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圣经》讲述催眠术,是一种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催眠术圣经》是国际催眠术大师奥蒙德•麦吉尔毕生成就的结晶。本书出版以来经过六次改版,畅销达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有史以来经典、全面的催眠术作品”。
奥蒙德•麦吉尔将催眠术这一神秘的东西通俗化,凭借《催眠术圣经》提供的一百多种催眠方法,普通人也可以策划和表演一场现代秀。
《催眠术圣经》还整理和记录了有史以来比较成功的表演,为读者呈现了一部活生生的世界催眠史。
编辑推荐
《催眠术圣经》有史以来经典、全面的催眠术作品 普通人也能看懂的催眠术经典!
《催眠术圣经》是国际催眠术大师奥蒙德•麦吉尔毕生成就的结晶。《催眠术圣经》出版以来经过六次改版,畅销达半个多世纪,被誉为“有史以来经典、全面的催眠术作品”。
海报:
名人推荐
奥蒙德•麦吉尔创作了一部催眠术杰作。
——吉尔•伯恩 美国催眠医师考试局主席
作为北美地区催眠术教主级人物,奥蒙德确实为我们呈现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百科全书。对催眠术有兴趣的,有意从事催眠这个职业的,想要在催眠技巧上得到提高的,我都向你们极力推荐此书。该书不愧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保罗•麦克纳
美国催眠教主的这部杰作已经绝版了十年。这本书不仅是催眠领域全面的一本书,其应用性也是广泛的。现在这本书经典著作重新出版,不仅涵盖了以往的内容,还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作者完全把催眠术这一看似神秘的东西通俗化。我相信,即使老道的催眠医师也能在这本著作里学到新的技巧。
——马丁•罗伯特 哲学博士
媒体推荐
奥蒙德?麦吉尔创作了一部催眠术杰作。
——吉尔?伯恩 美国催眠医师考试局主席
作为北美地区催眠术教主级人物,奥蒙德确实为我们呈现了一本通俗易懂的百科全书。对催眠术有兴趣的,有意从事催眠这个职业的,想要在催眠技巧上得到提高的,我都向你们极力推荐此书。该书不愧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保罗?麦克纳
美国催眠教主的这部杰作已经绝版了十年。这本书不仅是催眠领域全面的一本书,其应用性也是广泛的。现在这本书经典著作重新出版,不仅涵盖了以往的内容,还加入了很多新的内容。作者完全把催眠术这一看似神秘的东西通俗化。我相信,即使老道的催眠医师也能在这本著作里学到新的技巧。
——马丁?罗伯特 哲学博士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奥蒙德•麦吉尔 译者:严冬冬
奥蒙德•麦吉尔(1993-2005),享有国际声誉的魔术师和催眠师,被公认为20世纪催眠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1913年,他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市,年轻时代就对魔术和催眠术感兴趣,高中时代的他选修了与催眠术有关的课程,开始了催眠术的研究。
1942年,他在美国电视台表演催眠术,将传统的舞台催眠术表演搬上荧屏,他也因此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催眠术明星。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奥蒙德•麦吉尔带着他的艺术表演环游了世界上成百上千个地方,从好莱坞的演播室到韩国的军事基地,他几乎走遍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1947年,他出版了《催眠术圣经》,该书改版了五次,被公认为催眠术领域的经典之作,他也因此受到全世界的认可。此后,他笔耕不缀,又陆续出版了40多部作品
1996年,83岁高龄的他重新修订了这本《催眠术圣经》,不仅囊括了之前作品中的内容,同时添加了一些新的成果,该书被誉为“有史以来经典、全面的催眠术作品”。
2005年,奥蒙德•麦吉尔平静离世,享年92岁。
目录
部分 催眠术入门
第1章 催眠术基本知识 /2
第2章 暗示的力量 /6
第3章 提高暗示的影响力 /9
第4章 强力催眠术 /12
第5章 催眠作用的表现 /16
第6章 催眠术问答 /20
第二部分 学会利用暗示的力量
第7章 催眠术入门练习 /24
第8章 影响力的里程碑 /29
第9章 清醒催眠的艺术 /33
第10章 清醒催眠术 /37
第11章 清醒催眠术进阶练习 /42
第三部分 深度催眠术
第12章 深度催眠术的背景 /52
第13章 深度催眠的基本方法 /62
第14章 唤醒目标对象 /68
第15章 奥蒙德•麦吉尔催眠术 /70
第16章 放松法 /75
第17章 念动法 /79
第18章 大师催眠术 /83
第四部分 催眠方法集锦
第19章 眨眼法 /94
第20章 视觉意象法 /96
第21章 表盘法 /97
第22章 光影法 /99
第23章 摇身法 /101
第24章 丧失平衡法 /102
第25章 钟摆加催眠碟法 /104
第26章 胳臂悬浮法 /106
第27章 糖果法 /109
第28章 疲劳失焦法 /110
第29章 音乐催眠法 /112
第30章 外在/内在法 /114
第31章 生物反馈法 /115
第32章 指压按摩法 /116
第33章 无语催眠术 /120
第34章 脉轮色系催眠法 /122
第35章 “守护天使”催眠术 /127
第36章 世界各地催眠方法集锦 /129
第37章 瞬间催眠法 /165
第38章 催眠加深法 /172
第五部分 丰富你的催眠知识
第39章 儿童催眠术 /178
第40章 催眠术与时间概念 /181
第41章 神奇的催眠效果 /183
第42章 催眠小知识 /190
第六部分 催眠术表演的前期准备
第43章 成为舞台催眠师 /207
第44章 舞台催眠的成功秘诀 /212
第45章 现代舞台催眠术的原则 /219
第46章 五条重要提示 /221
第47章 舞台催眠术的节奏 /224
第七部分 舞台催眠术表演
第48章 开场 /230
第49章 参与者的动机 /234
第50章 选择合适的参与者 /236
第51章 邀请观众上台 /243
第52章 引导 /245
第53章 表演项目大全 /249
第54章 高潮 /280
第八部分 催眠术表演的常规项目
第55章 奥蒙德•麦吉尔的表演项目 /286
第56章 好莱坞试镜 /297
第57章 杰瑞•瓦利的表演项目 /299
第58章 帕特•柯林斯的表演项目 /304
第59章 马丁•圣•詹姆斯的表演项目 /310
第60章 现代版的弗林特博士 /315
第61章 世界各地的催眠术表演项目 /321
第62章 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殊项目 /331
第九部分 表演实用技巧
第63章 舞台布置 /338
第64章 表演道具 /344
第65章 其他辅助手段 /354
第十部分 杂项内容
第66章 动物催眠术 /360
第67章 催眠魔术 /363
第68章 Q博士催眠表演 /370
第69章 夜总会催眠术表演 /374
第70章 瑜伽舒眠术 /378
文摘
第7章 催眠术入门练习
读完部分的内容以后,你应该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学习成为一名催眠师了。要进行催眠术练习,首先必须要有合适的目标对象,也就是愿意被你催眠的人。你进行的催眠术练习越多,就会变得越熟练。
要找到对催眠术很有兴趣、愿意配合你进行练习的人,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练习过程中要表现得尽可能专业,千万不要告诉人家你只是刚刚开始的新手。你一方面要训练你自己学会催眠术,另一方面也要训练你的目标对象学会被催眠。下面列出了三种常用的入门练习,可以依次采用。
练习1:肌肉放松
开始阶段好能把催眠与放松联系起来。告诉目标对象,催眠作用可以让人身心充分放松,这是有益于健康的。许多人尽管以为自己知道该怎么放松,实际上却并不了解放松的方法。你将要进行的展示则可以让他们学会该如何放松。
让目标对象坐下来,左臂平端在胸前,右手食指抵在左掌心处(见图7.1)。告诉他(她)集中注意力,让左手和左臂彻底放松下来,只靠右手食指支撑。
注意:要保持这种姿势,目标对象必须同时处于精神集中和放松的状态,催眠作用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状态。
当目标对象相信自己的左手和左臂已经处于放松状态时,告诉他:“等我数到3时,就把右手食指拿开。”然后数“1,2,3”,看看会发生什么。
如果目标对象正确接受了你的指示,那么在拿开食指时,左臂就会立刻垂落下来(见图7.2)。这表明他的左臂处于放松状态。而如果拿开食指时左臂没有立刻垂落下来,而是还留在胸前,就说明他没有按你的指示放松下来。如果发生后一种情况,就重复进行同样的练习,直至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
注意:这一练习十分重要,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训练目标对象学会放松,也可以训练他学会按你的指示行事。练习过程中,目标对象会进入注意力高度集中、其他方面保持放松的状态,这正是催眠所需要的状态。进行舞台催眠术表演时,也可以用这一练习开场。
练习2:向后倒
这一练习属于“身体摇摆示例”。在成功完成项练习之后,这一练习可以让目标对象提高对催眠术的反应程度。告诉他,人的思想具有这样的特性:当注意力集中在某种想象中的动作或反应上时,身体就会下意识地做出这样的动作或反应。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把这样的动作或反应称为“念动效应”。
注意:钟摆是容易触发念动的道具之一。把一定重量的物体系在绳上,让它可以自由摆动,就成了一个钟摆。单手把静止的钟摆举在你面前,脑海中想象钟摆正在发生左右或锥形摆动的样子,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钟摆会按照你想象的方式摆动起来,这就是你的手不自觉做出念动效应的结果。这一实例也可以运用到舞台表演中。
具体的练习方法如下——
让目标对象双脚并拢直立,告诉他,这一实验会让他不自觉地向后倒,从而验证思想引发不自觉动作的机制。你会站在他身后,防止他摔倒受伤。整个实验过程非常安全。
让目标对象不要故意向后倒,但是也不要刻意压抑向后倒的冲动,而是放松下来,在脑海里反复思考你刚刚对他说的话,直至形成自己向后倒的清晰意象。告诉他,这样的意象会产生非常大的推力,让他不由自主地向后倒去。
现在让目标对象闭上眼睛放松下来。你可以把手搭在他肩上,略微往后拉,如果感觉到他明显的抗拒,就说明他的放松程度还不够。如果他一拉就倒,那练习就可以开始了。站在目标对象身后,右手放在他的后颈部位,左手放在头部左侧。让他的头略微向后仰,靠在你的右手上(见图7.3)。
用有说服力的语气轻声说:“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到一股向后倒的冲动……这冲动非常强烈。不要抗拒这种冲动,当你倒下来时,我会扶住你的。你已经开始倒过来,倒过来,朝我的方向倒过来了。当我把手从你颈后拿开的时候,你就会慢慢向后朝我倒过来。”(见图7.4)
在你说这些话的同时,左手慢慢从目标对象的前额滑到后脑,右手则慢慢从他的后颈部位移开,这样可以强化暗示效果。
注意:在催眠过程中,你对目标对象所说的话之所以称为“暗示”,是因为其内容影响的是他们的潜意识而非意识。要想达到暗示的效果,需要采取平静而明确的语气,声音要温和,同时也要带有让人毋庸置疑的感。进行暗示的同时,在你自己脑海中构建出目标对象做出恰当反应的意象。
继续暗示:“现在你感到冲动变得更强烈了……推着你往后倒。你正在往后倒……往后倒。”随着你的不断重复,目标对象的身体很快就会开始往后倒,此时一定要及时扶住他,帮助他恢复平衡。
练习3:向前倒
这一练习要在“向后倒”的练习结束之后立即进行,之前的练习如果成功,这一练习也同样会成功。用简短的语句向目标对象解释,思想能够影响平衡感,从而让身体朝某一个方向倾倒。让目标对象面向你,双脚并拢直立,凝视你的眼睛,而你的双手则放在他的太阳穴部位(见图7.5)。告诉他,这一次他将会向前倒。
注意:当目标对象凝视你的眼睛时,你也要盯住他的眼睛,准确地说是他双眼瞳孔之间的中点。这种做法称为“催眠凝视”,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比同时凝视目标对象的双眼要容易得多。无论是目标对象还是旁观者,都会觉得你正在盯着目标对象的眼睛。在催眠术表演中,你会经常用到这一基本技巧。
告诉目标对象,他很快就会向前倒过来,也就是倒向你的方向。双手仍然放在他的太阳穴部位,盯着他的眼睛,左脚后退一步,双手轻轻沿他的头部侧面滑向前额,同时身体稍微后仰,终让双手在他前额部位相触。然后再缓缓分开双手,放回他前额处,重复这一过程。
做动作的同时,用有说服力的语气轻声说:“现在你感觉到一股向前倒的冲动,这冲动非常强烈。向前倒……向前倒,我会扶住你的。”目标对象马上朝你倾倒过来(见图7.6)。及时扶住他,帮助他恢复平衡。
注意:在任何需要你跟目标对象对视的练习中,如果对方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你,那么你基本可以肯定练习会成功。如果对方的视线游离不定,立即停止练习,告诉他只有盯着你的眼睛才能继续下去。
以上这些两种“身体摇摆示例”练习都是念动效应的实例。许多类似这样的例子都证明,如果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动作的意象上,身体就会不自觉地做出这个动作。这样的过程也可以用于催眠感应(参见17 章)。
目标对象自己对这些练习的反应通常很有意思。他知道自己并没有刻意去向前(后)倒,所以会为结果而惊讶不已。在他看来,真的是某种外来的推力迫使他向前(后)倒。事实上,这推力是他自己的肌肉在暗示对思想的影响之下产生的。这就是暗示的力量。
注意:你正在学习如何有效运用暗示的机制,对目标对象的潜意识造成影响。熟练掌握这一章介绍的三种练习方法。只有当一项练习成功之后,再开始下一项练习,因为练习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积累效应。
……
44444444444444
《潜能唤醒:深度催眠艺术与心理疗愈实践》 这是一本关于深度催眠艺术及其在心理疗愈领域应用的综合性指南。它将引导读者深入探索催眠的奥秘,理解其背后深厚的心理学原理,并掌握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催眠技术,以期唤醒个体潜能,促进身心和谐,实现更深层次的自我成长。本书内容严谨、逻辑清晰,旨在为对催眠术感兴趣的初学者和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心理咨询师、治疗师提供一条系统化的学习路径。 第一章:催眠的本质与历史溯源 本章将首先界定催眠的核心概念,区分催眠与睡眠、恍惚、甚至巫术等概念的不同。我们将深入剖析催眠状态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探讨意识的不同层面,以及催眠如何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被引入和利用。 我们将追溯催眠术悠久的历史,从古代的仪式性治疗,到18世纪梅斯梅的动物磁气疗法,再到19世纪的歇斯底里症研究,以及20世纪初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催眠应用。了解催眠历史的演变,有助于我们理解催眠术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科学性与神秘性之间的拉扯。我们将着重介绍催眠术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里程碑式事件,例如: 弗朗茨·安东·梅斯梅(Franz Anton Mesmer):尽管其“动物磁气”理论已被现代科学所否定,但梅斯梅的工作却是催眠术发展的开端,他引入了“催眠”这一概念,并初步探索了暗示的力量。 詹姆斯·布雷德(James Braid):这位苏格兰医生首次使用“催眠”(Hypnosis)一词,并提出了“单点凝视法”,将催眠与神经科学研究联系起来,为其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作为“现代神经病学之父”,沙可通过对歇斯底里症患者的催眠研究,进一步确立了催眠在医学领域的地位,并影响了后来的精神分析学派。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早期,弗洛伊德曾广泛使用催眠术来治疗心理疾病,并将其作为探索潜意识的重要工具。尽管他后来转向自由联想,但催眠在他早期理论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米尔顿·埃里克森(Milton H. Erickson):20世纪最伟大的催眠治疗师之一,埃里克森以其非指示性、间接性催眠技巧而闻名,他的工作极大地拓展了催眠的应用范围,并在“埃里克森催眠”流派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本章还将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催眠术的类似实践,例如某些东方医学中的冥想和气功,以及宗教仪式中的“通神状态”,从而展现催眠术跨越时空的普适性与独特性。 第二章:催眠的心理学基础 要理解催眠,就必须掌握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本章将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意识与潜意识:我们将详细阐述意识的结构,包括显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催眠的核心在于如何绕过显意识的批判性因素,直接与潜意识进行沟通。我们将讨论潜意识的运作机制,例如其储存的记忆、信念、情感模式以及自动化反应。 暗示与接受性:暗示是催眠的核心工具。本章将详细解析暗示的心理机制,包括暗示的类型(直接暗示、间接暗示、隐喻性暗示)、暗示的有效性因素(信任、权威、重复、情感色彩)以及个体对暗示的接受性差异。我们将探讨为何某些人在催眠状态下更容易接受暗示,而另一些人则相对抵抗。 想象力与意象:想象力在催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引入催眠状态的通道,更是进行心理重塑和疗愈的载体。本章将讨论如何运用生动、具象的意象来引导被催眠者的体验,从而激发其内在的资源和潜能。 信念系统与认知失调:个体的信念系统深刻影响着其对现实的认知和行为。催眠可以帮助识别并改变固有的、限制性的信念,从而打破负面的行为模式。本章将探讨催眠如何引发认知失调,并通过引入新的信念来促进积极的转变。 依恋理论与安全感:在催眠关系中,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至关重要。本章将从依恋理论的角度出发,阐释建立安全依恋关系对催眠过程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专业的态度和技巧来构建这种信任。 第三章:催眠诱导与深化技巧 本章是本书的操作性核心,将详细介绍各种实用的催眠诱导方法和深化技巧。我们将循序渐进地讲解,确保读者能够掌握每一种技巧的要领和应用场景。 催眠准备与环境设置:在开始催眠前,充分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本章将指导读者如何评估被催眠者的状态,如何建立一个安全、舒适、宁静的催眠环境,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沟通,建立信任和期望。 经典的催眠诱导法: 凝视法(Eye Fixation):从最基础的单点凝视法开始,逐步讲解如何通过引导被催眠者的注意力,使其进入放松状态。 渐进式肌肉放松法(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通过系统性地收紧和放松身体的各个肌群,帮助被催眠者达到深度放松。 数数法(Counting):利用数字的递减或递增,引导被催眠者的意识逐渐沉入放松状态。 意象引导法(Imagery Induction):创造生动、平和的意象场景(如宁静的湖边、温暖的海滩),让被催眠者沉浸其中,从而达到催眠状态。 现代创新的催眠诱导法: 快速催眠法(Rapid Induction Techniques):在特定条件下,如何运用快速的动作和语言,瞬间进入催眠状态(例如:手臂升降法、击掌法)。 隐喻性催眠(Metaphorical Hypnosis):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寓言或比喻,巧妙地引导被催眠者进入催眠状态,并传达治疗信息。 意识流催眠(Flow State Hypnosis):借鉴心理学中的“心流”概念,通过引导被催眠者进入高度专注、沉浸的状态,实现催眠。 催眠深化技巧:一旦被催眠者进入初步的催眠状态,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使其达到更深层次的体验。本章将介绍: 楼梯下降法:想象自己正一步步走下楼梯,每走一步都感觉更放松、更沉入。 电梯下降法:通过想象电梯下降的过程,将放松感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手指粘连法:通过暗示手指的粘连感,来测试并加深催眠深度。 视觉化深化:运用更具想象力的场景,例如潜入海底、飞越山川,来进一步深化催眠状态。 催眠评估与迹象:如何准确判断被催眠者是否进入催眠状态?本章将讲解催眠的客观迹象(如眼睑下垂、肌肉松弛、面部表情变化)和主观感受(如身体沉重感、思维迟缓),以及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来评估催眠深度。 第四章:催眠在心理疗愈中的应用 催眠术并非仅仅是一种状态的诱导,它更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疗愈工具。本章将重点探讨催眠在解决各种心理问题中的具体应用。 缓解压力与焦虑:通过催眠,引导被催眠者学习深度放松技巧,重塑对压力的认知,增强应对能力,从而有效缓解日常压力和各类焦虑症状(如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惊恐发作)。 处理创伤与恐惧症:针对特定的创伤经历和恐惧症(如恐高症、社交恐惧、特定物品恐惧),催眠可以安全地重访相关记忆,进行情绪疏导和认知重构,帮助被催眠者放下过去的包袱。 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失眠患者,催眠可以帮助放松身心,排除干扰思维,建立积极的睡眠联想,从而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提升自信与自尊:通过植入积极的自我肯定性暗示,重塑负面的自我认知,催眠能够帮助被催眠者建立更健康的自我形象,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戒除不良习惯:催眠在帮助戒除烟瘾、酒瘾、赌瘾等不良习惯方面展现出显著效果。通过深入潜意识,改变对这些习惯的渴望和联想,并建立新的、健康的替代行为。 疼痛管理:在医学上,催眠已被证明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例如纤维肌痛、癌症疼痛等。通过改变对疼痛的感知,以及调动身体的自然愈合能力。 潜能开发与目标达成:催眠不仅用于解决问题,更能帮助个体激发内在潜能。本章将探讨如何运用催眠来增强学习能力、提升运动表现、激发创造力,并更有效地实现个人目标。 第五章:催眠治疗师的伦理与实践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催眠实践者,理解并遵守伦理规范至关重要。本章将涵盖: 催眠师的专业素养:强调耐心、同理心、非评判性态度、以及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建立健康的催眠关系:如何处理权力动态,确保被催眠者的安全和福祉。 知情同意原则:详细说明在催眠治疗开始前,如何充分告知被催眠者关于催眠的性质、过程、潜在益处和风险。 保密原则:严格遵守被催眠者的隐私,未经允许不得泄露任何治疗信息。 避免过度承诺与误导:不夸大催眠的效果,不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 识别与处理催眠中的困难:例如被催眠者的抗拒、催眠无效、或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对策略。 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鼓励催眠实践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巧,并参与专业培训和督导。 第六章:进阶催眠技巧与未来展望 在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实践后,本章将进一步拓展读者的视野,介绍一些进阶的催眠技巧,并展望催眠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埃里克森催眠进阶:深入探讨埃里克森的间接性暗示、故事疗法、以及如何运用“反模式”来引导改变。 自我催眠:引导读者掌握自我催眠的方法,使其能够独立运用催眠技术来管理自我状态、缓解压力、提升表现。 群体催眠:探讨在团体环境中运用催眠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例如在工作坊、培训等场合。 催眠与新兴技术结合:例如将催眠与神经反馈、虚拟现实(VR)等技术结合,探索更具创新性的疗愈模式。 催眠在教育、商业等领域的应用:除了心理疗愈,催眠在提升学习效率、改善沟通技巧、激发团队合作等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书的宗旨在于通过系统化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催眠的科学原理,熟练掌握催眠的艺术,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促进个人成长、提升心理健康、以及实现更美好的生活。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将不仅仅是催眠技术的掌握者,更是潜能唤醒者,是自我疗愈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