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瞭解中國近代中央地方各級行政機構組織法的基本讀物,全書曆史階段劃分明晰,中央、省、縣、市四級建製構建清晰、分述得當,使用資料多為官方正式頒布的法律法規、文獻資料,*威、充分、詳實,是不可多得的行政法著述。
《民國政製史》上、下冊,甄選民國政府自1911至1936年的官書公報報章雜誌,分門彆類精細梳理各時期政府組織製度,上冊為中央政府,下冊為省製與縣製。全書將民國分為臨時政府時期、臨時約法時期、新約法時期、法統爭執時期、法統放棄時期、初期之國民政府時期、近來之國民政府時期等七個時期,就各時期民國政府各級政府機關組織配置,法定職權與法定職責一一條分縷析,詳加考訂,資料詳實,著述嚴謹。
上冊中央政府部分。梳理瞭臨時政府時的大總統、參議院及行政各部;臨時約法時的大總統、參議院、國務院、行政各部、文官製度、審計製度、國會、司法製度;新約法時的大總統選舉法、總統府、各部官製、參政院、立法院,審計院、平政院與行政訴訟、文官考試製度、預算製度等;法統爭執時的北京政府、南方政府、賄選憲法等;法統放棄時的臨時執政政府、法製院、參政院、善後會議、軍事善後委員會、財政善後委員會、北京軍政府等;初期之國民政府時的黨治、政府組織法、國民政府、行政各部會局、軍事機關、立法權及法製機關、司法權及司法機關、監察權及監察機關、直轄機關;近年之國民政府時的黨治及訓政、政府組織法、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直轄機關等。
下冊省製與縣製部分。省製,共分七章,分述瞭省行政機關、地方軍政機關、省議會、省臨時參議會、省司法機關、特彆區域行政機關、省縣間的行政機關。縣製,共分六章,記述瞭縣組織法規沿革、縣行政機關、縣議會及縣參議會、縣司法機關、縣之下級組織、各省縣組織概略。市製,共四章,介紹瞭市組織法規沿革、北京政府時代的市製、國民政府成立後的市製、各市組織概略。最後,附本書專傢導讀。
錢端升(1900-1990),中國著名法學傢。活躍於民國時期政治學界,其閤作著作《比較憲法》被收入商務印書館“大學叢書”,後於2010年納入“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再版。
薩師炯(1913-1973),政治學人,身前係西北師大教授。本書1944-1946年間的修訂版由薩師炯獨任。
本書其他作者,如郭登皞、楊鴻年、呂恩萊、林瓊光、馮震,均任教於中央大學法學院行政係,1949年後情況不詳。
翻開這本書,一股濃厚的學術氣息撲麵而來。我並非曆史科班齣身,但對這段風雲激蕩的中國近代史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民國時期紛繁復雜的政治格局,總覺得隔靴搔癢,缺乏係統性的理解。這本書的標題“民國政製史:中央政府”精準地擊中瞭我的痛點,我渴望瞭解的是,在那個從帝製轉型為共和的特殊時期,中央政府是如何從無到有、從混亂走嚮有序的,它經曆瞭哪些麯摺,又留下瞭哪些值得深思的經驗教訓。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冰冷的製度條文,更希望作者能通過翔實的曆史文獻和嚴謹的分析,描繪齣那個時代中央政府的實際運作圖景,包括其權力分配、部門設置、官員選拔、以及在麵對內憂外患時所做的決策過程。我相信,一本優秀的政製史著作,能夠幫助我們撥開曆史的迷霧,理解那些關鍵的曆史節點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這些製度設計對後世産生瞭怎樣的深遠影響。我已經準備好,將這本書作為我探索民國政治史的起點,帶著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步步深入其中。
評分作為一名對中國近代史充滿好奇的讀者,我一直對民國時期的政治製度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中央政府”這個概念,它意味著國傢權力的核心,是理解整個時代走嚮的關鍵。我常常在想,在那個從舊王朝崩塌到新國傢建立的過渡時期,中央政府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它的權力來源是什麼?又是如何去管理一個幅員遼闊、百廢待興的國傢的?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明瞭我的需求,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以紮實的史料為基礎,深入剖析民國中央政府在不同曆史階段的組織架構、運作模式、以及在權力博弈中的角色。我期待能夠讀到關於那些關鍵製度是如何被設計、被實踐、又被修正的論述,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化的描述。這本書厚重的篇幅也預示著其內容的豐富和深度,我希望它能為我打開一扇通往民國政治內核的大門,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那個時代復雜的政治生態。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實在令人眼前一亮,沉甸甸的質感,封麵設計古樸又不失莊重,散發著曆史的厚重感。拿到手上,就迫不及待地翻開,盡管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僅僅是目錄和前言部分,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功力。我本身對民國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就頗感興趣,尤其是它如何從帝製走嚮共和,這個轉型過程中的各種製度設計和權力博弈,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這本書的書名點齣瞭“政製史”,並且聚焦於“中央政府”,這正是我所期望的,因為它涉及到國傢機器的核心運作,是理解那個時代一切變化的基礎。從目錄來看,似乎涵蓋瞭從辛亥革命到國民政府時期,不同階段中央政府的組織架構、職能劃分、人事更迭等各個方麵,這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呈現一個清晰、係統的民國中央政府演變脈絡,而非零散的史料堆砌。我已經開始想象,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將如何沉浸其中,跟隨作者的筆觸,去探尋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政治人物,他們是如何在曆史的洪流中,一步步構建起一個全新的國傢體製。
評分我對民國史一直情有獨鍾,總覺得那個時代是中國走嚮現代化的關鍵轉摺點,充滿瞭理想與掙紮,探索與幻滅。在眾多曆史題材中,我尤其關注“政治製度”的演變,因為它直接關係到國傢如何運作,人民的命運又如何被影響。而“中央政府”,無疑是政治製度的重中之重,是國傢權力的核心所在。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係統性的視角,來梳理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的建構、發展與變化,填補我對這一領域認知的空白。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乾巴巴的製度介紹,更希望作者能通過對史實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展現齣那個時代政治人物的智慧與局限,以及製度設計背後的復雜考量。我渴望理解,在那個充滿變數的時代,中央政府是如何在內外交睏中艱難求存,又是如何在製度的探索中不斷試錯。這本書的份量也讓我感到安心,相信它會是一次充實而富有啓發性的閱讀體驗,讓我對民國政治有更透徹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曆史愛好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一直覺得,要理解一個時代的精神麵貌,就必須深入瞭解其政治運作的底層邏輯。而民國時期,恰恰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充滿劇烈變革的時期,各種政治力量的角逐、製度的探索與碰撞,構成瞭那個時代的獨特景觀。特彆是“中央政府”這個範疇,它承載著國傢意誌的形成和執行,是理解權力結構、政策齣颱、甚至社會變遷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嚴謹而又不失生動的方式,為我揭示民國中央政府在不同曆史時期所麵臨的挑戰、所采取的應對策略、以及其內部運作的復雜性。我期待的不僅僅是那些抽象的製度名稱和組織框架,更希望通過書中詳實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去體察那些在體製內運作的個體,他們的決策如何影響曆史走嚮,他們的努力又在多大程度上推動或阻礙瞭國傢的進步。這本書的厚度也預示著其內容的深度,我已準備好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認真鑽研,爭取能夠從中獲得對民國政治製度形成和演變的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