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书名: | 明星月嫂才知道的月子宝典 | ||
| 作者: | 周玉芹|绘画:孔喆 | 开本: | |
| 定价: | 32 | 页数: |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 书号: | 9787501997312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轻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了解宝宝的身体
1.宝宝的身体真奇妙
身长和体重
刚刚出生的宝宝,平均的身长大约是50 厘米,在出生后的年,大概会长28 厘米。
宝宝的体重通常在2.5 ~ 4.5 千克之间,不同的宝宝差别可能很大。出生后的个星期里,宝宝的体重会下降点点(大约下降0.1 ~ 0.2 千克)。不用担心,这是因为宝宝要把大便和些水分从身体里排出去。在这之后,宝宝就开始长分量了,平均每天能长30 ~ 40 克。
男宝宝比女宝宝要重些。
体温
宝宝出生后,体温会下降,和在妈妈肚子里相比,大概会降 1 ~ 2℃,但要是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要喊医生了。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的8 小时,宝宝的体温会在36.8 ~ 37.2℃,还是比成年人的要高。
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强大,刚出生的宝宝不会出汗,也不会流口水。差不多2 个月后,汗腺发达了,宝宝才会流汗。所以,不要看宝宝不出汗就以为宝宝不会热,或者使劲地给宝宝加衣服。
宝宝其实很怕热。
呼吸和脉搏
和成年人比,宝宝的呼吸很浅,很快,频率为每分钟40 ~ 50次。生病的话,宝宝的呼吸还会变得更快,每分钟会超过60 次。
另外,刚出生的宝宝呼吸很没规律,和成年人有很大区别,差不多要到半岁后,宝宝才能学会平稳地呼吸。
宝宝的脉搏比成年人的快,变化范围也很大,大约是每分钟100 ~ 180 次。不过,随着月龄的增加,会慢慢平稳,1 岁以下的宝宝正常的脉搏大约是每分钟120 ~ 160 次。
皮肤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上会有层白色的胎脂,看起来脏脏的,不用管它,大概两天,它就会被皮肤吸收。
足月的宝宝皮肤好得让妈妈嫉妒,又光滑又紧致,但宝宝的皮肤也很敏感。有的宝宝出生就皮肤过敏,长疹子,长红斑,让妈妈心疼坏了。实际上,妈妈不用太担心,绝大多数时候,过敏的症状都会自己消失。当然,要是发现宝宝身上出现了不常见的疹子,还是得早点让医生知道。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很多宝宝出生时皮肤黄黄的,眼睛也黄黄的。至于它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就要看医生怎么说了。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多数宝宝的都是生理性的,只要多晒晒太阳,黄疸会自己褪去。
头
宝宝的平均头围是34 厘米,宝宝越小,头占的比例就越大,大约占到整个身体的1/4。刚出生的宝宝,头的形状可能因产道的挤压变得有些奇怪,不过宝宝的身体很神奇,不用采取额外的手段,就会自己长好。妈妈可不要因为宝宝的头形奇怪,就使劲按宝宝的头,这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伤害。
刚出生的宝宝头骨还没有完全闭合,头顶前部和后部分别有块很柔软的无骨区,叫做囟门。前囟门比后囟门要大,闭合的也慢些。关于囟门的闭合时间,不同的宝宝并不样,但通常后囟门会在2 ~ 4 个月内闭合,前囟门会在宝宝1 岁~ 1 岁半时闭合。
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的头会变大,在宝宝出生后的两个月里,囟门也会变大。没有完全闭合的头骨,会为宝宝大脑的成长提供空间。
目录 章 了解宝宝的身体和产后的身体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直击人心,那种柔和的色调和温馨的字体搭配,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里面蕴含的满满的关怀与专业。我当初在书店里翻到它,纯粹是被那种“过来人”的亲切感吸引住了。要知道,新手爸妈面对一个新生命降临时的那种手足无措,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完全替代的。我特别关注那些章节的排版和图示,好的育儿书不仅要有干货,更要有让人愿意翻下去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似乎非常注重这一点,它不是那种堆砌专业术语的冷冰冰的指南,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辈在耳边细语,娓娓道来。光是看着目录的那些小标题,我就能想象到作者在每一个知识点上花费的心思,是如何将复杂的生理变化和育儿技巧,用最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市面上那些大部头里找不到的、更细致入微的“小窍门”,比如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真的饿了,而不是仅仅因为胀气而哭闹,或者产后身体恢复过程中,哪些细微的不适是正常的,哪些则需要警惕。那种深入骨髓的安心感,我想这本书是能够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名字“周玉芹”听起来就带着一种沉稳和信赖感,似乎是一位经历了岁月沉淀的专家。我特别好奇,她的经验是如何积累和提炼成这本书的体系的。好的育儿经验往往来自于大量的案例观察和长期的实践总结,而不是一时的理论创新。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在每一个论断背后的那份“厚重感”。比如,在谈论宝宝的早期睡眠模式时,她能否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区分夜醒和真正的饥饿”的独到见解?毕竟,新手父母最容易在睡眠问题上产生焦虑。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套非常实用的“信号解码系统”,帮助我们理解宝宝发出的每一个微小信号——无论是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还是哭声的音调变化——那就太有价值了。我期待的不是那种“应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为什么宝宝会这样反应”的深层逻辑解释,这能让我从被动的应对者转变为主动的理解者。
评分我对这本书在饮食建议部分的深度抱有极大的期待,因为这往往是区分普通指南和专业宝典的关键点。产后恢复是一个漫长且精细的营养补充过程,它关乎妈妈体力的恢复、乳汁的质量,甚至是远期的健康状况。我希望它不仅仅停留在“多喝汤水”这种宽泛的建议上。一个真正专业的“宝典”应该能细化到食材的选择、烹饪方式的微调,以及不同阶段的营养侧重点。比如,产后第一周侧重排和养气血,第二周侧重温补和骨骼修复,这种时间轴上的精准指导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避雷清单”,明确指出哪些食物在特定阶段应该避免食用,以及如何巧妙地将营养餐做得美味不油腻,那简直是为忙碌的妈妈们解决了大问题。我希望读完后,我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营养地图,知道我的身体在什么时候需要哪种燃料,并且能够自信地规划未来的饮食结构。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理解产后妈妈“心境”的书,而不是仅仅关注新生儿护理的工具手册。坐月子这个阶段,对女性而言是一场身心的巨大重塑,身体的疲惫是看得见的,但那种情绪上的波动、自我认同的迷茫,往往是被忽视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视角来探讨这个时期。比如,它会不会有章节专门剖析“产后抑郁”的早期信号,并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刻执行的自我调节方法,而不是空泛地建议“多休息”。我特别欣赏那种能把科学依据和生活经验完美结合的叙述方式。一个真正的“宝典”,应该能够教会我们如何温柔地对待自己,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依然保持内心的平衡。如果它能像一位老中医那样,对产后妈妈的体质差异有更细致的区分,并给出针对性的调养建议,那就太棒了。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和恢复速度都是独一无二的,标准化的流程往往会让人觉得格格不入,我期待它能提供的是一套“个性化定制”的恢复蓝图。
评分从一个注重实操性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可操作性”是我最看重的指标之一。市面上的育儿书很多,但真正能让我立刻上手操作、并且看到成效的,却是凤毛麟角。我关注那些关于新生儿护理细节的描述是否足够精确。例如,关于清洁的部分,婴儿的皮肤娇嫩得像花瓣一样,如何掌握水温、洗浴的手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清洁产品,这些“毫厘之差”决定了宝宝是否会因为不适而哭闹。我更期待看到一些关于“环境适应”的章节。新生儿从子宫的恒温恒湿环境出来,如何帮助他们逐步适应外部世界?这本书里有没有关于室内湿度、温度调节的“黄金标准”?如果能提供一些图示,比如如何正确地包裹新生儿(襁褓的松紧度、手臂的位置),那将是无价的。我需要的是那种能让我充满信心地打开包装盒,拿出工具,然后一步一步照着做,直到成功完成任务的清晰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