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杨庆堃是)对中国宗教进行功能分析之第一人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精装)
(宗教的现代社会功能与其历史因素之研究)
名人推荐: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提供了中国自身文化的重要信息,阐述的是对中国社会有着极大影响的宗教、祭祀仪式和信仰。对此,杨庆堃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表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包括家庭、阶级、民间团体、行业、经济活动和朝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所有的这些阶层、宗教和社会都是相互影响,又互为支撑的。宗教的传统同时又是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他所有的这些贡献,都对我本人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欧大年(Daniel L. Overmyer)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系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杨庆堃的这部著作是研究中国的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之作,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杨氏从众多的历史和人类学的资料,特别是地方志中发掘了详细而客观的证据,证明了宗教的仪式和信仰是怎样成为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宗教和社会各方面相互影响、互为支撑,同时证明了宗教传统构成了个人以及社会道德的基础。
——金耀基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
这部著作是中国宗教研究中最新的尝试:试图把中国宗教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并将其思考和实践融合进社会。迄今,……因为杨氏的书,社会学传统在此到达了一个顶峰,他使中国宗教成为一个实体。
——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内容提要:
《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研究中国宗教、社会和文化的经典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圣经”。
全书对中国宗教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分析与阐述,详细考察了中国社会中各种类型的信仰,以及国家政治、经济和儒家学说的关系,描述了中国社会与宗教的整合状况。本书试图回答: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组织中,宗教承担了怎样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生活和组织发展与存在的基础,而这些功能是以怎样的结构形式来实现的?
##1)制度性宗教(Institutional Religion)和瀰漫性宗教(Diffused Religion)的概念好酷哦,讀完感覺好有道理,但是同時又感覺哪裡怪怪的。沒有講清楚佛、道之外,中國原始宗教的內在理路?沒有講清楚明代「三教合一」的脈絡?抑或是歐大年講的民間宗教並非缺乏組織性?不太懂;2)其實方志的運用並沒有很充分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對其他研究的引用非常少;3)本質上還是在跟西方對話,恩恩,尤其是為max weber。。。
评分 评分 评分##还是要破除弥散与制度的迷思,弥散型宗教也有制度,制度宗教也有文化与信仰的弥散,并且现实与杨庆堃的论述恰好相反,不是制度宗教,而是宗教制度,宗教体系中的正式和正式制度对不同宗教之信仰方式、不同信仰行动者的最终行为结果产生最重要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力量对比格局,既定的制度安排对各种信仰方式及其力量对比有着重要的维护作用,同时以这种力量对比构成了制度维系的内在张力。
评分 评分 评分##笔力深厚,阅读极好,经典之作,觉得可以和《古代城市》媲美。
评分 评分##杨先生运用结构功能分析范式,对中国是否存在宗教以及宗教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论证。杨先生反驳了中国无宗教的看法,认为宗教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并广泛存在于寺院、祠堂与神坛之中。之所以中国宗教始终给人以模糊和神秘之感,原因在于其本质上是一种弥散性宗教而非制度性宗教,其教义、组织和仪式通常与世俗社会的生活制度混为一体。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宗教始终受到政治支配,无法形成具有独立功能和结构的组织。同时社会对多神论的包容也削弱了单一宗教信仰与组织脱颖而出的可能性。杨先生还探讨了宗教在社会不同层面的作用,指出宗教不仅在家庭、社会团体与社区的整合以及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家政治层面,其也通过对“天命”的强调为国家伦理政治秩序提供宗教支持,但儒家伦理价值的主导地位始终未被动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