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设定界限大师麦肯兹博士的经典之作) (美)罗伯特·J .

正版 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设定界限大师麦肯兹博士的经典之作) (美)罗伯特·J .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罗伯特·J .麦肯兹Robert J. MacK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
  • 行为管理
  • 界限设定
  • 麦肯兹
  • 正面管教
  • 儿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心理学
  • 沟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古通今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ISBN:9787508081403
商品编码:28635903072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设定界限大师麦肯兹博士的经典之作)

定价:39.80元

作者:(美)罗伯特·J .麦肯兹(Robert J. MacKenzi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50808140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者罗伯特·麦肯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乐于配合、善解人意,在成为父亲的头三年,作者不禁暗暗得意:“养育孩子很容易嘛!”可是,当小儿子出生后,一切都变了。为了管教孩子,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不停地提醒、警告、哄、请求、、讨价还价、声嘶力竭、怒不可遏,甚至把作为心理专家的各种看家本领都轮番使用,但结果都收效甚微,他简直不知所措,精疲力竭。
后来他才发现,如果换一种做法,其实父母们完全可以轻松自在地得到任何一个孩子的配合和尊敬,只要你掌握了如何清楚、坚定、礼貌地设立界限的秘密。
30多年来,麦肯兹指导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许多父母,在实践中更有智慧更富爱心地使用设限的方法和技巧,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几乎对所有的孩子都管用。当父母的做法发生改变后,很多初看上去固执己见爱作对的孩子,也展现出能负责、能合作、尊重人的美好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依然保留了自己原有的充满活力和富有创造性的特质。

目录


致谢1
导言1
章理解个性强的孩子1
谁是个性强的孩子5
发现孩子的气质8
我的孩子是怎么变成这样的?13
孩子的行为如何影响你16
你的气质发挥何种作用?19
无效的指导易导致家庭纠纷21
父母与孩子的气质匹配度22
我们不能改变孩子的气质,但可以理解和引导24
第二章个性强的孩子如何学习规则25
孩子是通过感觉来获得经验28
当父母言行不一时,孩子们就会置之不理30
孩子们是如何试探父母的底线的?32
气质不同,学习方式就不同35
言传不如身教38
第三章家长们如何教授规则42
或惩罚性方式(坚定但不够礼貌)44
宽容性方式(礼貌但不够坚定)52
混合性方式(既不坚定也不礼貌)61
民主性方式(态度坚定而且礼貌)66
第四章你的界限是坚定的还是含糊的?73
含糊的界限:当“不”意味着“可以”或者“也许”75
坚定的界限:“不”的确意味着“不”90
本章小结93第五章家庭舞蹈96
家庭舞蹈会鼓励和奖励孩子们的不良行为98
宽容式舞蹈100
惩罚式舞蹈109
混合式舞蹈121
本章总结127
第六章如何让你的语言清楚129
如何给出清楚的信息132
本章总结136第七章避免家庭纠纷138
当孩子假装没听见时,进行核实141
当孩子争辩时,及时中断143
当孩子挑战时,给出有限的选择146
当孩子磨磨蹭蹭时,设定时间150
忽视不礼貌的态度,但不纵容不良行为152
当孩子越过底线时,坚定立场154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先让他们冷静下来155
当家长越过底线时,进行道歉157
不要把不良行为人格化159
本章总结161第八章如何让你的行动清楚162
让孩子亲自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164
是什么让体验后果如此有效?165
自然后果171
逻辑后果177
计时隔离方法:同美好的事物暂时隔离188
后的手段:采取身体控制204
本章总结207
第九章激励个性强的孩子208
激励和界限设定209
消极的信息引发抵制211
积极的信息鼓舞合作215
使用积极信息的几点原则217
本章总结221
第十章教授技能:示范的效果好223
只提供信息是不够的225
探寻选择:帮助孩子区分好坏228
把技能分阶段、分步骤地教授给孩子231
角色示范矫正的行为233
再试一次236
发现孩子做得好的时候237
教授应对棘手情形的技能238
本章总结247第十一章改变:它会很快就发生吗?249
初的阶段,你会面临更多的试探和抵制251
理解改变过程254
应对抵制256
发展支持系统258
享受回报262附录264
建议读物268
译后记270

作者介绍


罗伯特·J .麦肯兹博士
家庭治疗学家和教育心理学家。关于教育中的设立界限,他是全世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有30多年的经验。每年他在美国领导50多个关于界限设定项目的工作坊。

文摘


序言



《正版 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设定界限大师麦肯兹博士的经典之作)》 前言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教育孩子,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自信、独立、负责任地前行,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面临的重大课题。教育并非一味地放任自流,也非严苛的管教,而是在爱与理解的基础上,为孩子建立清晰、合理的界限,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理解规则的意义,并最终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社会公民。 正文 本书,《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育儿经典,由享誉盛名的儿童心理学专家麦肯兹博士倾情奉献。麦肯兹博士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科学、实用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理念和方法。这本书并非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饱含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对家庭教育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孜孜追求。 一、 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与挑战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过程伴随着生理、心理和情感的不断发展。童年时期,孩子的大脑仍在发育,冲动控制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对因果关系的理解能力都尚未成熟。这使得他们在面对诱惑、表达需求、处理冲突时,往往显得“不听话”或“叛逆”。 大脑发育的视角: 麦肯兹博士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儿童大脑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会表现出某些行为。例如,前额叶皮层的成熟对于规划、决策和冲动控制至关重要,而这个区域的发育需要漫长的时间。理解这一点,能够帮助家长更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行为,避免过度责备,而是从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出发,给予恰当的引导。 情绪的驱动力: 孩子的情绪往往比成人更为强烈且难以预测。饥饿、疲惫、挫败感、被忽视等都可能引发他们的负面情绪。本书强调,父母需要成为孩子情绪的“容器”和“翻译者”,帮助他们识别、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或否认。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时,他们才更有可能平静下来,接受父母的引导。 探索与学习的本能: 孩子天生就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他们通过试错来学习和成长。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碰界限,甚至犯错。这种“犯错”是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父母的角色不是阻止一切错误发生,而是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学习,理解行为的后果,并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二、 爱与宽容:立规矩的基石 在许多家长心中,“立规矩”似乎意味着 strictness(严厉)和 punishment(惩罚)。然而,麦肯兹博士颠覆了这一传统观念,他认为,真正有效的规矩,建立在深厚的爱与无条件的接纳之上。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附加任何条件,例如“你必须考满分我才爱你”,“你乖乖听话我才喜欢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与支持。这种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的基石,也是他们愿意接受父母引导的重要前提。 共情与理解: 在制定和执行规矩的过程中,父母需要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可能并非故意捣乱,而是因为他们对某个玩具产生了依恋,或者感到疲惫。父母若能首先理解孩子的“为什么”,再提出要求,孩子更容易接受。 宽容的界限: 宽容并不等于放纵。它意味着父母能够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偶尔会出现的“不完美”,并给予改正的机会。在孩子犯错时,父母的情绪波动是可以理解的,但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用冷静、平和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而不是在盛怒之下做出任何伤害孩子的决定。宽容也体现在父母愿意花时间耐心解释,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 三、 设定清晰、合理的界限 界限,是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清晰、合理的界限,就像一座灯塔,指引孩子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避免迷失方向。 界限的意义: 界限并非束缚,而是保护。清晰的界限能够帮助孩子: 建立安全感: 知道什么会受到鼓励,什么会带来后果,让他们感到可预测和安全。 培养责任感: 理解自己的行为会带来相应的后果,从而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发展自我控制: 在诱惑面前,能够根据规则做出明智的决定。 学会尊重: 理解尊重他人,尊重规则的重要性。 形成健康的社交关系: 能够与他人建立健康的互动模式。 如何设定界限: 明确且具体: 界限需要清晰地表达,避免模糊不清的指令。例如,“快去写作业”不如“请在饭后半小时开始完成数学家庭作业”。 一致性: 父母双方的规矩要一致,并且在不同时间和场合都要保持一致性。不一致的规矩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适龄性: 界限的设定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对年幼的孩子,界限可以更简单直接;对年长的孩子,则可以引入更多协商和讨论。 积极的语言: 尽量用积极的语言来表达规矩,例如“我们坐着吃饭”,而不是“你不许站起来”。 解释原因: 简明扼要地解释为什么要有这条规矩,让孩子理解其意义。 四、 有效的沟通与执行策略 制定了好的规矩,还需要有效的沟通和执行来落地。这需要父母掌握一系列的技巧,以确保规矩能够被孩子理解、接受并遵守。 主动沟通: 不要等到孩子犯错时才沟通。平时多与孩子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知道父母愿意倾听。 积极倾听: 当孩子表达时,放下手中的事情,注视着他们,用点头、回应来表示你在认真听。 “我”的陈述: 在表达不满时,使用“我”的陈述,例如“我看到你把玩具弄得到处都是,我觉得有点乱”,而不是“你太不乖了,总是把东西弄乱”。这能减少孩子的防御心理。 提供选择: 在可控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选择,让他们感到有自主权。例如,“你想先洗澡还是先玩半小时玩具?” 后果的逻辑性与相关性: 当孩子违反规矩时,后果需要与行为相关联,并且是逻辑性的。例如,打翻了牛奶,后果是自己动手擦干净,而不是去罚站。 及时且冷静的执行: 后果的执行需要及时,并且要保持冷静。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最好先暂停,等自己平静下来再处理。 关注积极行为: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错误。当孩子遵守规矩,表现良好时,要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强化积极行为。 修复关系: 在孩子受到惩罚或改正错误后,要及时修复亲子关系,让他们知道,即使犯错,父母的爱也不会改变。 五、 应对挑战与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 教育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孩子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挑战,例如拖延、顶嘴、撒谎等。本书也提供了应对这些挑战的策略,并强调培养孩子内在动机的重要性。 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 很多看似“不良”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孩子未被满足的需求,例如寻求关注、逃避压力、表达不满等。深入了解这些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例如,当孩子抱怨某件事很无聊时,可以问他们“你觉得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变得有趣一点?”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长大,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 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与孩子一起讨论家庭的价值观,例如诚实、善良、努力等,让他们理解规矩背后的道德意义。 内在动机的培养: 最终的目标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地想要做好,而不是仅仅为了避免惩罚或获得奖励。这需要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尊重他们的选择、提供支持和鼓励来实现。 结语 《带着爱和宽容给孩子立规矩》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它更是一份送给所有父母的礼物。它教会我们如何用更智慧、更温柔的方式与孩子沟通,如何建立一个充满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家庭环境。通过遵循麦肯兹博士的理念,我们可以培养出独立、自信、有责任感,并且内心充满阳光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勇敢地拥抱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会的著作,它将陪伴您和您的孩子,一同走过充满爱与成长的每一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逻辑链条清晰流畅,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得让人几乎察觉不到是在阅读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在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进行深度学习。每一章似乎都在为下一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层层递进,把一个宏大的育儿哲学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非常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后,总会紧接着提供大量的、可操作性的实践建议,这些建议不是那种空泛的口号,而是具体到你可以马上在下次和孩子互动时尝试的对话脚本和情景模拟。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极大地增强了这本书的实用价值。我甚至会把书中的一些关键段落摘抄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作为日常提醒。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你读了多少遍,而在于你真正内化了多少理念,并将其融入到你与孩子每天的柴米油盐之中去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人了,那种温暖的色调和柔和的插图,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里一定充满了智慧和关怀。我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实的感觉就很让人安心,就知道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宝典。我特别喜欢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文字和留白之间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引导你沉浸其中的魔力。而且,纸张的质感也非常好,拿在手里爱不释手,这种细节上的用心,更能体现出作者和出版社对读者的尊重。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位充满经验的长者,在你需要指引的时候,轻柔地递给你的一盏明灯。光是捧着它,就能感受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仿佛在告诉我,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也是一场自我修行和成长的旅程。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里面蕴含的那些关于建立亲密关系和有效沟通的秘诀,我已经能预感到,这会是一次非常美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

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育儿书都过于强调“控制”和“服从”,读完后反而更焦虑,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一不小心就“毁了”孩子。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同,它更侧重于建立一种健康的、相互尊重的亲子联结。它让我明白,规矩不是用来束缚孩子的翅膀,而是为了给他们安全感和方向感。这种平衡的艺术,才是最难得的。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细致入微,你会看到作者如何一步步拆解一个看似棘手的难题,然后用充满同理心的方式去介入和解决。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那几章印象深刻,它教会了我如何在自己情绪失控时,先处理好自己的状态,再以清醒的头脑去面对孩子。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经常被孩子的小情绪搞得心神不宁的家长来说,简直是及时雨,它让我从一个“救火队员”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一个更有智慧的“引路人”。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怎么说呢,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作者的叙事方式很像是在和你面对面聊天,用生动的小故事和日常的场景来阐述复杂的教育理念,让人一听就懂,而且心服口服。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既坚定又温柔的立场,他没有简单粗暴地告诉你“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而是引导你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由内而外的引导,比任何死板的规则都要有效得多。读着读着,我经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以前处理某些情况时的处理方式,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是太棒了。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那些曾经让我焦头烂额的“熊孩子时刻”,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孩子,而在于我们大人自身的反应模式。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让我掌握了处理日常冲突的底层逻辑和工具箱,而不是仅仅提供一堆临时的“妙招”。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远的影响,是关于“耐心”和“一致性”的再定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期待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养育孩子显然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作者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建立有效界限需要时间和反复的练习,失败和反复是常态,而不是例外。这种鼓励“不完美育儿”的立场,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完美父母焦虑”。它让我学会了接纳自己偶尔的失误,然后带着新的理解回到轨道上来。这种自我接纳的能力,最终也会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明白,犯错并不可怕,重要的是从中学习和成长。我感觉这本书不仅重塑了我与孩子的关系,也重塑了我看待自己作为父母角色的认知,它让我从一个“管理者”变成了一个更放松、更具弹性的“陪伴者”,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