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路易斯?卡羅《愛麗絲夢遊仙境:摺紙故事書》大石國際文化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路易斯?卡羅《愛麗絲夢遊仙境:摺紙故事書》大石國際文化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爱丽丝梦游仙境
  • 摺纸
  • 儿童文学
  • 港台原版
  • 繁体
  • 故事书
  • 大石国际
  • 路易斯·卡罗
  • 经典童话
  • 益智玩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1
ISBN:9789869459631
商品编码:28147550937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愛麗絲夢遊仙境:摺紙故事書

  • 作者: 
  • 原文作者:
  • 譯者:
  • 繪者:
  • 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7/04/16
  • 語言:繁體中文
  • 定價:550
  • ISBN:9789869459631
  • 規格:精裝 / 128頁 /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4歲~12歲
  •  
  • 內容簡介

    卡羅筆下的世界充滿幻想而不受任何規則拘束,一般認為合理的情況都被反轉,連物體的大小都和現實相反,還有許多擬人化的動物角色,讓你徜徉在奇幻夢境中。

    本書邀請家長與孩童進入故事中,隨著情節的演進摺出可愛角色,親手玩出整個故事。除了精緻的插畫,還附有42張印有角色圖樣的色紙,讓讀者參照詳細繪製的流程圖,或是掃描內頁QR Code,摺出白兔先生、紅心王后、柴郡貓等共12隻經典角色。

    藉由可愛的紙偶,《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角色似乎被施展了魔法,活靈活現地要來陪伴孩子共遊幻想世界。即使出版已超過150年,故事內容依舊讓人著迷。《愛麗絲夢遊仙境》裡的魔幻場景、有趣玩笑、文字遊戲,以及一開始總讓人摸不著頭緒的奇異角色,不只深深吸引著孩童,更是提醒了大人不管在什麼年紀,都要讓自己沉浸想像中、徜徉夢境,盡情享受摺紙的樂趣!
     

    作者介紹

    原作者簡介

    路易斯?6?4卡羅(Lewis Carroll)


    本名查爾斯?6?4路特維奇?6?4道奇森(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1832-1898),是一名英國數學家、作家、邏輯學家與攝影師。卡羅初只是即興為朋友的女兒愛麗絲編了一篇故事,還親自畫了插圖送給她,之後才在朋友的鼓勵下,於1865年,將故事編輯成冊,以筆名路易斯?6?4卡羅出版了《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本故事書至今被翻譯成174種語言,書中風趣詼諧的文字,以及各種謎語和邏輯難題,直到今日仍吸引了許多大朋友小朋友的喜愛。卡羅在1871年出版了續集《愛麗絲鏡中奇遇》,並著有多本詩集等作品。

    編者簡介

    阿勒貝赫多.貝赫多拉齊(Alberto Bertolazzi)


    曾任新聞從業員,擔任過White Star, Nuinui與Atrium的編輯與查證員,另外也改編了《美女與野獸摺紙故事書》,現居義大利西北的皮埃蒙特區。

    摺紙設計師簡介

    巴斯卡勒.達烏利亞(Pasquale D'Auria)


    是一位義大利摺紙名家,也是少數幾位受邀參與1998年於羅浮宮舉辦的摺紙盛會的大師之一;此外,他經常性地出席歐洲重要的摺紙研討會?1?8他自創超過300款摺紙作品,並在全世界發行;他常擔任國際摺紙研討會上的特別嘉賓;他的個人網站(www.origamidauria.it)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摺紙愛好者造訪?1?8巴斯卡勒.達烏利亞也參與了Nuinui以下出版書籍的摺紙製作:《拉封丹摺紙故事書》、《史前動物摺紙故事書》、《海洋動物摺紙故事書》?1?8

    繪者簡介

    葉子工作室(Lá Studio)


    是一間插畫工作室,設在越南胡志明市,專為童書設計插圖?1?8葉子工作室曾為不同出版社創作、出版了許多書籍;為Nuinui製作插畫的書籍有《少林和狼葛黑括》(Shao Li et Grégoire le loup)和《龍的故事》(Contes de dragons)等書?1?8

    譯者簡介

    林琬淳 Aries


    台灣台中人,畢業於中央大學法文系。熱愛文學與電影,從小就為語言和文化深深著迷;嘗試過各種行業但後還是回到語言相關工作,十分入世的女文青。 現為自由譯者,定居南法普羅旺斯。目前已出版的作品有《跟著人氣主廚做!80道銷魂法國甜點》、《綻放的夢之花:遊走奇境,探索浪漫法國詩畫療癒著色書》,合譯作品《全世界好吃的書:餵養你的美食靈魂On va déguster》。

    arieslin0327@gmail.com

     

    目錄

    前言p.8
    摺紙角色p.9
    摺紙記號表p.10-11
    初見白兔先生p.12-13
    掉進兔子洞p.14-15
    白兔先生p.16 - 19
    來到門前p.20 - 21
    想開門卻更沮喪p.22-23
    愛麗絲p.24 - 31
    泡在眼淚池裡p.32 - 33
    參加無謂的賽跑p.34-35
    渡渡鳥p.36-39
    進入森林p.40 - 41
    遇見特偉哥和特偉弟p.42 - 43
    海象吃牡蠣的悲傷故事p.44-45
    海象p.46 - 49
    找到白兔屋p.50 - 51
    蜥蜴比爾摺紙p.52-53
    蜥蜴比爾54 - 57
    離開白兔屋p.58-59
    遇見毛毛蟲 p.60-61
    毛毛蟲 p.62-65
    前往公爵夫人家 p.66-67
    認識公爵夫人、廚師和豬寶寶 p.68-69
    公爵夫人 p.70-73
    發現寶寶是豬,帶牠離開公爵夫人家 p. 74-75
    再見柴郡貓 p.76-77
    柴郡貓 p.78-79
    前進三月兔家 p.82-83
    遇見三月兔、瘋帽匠和睡鼠 p.84-85
    瘋帽匠 p.86-91
    離開茶會 p.92-93
    進入玫瑰花園 p.94-95
    園丁 p.96-99
    遇見紅心國王和王后 p.100-101
    王后生氣,愛麗絲救了園丁 p.102-103
    紅心王后 p.104-109
    王后先是想砍愛麗絲的頭,卻轉念邀她玩槌球p.110-111
    打槌球 p.112-113
    紅鶴槌球桿 p.114-117
    比賽結束,王后派獅身鷹面獸帶愛麗絲去認識假海龜p.118-119
    假海龜 p.120-123
    審判開始 p.124-125
    愛麗絲變大,替審判作證,然後醒來 p.126-127
    插畫家與摺紙大師介紹 p.128

 


奇幻的旅程:献给所有热爱想象的读者 书名: 《迷失的地图与时间的守望者》 作者: 埃莉诺·范恩 译者: (此处留空,此书为原创中文作品) 出版社: 远山文化出版社 --- 卷首语: “时间并非河流,它更像是一面破碎的镜子,每一个碎片都映照着不同的可能性。只有找到正确的角度,你才能窥见真正的全貌。” --- 第一部分:序章——被遗忘的钟楼 故事始于一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灰烬镇”。这不是一个被大火焚烧过的城镇,而是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不前,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般的生活。主人公,年轻的制图师助理西奥多·“西奥”·林德,一个对古老机械和失落文明抱有异乎寻常热情的年轻人,偶然间在清理镇上废弃的市政档案室时,发现了一件令人费解的物件:一张没有具体地名、只标注着复杂几何图案和奇特星象的羊皮卷轴,我们称之为“无界之图”。 这张地图散发着微弱的,近乎无法察觉的金属光泽,边缘被一种奇异的、不像是墨水留下的痕迹所浸染。西奥很快意识到,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地理地图,它似乎指向的并非空间上的位置,而是时间上的节点。 与此物一同被发现的,还有一本封面由不知名黑曜石碎片拼贴而成的笔记本。笔记本里记录着一位自称“时间守望者”的先驱留下的只言片语——关于“齿轮的低语”、“维度的错位”以及一个神秘的警告:“当第六次日晷的阴影指向正午,时间之锚便会松动。” 西奥的平静生活被彻底打破。他开始在夜深人静时听到墙壁内部传来规律的、如同远方机械在运转的“咔嗒”声。他周围的一切开始变得不稳定:时钟走得忽快忽慢,影子偶尔会停留在他移动之后很久,甚至有一次,他手中握着的一枚硬币,在瞬间变成了两枚不同铸造年代的物件。 第二部分:追逐无形的轨迹 西奥的发现很快引起了不速之客的注意。一个秘密组织,自称为“修正者”,开始在他周围活动。他们穿着剪裁考究的深灰色制服,行动迅速而沉默,其目标明确——夺走“无界之图”。修正者相信,这张地图是维持宇宙时间连续性的最后屏障,一旦落入不慎或恶意之人手中,可能会导致“时间坍缩”。 在一次惊心动魄的追逐中,西奥被迫逃离了灰烬镇。他的逃亡之路并非穿越国界,而是穿越“时间裂隙”。地图上的特定几何符号,在特定的时间点被特定的光线(例如,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老教堂彩色玻璃窗的角度)照射时,会激活一个临时的“时空通道”。 西奥第一次穿越,被带入了一个短暂却令人震撼的场景:一个完全由黄铜和蒸汽驱动的、活生生的维多利亚时代工厂。那里的人们正忙碌地制造着巨大的、结构复杂的计时器。他瞥见了制造那些计时器的人,他们皮肤上有着细密的、如同电路图般的纹路。他来不及理解,通道便关闭了,他被抛回了现代的郊区,但他的左手腕上留下了一道微小的、永不褪色的青铜色烙印。 第三部分:时间缝隙中的盟友 在逃亡的过程中,西奥遇到了关键的盟友——艾拉·凡斯。艾拉并非来自这个时代,她是一位来自“平衡之境”的流浪者,一个生活在时间断层区域的群体。她拥有非凡的直觉和对空间能量流动的敏感性。她告诉西奥,“无界之图”并非地图,而是“时空罗盘”的启动密钥。 艾拉解释了“时间守望者”的真正使命:他们并非控制时间,而是修复时间在被强大力量干扰后留下的“创伤”——即时间缝隙。然而,这些缝隙越来越频繁地出现,预示着某个远古的、试图打破自然时间秩序的实体正在苏醒。 西奥和艾拉踏上了一段寻找“时间锚点”的旅程。这些锚点是宇宙中固定时间流动的关键结构,它们散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伪装形式存在:可能是古老的图书馆内一排静止不动的书架,可能是深海中一座被珊瑚覆盖的奇异灯塔,甚至是遥远星系中一颗永远处于日食状态的行星。 在旅途中,他们必须运用西奥的逻辑推理和艾拉的直觉来破解隐藏在历史事件和科学谜团背后的时间谜题。他们学会了如何“借用”短暂的时间残片,例如,在一次危机中,他们短暂地将周围几秒钟的时间“冻结”,使得他们能够从密集的火力中脱身。 第四部分:镜中之战与时间的代价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时间的尽头”——一个根据地图指示,存在于现实世界与虚无空间交汇点的一座宏伟的、不断自我重构的“永恒图书馆”。这座图书馆收藏着所有“可能发生但最终未发生”的历史分支。 他们发现,修正者的真正目的并非维护时间,而是试图利用“无界之图”找到并抹除一个特定的历史“错误”,而这个错误,恰恰是阻止一个强大个体——一个被称为“编织者”的实体——获得永恒生命的唯一障碍。编织者便是所有时间错乱的幕后推手。 西奥意识到,他必须激活罗盘,不是为了逃跑,而是为了做出选择。激活罗盘需要牺牲一个宝贵的时间“片段”作为燃料。西奥面临的终极考验是:他是否愿意放弃他最珍贵的记忆——与他早已逝去的导师关于机械与星辰的无数次彻夜交谈——来稳定整个时间结构? 在与编织者的对决中,并非力量的对抗,而是概念的较量。西奥利用他对“顺序”和“逻辑”的深刻理解,将编织者的“无限可能性”模型分解成一组相互矛盾的、不可执行的指令。艾拉则利用她对“间隙”的掌控,将编织者困在一个自我重复的、毫无意义的时间循环中。 尾声:新的制图师 时间被修复了。灰烬镇恢复了它平庸却安稳的日常。西奥没有成为英雄,没有人知道他的所作所为。修正者彻底瓦解,而艾拉,作为时间断层的维护者,必须回归她的岗位。 西奥回到了他那间堆满图纸和零件的房间。他不再只是一个制图师助理。他的左手腕上的青铜烙印,虽然肉眼几乎不可见,却让他能感知到每一次微小的、宇宙尺度的震动。 他没有了“无界之图”,但他明白了地图的意义。真正的地图,不是描绘已知世界的边界,而是标示出通往未知领域的路径。他开始绘制一张全新的图谱,不是关于山川河流,而是关于“概率与必然”的交汇点。 他知道,时间的低语从未停止,而他,已经准备好再次聆听。这本书的结束,正是另一个,关于“下一张地图”的伟大旅程的开始。 --- 核心主题: 本书深入探讨了秩序与混乱的哲学张力,时间的相对性,以及个体在面对宏大宇宙法则时,通过对细节的执着和对逻辑的坚守所能展现出的非凡力量。它是一部融合了蒸汽朋克美学、硬核科幻概念和深刻人文关怀的史诗级作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又充满想象力,那种略带复古又兼具现代感的插画风格,一下子就将我拉入了那个光怪陆离的仙境之中。每一次翻开它,都仿佛能闻到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独特气味,这对于一个资深阅读者来说,是多么美妙的体验。装帧的质感非常扎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特别是那种略微有些磨砂的触感,让每一次抚摸都成为一种享受,完全不是那种廉价印刷品能比拟的。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些微妙的光影处理,它们似乎在暗示着书页中隐藏的无数奇遇和谜团,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对于习惯收藏实体书的人来说,这样的版本简直是收藏架上的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即便只是静静地摆放着,也能为书房增添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那种对经典作品的敬意和对现代审美的结合,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流于俗套,反而焕发出一种全新的生命力。 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阅读体验的教科书式范例。字体选择上,那种略带手写感的衬线体,既保证了极佳的可读性,又完美契合了故事那种天马行空的叙事氛围。行距和字距的调整非常科学,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一口气读完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每一页的留白处理都极为考究,它像是一位体贴的向导,引导着读者的目光在文字的海洋中平稳航行,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所淹没。偶尔出现的装饰性的小插图或页眉页脚的设计,更是巧妙地穿插在文本之间,它们不喧宾夺主,却又在关键时刻给予读者一个精神上的休憩点,每一次不经意的瞥见,都会带来一丝惊喜。整体而言,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它让你感到作者和出版者是多么尊重读者的体验,真正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的纸张选择,绝对是上乘之作。那种微黄的米白色调,读起来非常柔和舒服,完全没有普通白纸那种刺眼的工业感。纸张的厚度适中,拿在手里既有分量感,又不会显得过于笨重,即便是反复翻阅,也不会轻易出现折痕或磨损的迹象,这对于我这种习惯在书页上做标记的读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光线透过纸张时,那种半透明却又不透墨的质地,展现了极高的印刷工艺水平。可以清晰地看到,即使是精细的线条和细小的文字,也完全没有油墨扩散的现象,边缘锐利得如同刀刻。这种对“物理载体”的重视,让阅读不再是仅仅解码信息,而是在与一个实体物件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感受到一种物质性的美感,这在如今这个屏幕主导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这本书的装帧工艺,透露出一种低调的奢华感。我特别留意了书脊的粘合处,处理得非常平整,书脊的韧性很好,可以轻易地平摊开来阅读,而不用担心“对缝”带来的阅读障碍,这对于需要做笔记或者对照原文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侧边的切口也修剪得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毛边或不平整的现象,体现了现代印刷技术的高标准。而且,这种坚固的装帧似乎预示着它能够经受住岁月的考验,不会像一些平装书那样,读几次就松垮变形。每一次合上书本,都能听到那一声沉稳的“啪嗒”声,这声音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仿佛是为刚刚结束的一段精彩旅程画上了句号。这种品质,使得它非常适合作为珍藏本,可以陪伴读者很多年,甚至成为传家之宝。 整本书的重量和尺寸的平衡感拿捏得非常到位,它既有大开本的视野冲击力,又没有大部头带来的沉重负担。在旅途中或者通勤时携带,都不会觉得是个累赘,但一旦展开阅读,它又能提供足够的展示空间给那些精妙的图文排版。这种便携性与展示性的完美结合,显示了设计者对目标读者的深刻理解——他们既是热爱在户外探索世界的冒险家,也是需要一个舒适阅读环境的沉思者。我可以想象,无论是窝在沙发里,还是坐在洒满阳光的窗边,手捧此书,都将是一种极致的享受。这种精心设计的尺寸,让人在阅读时感到一种恰到好处的包裹感,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纷扰,真正体会到“进入”故事的感觉。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细节处理,简直是让人叹为观止。我仔细观察了书皮的覆膜工艺,那种细腻的哑光处理,既能有效防止指纹残留,又在触感上增添了一层温暖的质感,不同于那种廉价的亮光覆膜,它显得更为内敛和高级。而且,在光线的折射下,封面的图案会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层次感,仿佛那梦境中的场景在纸面上微微波动,这种视觉上的动态效果,是普通书籍难以企及的。我注意到,在书脊的设计上,也融入了与内页主题呼应的微小符号,虽然不明显,但对于细心的读者来说,是一种惊喜的发现,体现了设计者从内到外的整体考虑。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坚持,往往是区分一本普通书籍和一本“传世之作”的关键所在,它传达出一种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

评分

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导入性做得非常出色。故事的开篇并没有急于将读者抛入混乱的场景,而是通过一种非常平稳、几乎是邀请式的笔调,将读者的心绪慢慢沉淀下来,为即将到来的奇幻旅程做足了心理铺垫。文字的节奏感把握得极佳,时而如同潺潺流水般舒缓细腻,时而又像骤然爆发的鼓点般充满张力,紧紧揪住读者的心。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对话时的那种机锋和跳跃性,那种看似无厘头却又暗含深刻哲理的交流方式,被精准地翻译和呈现出来,丝毫没有因为跨越文化和语言的鸿沟而显得生硬或失真。这种流畅的阅读节奏,让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在阅读“译本”,仿佛就是直接面对原作的魅力,这对于一部经典作品的再现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赞誉。

评分

从内容结构来看,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具有巧思。它并非简单地将文本堆砌在一起,而是通过巧妙的章节分隔和视觉引导,让故事的推进充满戏剧性。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走入一个全新的房间,里面充满了未知的等待和意外的相遇。我发现,一些关键场景的文字描述,特别是在展现爱丽丝内心的迷茫与好奇时,所使用的句式和词汇选择,极大地增强了画面的代入感,甚至能让人在脑海中自动构建出三维的场景模型。这种文学性的渲染力,在很多现代快餐文学中已经难以寻觅了,它要求读者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背后的深意。它成功地保留了原作那种既童真又带着一丝成年人才能洞察的讽刺意味,让人在欢笑之余,若有所思。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收藏价值给予高度评价。它不仅仅是一次对经典文本的重温,更是一种对美好出版物的致敬。纸张的耐久性、印刷色彩的稳定度,以及整体的坚固性,都表明它被设计成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实体书逐渐被数字媒介取代的时代,拥有一本如此精良制作的书籍,其意义远超阅读本身。它代表着一种对深度阅读的坚持,对工艺美术的尊重,以及对美好事物永恒性的向往。我相信,即便几十年后再次翻阅,它依然能散发出同样迷人的光彩,那种阅读的触感和视觉的享受,是任何电子屏幕都无法完全复制的温暖和厚重感。这是一件值得用心对待的文化载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