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推荐】除湿就是从根本上预防大病的发生!中央工作杰出专家、96岁国医大师继《无病到天年:调理脾胃治百病真法》后,历时五年呕心沥血之作!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作序推荐。
【编辑推荐】
★90%以上的人都曾受到湿邪的困扰,湿邪还是绝大多数慢*的罪魁祸首!预防大病,先要除湿!
★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亲自作序推荐!
★96岁老中医、中央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呕心沥血之作!毫无保留地汇集了其调脾胃祛湿邪的精华,让所有人从此学会除湿防病之法,无病到天年。
★本书为你提供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
内容介绍《无病到天年2:大病预防先除湿》是一本专门帮助现代人祛湿邪,除小病,防大病的健康书!
总是感觉睡不醒,即使睡醒之后,也常常犯困、身体沉重?大便总也不成形,稍微吃点油腻、凉物就拉肚子?吃了东西不爱消化,有时候还打嗝、泛酸?关节比天气预报还准,一到阴天下雨腿脚就痛?特别容易出现皮肤问题,爱长“痘痘”、湿疹等……
其实这些都是湿邪在作祟!96岁的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在这本书中,将会帮你通过食疗、按摩等方法来祛出湿邪,恢复健康。书中特别给出6大生活指南、33种疾病调理、54个实用小方,语言通俗易懂,关键地方更是配有图片提示,即便是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读者也能明明白白。
目录一章
湿气重是现代人的通病
1.90% 以上的现代人曾被湿邪困扰 /13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认识湿气 /15
同气相求,外湿会引动内湿 /16
现代人的病为什么那么复杂、难治 /18
2.发现体内湿气大的信号 /20
伸伸舌头,有没湿气一看便知 /20
4 个信号暴露身体湿重 /22
3. 北方人也别忽视了祛湿 /24
4. 瘦人多火,胖人多湿 /27
*二章
调好身体内环境,让湿邪无路可进
1. 筑好脾这个“水堤”,抵御泛滥的水湿 /31
2.“中年发福”其实是脾胃减弱了 /34
山楂化食散——送给脾胃虚弱者的“胃肠动力药”/36
大枣,蒸着吃才好 /37
3. 气机的交通顺畅,湿邪就不容易阻滞 /39
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的中轴 /40
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41
4.肺好,水道运行才畅通 /43
肺为娇脏,怕寒怕冷 /44
不小心受寒受凉了, 喝碗葱白生姜汤 /45
5. 肾阳充足,水湿才能动起来 /47 金匮肾气丸
补肾阳的代表方 /48
冬天一碗羊肉汤,温补肾阳 /50
*三章
如何祛湿邪——送给每个家庭的祛湿方
1. 薏苡仁是每个的除湿佳品 /55
2. 赤小豆是食物中的“除湿器”/58
3. 饭后打嗝、不消化,一片醋泡生姜 /61
4. 冬瓜治水肿,消暑湿 /64
5. 参苓白术散——流传千年的健脾祛湿良方 /66
小剂量、枣水送服更有效 /67
改善患者放化疗后的副作用 /69
6.暑天没劲、食欲差,试试三仁粥 /71
荷叶绿豆饮,炎炎夏日的解暑妙方 /72
雨水多的日子,要喝三仁粥 /74
7.藿香正气散:弘扬正气,祛除寒湿邪气 /77
藿香正气散,专治寒湿感冒 /78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软*?到底该用哪一个 /79
8.艾叶是能除寒湿的“纯阳之品”/81
不专心泡脚,就是在洗脚 /82
用温暖的艾灸,帮我们祛除寒湿 /84
*四章
湿邪走了,病就好了——自我调治常见病
1. 吃药胃疼,不吃药头疼——头痛的调理方法 /89
2. 攻克嘴唇、舌头上的“火山”—— 口腔溃疡的调理方法 /93
粗茶淡饭能安抚我们的脾胃 /94
凉拌马齿苋——体内湿热者的食疗小方 /96
3. 大多数皮肤病其实是身体在排湿——湿疹、痤疮、足癣的调理方法 /98
湿疹急性发作,可用芦荟止痒 /99
内因决定外貌 让“痘痘”失去生存空间 /101
蛇床子剂洗脚,祛湿热,治足癣 /104
4. 排出脾湿——调理腹泻的强法 /107
茯苓 + 白术,健脾止泻 /108
益脾饼——帮助孩子健壮脾胃 /109
5.湿除“便”来 清除便秘的不二法门 /112
治好慈禧便秘的“莱菔子”/113
三个食疗方,解决便秘老问题 /115
6.给肺一个干净舒服的环境 ——痰多、咳嗽的调理方法 /117
三子养亲汤——专为老人而做的祛痰饮 /118
黄痰为热,白痰为寒——二子二仁汤理气化痰 /120
爱咳嗽、不消化,喝点陈皮薏仁饮 /121
7. 人人都能睡个好觉——失眠的调理方法 /124
8. 喝口凉水都长胖?其实是脾虚湿重 肥胖的调理方法 /127
身体自有“减肥药”,五个穴位让你瘦下来 /128
养成好习惯,体重就能不反弹 /131
9. 十女九带,清爽当女人——妇科疾病的调理方法 /133
*五章
三分治病七分养,祛湿调理慢*
1. 头部清爽,心里坦荡——眩晕的调理方法 /139
2. 胃胀、胃酸、没食欲——胃病的身心调养法 /142
胃病并不难治,难的是习惯的改变 /144
想得多的人,容易得胃病 /145
熬点陈皮粥,把胃口打开 /147
3.口苦口干,可能是肝胆湿热——脂肪肝的调理方法 /149
茵陈大枣汤 肝胆湿热者的家庭方 /150
天麻可以缓解精神紧张 /153
4.让胆汁排泄通畅——胆结石的调理方法 /156
老年患者,化湿排石不宜峻攻 /157
养胆护胆的通用守则 /158
5. 痰湿阻滞,血脂血压都高—— 高血压的调理方法 /160
高血压的艾灸疗法 /162
不着急,血压就能降下来 /164
6.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要化瘀——冠心病的调理方法 /166
一阴天下雨就胸闷,多半是湿邪引起的 /167
吃是人生头等大事 冠心病患者怎么吃 /169
7.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糖尿病的调理方法 /171
得了糖尿病,怎么吃 /174
扁鹊三豆饮——辅助治消渴 /175
8. 来时如风,疼痛突然发作 痛风的调理方法 /177
9. 外面一变天,关节就遭罪 ——风湿病的调理方法 /180
兵马未动,粮先行——治风湿别忘了调脾胃 /182
关键穴位拔上一罐 /184
简单热敷法,祛除关节寒气 /186
10.腰好你才站得直——腰疼的调理方法 /188
肾着腰疼和腰椎病、肾虚腰疼的区别 /189
肾着腰疼的内服方:宣木瓜茶 /190
肾着腰疼的外敷方:*热敷包 /191
11.*是人体内乱的结果——*的保养方法 /193
你不怕癌,癌就怕你 /194
有一分胃气,便有一分生机 /195
*六章
湿气大,是你的生活方式不对
1. 不是谁都要一天 8 杯水——谈谈怎么喝水、怎么喝茶 /199
谈谈怎么喝茶 /200
一天三杯茶,养护脾胃 /203
2.说说雾霾天怎么祛湿 /205
雾霾天里的健康生活 /206
鼻子、嗓子出现不适,按摩、汤饮来帮忙 /206
3. 动能生阳,阳气来了,湿邪就走了 /209
起床后干洗脸 /210
练练八段锦 /211
晚上散散步 /225
4.不生气,病就好了一半 /226
为了不生气,多听中国传统音乐 /228
哼唱六字诀,有个好心情 /230
5. 不懂吃药,小心吃出湿邪 /231
6. 又闷又热的夏季,怎么过更舒服 /234
后记 /239
作者简介路志正教授,字子端,号行健,河北藁城人,生于1920年12月21日。中央工作杰出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全国政协*六、七、八届委员,参事,博士后导师,并荣获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杏林耕耘70余年,如今96岁高龄,仍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原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赞他“不用扬鞭自奋蹄”,高尚情可见一斑。
近几十年,潜心于湿病的著述,提出“湿邪不独南方,北方亦多湿病”“百病皆由湿作祟”的新论点,并主编我国*部中医湿病专著——《中医湿病证治学》。
精彩书摘经常摩摩腹——调理人体气机的升降
中医认为“腹宜常摩”,我在每天饭后都会进行摩腹。腹部在我们人体的中央,它的位置和郑州在我国交通上的位置很像,都属于枢纽。枢纽一定是个动态的,可以连接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从交通上来看,郑州的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正中央,可以沟通南北东西,并且还是我国现在*的双十字铁路中心。如果把气机的运行看作一条条的交通线路,那腹部其实相当于人体气机的交通枢纽,通过对腹部的按摩,可以帮助人体的气机达到动态的平衡。
腹部要怎么按摩呢?有人说只能顺时针进行,如果逆时针揉,肠子就会打结。其实并不是这样,气机有升有降,左边是降,所以顺时针按摩可以帮助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右边是升,所以逆时针按摩,可以帮助止泻。不过,如果只是自我,摩腹时既要顺时针揉,也要逆时针揉,而且动作要慢,力度适中。
摩腹法
【方法】以肚脐为中心,右手压住左手,螺旋式逐渐扩大,再螺旋式回到肚脐。换手以同样的手法逆时针按摩。
【时间】饭后1.5个小时。
【功效】调理气机升降,促进胃肠蠕动。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的时候就忍不住赞叹。硬壳精装,封面材质手感温润,光影下泛着低调而高级的光泽,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觉得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宝贝。特别是那烫金的书名,字体选择的很有品味,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简约。内页纸张选用了偏象牙白的哑光纸,阅读起来眼睛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有那种刺目的疲劳感。印刷的清晰度无可挑剔,即便是最小的标点符号也纤毫毕现,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书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细节。装订也非常结实,书脊的处理平整有力,完全不用担心翻阅几次就会散架。而且,这次的版本在细节之处的处理尤其到位,比如扉页上的那句引言,字体大小和留白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排版示范,让人在正式阅读之前就已心生敬意。如果说内容是书籍的灵魂,那么这套书的装帧就是它最得体的外衣,完全配得上它所承载的知识的重量。我甚至觉得,如果作为礼物送给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朋友,这份心意也会被对方的审美能力所高度认可。
评分初读此书,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那如涓涓细流般却又蕴含着磅礴力量的叙述方式。它并非那种直白地抛出结论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坐在炉火旁,慢条斯理地为你剖析世间万物的内在联系。行文中不乏大量的古代典籍引述和医案佐证,但作者的功力在于,他能将这些看似晦涩难懂的理论,用现代人能够理解的语言和逻辑进行重新梳理和阐释。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反倒像是解开一个又一个层层嵌套的谜团,每揭开一层,都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感叹。特别是一些对于人体气机运行的描述,作者的想象力和精准度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平衡点,让我对身体内部的运作有了全新的、更具画面感的认知。这种叙事风格,要求读者必须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但回报是丰厚的——它给予的不是表面的知识点,而是一种看待问题和理解生命的底层思维框架。
评分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某些观点应用到日常的自我观察中,效果非常令人惊喜。比如书中对于“湿热”形成环境的描述,细致到连居住环境的湿度变化、情绪的郁结状态都被纳入考量范围。我过去一直以为的“上火”或“疲倦”,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更深层次的病机根源。遵循书中的一些基础调整建议,比如特定的起居作息和简单的食疗搭配,仅仅坚持了一周,身体就有了一种久违的“轻盈感”。这种改变是那种非常微妙但确实存在的,不像某些保健品那样带有强烈的刺激性。它更像是对身体系统进行了一次温和的“重启”和“优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之时,以往那种莫名的烦躁和身体的沉重感明显减轻了。这套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理论的探讨,更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可操作、可持续的、与自然节律相协调的生活哲学。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流传的健康类书籍相比,这套书的学术严谨性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我对比了十几本同类型的著作,很多要么过于侧重养生口诀的堆砌,要么过度偏向现代医学的视角来解读中医理论,显得有些“四不像”。而这套书的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他引经据典,每一个论断都能够追溯到其最初的源头。书中对“邪气”的界定和“正气”的扶持,有着非常清晰的逻辑链条,不会让人产生“这是在贩卖焦虑”的担忧。它在阐述疾病的复杂性时,并没有试图将所有问题都简单化,而是承认了人体的复杂性,并提供了应对这种复杂性的思维工具。这种尊重知识体系本身的态度,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倍感踏实,知道自己获取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智慧,而非转瞬即逝的“新潮”说法。
评分阅读完这三册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健康”这个概念的片面理解。健康不再是“没有生病”那么简单,而是一种动态的、持续的平衡状态的维护过程。特别是关于“无病到天年”的收官之册,它没有落入追求长寿的俗套,而是深入探讨了生命质量的终极奥义——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保持心神安宁与身体通达的和谐统一。作者的格局非常大,从个体的微观症状,一直延伸到宏观的自然环境和时代变迁对人体的影响。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是渐进式的,第一册打基础,第二册深入病机,第三册升华到人生境界。它像是一把钥匙,不仅打开了中医理论的殿堂,更打开了审视自身存在状态的一扇窗。读完后,你会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微妙地发生了一场深刻的转变,不再急于求成,而是懂得顺势而为,这才是真正的“治大病”——治的是我们对生命认知的偏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