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崔玉涛 著作 定 价:32 出 版 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01日 页 数:134 装 帧:平装 ISBN:9787506076883 在婉拒了十几家出版社的图书策划方案之后,本着“不做育儿百科,不做空洞理论”的原则,崔玉涛医生同意了这套“图解育儿”系列书,既是为了给妈妈们*舒服的用户体验,也是想把育儿的方法讲的通俗易通,让新手父母真正能够看书育儿。
在长达25年的行医经验中,崔玉涛医生很少给孩子开出抗生素药物,普通药物也是尽量少开甚至不开,妈妈们因为几乎都是没有任何经验,所以认为育儿是件庞杂的事情,但是做好那些核心的事情掌握那些核心的道理都足够了,剩下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崔玉涛医生是一个极其和有条理的人,经过他本人数次的等
●孩子生病意味着什么
●如何看待疾病
●家长应该做的事:准确地提供病史
●医生应该做的事:准确判断和有效治疗
●家庭成员对待孩子疾病要有良好的心态
●●第二章如何向医生提供病史
●家长说的话医生听不懂
●描述病情要做到简洁、准确
●少用虚词、多用数据,数量化描述
●及时记录、理顺病程,书面化表达
●少带情绪、保持冷静,客观地叙述
●看病要携带病例与药物说明书
●描述疾病的自然变化和服药后的变化
●关注并描述孩子的一般状况
●●第三章如何理解医生的治疗
●询问病史与查体化验
●从初步诊断到确定诊断需要时间
●制定正确的治疗发案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册《崔玉涛图解家庭育儿》的主题是直面小儿就医误区。
很多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和医生总是交流不好。“孩子一直咳嗽”“孩子总是发烧”“孩子吃了头孢”……家长在尽力地和医生交流,可是这些话往往不能作为医生诊断的依据。
本书让家长了解以下内容:带孩子看病需要携带什么;为了让医生在*短的时间内了解孩子的情况,应该如何向医生提供孩子的病史;如何理解医生的查体化验与治疗方案;用大剂量的药让孩子用*快的速度恢复健康好不好;是不是生病后到医院越早,诊断就越快;新药是不是一定比旧药好;频繁换医院有什么害处;别人家给的建议要不要听取…… 崔玉涛 著作 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天津和睦家医院首席儿科医生。1986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先后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和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要从事新生儿急救、婴儿生长发育监测、早期婴儿问题的干预和疾病的治疗等工作,对新生儿及婴幼儿医学领域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近十年来,每年应邀参加美国儿科学会(AAP),欧洲儿科胃肠、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亚洲儿科大会,美国过敏、免疫、哮喘学会,世界过敏学会等靠前医学大会。
在二十五年的工作实践中先后参加过《实用儿科急诊医学》、《儿科诊疗常规》、《体液平衡》、《临床儿科学》等专业书籍的编撰,等 很多家长带孩子来医院看病,和医生总是交流不好。“孩子老咳嗽”“孩子老发烧”“孩子老不好好吃饭”“老睡不好觉”……如果大家是医生的话,应该怎么理解这个“老”字,每周几次?每天几次?每个人对于这个词的理解都不一样,作为医生来说,没有标准衡量。
还有的家长来了医院以后特别急,“孩子发烧,简直烫手。”烫手是个什么概念?每个人感觉到烫手的温度都不一样。接下来问,吃药了吗?吃了什么药?家长回答,吃了,吃了白色的或者吃了红色的,吃了头孢。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是一个病人,我向家长这样叙述,大家能给我提供什么信息?白色药片、红色药片太多太多了,还有头孢,至少20种以上的药物名称里都有“头孢”两个字。
你给孩子吃的到底是哪一种?吃了一片,还是吃了一袋?等
《宝宝健康成长必修课:新手爸妈的疾病应对指南》 前言 每一个新手父母都怀揣着对孩子满满的爱,希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然而,面对孩子生病时的手足无措,或是对各种育儿信息的真假难辨,常常让父母们陷入焦虑。孩子的一声啼哭,一个喷嚏,都可能牵动着父母的心弦。我们渴望找到最科学、最可靠的育儿知识,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百科,更不是对疾病症状的罗列。它是一份写给新手父母的“定心丸”,一份应对孩子常见疾病的“作战指南”。我们深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疾病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冷静的头脑,去理解和应对它们。本书旨在帮助父母们建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科学的疾病认知,区分正常生理现象与疾病信号,从而在孩子生病时,能够做出最恰当的判断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恐慌,更不会陷入盲目就医的误区,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最坚实的后盾。 第一章:认识孩子,理解他们的“信号”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身体和行为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号”。作为父母,我们的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解读”这些信号。 宝宝的正常生理表现: 很多时候,父母们会因为孩子的一些看似“异常”的行为而紧张,比如睡觉时的小哼唧、偶尔的溢奶、偶尔的便秘或腹泻。本书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一些正常生理现象,帮助您区分哪些是成长的必经阶段,哪些需要引起重视。例如,新生儿的“点头反射”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原始反射,并非孩子不舒服;婴儿期的“腹泻”,如果精神状态良好,没有脱水迹象,很可能只是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理解这些,能让您少走很多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识别疾病的早期迹象: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当孩子的某些信号发生变化时,可能预示着疾病的发生。本书将聚焦于一些最常见、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早期迹象,如精神状态的改变(异常烦躁、精神萎靡)、食欲的明显变化(拒奶、不吃辅食)、体温的异常波动、呼吸频率的改变、排尿排便习惯的突然改变等。我们将通过生动的图例和案例,教您如何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而不是仅仅盯着某个孤立的症状。 体温的科学测量与解读: 体温是衡量孩子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烧时会惊慌失措,甚至用不准确的方法测量体温。本书将详细讲解不同年龄段孩子测量体温的最佳方式(如耳温、腋下温度、肛温等),并科学解读不同体温数值的意义。我们将明确区分“低烧”、“中烧”、“高烧”的标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就医,什么情况下可以居家观察和处理。 第二章:常见疾病,科学认知与居家应对 本章将聚焦于宝宝成长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几种常见疾病,并提供科学的认知和居家应对策略。 感冒与咳嗽: 感冒和咳嗽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许多父母一听到咳嗽就认为孩子得了严重的肺炎,急于使用抗生素。本书将详细解释感冒的病因(主要为病毒感染),区分普通感冒与流感,并强调抗生素对病毒性感冒无效。我们将指导您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咳嗽性质(干咳、湿咳)、痰液颜色、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发烧)来判断病情的轻重。同时,提供安全有效的居家护理方法,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补充水分、利用加湿器缓解咳嗽、以及在医生指导下如何选择安全的止咳化痰药物。 腹泻与呕吐: 腹泻和呕吐同样是让父母头疼的问题。本书将分析引起宝宝腹泻和呕吐的常见原因,包括感染性腹泻、喂养不当、过敏等。重点在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出现脱水迹象,并提供家庭补液的原则和方法。我们将指导您如何通过观察大便的性状(次数、稀稠度、颜色、是否带血)、呕吐物的性状来评估病情。同时,强调在腹泻呕吐期间,饮食的调整原则,避免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 发烧: 孩子发烧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自然反应,但如何正确处理发烧,却是许多父母的难题。本书将详细介绍发烧的原因,如何科学测量体温,以及不同体温下的处理原则。我们将着重讲解退烧药的使用时机、剂量计算、以及退烧药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强调,在孩子发烧的同时,需要关注的是孩子的精神状态、呼吸情况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症,而不是仅仅纠结于体温数字。 皮疹: 宝宝身上出现各种各样的皮疹,让父母们担心不已。本书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儿皮疹,如湿疹、尿布疹、痱子、以及一些病毒感染引起的皮疹。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父母们初步识别不同类型皮疹的特点,了解其形成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居家护理建议。例如,如何缓解湿疹的瘙痒,如何预防和治疗尿布疹,以及如何区分需要就医的严重皮疹。 第三章:科学就医,不被“误区”牵着鼻子走 “就医”是孩子生病时绕不开的话题,但错误的就医观念和做法,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耽误病情,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什么时候需要立即就医? 并非所有的不适都需要立刻跑医院。本书将清晰地列出一些需要立即就医的“警报信号”,例如:持续高烧不退(尤其伴有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脸色苍白或发青、剧烈呕吐、腹部剧痛、出现惊厥、严重的皮疹伴有其他全身症状等。掌握这些关键信息,可以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做出判断,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 去医院看病,不仅仅是把孩子交给医生,而是与医生共同为孩子的健康负责。本书将指导您如何在就医前,梳理好孩子的病情信息,包括症状的出现时间、发展过程、持续时间、是否有诱因、以及您在家已经采取的措施。学会清晰、准确地向医生描述病情,将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同时,本书也将教您如何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理解医生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 警惕过度治疗与滥用药物: 很多父母出于对孩子的爱,容易陷入过度治疗的误区,例如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或者过度依赖输液。本书将详细解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原则,强调其只能针对细菌感染,对病毒感染无效。同时,将讨论输液的适应症,以及居家护理和口服药物在很多情况下同样有效,甚至更为安全。我们将鼓励家长理性看待输液,避免不必要的“点滴恐慌”。 如何选择合适的医疗机构? 面对众多的医院和门诊,如何为孩子选择最合适的医疗机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书将为您分析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如社区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如何根据孩子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就诊科室。 第四章:家长的心态调整与日常保健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科学养育和积极心态。 管理焦虑,拥抱科学: 育儿路上,焦虑是常态,但科学的知识是驱散焦虑的最好武器。本书将鼓励父母们保持平和的心态,相信科学的力量,避免被网络上的谣言和不实信息所困扰。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多参考权威的育儿书籍、官方指南和专业医生的建议。 积极的家庭保健习惯: 疾病的预防远胜于治疗。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简单易行的家庭保健建议,如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如何进行均衡的营养搭配、如何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何进行适度的运动等。这些日常的保健措施,是构筑孩子健康免疫力的基石。 建立信任,共同成长: 育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本书旨在成为您育儿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您建立对孩子健康的信心,理性面对疾病,科学应对挑战。我们相信,当父母能够以科学、平和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时,孩子一定能够更加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结语 孩子的健康,是每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愿本书能够成为您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您指引方向,为您提供力量,帮助您少走弯路,避免误区,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最可靠的守护者。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科学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