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智慧应对班级棘手问题(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系知名班主任李迪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讲座培训经历,就一线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学生成长、突发事件、师生关系等四个方面经常遭遇的30个班级棘手问题所作的系统解答,既有对问题的专业分析,又提供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是班主任破解管理难题、提升育人技能、实现专业成长的得力助手。 李迪 著 李迪,知名班主任,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音乐不错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河南省首届好看教师。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迪中职德育工作室”主持人。主要作品有《李迪文集》《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和学生谈爱情――将爱情教育进行到底》《做一个很好的中职班主任》《打造中职很好班级的41个策略》《中职主题班会设计技巧与很好案例》等。 我为什么喜欢当班主任?看一个人是真喜欢做某件事,还是假喜欢,只要看不给钱(权、荣誉等)他愿不愿意干,就知道了。如果给钱(权、荣誉等)他才愿意干,那就是假喜欢;如果不给他也愿意干,且干得津津有味、兴致勃勃,那就是真喜欢。比如很多人爱打球、打麻将,谁给他们钱,可能还要赔钱呢!但是,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甚至呕心沥血,乐在其中,这是真喜欢。2016年,学校没有安排我当班主任,要求我们这批老教师当新入职教师的师父,辅导他们的课堂教学。与其他师父不同,我除了辅导徒弟涵涵老师的课堂教学,更用心陪伴她体会班主任工作的乐趣。在没有任何领导授意的情况下,我和涵涵老师一起进班当班主任——本人没有班主任费,也不算我的工作量,班级一切荣誉与我无关,甚至为了带好这个班,我还曾自掏1000多元让学生办晚会。这就是传说中“不给钱,甚至倒贴钱也想当班主任”的真实案例。很傻,是吗?其实一点儿也不。我是真心喜欢研究班主任工等这本书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股清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醍醐灌顶,尤其是在处理那些看似无解的课堂难题时。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学术语,更多的是基于一线教学经验的真诚分享。我特别欣赏书里提到的那种“化解冲突而非压制”的理念。比如,书中对一个长期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没有采取传统的惩罚措施,而是通过深入的沟通和建立信任,最终让孩子找到了自我约束的力量。这个案例的细节描绘得淋漓尽致,从观察、记录到每一次尝试,都展现了教育的耐心和智慧。读到这里,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做法,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过于关注“解决问题”,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源——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感受。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堆技巧,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们看待“棘手问题”的视角。它告诉我,每一个“麻烦”的孩子背后,都藏着一个需要被理解的故事。对于任何一个身处教育一线,感到力不从心的老师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没有简单地罗列问题和对策,而是像一部精彩的侦探小说,层层递进地剖析了班级管理中的核心矛盾。我最喜欢的是它对“隐形规则”的探讨。在任何一个班级里,除了明面上的规章制度,还存在一套无形的权力网络和情感纽带,这些往往是导致表面平静下暗流涌动的元凶。作者用非常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如何识别这些隐形规则,比如某个“意见领袖”对集体情绪的引导,或者某对长期对立的家长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投射到孩子身上。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在脑海中勾勒出自己班级里的影子人物和潜在的引爆点。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将班级管理从“管理学生”提升到了“管理关系”和“解读环境”的高度。它强调的不是武力制服,而是环境的重塑。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被授予了一套高倍显微镜,能更清晰地看到那些以往被忽略的细微互动中的巨大能量。
评分坦白说,我最初对这类主题的书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会落入“鸡汤”的俗套,提供一些空泛的口号。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语言风格非常硬朗、务实,充满了实战的烟火气。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详细拆解了“情绪失控”的几个阶段,并针对每个阶段给出了即时反应指南。我特别佩服作者对于“如何保持教师自身的情绪稳定”的论述。书中提到,教师处理棘手问题时的首要任务是管理自己的焦虑和挫败感,因为你的情绪就是教室里的“气候控制器”。这一点提醒了我,很多时候我们处理不好学生的问题,其实是我们自己的“内在风暴”没有平息。作者提供的呼吸技巧和心理预演方法非常具体,我尝试在最近一次突发事件中运用了其中一个简单的暂停技巧,效果立竿见影,那瞬间的冷静帮我避免了情绪化的反应。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兵,在战壕里手把手教你如何躲避子弹。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其独特的哲学内核:将每一个“棘手问题”视为一次“深度沟通的邀请”。书中详尽分析了那些最难缠的“沉默者”和“反抗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没有指责这些学生,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些行为模式背后的创伤或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书中对如何与那些拒绝完成作业、但智力完全正常的学生的对话策略,提供了好几套可以替换使用的脚本。这些脚本考虑到了尊严维护、兴趣激发和责任分配的平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为成功创造微小机会”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把一个大目标设定得太高,导致学生望而却步,从而引发了抗拒。这本书的策略是从最容易实现的微小胜利开始积累,逐步重建学生的自信心和对权威的信任。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艺术,它要求教师拥有极大的耐心和设计能力,去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心理脚手架”。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案例选择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们几乎涵盖了我教学生涯中所有让我感到无力的场景,而且处理方式出乎意料地巧妙。它对于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论述尤其精彩,而不是仅仅聚焦于个别学生的错误。作者将集体性违纪行为视为班级整体“健康度”的信号灯,强调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远超事后的惩戒。书中提到一个“午餐时段的集体抵制”事件,处理的不是抵制本身,而是首先修复了学生对食堂后勤人员的尊重感,进而瓦解了抵制的社会基础。这种“治本”而非“治标”的思路,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充满了智慧的火花,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沉的教育洞察力。它不是一本告诉你“该做什么”的说明书,而是一本激发你思考“为什么这样做”的引导手册,强烈推荐给所有在教育现场摸爬滚打的同仁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