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法》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视为作者对中国史学大纲要义的简要叙述。
##在书中,作者自己非常准确地指出了本书的缺点——“空泛肤浅,又是语焉不详”。作者总喜欢谈西方,当然这不怪他,他是要批评某些国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可是这终究暴露出那个时代的人对相对现代、对西方历史了解的浅陋。本书这些原因令我一度想要将其弃置。然而后来偶然看到一书架的历史书,不意间便有所感悟——在内心深处,作者的观点我其实竟是非常赞同的,尽管他的表达形式有其时代缺陷,令我表面上只是厌恶;可是这人与人的交流不就正是如此吗,更何况我们之间还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作者在本书中一唱三叹的,正是政治得失一书中就已强烈表露的那种感情——要让今人了解国史,来治疗他们因无知而出现的不知自重;具体的措施就是挖掘适合当代的历史知识,从一成不变的史实中去撰写新的国史。
评分##你能指望人们从历史当中吸取教训吗?不能。
评分##202065。
评分##翻来覆去没讲多少实用的东西,主要是展示自己对史学的一个态度。目的显而易见,就是增强文化自信,虽然不支持马克思,但很多方法论还是符合其基本原理的,引用史料不多就不必深究是否准确。演讲在于调动情感,令人信服,一个和善的历史学者跟你谈些治史经验,又通俗易懂,太适合我这种历史小白看了。
评分##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第一,钱老简述了各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并指出对中国历史最合适的方式就是从头到尾通体地读,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研究通史。第二,为什么对中国历史应该读通史呢?对此钱老指出,中国历史的特点就是各方面的浑融一体性,所以我们才要采用和西方不同的历史研究方法。第三,那通读历史具体应该怎么读呢?钱老指出,首先不能照搬西方历史观念,其次要注意历史的变异性,最后要注意读历史的态度和角度,做到看大处而不专看小处,看总体而不只看个别,看长远不只看近处,看长处而不只看短处。
评分##2016年7月9日读,2016-219,图124。
评分##一些观念并不认同,对于中国古代的认识过度乐观。(注:钱老认为轮台诏表现汉武帝晚年的自悔之意)
评分##2016年7月9日读,2016-219,图124。
评分##在书中,作者自己非常准确地指出了本书的缺点——“空泛肤浅,又是语焉不详”。作者总喜欢谈西方,当然这不怪他,他是要批评某些国人妄自菲薄、崇洋媚外,可是这终究暴露出那个时代的人对相对现代、对西方历史了解的浅陋。本书这些原因令我一度想要将其弃置。然而后来偶然看到一书架的历史书,不意间便有所感悟——在内心深处,作者的观点我其实竟是非常赞同的,尽管他的表达形式有其时代缺陷,令我表面上只是厌恶;可是这人与人的交流不就正是如此吗,更何况我们之间还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作者在本书中一唱三叹的,正是政治得失一书中就已强烈表露的那种感情——要让今人了解国史,来治疗他们因无知而出现的不知自重;具体的措施就是挖掘适合当代的历史知识,从一成不变的史实中去撰写新的国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