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上古天真》 9787539047867

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上古天真》 978753904786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黄帝内经
  • 上古天真
  • 徐文兵
  • 梁冬
  • 养生
  • 中医
  • 经典
  • 文化
  • 哲学
  • 健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商品名称: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上古天真》 9787539047867
商品编号:26030403293
店铺: 中颐图书专营店
商品毛重:0.699kg
货号:9787539047867思可乐B0502
类型:按摩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黄帝内经:徐文兵、梁冬对话《上古天真》

定价:39.90元

作者:徐文兵,梁冬

出版社: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8-01

ISBN:97875390478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中医名家徐文兵,主持人梁冬精彩对话,逐字解读,堪称史上**套全面还原《黄帝内经》通天智慧的经典读本。 ★别认为《黄帝内经》只是一部代代流传的养生医书,实际上,它更是教你如何轻易迈过人生各种难关,笑傲生老病死的实用心理学巨 著。 ★很多书读完可能就忘了,要么就给你的生活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而《黄帝内经》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深刻的内涵,正能量超级强大。 ★如果你的工作、感情、身体、心理出了问题,只要修行本书中的“天真”两字,一切都会变好。

内容提要


“很多人在大病快死,或者锒铛入狱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追求的东西是那么奇怪、那么不切实际,才终于明白自己当时热血沸腾地追求那些东西,其实是一种病态,”为什么我们非要等到这一天才明白这个道理呢
这是一本足足可以让很多人一辈子都舍不得读完的生命幸福学书,里面讲述了人这一生中如何预防和逃离各种生老病死困境的智慧和实用方法。比如:“你要是老想去利用机巧、物质的东西而不去发挥自己本性的话,虽然貌似得到了成功,其实是大失败““如果做跟自己内心相矛盾、抵触的职业,这职业就是*的,所以要根据自己的本性去选择职业,否则的话,会活得很惨。”等等。

目录


序:(徐文兵)希望大家都能一直天真
(编辑心语)不读《黄帝内经》,你会后悔一辈子
原文
章 天真的人幸福
1.天真的人能得天助
2.特异功能其实每个人都有
3.第六感强的人是慧者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
4.如何在20岁之前出口成章
“弱而能言”
5.天生聪明也需拜师学艺
“幼而徇齐”
6.养生之道在于“虚其心,实其腹”
“长而敦敏”
7.越“天真”,越成功
“成而登天”
8.为什么有人年过百岁依然手脚灵活
“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9.养生因素有器、术、法、道,关键的是“道”
10.慎选职业,才会活得好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第二章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1.别把“道”和“理”混为一谈
2.做啥事都要“和于术数”
3.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食饮有节”
4.起居顺应昼夜和四季的变化,你就能“走运”
“起居有常”
5.欲望不要太多,性爱不要过度
“不妄作劳”
6.活着,不要做“行尸走肉”
“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
7.没活到60岁死去的都叫“夭”
“而尽终其天年”
8.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却很多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
9.趁着酒劲儿做爱等于透支生命
“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
10.人没必要追求那种超凡脱俗的东西
“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第三章 警惕那些害人不浅的负能量
1.“虚邪”虽然看不见,但却害人细无声
“虚邪”
2.躲避“虚邪贼风”的技巧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恬不知耻”是一种心理疗伤的方式
“恬淡”
4.人活一辈子,活的是“心无挂碍”
“虚无”
5.越天真,越强大
“真气从之”
6.人的大毛病是“精不内守”
“精内守”
7.眼神迷离不是美,是一种病态
“神内守”
第四章 禁欲伤心,纵欲伤神
1.把每一秒过好,你这辈子就能过得很好
“志闲而少欲”
2.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良方
“心安而不惧”
3.要活就得“动”,但要“动”得适度
“形劳而不倦”
4.想要健康,一是要有力气,二是要通畅
“气从以顺”
5.简单有效的快乐秘诀
“各从其欲”
6.“欲”是本能的需要,“愿”是精神上的追求
“皆得所愿”
7.吃什么不要紧,吃饭的心境和环境重要
“美其食”
8.让自己的身体说了算
“任其服”
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乐其俗”
10.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1.“佩服”在古代是一种治病方式
第五章 如何才能不患得患失
1.活得痛快,不要短命
“嗜欲不能劳其目”
2.在什么样的诱惑面前应该站稳脚跟
“不能惑其心”
3.大多数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贤”这三种
“愚智贤”
4.累是因为把物质看得很重
“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
5.“道”和“德”不能一概而论
6.有没有“智”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慧”
“德全”
7.取名字也要符合天道
8.人活着随时都可能“危如累卵”
“危”
9.别人能伤害你,是因为你本身有能被伤害的地方
第六章 “七”是女性的幸运数
1.人到了岁数,为什么就不能生孩子了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邪?将天数然也?”
2.男女生理变化周期是以生活在温带的人种变化为准的
3.“7岁”到底是多大
“女子七岁”
4.头发不黑,都是肾精不足惹的祸
“肾气盛,齿更发长”
5.“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6.14岁,欢迎雌激素的来临
“二七而天癸至”
7.性感来自于任脉畅通
“任脉通”
8.冲脉气血旺,女人味十足
“太冲脉盛”
9.光污染和激素是导致女孩子月经过早来临的两大“元凶”
“月事以时下”
10.21岁前会养生,从小到老都迷人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11.丹田温暖了,脸色就好看了
第七章 女人的幸福活法
1.28岁是女性展示成熟风韵的美年龄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2.由“美少女”变成“黄脸婆”的主要原因是肠胃功能不好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
3.脱发的原因在于精血不足
“发始堕”
4.根治便秘,要从身心两方面着手
5.42岁时请要照顾好小肠经、膀胱经以及胆经和三焦经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6.让胃热乎点,让小肠热乎点
7.成年人应该少喝牛奶
8.任脉和冲脉伤了,你就怀不上孩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
9.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早衰
“地道不通”
10.乱吃雌激素,会诱发癌
“天癸竭”
11.只要安全度过了更年期,女人一般要比男人活得长
第八章 每八年是男人要迈过的坎
1.“八”是男人这辈子的数
2.男人和女人应该干什么
3.补肾应从8岁开始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
4.16岁是男孩与男人的分水岭
“二八肾气盛,天癸至”
5.“精气溢泻”是男人健康和成熟的表现
“精气溢泻”
6.把精气“省”下来,身体和智力都会发育得很好
“阴阳和,故能有子”
7.24岁前,男性要长个儿就要补肾气
“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
8.长智齿是肾气足的表现
“真牙”
9.咬牙切齿很补肾
10.提肛是一种随时随地都可用的补肾方法
11.“阴阳交合”的目的是“阴阳互补”,禁欲也会伤神
第九章 男人的幸福活法
1.32岁,男人迷人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
2.一过30岁,病就开始“上门找人”了
“五八肾气衰”
3.40岁的男人如何做到“发不堕齿不槁”
“发堕齿槁”
4.脸是六腑功能的“晴雨表”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5.皱纹起于眼角,发白始于鬓角,全因三焦经出了问题
“发鬓颁白”
6.阳痿要调肝,早泄则补肾
“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
7.节约用“水”,你的性功能才不会衰竭
“八八天癸竭,精少,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8.透支肾精,你的身体就会灾害不断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9.吃得越多,耗的元气越多——把植物、猪肉转化成“人肉”,消耗的是元气
10.真正懂得吃果的人,吃的都是坚果、硬果
第十章 把精气用在刀刃上
1.性能力强,寿命也长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2.真正的算命应该是算天赋对人的影响
3.身体越不使用,就退化得越快
4.身体上某个部位低于常温,就表明此处“气脉不通”
“气脉常通”
5.艾灸是虚寒之人好的通气脉之法
6.要把肾气用在刀刃上
“肾气有余”
7.为什么“道者”年过百岁还能有子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岁,能有子乎?”
8.道家与道教不是一回事
9.对待身体这副“臭皮囊”,应该连一根毫毛都不要损害
“能却老而全形”
10.不到万不得已,阑尾、扁桃体都不能切
11.要想身体不受到损伤,必须经常按摩膻中穴
第十一章 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1.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真人”
2.人只能改运不能改命
“提挈天地”
3.做阴阳的奴隶还是做阴阳的主人
“把握阴阳”
4.要想精力十足,就到空气好的地方去呼吸
“呼气”
5.戒烟不能急于一时
6.想戒烟就揉阳溪穴
7.站着别动,守住心神
“独立守神”
8.想要胸部,就不要穿高跟鞋
9.“含胸拔背”,孩子的身材才能发育好
10.该放松就放松,该紧张就紧张
“肌肉若一”
11.一切皆有可能
“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12.真人把握阴阳,至人和于阴阳
“淳德全道”
1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于阴阳”
14.教你存精增值的方法
“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
15.不用奇巧淫技,照样“上天入地”
“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
第十二章 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1.绝不要在任何犯冲的地方呆着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
2.圣人绝不会装清高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3.人无所求时,就不会产生恚嗔之心
“无恚嗔之心”
4.身体要大俗,灵魂要大雅
“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
5.大多数的人都是死于内心的忧患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
第十三章 读黄帝内经,享人生清福
1.“愉”有专指,不能乱用
2.圣人也是人
“以恬愉为务”
3.现在人什么都不缺,就缺“自得”
“以自得为功”
4.他者即,人跟人没有可比性
5.身体破损,精神就散了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6.神打靶,靠的是“神”,不是眼
7.做贤人也很精彩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
8.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变化是相对应的
“辨列星辰”
9.贤人没法完全把握阴阳
“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10.经典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解读

作者介绍


徐文兵
中医专家,中医教育家。
自幼随母亲魏天梅学习中医,1984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留校工作。1997年公派赴美讲学,同年获美国针灸协会特别奖,被授予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荣誉市民。1998年考取全美中医师、针灸师资格证书。1999年创办北京厚朴中医药研究所。目前担任北京厚朴中医学堂堂主,北京御源堂门诊专家,月犁中医文化讲习所导师。多次受邀在北京电视台讲授健康知识;担任中国气象频道《四季养生堂》栏目长期主讲嘉宾;受主持人梁冬之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讲《重新发现中医太美之黄帝内经》;著有《字里藏医》等。
梁冬
正安中医创始人。1998年进入凤凰卫视,相继担任过《凤凰早班车》《体坛消息》《相聚凤凰台》主持人,后因主编、主持《娱乐串串SHOW》而一炮走红,确立了“用后现代解构的方式对现代信息娱乐、文化现象进行剖析,充满辛辣及无奈”的梁氏主持风格,曾被评为亚太区的华语节目主编及主持人之一。2004年底辞职潜心学习中医。后曾出任公司市场副总裁。其在旅游卫视主持的《国学堂》栏目,广受观众好评。

文摘




序言



《上古天真》:探寻生命的本源与智慧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便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独特的养生智慧,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奠基之作,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一部医学典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健康、宇宙运行规律的百科全书,承载着先贤们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深刻理解。 本书《上古天真》,则是一次当代思想者与古典智慧的深度对话。它并非简单地对《黄帝内经》进行枯燥的解读,而是通过富有洞察力、充满生活气息的问答形式,将这部古老经典中蕴含的生命哲学、养生大道,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活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一次对生命真谛的探索之旅。 一、 拨开迷雾,窥见“上古天真”的真意 “上古天真”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古朴而神秘的韵味。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被外在的物质和欲望所牵引,渐渐遗忘了生命本初的纯净与天真。那么,“上古天真”究竟指的是什么? 《黄帝内经》开篇便点出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话,便是对“上古天真”最精炼的概括。它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生命图景:上古先民顺应自然规律,遵循天地的节奏,保持身体与精神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生命圆满的境界。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我们与这种“上古天真”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亚健康、慢性病、精神焦虑……这些现代社会的“通病”,无不提醒着我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可能正在丢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 本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现代人身心困扰的敏锐洞察,带领读者一同探寻“上古天真”的根源。他们并非高高在上地宣讲医理,而是如同老友闲谈般,将复杂的概念化为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道理融入日常的生活场景。他们会和你一起思考: 何为“法于阴阳”? 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也是生命活动的根本规律。如何理解阴阳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如何在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做到阴阳平衡,让身体保持充沛的活力? 何为“和于术数”? “术数”,并非神秘的占卜,而是指遵循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和技术。从合理的作息时间,到适度的运动,再到与四时气候的协调,每一个“术数”都蕴含着古人对生命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智慧。 何为“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这看似朴素的原则,却是健康人生的基石。在食物日益丰富、生活方式日益多样的今天,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找回那份“有节”与“有常”的智慧? 何为“不妄作劳”? 劳作,包括身体的劳累和精神的损耗。在追求事业成功、生活精彩的同时,如何把握好“度”,避免过度劳累,保护好我们的生命能量? 何为“形与神俱”? 身体的健康与精神的愉悦,从来都是相互依存的。当肉体遭受病痛,精神也容易萎靡;当心灵饱受困扰,身体也容易出现不适。如何在现代社会中,重新找回身心合一的和谐状态? 二、 穿越时空,对话古圣先贤的智慧 《黄帝内经》诞生于两千多年前,历经沧桑,其文字古朴,思想深邃,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起来并非易事。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非让读者独自面对艰涩的古文,而是通过两位当代思想家的精彩对话,让古圣先贤的声音仿佛穿越时空,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两位作者,一位是深耕中医理论与实践多年的学者,一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文化传播者。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风格,将《黄帝内经》的智慧进行“再创造”。 严谨与通俗的结合: 一方面,他们尊重《黄帝内经》原意,对经典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保证了内容的严谨性。另一方面,他们又善于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阐释,将晦涩的医学原理转化为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 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对话内容并非局限于医学本身,而是将《黄帝内经》的思想触角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从饮食起居,到情志调养,从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到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特点,甚至是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都一一纳入探讨的范畴。 理性与感性的交融: 作者们在讲解经典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对生命、对现代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他们用真诚、朴实的情感,与读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让读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能产生共鸣,引发深刻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对话,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到一场思想的盛宴中。你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书房,与智者们围炉夜话,时而探讨养生的秘诀,时而感慨生命的奥秘。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医学经典,此刻变得亲切而温暖。 三、 实践与反思,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古天真》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的共鸣,还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强调实践与反思。书中的智慧,并非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能够切实指导我们改善生活、提升生命质量的“接地气”的学问。 本书会引导读者去思考: 我的生活方式,是否顺应了自然? 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习惯于挑战自然,熬夜、不规律饮食、过度用脑……这些行为都在悄悄地损害我们的身体。本书会帮助我们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找到与自然规律相悖的地方,并给出调整的建议。 我的身体,正在向我传递怎样的信号? 身体是诚实的,它会通过各种不适来提醒我们。头痛、失眠、消化不良、情绪低落……这些看似微小的症状,可能都是身体在发出求救的信号。本书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信号的含义,并学会如何倾听身体的声音。 我该如何调整饮食,才能更好地滋养生命? 《黄帝内经》对饮食的原则有着极为精辟的论述。本书将帮助我们理解“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道理,以及食物的性味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饮食选择。 我该如何管理情志,才能让心安宁?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过度波动,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强调“情志相胜”的调节方法,本书将引导我们认识情绪的力量,学会疏导和化解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 我该如何利用四季的变化,来养护身体?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然界的四季更迭,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本书将阐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道理,帮助我们在不同季节采取适宜的养生策略。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会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健康观:健康并非仅仅是“不得病”,而是一种生命力的充盈,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并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来逐步实现。 四、 启迪与传承,唤醒内心的生命能量 《上古天真》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传授医学知识,更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生命能量,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但精神日益空虚的时代,我们常常感到迷失和焦虑。本书所倡导的“上古天真”的生活哲学,恰恰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回归和疗愈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和健康,并非来自外在的追逐,而是源于内心的和谐与对生命本源的体认。 当我们开始遵循自然的节律,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我们就会发现,生命可以变得更加简单、纯粹和美好。那种“形与神俱”的充盈感,那种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豁达,将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上古天真》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每一次实践,都会有新的收获。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健康的指南,更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启示录。它将带领你穿越历史的烟尘,与古圣先贤对话,在经典的智慧中,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上古天真”,重拾生命的力量与活力。 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与自然、与生命失联的现实,又如同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回归生命本初的纯净与和谐。愿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能在这场深刻的智慧对话中,获得心灵的滋养,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终实现生命的圆满与自在。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获得了一种看待生活和健康的新视角,一种更加积极、更加主动的生活态度。它不是简单地提供一些养生秘诀,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感悟,去找到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徐老师和梁老师的对话,就像是两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他们的智慧和经验,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生活的大门。我学会了更加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学会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作息来改善身体状态,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如何在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中找到平衡。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让我感觉自己不仅是在学习养生知识,更是在进行一场自我疗愈和自我成长的旅程。这本书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更加热爱生活,也更加懂得如何去经营一份长久的健康与幸福。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治未病”的真正含义。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等到身体出现明显症状才去寻求解决,而这本书却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并且将预防的关口前移到了“未病”阶段。徐老师和梁老师的对话,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小毛病,其实是身体在发出信号,提醒我们注意,如果我们不加以重视,任其发展,最终可能会酿成大病。他们关于“情志致病”的讨论,更是让我惊叹于中医对于人体内在世界的洞察。原来,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影响是如此之大,而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和,也是养生的一大关键。这种从精神层面到物质层面的全面养生观,让我觉得中医的博大精深,远非我之前想象的那般简单。我开始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习如何通过饮食、作息来调理身体,争取做到“无病早调,有病早治”,而不是等到病情严重时才追悔莫及。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养生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的一些相关书籍要么过于艰涩难懂,要么流于表面,很难真正触及精髓。这本《黄帝内经》的对话形式,对我来说无疑是一股清流。它并非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通过两位大家——徐文兵老师和梁冬老师——生动有趣的对话,将《黄帝内经》中那些深奥的养生智慧,用通俗易懂、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娓娓道来。他们时而引经据典,时而结合当下生活场景,将古代的养生理念与现代人的健康困扰巧妙地联系起来。听着他们的对话,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温暖的茶馆,一边品茗,一边听着长者传授养生之道,一点都不觉得枯燥。他们抛出的问题,常常是我自己内心深处也曾思考过的,而他们的解答,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指导,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讲解方式,使得原本高高在上的《黄帝内经》,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温度,让人感觉中医养生并非遥不可及的玄学,而是切实可行、贴近生活的学问。

评分

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所传递的“天人合一”和“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它不是教你如何与疾病对抗,而是教你如何理解身体的运作规律,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比如,书中关于四季养生的论述,让我明白了每个季节人体都有不同的生理特点,而我们应该顺应这些特点来起居、饮食和运动,而不是违背自然规律去强求。这种观念与现代社会推崇的“对抗衰老”、“战胜疾病”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它更侧重于“调养”和“预防”,是一种更加智慧、更加平和的生命观。我从中学会了更加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不再盲目追求那些看似“健康”但实则违背身体本能的做法。这种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对健康的认知,让我明白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是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这种深刻的哲学启示,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生命有了更敬畏的态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我非常喜欢,封面上水墨晕染的山水意境,配上古朴的字体,一看就让人心生敬畏,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智慧与神秘的上古时代。书的纸张选用也相当考究,触感温润,翻阅时沙沙作响,那种质感是现代印刷品难以比拟的。我尤其欣赏的是它的大小适中,拿在手里既有分量又不显笨重,方便携带,无论是窝在沙发里细细品读,还是在通勤路上随手翻阅,都能带来一种宁静而充实的体验。打开扉页,那一缕淡淡的墨香扑鼻而来,瞬间就能让人沉浸其中,忘却了外界的喧嚣。更不用说内页的排版了,疏朗有致,字号大小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每个章节的标题都设计得富有诗意,引人入胜,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书脊的装订也非常牢固,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本书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从拿到它的那一刻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仪式感,仿佛开启了一段与古圣先贤对话的旅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