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制度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制度。我国信访立法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信访渠道虚置化、信访权利空泛化的趋势,令人担忧。本书收录二十篇相关论文,分为“坚持法治方向的信访改革研究”“探索法治路径的信访机制创新”“遵循法治思维的信访问题完善”三部分,从信访组织体制、信访程序、信访受理范围、信访终结机制等方面总结我国《信访条例》以及信访地方立法的实践与探索,检讨我国信访立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完善建议。如何合理定位和充分发挥权利救济功能是信访立法发展和信访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焦点和难点,信访法治化任重道远。未来信访立法必须重新审视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将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相结合,改革信访体制机制,明确信访范围,简化信访程序,切实保障信访权利,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信访制度的作用。
目录
上篇坚持法治方向的信访改革研究
社会转型中的信访立法——以《广东省信访条例(专家意见稿)》起草为例刘诚
论我国信访立法的“草根思维”邱新
地方立法视角下信访组织体制法治化初探刘云甫朱新
论信访改革的基本方向毛玮
信访制度改革方案探析——法律行为视角夏金莱
论信访制度改革的“内卷化”何国强秦小建
论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途径——以行政复议制度完善为视角高轩蒋都都
中篇探索法治路径的信访机制创新
行政信访程序研究刘恒吴堉琳
法治视野下对信访受理范围的再思考夏金莱
论法治视野下信访终结机制的构建夏金莱
信访结果不确定性的生成逻辑及其破解之道曹海晶李祎
涉诉信访:困境与出路郝丽雅王惠奕
论分离涉诉信访的制度构建林惠娜
论网上信访及其制度保障石佑启黄喆
下篇遵循法治思维的信访问题完善
经验研究和规范研究中的信访制度——对信访制度社会学和法学研究的简要综述刘滢曹旭东
中国信访制度与法国行政法院制度的比较研究——以两者的历史发展为视角彭胡杨
信访秩序的规范分析——以省级信访条例为样本吴堉琳
论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上访的动因与对策——以武汉市为分析样本范梦星
医疗纠纷信访处理中的行政调解制度探讨康希
湖北省《信访条例》实施状况调查报告汪燕
附录一观点集锦:“社会治理与信访制度改革”研讨会综述
附录二媒体聚焦:《广东省信访条例》的起草与实施
附录三《广东省信访条例》
附录四《广东省信访条例(草案)》中山大学专家意见稿
附录五《广东省信访条例(草案)》暨南大学专家意见稿
附录六《广东省信访条例(草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专家意见稿
这部作品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理论洞察力,在浩瀚的法律文献中脱颖而出。我一直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信访制度所扮演的角色感到好奇,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深入探究的愿望。它并非仅仅罗列条文,而是从历史的纵深和现实的复杂性出发,细致剖析了信访制度的演变轨迹,包括其在中国政治法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方面的作用。作者刘恒教授的学识渊博,对信访立法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辟的解读,无论是立法理念的溯源,还是具体制度设计的考量,都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水准。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当前信访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也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对未来信访立法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展望。这种既关注理论深度,又贴近实践需求的写作方式,使得这本书对于从事法律研究、行政管理以及关心社会发展的读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信访制度认知框架,对于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读罢此书,我深感震撼。它以一种近乎“考古”的方式,揭示了信访制度在中国法律框架中的深层根基。刘恒教授并非仅仅将信访视为一项行政工作,而是将其置于国家权力运行、公民权利保障的宏大叙事之中进行审视。书中关于信访制度起源的论述,从古代的“封章”、“上书”一直追溯到现代的信访条例,层层剥离,展现了历史演进的必然性与偶然性。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在分析立法过程中,深入探讨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思潮、政治环境对信访制度设计的影响。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法律条文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变迁和国家治理哲学演变的书。书中对于信访与法治精神的张力、信访作为一种“社会血压计”的功能,以及如何在法治框架下优化信访制度的思考,都引发了我强烈的共鸣。它让我意识到,信访制度并非简单的“维权渠道”,而是承载着复杂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和“排压阀”,其立法和实践的每一次调整,都牵动着社会治理的神经。
评分这本书以一种沉静而有力的方式,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信访立法所蕴含的智慧与挑战。刘恒教授的写作风格,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却字字珠玑。他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丰富的案例,将信访立法这一相对“冷门”但极为重要的话题,展现在我们面前。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信访责任体系构建的部分,这涉及到公民权利的保障和政府公信力的提升,是信访工作的核心环节。作者对现有责任体系的剖析,既指出了其合理之处,也大胆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例如如何平衡信访处理的效率与公正,如何在制度设计上防止“踢皮球”现象的发生。书中对信访监督机制的讨论,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程序性的约束,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阅读此书,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对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社会的深刻思考。
评分这部作品如同一面透视镜,照见了信访制度在现代中国社会运行中的多重面向。刘恒教授通过对信访立法进行系统梳理,不仅呈现了制度的“是什么”,更深入探讨了“为什么”和“如何做”。我个人一直对信访处理中的“人性化”关怀和“程序公正”的平衡问题感到困惑,这本书对此给出了令人满意的解答。作者在探讨信访代表的权利与义务时,特别强调了保护公民合法诉求的同时,也要维护国家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书中对于“信访终结”与“信访救济”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立法避免“信访积案”的处理机制,都展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对于信访工作如何与时俱进,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治理效能的观点,也让我看到了信访制度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独特路径,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了智慧与探索精神的学术著作,它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将信访立法置于中国政治文明和法治建设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审视。刘恒教授的论述,没有停留于对某个具体法律条文的简单解读,而是深入到立法背后的哲学理念、历史脉络和社会需求。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信访制度“人性化”治理的探讨,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法律的温度。作者强调,信访不仅仅是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互动,更是一种情感的连接和信任的维系。书中对信访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中的“减震”作用的分析,以及如何通过立法实现“疏导”而非“堵塞”的理念,都让我深思。对于信访工作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操作范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责,并以更专业、更人道的方式服务于人民。对于普通读者,这本书则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国家治理的精细之处,以及法律在其中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