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正版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吉野源三郎/先覺 港台原版 繁体

现货正版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吉野源三郎/先覺 港台原版 繁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人生规划
  • 自我成长
  • 励志
  • 哲学
  • 港台图书
  • 繁体中文
  • 吉野源三郎
  • 先觉
  • 正版书籍
  • 现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拓特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先覺
ISBN:9789861342184
商品编码:28147541283
出版时间:2016-09-08
正文语种:繁体中文

具体描述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作者: 吉野源三郎  

原文作者: Genzaburo Yoshi

譯者: 陳昭蓉

繪者: 脇田和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3/08/2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1342184

叢書系列:人文思潮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內容簡介

日本百年「讀者喜愛的一本書」票選高居第2名,僅次於夏目漱石的《心》!

80年來,再沒有一人比吉野源三郎更擅長用如此生動的故事,教我們如此重要的事!
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建立人生觀的本書!」80年來激勵無數日本讀者,人格養成必讀經典
★名人同聲推崇,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深受影響,自傳中以長文書寫讀後感
★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產經新聞、每日新聞……無數次報導推薦
小野、李偉文、阿信 & 不二良、幸佳慧、黃威融、吳定謙、詹偉雄    誠摯推薦!

這是一本80年來,日本國高中常要求學生閱讀的書!
這是一本長大後日本人常回頭閱讀,並深刻感嘆如今仍從中獲益匪淺的書!
這更是一本隨時可在部落格或FB上,找到人們撰寫長文感動推薦的書!

「遇到難關或面臨挑戰時,這本書能讓人重新振作起來。」

1937年,吉野源三郎寫成本書,講述一位十五歲少年「小哥白尼」在大學畢業生舅舅的思想啟發與引導下,探索了友情、貧富、歧視、霸凌、人與社會、勇氣等課題,藉此釐清「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在傳統價值面臨崩壞的現代,書中所倡導的身為人的基本品格,特別令人動容。

「這本書會一直流傳,人們會持續閱讀。」

本書曾被收錄在小學教科書中作為教材,並且八十多年來不斷再版,影響了許多人。動畫大師宮崎駿更曾經以〈消失的風景的記憶〉一文,解釋這本書如何觸發他思考當時的社會以及未來的世界。他寫道,這本書「傳達出一個訊息,那就是無論處在多麼艱困的時代或是殘酷的時代,都要活得像個人」。

建立人生觀的本書!

沒有人能簡單地向你說明:「社會是這麼回事,人活著有這樣的意義。」

我可以教你英文、幾何、代數;但是我無法教你,人聚在一起組成社會、每個人在其中過著各自的人生,具有什麼樣的意義、什麼樣的價值。

你知道水是由氧和氫組成的吧。你當然也知道,氧和氫的比例是一比二。

像這種事情,我們可以用語言完全正確地說明,在教室看了實驗,一定會馬上點頭同意。

然而,如果說到冰水有什麼味道,就只能由你親自喝喝看才能明白。

不管別人怎麼說明,只有喝過的人才知道水真正的味道。

同樣地,我們無法對天生眼盲的人描述紅色是什麼樣的顏色。唯有等到那個人有了視力,實際看到紅色,才能明白。

人生也有許多這樣的事。

關鍵,在你自己。

自己在某個時間、某個地方受到感動,這種無法重複的經驗,是真正屬於你的思想。

時時從自己的親身體驗出發、誠實地思考。

小哥白尼,這件事情真的非常重要!

作者簡介

吉野源三郎   Genzaburo Yoshi (1899-1981)

編輯、兒童文學家、評論家、翻譯家。日本昭和時代具代表性的知識份子。

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畢業。創立岩波少年文庫(每一冊後都有他所撰寫的〈岩波少年文庫發刊之際〉一文),歷任新潮社「日本少國民文庫」編輯主任、明治大學教授、《世界》雜誌創刊總編輯、岩波書店常務取締役(相當於董事)、岩波書店編輯顧問等。

著有《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我也是人、你也是人》《守住人的尊貴》《職業編輯人》《同時代的事--莫忘越戰》等多部著作,並以《林肯》一書獲頒產經兒童出版文化賞。

岩波書店為慶祝2013年創立滿百年所進行的「讀者喜愛的一本書」票選,《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高居第2名,僅次於夏目漱石的《心》,魅力與影響力歷久不衰。

繪者簡介

脇田和  Kazu Wakita(1908-2005)

日本西洋畫界的代表性畫家。1998年獲選為「文化功勞者」,表彰其對提升日本國家文化的重要貢獻。

年少時期即遠渡德國柏林,1930年得到柏林國立美術學校致贈金牌肯定,載譽返日。作品曾獲古根漢國際美術獎肯定,並於聖保羅雙年展、威尼斯雙年展參展。曾任教於東京藝術大學。脇田美術館1991年於輕井澤開館。

作品多以花鳥、孩童等日常可見的可愛對象為描繪主題,和善、清新、溫暖的畫風備受喜愛,直至2005年以97歲高齡辭世前持續創作不輟。

譯者簡介

陳昭蓉

1978年生於台南。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系畢(輔修英語)。考取松下留日獎學金,取得東京工業大學經營工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台灣松下電器,現從事企管顧問及兼職翻譯。譯作包括《工作是乘法》《有錢人的口頭禪,貧窮人的口頭禪》《金錢與正義》《成功不過是,把一件事做到好》(以上先覺出版)。

 

目錄

前言

1 奇怪的經驗
〈舅舅的筆記本〉 對於事物的看法

2勇敢的朋友
〈舅舅的筆記本〉 真實經驗的感動

3 牛頓的蘋果與奶粉
〈舅舅的筆記本〉 關於人與人的連結

4 貧窮的朋友
〈舅舅的筆記本〉 生而為人的態度--關於貧窮

5 拿破崙和四名少年
〈舅舅的筆記本〉 什麼樣的人才是偉大的人--關於拿破崙的一生

6 下雪那一天的事

7 石階的回憶
〈舅舅的筆記本〉 人的煩惱、過錯與偉大

8 凱旋

9 水仙芽與犍陀羅的佛像

10 春天的早晨


好的,以下是一本假定的图书简介,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信息,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 --- 《失落的星图:文明的兴衰与宇宙的低语》 作者: 艾莉亚·文森特 出版社: 苍穹之境出版社 装帧: 精装,附赠手绘星图复刻版 页数: 800页 定价: 128.00 港元 / 108.00 新台币 导言:当星辰不再是路标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试图从中 decipher(破译)我们存在的意义。然而,我们所依赖的那些古老的星图,那些在数个世纪里指引着航海家、思想家和帝国的宇宙坐标,真的可靠吗?《失落的星图》并非一本传统的历史或天文学著作,它是一次深入文明核心的考古学考察,探索那些因对宇宙的理解偏差而最终走向衰亡的伟大社会。 本书作者,著名历史学家兼天体物理学评论家艾莉亚·文森特博士,通过跨越两大洲的田野调查和对数十个失传文明(如亚特兰蒂斯晚期遗迹、古玛雅文明的“第六纪元”记录,以及波斯萨珊王朝末期天文学家的秘档)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论点:一个文明的寿命,与其对宇宙秩序的认知精确度呈正相关。 当其赖以生存的“宇宙模型”开始与现实产生无法弥合的裂痕时,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乃至技术发展都会在内部开始腐烂。 第一部:天空的哲学与权力的锚点 本书的开篇,首先聚焦于“天空的哲学”如何成为早期社会权力的基石。文森特博士详细剖析了巴比伦的星占术如何与其祭司阶层紧密结合,成为统治者合法性的来源。她不仅仅罗列了这些占星学的规则,而是深入挖掘了当时的观测工具——例如那套被称为“泥板七宫”的天文记录系统——是如何在数百年间被不断“修正”以适应政治需要,而非基于新的观测数据。 案例研究:尼普尔神庙的日影测量仪——通过对现存泥板残片的分析,揭示了在公元前八世纪,由于城市间政治联盟的变动,原本用于校准岁差的测量基准被故意调整,导致了对“天意”的错误解读,直接引发了对异教徒的残酷镇压,最终加速了该城邦的资源枯竭。 在这一部分,我们了解到,当星辰成为“工具”而非“真理”时,文明就已经在自我欺骗的道路上启程。 第二部:地理错位与“边缘”的坍塌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前夜,星图的精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这被认为是人类理性的胜利。然而,文森特博士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那些在这一“飞跃”中被遗忘的群体。 她用大量的篇幅对比了葡萄牙航海家绘制的精确海图与太平洋岛屿族群世代相传的洋流与洋面上光影变化的口述知识体系。她指出,欧洲文明成功地将“天空”与“海洋”进行了机械化、可复制的数学绑定,从而实现了全球扩张;而那些依赖于环境的、更具整体性的“海洋星图”——通常与潮汐、鱼群迁徙和特殊云层结构联系在一起——却被视为“迷信”而遭到系统性抛弃。 焦点分析:卡诺瓦群岛的“水手圣歌”——这些流传下来的歌谣,在被西方学者记录时,因无法理解其嵌入的复杂三角函数和季节性气候模型,被简化为神话故事。作者通过与现代海洋学家的合作,重建了其中一个“圣歌”所蕴含的导航信息,其精度甚至超越了十九世纪初的精密六分仪在热带环境下的表现。 本书有力地论证了,文明的衰退并非总是源于外力入侵,更多时候是由于知识体系的单一化和对本地化智慧的傲慢性排斥。 第三部:数字的悖论与“非线性宇宙”的回归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二十世纪至今的现代性危机。文森特博士大胆地将现代金融市场中的高频交易模型与古代的占星周期进行对比。她关注的焦点是:当我们过度依赖于抽象的、线性的、可量化的模型来描述一个本质上混沌且非线性的宇宙时,会发生什么? 她引入了已故数学家索伦·德雷克的“不确定性熵增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的信息过载与决策瘫痪。在古代,星图的错误是缓慢且结构性的;在现代,我们拥有几乎无限的数据,但我们似乎失去了整合这些数据以形成“智慧”的能力。我们所创建的“数字星图”——即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模型——是否也在经历着与古代祭司泥板相同的命运:被设计成服务于短期的、地缘政治的利益,而非对宇宙本质的诚实探索? 反思章节:模拟与现实的界限——作者挑战了我们对“模拟”的盲目信任。她审视了那些被主流科学界边缘化的理论,比如关于宇宙周期性重置的证据,以及在量子层面上,观测行为如何持续影响我们对“客观宇宙”的构建。这不是在提倡神秘主义,而是在呼吁一种更谦卑的科学态度,承认我们手中所持的“星图”不过是某一特定时间尺度上的近似值。 结语:重塑我们的视界 《失落的星图》最终没有提供一张新的、完美的星图。恰恰相反,它邀请读者放弃对确定性的渴望。文森特博士认为,文明的复兴不在于找到更精密的望远镜,而在于重新培养一种能力——倾听宇宙的低语,接受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未解之谜的动态系统。 这本书适合所有对历史的深层驱动力、科学哲学的演变以及人类文明的持久性感到好奇的读者。它将迫使你重新审视手中的指南针,并思考:我们所遵循的未来之路,是否建立在早已过时的天空坐标之上?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那种朴素的留白和字体选择,仿佛在邀请你放慢脚步,进入一个更深邃的世界。初读时,我其实是被它略显“老派”的叙事节奏给吸引住的。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它就像一股清流,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也没有哗众取宠的情节,只是用非常真诚和平实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挣扎与顿悟。我特别喜欢作者处理“孤独”这个主题的方式,他没有将孤独渲染成一种悲情色彩,而是将其视为自我构建的必经之路。书中的每一个场景,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还是与长辈间那些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对话,都像是打磨过的鹅卵石,触感温润,回味无穷。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精神上的“断舍离”,把那些被外界噪音污染的思绪慢慢清理掉,回归到最本真的自我审视。它不是那种读完就能立刻改变人生的“成功学圣经”,而更像是一位智慧长者在你耳边轻声细语的忠告,关于如何诚实地面对自己,如何与这个复杂的世界和平共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促使你停下来,真正地去“生活”,而不是仅仅“活着”。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非常难得的“慢镜头”视角来看待人生。现在的作品大多追求快节奏的冲突和强烈的戏剧性,而这本书的叙事像极了老电影的胶片,每一个帧都充满了细节和情绪的层次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勇气”的诠释,那不是指匹夫之勇或对抗世界的莽撞,而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和自身的局限之后,依然选择善良和正直地迈出下一步的坚韧。这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尤其是在我近期经历了一些职场上的迷茫期时。我发现书中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比如“懂得感恩”或者“保持好奇心”,在实际生活中却被我们用各种借口轻易地抛弃了。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路上,丢失了多少本该珍视的内在品质。它的语言风格虽然是传统的,但其内核是极其现代和普世的,完全跨越了时代和文化的界限。我甚至开始有意识地放慢自己阅读其他书籍或观看电影的节奏,试图去捕捉那些被我过去匆忙忽略掉的细微情感波动,这真是一次美妙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巧妙得让人拍案叫绝。它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像一首由多个乐章构成的交响曲,每一个章节都有其独立的主题和情感张力,但最终又完美地汇聚成一个宏大的生命体验图景。对我来说,最难忘的是其中对于“选择”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最佳答案”,而是呈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关键岔路口时的内心挣扎和理性权衡。这种不预设结论的态度,极大地解放了作为读者的我,让我不再急于在书本中寻找标准答案,而是更专注于理解“做出选择的过程”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我甚至会在读到关键段落时,忍不住停下来,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联想和反思,那种与作者进行无声对话的感觉非常强烈。它像是一本开放式的教科书,教你如何提问,而不是如何回答。那些关于责任、责任与自由之间微妙平衡的论述,字字珠玑,需要反复咀嚼才能体会其深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思考维度被拓宽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开始从更长远的、更具历史感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人生轨迹。

评分

我通常偏爱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引人入胜”的定义。它的引人入胜之处,不在于外部事件的激烈碰撞,而在于对角色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刻画。作者对青少年心理的洞察力简直令人惊叹,那种青春期特有的敏感、多疑、渴望被理解却又抗拒被干涉的矛盾心态,被描绘得丝丝入扣,真实到让人有些心疼。书中对于友谊和师生关系的描绘尤其细腻,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多面性,都背负着各自的重量前行。这使得整本书读起来充满了一种人性的温度和厚度。我发现自己能很容易地将书中的场景与我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对照和投射,那些曾经以为只有自己才懂的隐秘情绪,竟然在几十年前的文字中得到了精准的表达。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是任何炫技的写作手法都无法比拟的强大力量。它让我对“成熟”有了更深的理解:成熟不是变得世故,而是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态去接纳人与人之间那些无法完全契合的差异。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阅读感受,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它不追求用华丽的辞藻来堆砌辞藻,语言风格是克制而又充满力量的,每一句话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提炼,没有任何一个字是多余的。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书中的某些表达方式,尤其是那种冷静而富有哲理的陈述句,这对于提升我自身的表达能力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了我对“意义”的认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追逐“目标”和“成就”,而这本书提醒我们,生活的意义或许就存在于那些最平凡的日常之中——清晨的一缕阳光,一次真诚的交谈,一次对知识的求索。它不是一本功利性的书籍,它的回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富足。每次合上它,我都会感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平静和满足,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精神SPA。这本书绝对值得被放在书架上,不是作为装饰,而是作为一本可以随时拿起,重新校准人生航向的“罗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