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从《封神演义》可以联想到,有史以来,武学就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必修之术,遗憾的是没有文字记载。到宋朝虽有《武穆遗书》,只有理论,而无拳谱;明朝虽有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只有厮杀战术,而没有上升到文化层次;到清末,尚见《太极拳论》,但也没有文字的学练拳谱。到民初,孙禄堂承前启后,出版了《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八卦剑学》和《拳意述真》五部拳学著作。既有拳谱可照图学练,又有拳学理论和传承始末,且发现形意、八卦、太极三派理论大方向都是一致的,从而提倡“三派合一”的大武学思想,成为武学目前划时代的里程碑。并把三教文化和医学、生理、天理等知识融于武学,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具有创世纪的贡献!《孙禄堂武学思想》彰显在已出版的专著和论文中,更隐藏在生活之爱好和读书写字中。 孙玉奎 著 孙玉奎,1939年生,河北定兴人,8岁就和父亲孙雨入学拳与器械,以后多年,参与亲友和师叔、师伯等先辈聚会求教。14岁以后,曾多次获得孙存周和孙剑云两位大师指教!作者先后在曲阳和定兴交通部门任职,主管工程和养护工作,多次获省市“双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98年退休,已出版的《孙禄堂武学论语》深受武术专业人士和太极拳爱好者的欢迎,现已再版多次;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3次共收拜师弟子11人,从学者多人。作者一家上下五代人追随孙禄堂,现在家中全员练拳,可谓武术世家。这部作品简直是武学爱好者的一剂强心针,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华武术的精髓,那种对传统哲学的理解与武术实践的完美结合,读来让人茅塞顿开。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有力,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那些古老的拳谱中所蕴含的生命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内劲”的阐述,它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力量,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修炼,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书中对不同流派的比较与分析也相当到位,没有偏颇,只是客观地展示了每种风格的独特魅力和核心思想。对于那些困惑于传统武术为何越来越趋于表演化、而失去了其真正内涵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指路明灯。它提醒我们,武术的根基永远在于修身养性,而非表面的花哨动作。那种对道家思想的融会贯通,使得整本书的立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单纯的招式讲解,而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探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武学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招式,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做到极致是什么样子”。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故弄玄虚的武术书籍敬而远之,总觉得很多所谓的“大师语录”都充满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故作高深的叙述,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跟晚辈娓娓道来,没有丝毫架子。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汗水和木人桩的气息,那种久经沙场的沉淀感扑面而来。作者对实践细节的把握极其精准,比如如何调整呼吸、如何运用腰胯、如何让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协调发力,这些都是在普通教材中难以详述的要点。特别是关于“桩功”的论述,它没有停留在“站马步”这种基础层面,而是探讨了桩功如何构建起全身的支撑体系,以及如何在静止中孕育出巨大的动态潜力。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实战手册与心法口诀的结合体,它教你如何“听劲”,如何“化劲”,让人体会到真正的武术是一种无形对抗的艺术。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不自觉地应用书中所讲的平衡和重心概念,这说明其理论已经内化到了我的身体记忆中。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招式,而是以一种递进的方式,引导读者逐步深入到更高层次的理解中去。初读时,你会发现对基础功法的强调,这奠定了坚实的物理基础;随着深入,你会发现作者开始探讨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如何做到“心静自然凉”,如何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绝对的冷静和清晰的判断力。最让我震撼的是其中对“应变”的描述,它强调武术的最高境界在于“无招胜有招”,一切皆是自然流淌,没有固定的程式可循。这种对“活劲”的追求,彻底打破了我过去对套路僵化的认识。作者用历史典故和个人经历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真理。对于想要提升实战能力,但又苦于找不到有效路径的习练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教你的不是如何打赢一场架,而是如何构建一个不会轻易被击倒的、稳如泰山的自我。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武术背景知识,否则某些术语的理解可能会比较吃力。然而,对于那些已经踏入此道一段时间的人来说,这种挑战恰恰是它引人入胜的地方。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一切,用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衡量,你的练习是否真正触及到了事物的核心。书中对“气”的论述,没有采用很多玄学色彩的描述,而是努力将其与人体的生物力学和神经系统联系起来,试图用现代的视角去解读传统智慧,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古老的学问在当代环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比不同时代武术家风格的部分,那种对历史脉络的梳理,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武学发展中的得与失。这本书无疑是武学研究领域中一部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它提供的思考维度远超乎我们对一本武术书的常规期待。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读完后会产生强烈行动欲望的书籍。很多武术书籍读完之后,总会留下一种“知道但做不到”的空虚感,但这本书却有效地避免了这种情况。作者在阐述完复杂的理论后,总能及时给出非常具体、可操作的练习方法和检验标准,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领悟了。尤其是在阐述“以柔克刚”的技巧时,那种层层递进的讲解,让人体会到看似软弱的外表下蕴藏着的巨大韧性。书中对“劲力转换”的剖析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精细程度,如何从脚底蓄力到手指尖释放,中间每一个关节的配合,都被描述得清晰无比,仿佛作者本人就在身旁手把手地指导。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学会多少招式,而在于它能让你真正理解“武”的本质——即是一种动态的、适应性极强的生命力的展现。对于所有渴望从“招式匠人”蜕变为“意境大师”的武者而言,它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珍宝,值得反复研读,常读常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