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的最后十年,从太史令变为中书令,典章枢机,随侍圣驾。与此同时,他为后世留下了划时代的《史记》。剧本《中书令司马迁》讲述这段历史,不过并非这位忍辱负重的伟大历史学家的传记,也不是对雄才大略又性格复杂的汉武帝的批判,而是在司马迁人生的抉择中展现历史的变化,激发我们思考每天所面对的现实。
□
《中书令司马迁》不但是历史剧而且是话剧史的一个大突破——从戏剧史的视野里看,我们的话剧很久没有这样的突破了。
——李 陀
这个剧本的文字很典雅,又不是故作典雅,有很多生动的表述,对话写得非常生动。特别好的是倡优的唱词,有一点史诗的感觉,大家手笔。
——汪 晖
《中书令司马迁》写得很有才气,里面有些段落很有诗意——这个诗意不是那种简单的抒情的诗意。
——西 川
这部作品结构完整而匀称,人物对话自然而有韵味,尤其是倡优角色的设置,极有想象力。这是近年来十分优秀的剧作,我期待它早日在舞台上公演。
——格 非
这个剧本有我期待的真正的丰富性。
——杨立华
##很有布莱希特的味道。
评分##写得好,一边读,一边脑子里的形象就出来咯。古为今用啊。舍得,不当阉人又怎么能有太史公
评分##《中书令司马迁》中有两个司马迁,一个是大众较为陌生的“中书令”,那个汉武帝身边的近臣和侍从,另一个则是半隐在后的那个“太史公”。在这出不算长的戏剧里,作者把司马迁置于多重矛盾之中,司马迁与汉武帝、司马迁与女儿、司马迁与庸吏的对峙,是人生价值观的对峙。最终在和汉武帝的正面冲突中司马迁明白,自己不是别的,而是且永远是太史令,那个“用一支笔,记下这个变动的时代,为蒙难之人送葬守灵”的人。
评分##“我一笔一画写下这个盛世,就是抗议这个盛世!”
评分##省图借书。搜索《史记》相关的书,找到了这本。这是一本戏剧,选取作为中书令的司马迁,而不是作为太史公的司马迁。 第四幕第三场有一段司马迁与汉武帝的对峙。武帝———“你不傲慢?你的傲慢都在你的书里!你写下的,就是真的,就是对的?你没写的,就不重要,就没发生过?通篇都是残缺不全的一己之见。自以为通晓古今,洞彻天道,这才是最大的傲慢!”可能,这段话对知识分子也是一声严肃的质问。
评分##71- 她不是要写《报任安书》里那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格偶像司马迁,她想探寻的是,这位“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秘密。 从太史令到中书令,司马迁最后的十年,古今连结,史诗手笔,好读;也期待有朝一日可被呈现于舞台,好看。
评分##写得好,一边读,一边脑子里的形象就出来咯。古为今用啊。舍得,不当阉人又怎么能有太史公
评分##什么时候找几个人演一下,有点意思
评分##“我一笔一画写下这个盛世,就是抗议这个盛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