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体系(一)

逻辑体系(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Mill J.S.)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引言
一、在任何一个主题的讨论伊始,定义必然是暂时的
二、逻辑学是推理的技术和科学吗?
三、或者,逻辑学是致知的技术和科学吗?
四、逻辑学关乎推断,不关乎先验(直觉)真知
五、逻辑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
六、逻辑学有什么作用,其作用如何彰显
七、逻辑学定义的表述及阐发
第一卷 命名与命题
第一章 论首先分析语言的必要性
一、命名理论,为什么命题是逻辑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分析命题的第一步
三、先研究名称,再研究事物
第二章 论名称
一、名称是事物之名,而非观念之名
二、词语不是名称,而是名称的组成部分
三、普遍名称与个体名称
四、具体名称和抽象名称
五、内涵名称和非内涵名称
六、肯定名称和否定名称
七、相对名称和绝对名称
八、单义名称和复义名称
第三章 论名称所表示的事物
一、历数可命名事物的必要性;亚里士多德的范畴
二、最宽泛的那些名称模棱两可
三、知觉,也称意识状态
四、必须将知觉和对应的感官前因(physical antecedents)区分开来,兼论直觉。
五、意志和行为
六、实体和属性
七、物体
八、心灵
九、性质
十、关系
十一、相似
十二、数量
十三、物体的一切属性都是以意识状态为基础
十四、心灵的一切属性亦是以意识状态为基础
十五、小结
第四章 论命题
一、系词的本质和作用
二、肯定和否定命题
三、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四、普遍命题、特定命题和单称命题
第五章 命题的含义
一、论如下学说:命题表达的是两个观念之间的关系
二、论如下学说:命题表达的是两个名称之含义的关系
三、论如下理论:命题无非是将某个事物归入或排除出某个类别
四、命题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五、一个命题肯定(或否定)某种接续关系、某种共存关系、某种单纯之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六、或者,命题断言(或否定)某种相似关系
七、主谓语都是抽象名称的命题
第六章 论纯名义命题
一、本质命题和偶然命题
二、一切本质命题都是同义命题
三、个体对象没有本质可言
四、如何将本质命题和纯名义命题区分开来
五、表达实在命题含义的两种方式
第七章 论分类的本质,以及五大范畴(predicables)
一、分类,与命名的关联
二、范畴
三、类属和种属
四、种类是现实的存在
五、种差
六、满足日常需要的种差,满足特殊或专业需要的种差
七、固有属性
八、偶然属性
第八章 论定义
一、什么是定义
二、能够定义的名称,其含义能够逐一分解
三、完全定义,如何区分完全定义和不完全定义
四、如何区分完全定义和描述
五、对事物的定义,就是对名称的定义,再加上一个隐含的假设:和名称对应事物是存在的
六、无论事物存在与否,所谓对事物的定义其实是对名称的定义
七、定义固然仅关乎名称,然而,定义必须建立在对相应事物认知的基础之上
第二卷 论推理
第一章 概论推断或者推理
一、对第一卷的回顾
二、有些推断名不符实
三、严格意义上的推断,以及其中的归纳和推论
第二章 论推论,或者三段论
一、关于三段论的分析
二、遍有遍无公理并非推理的基础,而只是同义命题
三、真正的推论基本公理
四、推论基本公理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
第三章 论三段论的作用及其在逻辑学中的价值
一、 三段论是以待决之问题为论据(petitio principii)吗?
二、常见理论的不足之处
三、一切推断都是从特定到特定的推理
四、普遍命题是对从特定到特定之推断的记录,三段论的规则是对这个记录的解释
五、三段论不是推理,而是对推理的检验
六、真正的推理是什么
七、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八、回答一些反对意见
九、论形式逻辑(formal logic),和真知逻辑(logic of truth)的关系
第四章 论连续推理及演绎科学
一、连续推理存在的必要性
二、连续推理是一系列归纳性推断
三、连续推理是从特定到特定的一系列归纳性推断,借助的是标记之标记
四、为什么存在演绎科学?
五、为什么其他科学尚处在实验科学的阶段?
六、随着实验的不断演进,实验科学有可能成为演绎科学
八、一门科学如何从实验科学一跃成为演绎科学
第五章 论证明,以及必然真理
一、能够从假设必然推导而出,只有在这个意义上,几何定理才是必然真理
二、几何学假设是一些事实,只不过,人们夸大或忽略了与这些事实有关的环境
三、在几何学的第一原则中,其中一些是公理,这些公理并非虚构的假设
四、在几何学的第一原则中,有些公理是通过实验获得的真知
五、回答反对意见之一
六、考察惠威尔博士关于公理的观点
第六章 继续前一章的讨论
一、一切演绎科学都是归纳的
二、算术和代数的命题不是纯名义命题,而是来自经验的归纳
三、在什么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算术和代数的命题是假设的
四、基于假设是理证性科学的典型属性
五、理证性科学的定义
第七章 考察和前面理论相左的一些理论
一、普适假设(universal postulate)理论
二、无法想象之为检验,不能代表过去的经验总和
三、无法想象这个检验标准并非隐含在思维的第一个过程中
四、回答反对意见
五、汉密尔顿关于矛盾律及排他律的理论
译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简称小穆勒)的《逻辑体系》堪称古典逻辑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经验主义哲学向逻辑学领域的重大拓展。虽然《逻辑体系》全书的重点在于下卷的归纳逻辑,但上卷的意义仍然非同小可。首先,上卷是全书的总纲和灵魂所在。小穆勒证明,逻辑学是经验主义哲学的一脉相承,理解了这一点,也就把握住全书的神韵。其次,上卷是全书的基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鉴于逻辑学和语言密不可分的关系,小穆勒根据逻辑学的需求,用相当大的篇幅对语言进行梳理。小穆勒还精辟地分析了命题、分类、定义等逻辑学的基本工具。最后,上卷廓清了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一些重大迷障,其中一些迷障长期困扰逻辑学家及哲学家,这主要体现在小穆勒对演绎逻辑的独到见解上,比如,三段论的作用,真理的本质。只有这些迷障得到清除,归纳逻辑才能顺利地得到展开。

《逻辑体系》的中译本只有百年前严复的《穆勒名学》。严译文义俱臻化境,可憾者一是以文言文译就,不复为当代读者理解,二是并不完整。本译作是《逻辑体系》中文全译本的首次面世。

用户评价

评分

##包含了《逻辑体系》第一二卷关于归纳逻辑的证明,没有仔细看,

评分

##在读英文版 唉 密尔 比较啰嗦 个人觉得,中文版翻译得还是不错的,楼上那个west说穆勒把归纳逻辑降低一等然后又说所有的推理都是归纳推理,这个疑问说明他确实没有读懂,他把归纳推理降了一等?我没有看到哦 而且即使真是这样,那后面的归纳推理是经过穆勒五法改良了的归纳推理,已经把所谓的演绎推理也纳入进去了,因此这两个归纳推理实际上不是同样的内涵,前者可靠性低,后者可靠性被密尔提升了。

评分

##读不下去啊,想逼自己一把,但是即使读懂了读完了,二有没出来会沮丧吧。(理由多)

评分

评分

评分

##好处很多;缺点在于对事物的分类不够完善。主要是缺少对意识体理解世界这一过程的理解;也就是没有柏格森。必须生成一种包含了柏格森的世界观念

评分

竟然只有前两卷。穆勒把归纳推理的地位降低一格,认为它只是一种简化记录的方式。然而,他又称所有的推理都是归纳推理。读的不太理解也不太接受。后四卷什么时候能出版啊,远瞰出版社是不是倒闭了啊,计划出版时间是去年啊。。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都得扔到英文原版上了。

评分

##1、穆勒是最著名的英国功利主义者。虽然他不是一个很有独创精神的思想家,但他吸收了他所看到的一切,对它们加以分析和发挥,进行一些重要的修正,并把它们介绍给世人,正是这种强有力的方式使他成为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者。2、词项仅表示特殊,我们所能谈及的有意义的唯一特殊,是我们熟知的那些特殊。三段论不是从普遍陈述推导特殊陈述的证明形式,而是将归纳结论与当下的归纳概括联系起来的论证形式。数学命题是综合的和经验的(不是分析的和字面的),它们唯一的必然性是心里的必然性。凭借求同法、求异法、剩余法和共变法等方法,归纳概括是可能的。归纳推理建立在自然的统一性原则的基础上,这个原则本身也是有归纳论证确立的。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