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平)

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刚 著
图书标签:
  • 梁启超
  • 传记
  • 历史
  • 人物
  • 近代史
  • 清末民初
  • 思想家
  • 政治家
  • 文化
  • 中国近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玖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1391
商品编码:28713508450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平)

定价:43.00元

作者:徐刚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637139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情感充沛,文采飞扬,一代宗师,跃然纸上!

内容提要


的思想家,的史学家,的教育家,的文学家,一代宗师梁启超的传记。从少年时期的天资聪颖、青年时期的广州求学到他北上北平的从政之路、戊戌变法后的流亡时期投笔从戎、学术研究的重大贡献甚至儿女情长等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叙写。

目录


引子/一代宗师
章/神童初出
第二章/万木草堂
第三章/也有风云也有情
第四章/呼风唤雨
第五章/“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六章/天以任公为木铎
第七章/因为他们,干柴始能燃出火光
第八章/“私有制,乃一切文明之源”
第九章/宪政波澜
第十章/归去来兮
第十一章/身为党魁
第十二章/再造辉煌
第十三章/护国双帅
第十四章/沉浮依旧且远游
第十五章/爱先生与美先生
第十六章/林徽因泰戈尔徐志摩
第十七章/情圣梁启超
第十八章/大块文章
第十九章/呼啸清华
尾声/河岳日星

附录/梁启超大事年表
跋/灿烂庄严

作者介绍


吕树坤(1939),吉林德惠人。曾任四平地区戏剧创作室副主任,吉林省《戏剧创作》编辑部副主任、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及《当代艺术》主编、省戏剧创作评论室副主任、省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编剧。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有专著《诗词趣话与诗词格律》,理论文集《关东剧说》,译注《元曲三百篇译析》(合作),选注《唐诗一千首》(合作),戏曲剧本《琵琶记》,《中国戏曲志吉林卷》(总撰稿)、《吉林省百科全书》(文体、卫卷) 、《吉林戏曲发展要略》等行世。荣获1992年吉林省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7年文化部文艺集成志书编撰成果奖。
  吕树坤先生长期专注诗词格律的理论研究,有论文多篇。对宋词以及元曲至明清之流变多有心得,《分类新编全宋词》的成书即得益于这方面的研究。
  《分类新编全宋词》另外三位编纂者梁国辅、吕兴业、刘琦,都是长期在高校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教授、学者。

文摘


序言



尘封的扉页:一部关于民国知识分子的群像志 书名:《觉醒的年代:清末民初知识分子的精神肖像》 作者:文墨 著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位家喻户晓的巨擘,而是将镜头对准了民国初年那群在时代洪流中挣扎、探索与自我重塑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是新旧思想激烈碰撞下的产儿,是旧帝国崩塌后新世界的擘画者。本书以一种细密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从五四运动前夕到抗战胜利这三十余年间,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变迁轨迹。 第一部分:旧制下的萌芽与躁动 (约 1890s - 1911) 这一部分追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第一代留学归国和深受新式教育影响的知识精英的形成。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他们政治上的作为,而是深入他们的私生活、阅读习惯和情感世界。 海外孤影: 详细记述了远赴东洋、西欧求学的中国青年,他们在异国他乡如何面对“立德、立言、立功”的传统期望与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冲突。通过对他们大量私人信札和日记的梳理,展现了他们初抵异邦时的迷茫、对家国命运的焦虑,以及在图书馆、咖啡馆中吸收新知时的狂热与孤独。 思想的熔炉: 重点探讨了早期的学术社团和地下刊物,这些被后世史家轻易带过的“边缘组织”,却是孕育激进思想的温床。例如,对某些小众哲学小组的复原,他们如何争论康德的先验论与中国的“格物致知”,如何将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社会改良的迫切性联系起来。 家庭的羁绊: 知识分子与传统家庭伦理的龃龉是理解他们复杂性的关键。书中通过个案分析,描绘了他们如何顶住家族压力,坚持“非革命不婚”或“婚姻自主”的理念,这种对个人自由的初步尝试,往往伴随着巨大的情感代价。 第二部分:共和的幻灭与精神的流亡 (约 1912 - 1927) 辛亥革命的成功并未带来预期的宁静,反而揭示了制度变革的艰难性。知识分子从最初的乐观主义者,逐渐转变为深刻的反思者,乃至幻灭者。 “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困境: 本章细致考察了“民主”与“科学”在初生的共和国中所遭遇的“水土不服”。我们不回避袁世凯称帝时期知识分子的被迫沉默与边缘化,更着重于分析他们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下,如何从最初对西方模式的盲目推崇,转向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批判。 学术的“孤岛”时期: 动荡的局势迫使许多学者退回象牙塔。本书详尽描述了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建立的私立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艰辛运作。这些知识分子在政治真空期,如何坚守学术独立,在经费匮乏、学阀干预的夹缝中抢救和整理国粹,构建起中国现代学术的基本框架。他们的辩论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关于方法论、文献考证的严谨争论。 情感的拓荒: 新思潮对个人情感的解放是那个时代最动人心魄的部分。书中收录了大量未曾发表的私人信件,展示了知识分子在追求自由恋爱过程中,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伦理审判,以及他们对“新式婚姻”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第三部分:国家危亡下的抉择与担当 (约 1927 - 1945) 随着中日矛盾的激化,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彻底交织在一起。他们面临着“出仕”与“守土”的艰难抉择。 南迁的大学: 长沙临大、西南联大的建立是这段历史的高光时刻。本书着重于描绘教授们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如何保持学术的尊严与弦歌不辍的精神。他们不仅是教育者,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对当时学生回忆录的交叉印证,展现了课堂上的学术魅力与师生间的患难真情。 笔杆子的较量: 知识分子的抗战不再仅限于后方鼓舞士气,更体现在前线的思想斗争。书中分析了左翼知识分子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救亡相结合,以及自由主义学者在复杂的意识形态竞争中,如何坚守其对宪政与法治的信念。这种思想上的“三足鼎立”,构成了抗战时期知识界最精彩的辩论场。 乡土的召唤: 一部分知识分子主动走向乡村,投身于乡村建设运动。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他们试图自上而下改造农村的努力,展现了精英群体在面对深厚的宗法社会结构时,理想主义的受挫与务实精神的觉醒。 结语:精神遗产的继承 本书的最后部分,旨在超越简单的历史叙事,探讨这群知识分子留给后世最核心的精神遗产: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探求、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的道德勇气,以及在极端环境下对个人尊严的坚守。他们或许在政治上各有侧重,但在对“中国未来应该如何”的追问上,展现了惊人的一致性。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理解民国知识分子群体,他们既是承载了百年重负的疲惫巨人,也是点燃了中国现代文明之火的先行者。他们的故事,是关于理想主义如何被现实打磨,最终淬炼出民族脊梁的史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起得真是有意思,“烂漫饮冰子”,光听这个名字就吸引了我,似乎藏着一股不羁的文人气,又带着点少年愁绪。“梁启超传”几个字又一下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颇感兴趣,梁启超更是其中绕不开的一位。他既是戊戌变法的关键人物,也是辛亥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后来又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着复杂而重要的角色。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横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而且他的文字极具感染力,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也常常引人深思。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这位伟大的“少年中国说”的呼唤者,他的生活轨迹、他的情感世界,以及他面对国家命运时的种种抉择。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他与康有为的师徒情谊,与袁世凯的恩怨纠葛,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的思想碰撞?我期待着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理解梁启超是如何在历史洪流中书写自己不平凡的一生的。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烂漫饮冰子”这个书名,它给我一种古雅而又充满活力的感觉。联想到梁启超一生“饮冰”的自称,又加上“烂漫”二字,仿佛看到了一个饱经风霜却依然保持着少年般热情的智者。我一直觉得梁启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他既有政治家的雄心壮志,又有学者的严谨求索,还有文人的浪漫情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悲愤,到“一日之诏狱”的生死边缘,再到流亡海外,直到晚年投身教育,他的人生轨迹跌宕起伏,令人扼腕叹息。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展现他不同时期心境的变化的,他又是如何平衡家国情怀与个人命运的。尤其是在辛亥革命后,他从激进转向稳健,这种思想的转变是如何发生的?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这位横跨清末民初的巨擘,他身上的闪光点与局限性,以及他留给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

“梁启超传”这个副标题直截了当,让我对内容有了清晰的预期,而“烂漫饮冰子”这个主标题则充满了诗意和想象空间。我一直对梁启超其人及其思想充满敬意,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全才,其思想的广度与深度令人惊叹。他既是近代中国思想启蒙的先驱,又是杰出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饮冰”自喻,体现了他时刻警醒、冷静思考的精神,而“烂漫”二字,则可能揭示了他内心深处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梁启超内心世界的复杂性,不仅仅展现他政治上的风云变幻,更能描绘出他在人生低谷时的挣扎,以及他在学术研究中的乐趣。这本书是否能细致地梳理他与维新派、革命派,甚至后来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间的思想交锋?我渴望读到一本既有史学深度,又不失文学温度的梁启超传记,能够让我立体地认识这位伟人。

评分

读到“烂漫饮冰子——梁启超传”这个书名,我不禁心头一动。“饮冰”二字,是梁启超自况,寓意“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激昂与“少年心事当拏云”的抱负,总是透着一股少年壮志未酬的苍凉感。而“烂漫”二字,则又为这份苍凉增添了几分生机与色彩,似乎暗示着即便在艰难困苦中,梁启超也未曾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我一直对这位民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充满好奇。他身上集合了太多的标签:维新派的领袖、新民说的作者、中国近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戊戌变法的亲历者……他的思想如同一座宝库,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挖掘和借鉴之处。这本书是否能够细致地展现他从一个热血青年成长为一代宗师的心路历程?它是否会深入剖析他与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互动,以及他在历史洪流中的个人选择与得失?我期待看到一个既有宏大叙事,又不失细腻描摹的梁启超形象。

评分

“烂漫饮冰子”,这名字本身就极富画面感和文学色彩。我立刻联想到了梁启超先生那种既有饱读诗书的温文尔雅,又有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更有面对时代变迁时的那种“饮冰”般的冷静思考。他的一生,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近代史缩影。从参与变法维新,到流亡海外,再到回国后积极倡导新文化、新思想,他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中国。我一直觉得,梁启超是一个充满矛盾又极具魅力的人物。他既有“少年中国说”的豪情万丈,又有“吾国将亡”的忧患意识;他既能与封建旧势力抗争,又能与新思潮拥抱。这本书的书名,似乎就点出了他这种复杂而又统一的特质。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入地了解他的人生哲学,他如何在这种巨大的时代变革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及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是如何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