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藻集·小園集:朱英誕詩集》是詩人朱英誕先生最早所著兩部詩集《仙藻集》與《小園集》之合輯。朱先生為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北平現代主義」之重要詩人,其詩為廢名贊作「在新詩當中他等於南宋的詞」。《仙藻集》曾以《無題之秋》為名印行,《小園集》雖已編好,但因戰亂未能印行。《仙藻集·小園集:朱英誕詩集》選用朱英誕文革時期之自訂本,並對照三十年代文本,予以校勘與說明。一方面鉤沉史跡,再現三十年代中國新詩之前衛詩風,另一方面亦披露文革間中國大陸「地下寫作」之真面貌。
朱英誕,(1913-1983),1928年開始新詩創作,為詩人兼古典文學研究者林庚之弟子,與詩人廢名、沈啟無等亦相往來。二十世紀四○年代初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曾印行詩集《無題之秋》(1935年)。其遺著經後人整理,陸續出版有《冬葉冬花集》(1994年)、《新詩講稿》(2008年)等書。
編訂說明∕陳均
仙藻集
序∕林庚
曉角
紅日
野望
雪
望海樓
海的夢(一)
海的夢(二)
花間
燈
室思(曾用名《冬室》)
暗香
沉思(想像——贈林庚)
苦吟
枯樹
偶語
二月
春天的狂風
無言
春及
海(一)
海(二)
夜(一)
夜(二)
夏之午後
枯思
枕上作(畫)
少年行
落花
深巷
跋
附錄9首
冬藏(一)
冬藏(二)
靜水
風
傘
無題
過客
陽光(一)
陽光(二)
小園集
《小園集》序∕廢 名
《小園集》序∕朱英誕
暮
行避蟲蟻
玉簪
落葉的城
談夕
飯後
說夢
草
小黃河擺渡
大雨
雨後
石像
月夜
夢破
寫於高樓上的詩
墓園
無題
春泥
守望
新晴
青春之歌
海天私語
原野
秋心
元夜
夜之寶藏
夜
飛英散葉
追念早逝的母親
蜂
郵亭
黃葉
西沽村辰
雨前
傘
塞上
塞下
花
跫音
知更
獨琴
歸宿
長天小影
偶然
秋天的沉默
雨中花
窗
撈澡船
無愁
懷疑
大雨
遊子界說
白日
風景
遊喚
落葉樹
暮色
寒冷
歸
散文詩
十六夜
跋(1965年)
【附錄一】朱英誕隨筆輯佚
詩之有用論
詩與欣賞及其他
《無題之秋》自跋
談韻律詩
一場小喜劇
談象徵詩
春雨齋集
序文兩篇
苦雨齋中
吳宓小識
讀《災難的歲月》
T·S·Eliot詩論拾零
《星月集》新序
記青榆
小序
什麼是詩?
冬述--跋《仙藻集》
秋述——紀念寫詩四十年
跋廢名先生所作序論
美人之遲暮--紀念五四和唐俟
我所理解的「自由」
重新想到謝眺的詩
冬述——《春知集》代序
《仙藻集》題記
《春草集》後序
略記幾項微末的事
我的詩的故鄉——《春知集》後序
海淀--代序
冬曦——俞平伯小識
我對現代詩的感受
我寫第一首詩的緣起
【附錄二】關於朱英誕
林庚同朱英誕的新詩(廢名)
少年時代的朱英誕(何炳棣)
關於詩人朱英誕(陳萃芬 口述 陳均撰寫)
朱英誕瑣記(陳均)
重見淹沒的輝煌(向明)
校訂後記∕陳均
寫在《仙藻集·小園集》書後∕朱紋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疏朗有致”。没有太多矫饰的辞藻堆砌,作者似乎更倾向于用最简洁、最贴切的语言勾勒出最丰富的画面。这对于当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因为它打破了传统古诗词的高高在上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留意了诗中对“水”的描写,时而写溪涧潺潺,时而写湖面微澜,甚至连雨滴打在荷叶上的声响,都被捕捉得活灵活现。这种对自然界元素的精确描摹,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极强,读者几乎可以“听见”和“看见”诗中所描绘的一切。这种清澈透明的文风,让人联想到初春的空气,清新而富有生机。它仿佛在告诉我,美好的事物并不需要华丽的外衣,质朴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美学。
评分读完这本诗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其中展现出的那种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与接纳。它不像某些抒情诗那样沉溺于无病呻吟或无谓的感伤,而是有一种历经世事后的通透与豁达。诗歌的节奏感极强,有的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将一种宏大的天地情怀娓娓道来;而有的则像是旧日唱本中的婉转小调,音韵和谐,情感层层递进,让人忍不住想要轻声诵读。尤其是一些描写四季更迭的篇章,那种对季节交替的细腻观察,远超一般文人墨客的笔法。它不仅仅记录了景物的变化,更融入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抓住永恒的瞬间。这种深沉而不张扬的思辨,让整部作品的厚度骤然增加,不再是简单的风花雪月,而上升到了对存在意义的追问。这让我在合上书本时,心中留下了一种被温柔开导后的释然。
评分整部诗集读下来,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经历了一场精致的园林漫步。每首诗都是一处精心布置的景观,或是一棵姿态优美的古树,或是一方玲珑的假山。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节奏感,能够娴熟地驾驭不同的题材和情绪。有一组写景的诗篇,将时间感处理得极其巧妙,从清晨的薄雾到黄昏的暮霭,再到夜半的虫鸣,场景转换自然流畅,仿佛是一个连续的电影镜头。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力,使得诗歌的整体结构非常完整且富有张力。我很少在诗集中读到如此完整的“时间轴”的叙事,它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让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欣赏到单个诗句的美,更能体会到整部作品在时间维度上所构建的宏大意境。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审美的高峰体验。
评分这本诗集,初拿到手,就有一种被时光温柔轻抚的错觉。装帧古朴雅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清逸之气,仿佛能闻到墨香中夹杂着江南小园里拂过的微风。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小园”这一意象的独特描摹。并非那种刻意雕琢、富丽堂皇的园林叙事,而是着重于光影、声音和气味这些转瞬即逝的微妙体验。比如,写到午后阳光穿过竹林,在青石板上拉出斑驳陆离的影子,那份静谧与安详,读来让人心神俱宁,仿佛自己也蜷缩在那个角落,享受着片刻的清欢。这种对日常细节的敏锐捕捉,使得诗歌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却又脱俗不凡。诗中的用词遣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考究,每一个动词、形容词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精准地嵌入了情感的脉络之中,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它不是那种需要反复研读才能领会深意的晦涩作品,而是可以直接触动心灵的真诚倾诉,读完后,我仿佛在心中也建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清幽小院。
评分这部诗集的魅力,在于它成功地在古典的格律与现代的审美之间找到了一个绝妙的平衡点。我能从中感受到深厚的传统文学功底,比如对韵脚的掌控,对对仗的运用,都显示出作者扎实的学养。然而,其表达的主题和情感的投射,却又是非常贴合当下生活的。它处理的那些关于乡愁、关于友谊、关于个人理想与现实落差的主题,是任何时代的人都能产生共鸣的。特别是其中几首描写友人的篇章,那种含蓄而深厚的兄弟情谊,没有直白的热泪盈眶,却在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却回味悠长”的韵味。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与一位智者、一位老友的深夜对谈,平心静气,却又受益匪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