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爱的博弈 | 作者 | John Gottman |
| 定价 | 49.90元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3058653 | 出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2k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20世纪*影响力的心理大师、美国“婚姻教皇”约翰戈特曼密关系四部曲之三,美国13年,让婚姻持久保鲜的人际关系。 揭示关于爱的谜团:该如何定义爱情?为何有的爱情持久,有的早逝?该如何建立信任、避免不忠与背叛?用科学的答案教你把握爱情的来龙去脉,识别暗示爱情冷却的蛛丝马迹, 修复被生活磨损褪色的关系,让一段感情重新焕发活力。 源自实验室中对近700对伴侣所做的科学研究,收录了开创性的理论、大量丰富翔实的案例和测试题,介绍了在婚姻与爱情中如何衡量信任、应对背叛。 适用于已婚、恋爱中的人士及希望提人际交往技能的人群。 |
| 作者简介 | |
约翰·戈特曼 娜恩·西尔弗 |
| 目录 | |
前言 爱的毒药与解药 01信任困境:信任还是不信任? 02三个盒子的选择:密关系的情绪收藏 03欺的迷雾:从可能到事实的出轨路线图 04男人与性:与性背叛有关 05背叛的10种方式:从精神出轨到消极对比 06情绪协调:信任与和谐的基石 07集体独白的困局:实现密对话的艺术 08滑动门时刻的博弈:向伴侣靠近 09戈特曼-拉波波特蓝图:让冲突讨论富有建设性 10出轨概率:出轨的预测及修复 11距离与美的谬误:婚姻中的性爱地图 12“我们”和“我”:应该放手的时刻 13零和婚姻的救赎:重新学习信任 14真爱矩阵:你是否拥有值得信任的真爱 附录1 密对话的4 个补充技能 |
| 编辑 | |
| 华盛顿大学教授约翰·戈特曼博士被誉为“婚姻教皇”,在美国被视为与罗杰斯和荣格齐名的人际关系大师。从1986年起,他在位于西雅图的婚姻与家庭研究所——“爱情实验室”——中对700对伴侣进行了长期的观察研究并建立起一座数据库,**次将博弈论用在赢得爱情的领域,让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爱情变得不再扑朔迷离。 大量观察数据让爱的测量不再是个难题,事实上,确实有方法可以通过数学的方式计算出伴侣间信任或背叛的程度。本书提出了信任标尺与未来出轨率的评估方法,探讨了如何理解和背叛,弥补不忠的恶果。 本书收录了大量具体可行的自我测试,书中介绍的方法经过实验证明并切实可行,不仅适用于婚恋关系,对一般的人际交往也有所助益。 湛庐文化出品。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不是那种柔和的、抚慰人心的“心灵鸡汤”,而更像是一剂猛烈的精神振荡剂,读起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甚至带着一丝紧张感。作者似乎对语言的精确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总能找到那个最能概括复杂情绪的词汇,使原本模糊不清的感觉突然变得清晰锐利。我特别喜欢它探讨“背叛”的章节,没有停留在简单的道德谴责层面,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系统性的“规则破坏”行为,分析了破坏规则者获得的短期利益和必须付出的长期代价。这种非情感化的处理方式,反而让人更能客观地去评估关系中的风险。它鼓励读者去建立更具韧性的自我,而不是将幸福感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上。整本书的行文充满了张力,像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智力交锋,让人欲罢不能,读完后会忍不住向周围的人推荐,但同时又担心他们无法理解这种深刻的、略显“反浪漫”的洞察力。
评分这是一部关于“清醒”的著作。它将人际关系中的所有美好滤镜都无情地摘除,只留下最原始、最核心的利益交换、需求满足与自我保护机制。我以前总是倾向于相信人性本善,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爱与承诺的背后,潜藏着多少精妙的算计和不自觉的防御机制。作者对“信任的重建”过程的描述尤其细致入微,它不是一个简单的道歉或原谅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漫长、痛苦、需要双方都付出巨大成本的“系统重置”过程。这本书的排版和结构也很有意思,每一章的标题都像是对一个古老哲学命题的现代阐释。它没有给出保证幸福的秘方,但它提供了一套极其强大的“风险评估模型”,让你在进入任何一段深度关系之前,都能看到那些别人选择性忽略的暗礁。对于那些受过情感创伤,渴望建立真正稳固、基于现实而非幻想的关系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黑暗中的一盏强光灯。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高明,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理论阐述,而是巧妙地穿插了大量令人拍案叫绝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取材广泛,从古代神话的悲剧到现代都市的婚恋浮沉,无一不精准地印证了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我常常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代入感,仿佛书中的人物就是我身边的人,或者就是曾经的我。尤其是关于“情感依赖与独立边界”的那几个章节,作者以一种近乎无情却又充满悲悯的笔触,描绘了过度依赖如何一步步侵蚀个体的自由意志,以及如何为日后的痛苦埋下伏笔。它没有贩卖廉价的励志口号,反而直指人性中最难堪、最不愿承认的部分——我们都渴望被爱,但这份渴望常常异化成控制欲或被虐倾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直面这些不舒服的真相,从而寻找真正的平衡点。那种阅读体验是震撼的,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温情面纱,展现出关系结构背后的冰冷逻辑。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论述逻辑缜密到近乎令人感到一丝寒意。它似乎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道德评判标准,转而用一种高度结构化的、近乎社会学研究的眼光来解构“亲密关系”这一概念。作者对“承诺”的定义尤其令人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的颂歌,而是一种基于理性权衡和潜在风险评估的结果。书中对“信息不对称”在情感互动中的作用分析得尤为到位,一旦一方掌握了更多关于另一方的需求、弱点或外部选择的信息,博弈的天平就会瞬间倾斜,这在职场谈判中常见,但被如此清晰地移植到私人关系中,确实发人深省。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研究一份复杂的战略蓝图,而不是在读一本情感指南。它的语言带着一种学者的严谨,很少使用感性的修饰词,每一个论断都像是经过了严格的数学验证。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逻辑体系,你会发现它对理解人类互动模式的解释力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心理学的教科书,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际关系中的权力动态和情感操控的微妙之处。作者似乎拥有洞察人心的天赋,能够精准地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对话和亲密互动背后的真实意图。我尤其欣赏它对“角色扮演”现象的论述,现实生活中我们扮演的伴侣、朋友甚至同事的角色,往往都带着某种程度的表演性,而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卸下面具后的脆弱与算计。它不是提供简单的“三步走”解决方案,而是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对他人的期待,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自我反思。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待以往的争执和误解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不再是简单地归咎于对方的“坏”,而是开始理解那背后复杂的动机和需求冲突。对于那些渴望在复杂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但又不想迷失自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视角和工具。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冷静而略带批判性的,充满了对人性局限性的深刻理解,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被抽丝剥茧的酣畅淋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