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第2版)(黑白版)
作者:叶朗,杨彬著
ISBN :9787513577090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8-01
印刷时间:2016-08-01
字数:410000字
页数:408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g
定价:39
编辑
适读人群:学生,教师,家长,一般读者
《中国文化读本》自2008年出版精装彩色插图本以来,陆续出版了黑白插图本、繁体字本(由香港中华书局出版,书名《开始读中国文化的第1本书》),并先后出版了英文、韩文、阿拉伯文、日文、俄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等8个语种的译本,并版权输出到其他国家,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和业界认可,销量也一直高居同类图书榜前列。本次隆重推出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章节、修订错漏、更换图片,使本书内容与品质更臻完善。
《中国文化读本》是一本能显示中国文化内在精神和中国人的活生生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审美情趣的文化读物。《中国文化读本》不仅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生动的、通俗的介绍,而且能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一种对中国文化的新鲜的、有深度的认识。我们认为,只有这种有深度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阅读本书,读者在获得中国文化的具体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中国人的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中国文化读本》文字明白晓畅,有情趣,有韵味,有中国风格。本书精选几百幅唯美插图,文字与图片互相映发,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目录
第2版序
序
前言
智慧与信仰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二、自然无为的老子哲学
三、强调变易的《周易》思想
四、《孙子兵法》:百代谈兵之祖
五、禅宗的妙悟学说
六、天坛:对天的敬畏与感恩
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创造与交流
八、诗意的符号:汉字
九、影响文明进程的四大发明
十、文明流通的动脉:丝绸之路
十一、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
十二、大唐盛世的开放气象
十三、郑和下西洋: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十四、祈求和平的万里长城
十五、紫禁城的灿烂和威严
艺术与美感
十六、音乐:以乐治国与以琴养心
十七、青铜器中凝结的精神
十八、无声的军阵:秦始皇兵马俑
十九、佛像:永恒的微笑
二十、飞舞的线条:书法
二一、水墨画的韵味
二二、唐诗:中国人的千古绝唱
二三、宋词:心灵世界的歌吟
二四、明清小说:在艺术享受中品味人生
二五、作为中国文化“名片”的瓷器
二六、烟雨迷离中的江南园林
二七、京剧:“角儿”的艺术
二八、绚烂多姿的民间艺术
民俗与风情
二九、《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三十、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三一、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三二、中国服饰的东方神韵
三三、中国的美食
三四、茶香四溢的人生
三五、酒中有深味
三六、深巷中的民居
三七、功夫与蹴鞠
三八、围棋:智慧的游戏
参考文献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第2版)》分四大部分(智慧与信仰、创造与交流、艺术与美感、民俗与风情)、38章,抓住中国文化中极富特色的内容和亮点,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具体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和核心价值,展示中国自古以来尊重自然、热爱生命、祈求和平、盼望富足、美善相乐的人文形象。
《中国文化读本》于2008年初版,本次为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章节、修订错漏、更换图片,使本书内容与品质更臻完善。本书为普及本,配黑白插图,文字与彩色插图本完全一致,读者可根据需要进行选购。
作者简介
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曾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著作有《美在意象》《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等书。
杨彬,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文学与域外汉语教学与科研工作。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对“中国文化”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认知,只知道一些零散的碎片,比如四大发明、春节、中秋节之类的。拿到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原来中国文化是一个如此宏大而又细腻的体系。它不像我想象中那样,只是陈列一些历史事实或者文化符号,而是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食住行,到人情世故,再到价值观念,都渗透着中国文化的印记。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连接性”。它能够把一些看似不相关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演变。比如,在介绍古代的节日习俗时,它不仅仅是描述了节日的形式,还解释了这些习俗背后所蕴含的祈福、感恩、团圆等文化意义,以及这些意义是如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探讨一些具有普适性的主题,比如关于“家”的观念,关于“仁爱”的思想,这些主题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本书让我在阅读历史的同时,也对当下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过去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活得更好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我才拿到手没多久,说实话,本来抱着一种“凑合看吧,反正便宜”的心态,毕竟“普及本”嘛,对内容深度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结果翻开第一页,就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虽然是黑白版,但排版设计相当用心,文字清晰易读,并没有因为是普及本就显得粗糙。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一些重要文化概念时,会配上恰到好处的插图,这些插图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境,比如在讲到古代的宗法制度时,一张描绘家族关系的图就比长篇大论的文字要直观得多。而且,它在梳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时,并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年代表述,而是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人物故事和文化成就融为一体,读起来就像在听一段娓娓道来的故事,而不是在啃一本教科书。虽然我对中国文化算不上是专家,但这本书确实能让我对一些原本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礼”这个字,在这里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是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从社会秩序到个人修养,都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总的来说,这本普及本远超出了我的预期,作为入门读物,它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量和清晰的逻辑,而且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完全不像我之前读过的很多“普及读物”那样,只停留在表面,让人感觉有些敷衍。
评分我是一名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一直想找一本能帮助我重新梳理和理解中国文化根源的书籍,能让我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这本《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真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并没有一味地强调所谓的“正统”或者“权威”,而是以一种非常包容和开放的态度,去展现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部分,比如儒、释、道这三大思想体系,它不是简单地去做对比,而是去讲述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甚至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如何被重新解读。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那些原本非常抽象的哲学概念,比如“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等等,让我这位非专业人士也能领略到其中的智慧。而且,它在讨论中国传统艺术,比如书法、绘画、戏曲时,也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介绍了艺术的技法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它挖掘了这些艺术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和情感表达,让我看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魅力。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感染力,读起来让人感到一种温暖,仿佛是一位老朋友在向你娓娓道来,那种感觉非常治愈,也让我重新找回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归属感。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充满好奇的学生,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我非常喜欢,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趣味性,读起来不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它在介绍每一个文化主题时,都能够做到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概述,又有微观的细节。比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的建筑时,它不仅仅介绍了故宫、长城这些标志性建筑,还深入探讨了风水、五行等哲学思想是如何影响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和风格的。它还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故事,让这些文化概念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让人理解和记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文化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创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认识的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它让我不再把中国文化看作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把它视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生命体。而且,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很漂亮,即使是黑白版,也显得非常典雅大方,阅读起来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阅读都会有新收获的书籍。
评分我是一位历史爱好者,平时也阅读了不少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书籍,所以这次偶然看到这本《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我还是有点好奇它能有什么样的“普及”之处。拿到书后,我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厚度适中,对于我这种碎片化阅读的习惯来说,比较容易一口气读完一个章节。这本书的叙事方式真的很有意思,它不像那些学院派的学术著作,上来就是繁复的概念和理论,而是更注重故事性和趣味性。它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然后围绕这些点来展开对相关文化现象的介绍。比如,在讲到古代的科技发展时,它没有直接列举那些晦涩的技术名词,而是通过介绍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或者鲁班发明锯子的传说,来展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种方式让我感觉更亲切,也更容易产生共鸣。而且,这本书在讨论一些比较敏感或者有争议的历史问题时,显得相当谨慎和客观,不会轻易下定论,而是会呈现不同的观点和学界的研究成果,这点让我觉得非常难得,也体现了编者严谨的态度。它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既不过分夸张,也不卑微,恰到好处,让人读了之后,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更深的认同感,也更愿意去深入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