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經常和儒傢被等同看待。不論稱贊還是批判中國文化,很自然都會拿儒傢的主張、信念作為代錶。更進一步,儒傢往往也就和孔孟畫上等號。儒傢相信什麼、主張什麼,也就理所當然認為是孔子和孟子所說、所主張的。這種常識態度,在曆史上不隻不精確,而且帶著許多誤會。那些想當然對儒傢的種種說法,其實裏麵來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過來自《孟子》的。孟子名氣大,和孔子並稱,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沒在背景裏,但若從思想內容及錶達形式上來看的話,荀子對於後世建立的儒傢傳統,影響恐怕大過孟子。
##楊照#12 還是一以貫之的評價:糾偏擺正的思路很好 但分析的較為簡單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拆析荀子與孟子“禮義”“仁義”之彆可一讀。
評分 評分##從《非十二子》入手,復原瞭荀子思想主張的來源,與其他講荀子的重點大為不同。 不喜歡荀子,像個訓導主任,說的都對,無法反駁,卻特彆沒意思,沒有什麼精神感召力。
評分##拆析荀子與孟子“禮義”“仁義”之彆可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