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
| 作者: | 卢志丹 |
| 定价: | 28.00 |
| 重量: | 410克 |
| ISBN 号: | 9787510408625 |
| 出 版 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22 |
| 字数: | 180000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时间/版次: | 2012-07-02 |
| 印刷时间/印次: | 2014-05-10 |
| 编辑推荐 |
|
| 教育孩子,须从与孩子谈心开始。好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世界上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好孩子只有一个关键,就是去赢得孩子的心。当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么,你{说的话就可以“一句顶一万句”,反之,即使你说上一万句,也不过是一万句废话而已。所以,无论是赞赏或激励孩子,还是批评和拒绝孩子,爸爸妈妈都得让说的每一句话进人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让这些话成为孩子自己的思想,乃至愿望。教育原本是心灵的对话,爱你的孩子,与之心灵交融,它也就变得简单了。 教育孩子,湎从与孩子谈心开始。的父母,就是与孩子心灵相通的父母。 |
| 内容介绍 |
|
| 孩子为什么总把你的话当成“耳旁风”?让孩子“听话”怎么就这么难7——说到底,都是爸爸妈妈的错,因为除了大呼小叫或者悲情表演,你从未将话说到孩子的心里去! |
| 作者介绍 |
|
| 卢志丹,潜心于家庭教育研究,对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投入了颇多关注和思考,已出版多部研究论述,如《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成功教子的46个关键点》,深受家长及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认可,畅销不衰。 |
| 目录 |
|
| 第1讲说不到心里,孩子怎会听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说话的父母 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是一门艺术 孩子听不进这类话 美国父母如何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给孩子一点儿“不听话度” 第2讲家长越唠叨,孩子越逆反 孩子们的烦心事儿 唠叨没完,会起反作用 好好的为什么说话变成了唠叨 尝试把唠叨变成提问 提高说话质量,减少唠叨数量 第3讲与孩子平等地交谈 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蹲下来与孩子说话 开口前,换位思考 尊重孩子争辩的权利 真诚地向孩子道歉 第4讲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 不要打断孩子的话 如何让孩子吐露心声 有效倾听孩子的技巧 第5讲态度对了,孩子也就听了 少一些粗暴,多一些温和 不用命令的姿态跟孩子讲话 宽容就是一种说服力 讲究诚信,说话算数 态度越幽默,孩子越快乐 调子尽量低一点 第6讲不言之教,无声胜有声 大爱无言,适时沉默 不明说,巧暗示 重身教,做榜样 父母吵架,孩子受伤 第7讲摸清孩子的气质说对话 你的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把握孩子气质类型的9个维度 软言细语引导脾气暴躁的孩子 多鼓励和赞扬活泼型孩子 和内向孩子说话时应注意的 耐心开导固执的孩子 第8讲针对孩子的心理说准话 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 仔细揣摩孩子的真实心理 对自卑的孩子说:你一定行 劝说转化孩子的嫉妒心 间接劝导虚荣心强的孩子 温和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9讲选对谈话的时机说透话 遇物而诲,择机而教 教诲孩子的时机 利用具体情景与孩子说话 假期里是子交流的良机 切忌在大清早训斥孩子 进餐时数落孩子不可取 第10讲批评孩子要留有余地 不要一味贬低孩子 以乐观的方式批评孩子 含蓄委婉,迂回暗示 人前不教子,给孩子“面子” 不“扩大化”,不“翻旧账” 斥责孩子忌大声 慎重使用批评性体态语言 第11讲激赏孩子应掌握分寸 1.孩子心里深层的需要 2.一句能激励孩子的话 3.称赞孩子的话尽量具体点 4.夸孩子漂亮,不如夸他的品质 5.夸孩子聪明,不如夸他努力 6.分数并非赞美孩子的原因 7.鼓励孩子挑战挫折和失败 8.物质奖励不能滥用 第12讲拒绝孩子宜合情合理 1.孩子需要父母确定的“围墙” 2.以爱的理由对孩子说“不” 3.科学拒绝孩子不伤心 4.拒绝孩子,因人而异 5.这样拒绝孩子不可取 6.不要拒绝来自孩子的爱 第13讲如何问,如何答 1.以巧问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2.引导孩子多问“为什么” 3.回答孩子问题的原则 艺术地回答孩子的性提问 第14讲把孩子心里去 1.孩子听故事,益处何其多 2.给孩子讲故事是一种享受 3.讲好小故事,大大有学问 4.用讲故事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15讲书面谈心,效力独特 1.在本子上谈心 2.飞鸿传意,书信交流 3.小纸条,大用途 第16讲电话交流,网络教子 1.和孩子通电话注意措辞 2.跟孩子订个“手机使用协议” 3.在网络上与孩子巧谈心 后记 |
第二段评价: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书籍有些审美疲劳,总觉得很多内容都是老生常谈,缺乏新意和深度。然而,这本让我眼前一亮。它的视角非常独特,不像很多传统书籍那样只关注“行为矫正”,而是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并将其巧妙地融入日常的家庭场景中。书中关于“依恋关系”的章节,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可能无意中给孩子造成的一些情感疏离。它不是空洞地喊口号,而是通过一个个精妙的“情景重现”,让我们看到父母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对孩子内心世界投下的巨大阴影。我最佩服的是它对“挫折教育”的阐述,提供了一套科学的流程来帮助孩子直面失败,而不是急于替他们扫清障碍。这种“放手”的艺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书里提供的具体对话脚本和应对策略,极大地增强了我的执行信心。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救火队员”,而是有章法的“儿童发展工程师”,能够更积极地为孩子的未来蓝图添砖加瓦。
评分第一段评价: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新手父母量身定做的指南!我本来对如何引导我家那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感到手足无措,尤其是在面对他那些突如其来的“为什么”和层出不穷的小脾气时,常常是束手无策。但这本书里提供的那些案例分析和实操建议,真是太接地气了。比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用“积极倾听”来处理孩子的情绪爆发,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我试着用书里的方法和他沟通一次关于玩具分享的问题,效果立竿见影,他不仅听进去了,还主动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书中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剖析也极其到位,让我明白了有些看似“不听话”的行为,其实是他们认知发展的一个正常阶段,这样一来,我的焦虑感也减轻了不少。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温和而坚定的教育理念,既不溺爱,也不过度控制,而是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对于那些希望建立高质量亲子关系的家长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阅读,它不仅仅是“术”,更是“道”的指引,让人从根本上理解如何与孩子建立长久信任的桥梁。
评分第五段评价: 我曾尝试过一些专门针对“青春期叛逆”的教育书籍,但效果甚微,总觉得那些方法对处于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太滞后了。这本书的宏观视野让人耳目一新,它没有把青少年看作是一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而是将青春期视为儿童期发展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断裂与重塑”阶段。它深入分析了荷尔蒙变化、同伴群体影响以及自我认同构建的复杂性。其中关于如何与青少年进行“非评判性对话”的技巧,对我帮助巨大。我学会了在他们表达那些我可能不认同的观点时,先表达理解和接纳,然后再进行引导,这极大地降低了我们之间的对抗性。书中的案例涵盖了从早期依恋到青少年独立探索的完整光谱,形成了一个连贯的教育图景。它教会我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策略的过程,这本书就是我手中那份最可靠的、不断迭代的“操作手册”,让我有信心陪伴孩子走过未来所有关键的里程碑。
评分第三段评价: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实效的人,对于那些过于感性或充满哲学思辨的育儿书不太感冒。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硬核干货”的需求。它的结构清晰得令人称赞,每一章都像一份详细的操作手册。特别要提的是关于“学习习惯培养”的那部分,它没有泛泛而谈,而是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专注力是如何形成的,并给出了微习惯培养的具体步骤,比如如何将一项大任务分解成五分钟的小模块。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我家那位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身上尝试推行“番茄工作法”的简化版,效果超乎想象,他开始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而不是等到最后一刻才抱怨任务太多。此外,书中对“界限设定”的讨论非常到位,它区分了什么是“应该坚持的原则”和什么是“可以灵活变通的细节”,这帮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僵硬管理模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让育儿不再是凭感觉办事,而是一门可以科学规划和评估的学科。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读起来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者在耳边娓娓道来,充满了人性的温暖和对儿童天性的尊重。它没有把孩子塑造成一个需要被“打磨”的璞玉,而是强调要保护好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游戏化学习”的探讨,很多家长都忽略了游戏对于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性。书中列举了大量利用日常家居用品进行STEAM教育的小活动,简单易行,极大地丰富了我周末的亲子时光。它让我意识到,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意味着昂贵的早教班,而是父母投入的专注度和创造力。对于那些在工作和家庭间挣扎,感到身心俱疲的职场父母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更轻松、更可持续的育儿哲学,它让我们学会如何放慢脚步,真正“看见”孩子正在经历的世界,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他们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