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推荐序 再见,无力感!
序言 禁锢人生的潜在妨碍者——无力感
PART 01
只说不练是心理疾病
1.无法奔跑的男人
“想做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和“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觉得凭自己的能力改变不了现有处境的情况”,心理学上称为无力感。
2.无力感的各种症状
工作能力下降、懒惰、消极被动、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筋疲力尽、遁世、急躁、大包大揽、不可理喻、病痛等等,这些都是无力感的症状。
3.无力感的类型
隐性的无力感,很难被察觉;无意识的无力感,需要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慢性无力感,是不容易治愈的。
4.是生活还是生存,取决于你的态度
“生存”意味着在恐惧和绝望中忍受每一天,听命于他人,被动地做事。“生活”是指“享受每一天”,拥有主导权,做自己的主人。
5.自身意识水平无力感
为了战胜无力感,深陷无力感的人会多做运动,然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锻炼,即把精神水准提升到比无力感更高的等级。
PART 02
我为什么会有无力感
1.习得性无助
一旦有了习得性无助,在挫折、困难面前会表现得无助,放弃努力,就只能毫无希望地过完余生。无力感会使人生荒废。
2.无力感的诱因
外控型的人容易陷入无力感。“结果不可控”使得没有能力的人痛苦,“不可预测”使得有能力的人痛苦。
3.小时候习得的无力感
小孩如果受到父母的压迫或者冷落,就会消极反抗,很容易陷入无力感。他们只能用这种消极的态度应对,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4.推崇无力感的社会
现代社会的冷漠与孤独、只注重结果和成绩、工作狂与疲劳综合征、压力过大都能引发无力感。
5.无力感与性格
依存型性格和强迫型性格容易引发无力感,能屈能伸富有弹性的性格才能战胜无力感;人际关系很好的人不会陷入无力感。
6.内心的负能量在增加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变得懒惰,什么都做不了,内心无用的能量也会呈上升的趋势,朝着无用、无助的状态发展。
PART 03
克服无力感的方法
1.集中营里的俘虏
深陷无力感就像“集中营里的俘虏”,坚持对生活抱有希望和热情,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全力以赴才能摆脱无力感。
2.穿越沙漠的人
摆脱无力感的过程就像穿越沙漠,把摆脱无力感作为目标,发现绿洲就马上休息,休息好了才能走得远。
3.不是迷途的迷宫
摆脱无力感,寻找自我,找回自己的人生,就像在迷宫中行走一样,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就会变得越伟大。
4.所有变化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所有的变化都需要经过“告别过去”“中间地带”和“崭新的开始”三个阶段。摆脱无力感,一定要先“告别过去”。
PART 04
能动性恢复法
1.推动人们前进的四大引擎
想要摆脱无力感,获得主动前进的力量,只有让认知、动机、情绪、行动这四大引擎同时运作,才能拥有爆发力。
2.找寻意义,积极行动,完成自我实现
在成长过程中谁都会有无力感。此时重要的是,寻找你人生的意义和你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是摆脱无力感的步。
3.恢复自信
陷入无力感的人们对待任何事情都会有无能为力的感觉,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我也可以办到”的情感体验。
4.认知转换法
通过认知转换法,改变引发无力感的“自动思维”和“非理性认知”,引导人们转换思维,改变自己的行为与情感。
5.治愈痛苦的情绪
自己不能给他人提供任何帮助,往往会因此陷入无力感之中。下定决心接受一切,试着宽恕,才能够成功摆脱无力感,获得新生。
6.做精通专业的人才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全神贯注地练习,直到成为这个领域里的专家、大师。这样,无力感就无法支配我们。
内容推荐
《倦怠心理学:摆脱充满无力感的生活》是韩国位认知心理学博士朴璟淑耗费10 年心血开出的人生排毒处方!
作者在本书中以心理学为依据,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有无力感,并提供很多已经得到临床验证的认知心理学治疗方法,系统地消除我们身体内无力感这种毒素。而且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引起我们共鸣的同时,加深我们的理解,让我们成功地摆脱充满无力感的生活。
。。。。。。。。。。。。
这本书真的让我醍醐灌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提不起任何精神,做什么都觉得索然无味,好像身体里被抽走了灵魂,只剩下躯壳在机械地运转。上班的时候,眼睛盯着电脑屏幕,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下班回家,只想瘫在沙发上,什么也不想做,更别说和朋友聚会或者培养什么兴趣爱好了。这种感觉就像被一层厚厚的茧包裹着,看不见外面的阳光,也感受不到外界的生机。我曾经以为这就是人生常态,是成年人必须承受的“平淡”,但内心深处又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挣脱这种无力感,想要找回那种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戳中了我的痛点,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状态,并意识到这种“倦怠”并非不可战胜,而是需要我们主动去理解和调整。它让我看到,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样的挣扎,这种心理状态在现代社会中非常普遍,很多人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直以来,我都很困惑,为什么我明明有着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有着稳定的收入,身边也有爱我的人,却总是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内心深处总有一种莫名的空虚感,好像生活中缺少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却又说不清具体是什么。我曾试图通过购物、旅游、社交来填补这种空虚,但短暂的愉悦过后,那种失落感又会卷土重来,甚至更加强烈。这本书用一种非常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了导致这种“厌烦感”的各种心理根源,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到自我认知,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物质或者更刺激的体验,而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和对生活意义的重新定义。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引我如何一步步摆脱这种困境,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
评分这本《倦怠心理学》简直是我近期读到的最棒的一本书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生活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虽然还在运转,但却充满了各种不协调的声音,时不时还会卡顿一下,让人感到无比的烦躁和疲惫。工作上的挑战、生活中的琐事,日积月累,就像无数根细小的刺,一点点地磨损着我的耐心和精力,让我越来越不愿意去面对,越来越想逃避。我常常觉得身心俱疲,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对未来也充满了迷茫和担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导师,耐心地分析了我所面临的困境,并一一拆解了导致倦怠的各种因素。它让我明白,原来我所感受到的无力感和厌烦感,并非个人性格缺陷,而是许多现代人都会经历的普遍心理现象。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非常具体和实用的解决方案,让我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找到走出困境的具体路径。
评分坦白说,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真的对“倦怠心理学”这个概念一无所知,甚至觉得这是一种矫情的说法,似乎只有那些不缺吃不缺穿的人才会有的“烦恼”。但当我深入阅读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深刻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倦怠”现象,并且用科学的理论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这种心理状态是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对曾经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无力。我开始反思自己最近的状态,无论是工作中的敷衍了事,还是生活中的得过且过,似乎都与书中描述的“倦怠”有着惊人的相似。这本书不仅仅是让我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摆脱这种状态的可能性,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而且内容非常扎实!我长期以来都感到一种挥之不去的“无力感”,做什么事情都觉得吃力不讨好,似乎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自己期望的效果,久而久之,就丧失了行动的动力,陷入一种消极的循环。我曾尝试过各种方法来改变这种状况,比如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或者参加一些励志讲座,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那种深层的无力感依然如影随形。直到我读到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缺乏动力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倦怠”心理在作祟。书中对倦怠的成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生理、心理到社会环境,都给出了合理的解释。更令我惊喜的是,它不仅揭示了问题,还提供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并驱散内心的厌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