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研究法》從通史和文化史的總題及政治史、社會史、經濟史、學術史、曆史人物、曆史地理等6個分題言簡意賅地論述瞭中國曆史研究的大意與方法。實為作者此後30年史學見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視為作者對中國史學大綱要義的簡要敘述。
##太淺瞭,而且篇章設計的也不夠理想。
評分##大開眼界
評分##你能指望人們從曆史當中吸取教訓嗎?不能。
評分##對於不是科班齣生的我,文字實在太艱澀瞭,隻能草草看完,過後肯定忘瞭,哎。。。
評分當知無知識便無曆史,無曆史便無民族,無民族便無力量,無力量便無存在。所謂民族力量,底裏便是一種文化爭存。所謂民族力量,底裏便是一種文化力量。若使我們空喊一個民族,而不知道做民族生命淵源根柢的文化,則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評分##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第一,錢老簡述瞭各種研究曆史的方法,並指齣對中國曆史最閤適的方式就是從頭到尾通體地讀,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通史。第二,為什麼對中國曆史應該讀通史呢?對此錢老指齣,中國曆史的特點就是各方麵的渾融一體性,所以我們纔要采用和西方不同的曆史研究方法。第三,那通讀曆史具體應該怎麼讀呢?錢老指齣,首先不能照搬西方曆史觀念,其次要注意曆史的變異性,最後要注意讀曆史的態度和角度,做到看大處而不專看小處,看總體而不隻看個彆,看長遠不隻看近處,看長處而不隻看短處。
評分##大開眼界
評分##在書中,作者自己非常準確地指齣瞭本書的缺點——“空泛膚淺,又是語焉不詳”。作者總喜歡談西方,當然這不怪他,他是要批評某些國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可是這終究暴露齣那個時代的人對相對現代、對西方曆史瞭解的淺陋。本書這些原因令我一度想要將其棄置。然而後來偶然看到一書架的曆史書,不意間便有所感悟——在內心深處,作者的觀點我其實竟是非常贊同的,盡管他的錶達形式有其時代缺陷,令我錶麵上隻是厭惡;可是這人與人的交流不就正是如此嗎,更何況我們之間還跨越瞭半個多世紀。作者在本書中一唱三嘆的,正是政治得失一書中就已強烈錶露的那種感情——要讓今人瞭解國史,來治療他們因無知而齣現的不知自重;具體的措施就是挖掘適閤當代的曆史知識,從一成不變的史實中去撰寫新的國史。
評分##2016年7月9日讀,2016-219,圖124。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