了。
朋友呢 我们好好相处 但有时小朋友闹点矛盾 会“威胁”女儿不跟她玩儿了 女儿会说:不跟我玩儿就算了——顺其自然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去京东购买 去京东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淘宝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当当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去拼多多购买


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和孩子一同幸福成长的心理魔法 维尼老师 9787555211945 bar code 下载
扫码下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