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精神性

亚洲的精神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范笔德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第一章 导论
印度与中国
东方的灵性
宗教与民族主义
比较的框架
比较与翻译
文明的研究
受伤的文明
主题与视角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中的灵性
灵性的与世俗的
抽象与灵性
物质主义与“大变革“
全球转换
印度的灵性
圣雄甘地
泰戈尔
中国的灵性
时代精神
第三章 东方宗教的形成
现代东方主义
传统的历史
帝国相遇中的传统重塑
殖民知识与新的比较宗教学
缪勒与理雅各
大众东方主义:1893年世界宗教议会
第四章 印度与中国向现代性的转变
印度与中国的耶稣会士
印度的种姓、部落与婆罗门教
中国的基督教与鸦片
宗教的反帝运动
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协会
基督教的辩论与本土的回应
基督教的乌托邦与千禧年
印度的种姓与中国的千禧年论
第五章 世俗主义的巫术
韦伯式的“觉醒”
民间宗教
理性宗教
传教士对本土宗教的攻击
巫术与现代性
巫术的“东西”
物质主义与消费主义
巫术的治疗
印度与中国替代西方科学的方法
第六章 “拆庙建校”:比较印度与中国的世俗主义
中国的世俗主义
印度的世俗主义
中国的无神论与印度的世俗主义
第七章 灵体(The Spiritual Body)
灵性的民族主义
政治的灵性
印度与中国的身体政治
第八章 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亚洲的扩张
今日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作为“局外人”的穆斯林
作为“局外人”的印度与中国的穆斯林
第九章 结语
参考书目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范笔德著的《亚洲的精神性(印度与中国的灵性和世俗)》是以印度与中国现代性中的灵性、世俗、宗教及巫术之间的关系为主旨。印度与中国社会展现的形态表明,这些关系正在塑造现代民族。社会学与政治意识形态有助于将现代民族国家及其治理的民主形态概念化为世俗的,它的形成依赖于替代共同体的宗教态度,而现在的研究并不想给民族主义与宗教假定一种既定的关系。与此相似,在现代化社会学理论和西方现代性之本质的意识形态观念中的关于世俗化与世俗主义的假设,是无法根据其表面价值来进行判断的。

用户评价

评分

##后半部分比较好读,提出的问题还是挺有意思的,中国方面的用例比较粗糙

评分

##有一章节简略提到缪勒和理雅各,对于从未了解二者的读者来说,此书提供了一些线索和思路(比如,提到“God"的中译名“上帝”与“天主”;提到缪勒的《东方圣书》);然而,对于已了解些东方学史的读者来说,关于缪勒的讨论有些粗疏, 期待更细致深入的探讨。

评分

##反正看的有点吃力 2020.8.5

评分

##我来拉高分数

评分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宗教历史和精神仪式,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结果作者毕竟还是学术界大咖,文章太多各种学术方法和引用,讲来讲去还看不到重点。好吧是我太low。弃剧……

评分

##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宗教历史和精神仪式,想想还是挺有意思的。结果作者毕竟还是学术界大咖,文章太多各种学术方法和引用,讲来讲去还看不到重点。好吧是我太low。弃剧……

评分

##掉书袋,可读性差了点

评分

##内容上有点宽泛,细节和深度不足。基本的框架是 imperial interaction,反对文明的 essentialization;号称采用了 governmentality approach,但实在看不出来;讲到 spirituality 时,反倒有把它 essentialization 的嫌疑。三星半。

评分

##掉书袋,可读性差了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