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是北大医院著名儿童保健专家南亚华30年临床实践和育儿经验的总结。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以特有的亲和力,让几十万的宝宝得到细心的的呵护。
上班族妈妈每天睡前看10分钟,就可以轻松了解宝宝的营养与喂养、辅食添加、日常护理、习惯养成、情商培养、四季养育、早教游戏……全方位关注宝宝的成长。
新生儿阶段事无巨细,详尽地展示了宝宝养育的方方面面。让新手妈妈告别初为人母的不知所措,遇到问题时能沉着冷静地面对,坚定自己养育健康聪明宝宝的信心。
新手妈妈疑问总结了妈妈关心的育儿问题,在第一时间帮助新手爸妈解开育儿难题,正确认识宝宝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而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和早期发育。
对于宝宝的小疾病及其应急处理做了全面介绍。让新手爸妈能在宝宝生病时及时做出适宜处理,帮助宝宝减轻症状,让疾病尽快好转。
内容简介
宝宝什么时候能开口叫“妈妈”?
宝宝生病了,怎么照顾?
怎样吃出健康、聪明的宝宝?
如何教育,才能让宝宝有个好性格?
……
当妈妈把初生宝宝抱在怀里时,是否又感动又欣喜?又是否在感动之余还有一些不知所措?你做妈妈的生涯开始了,但是你却在担心自己能否养育好宝宝,成为称职的妈妈……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方式,避开一些传统育儿方式的误区,养育健康聪明的宝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这本书会告诉你,让宝宝一觉睡到自然醒比把他弄醒喂奶要重要得多,只要宝宝没有饿醒,妈妈晚上大可不必频繁喂奶;宝宝不肯乖乖睡觉的时候,千万不要抱起来用力摇晃,把他轻轻放在床上,慢慢地宝宝就学会自己入睡了;如果爸爸妈妈想培养一个懂礼貌的乖宝宝,那么请做好宝宝的榜样,因为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在无形中感染和熏陶着宝宝……
宝宝是一朵娇嫩的花,需要爸爸妈妈贴心、全面的呵护。期待本书能让你从初为人父人母的手忙脚乱中解脱出来,成长为育儿达人,享受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每一天!
作者简介
南亚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儿童保健专家,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约主讲。
她是一位拥有近30年临床实践和育儿经验的儿童保健专家,也是一位喜爱宝宝的奶奶。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以特有的亲和力,让几十万的宝宝得到细心的的呵护。
她还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约主讲,多次参与育儿节目的录制,并在各种相关报刊发表儿童保健科普文章近百篇。
她的博客起名为:“南大夫快乐育儿日记”,微博宣言是“爱我的工作,也爱所有的宝宝感谢他们带给我无尽的快乐”“快乐育儿”是她的理念,期待新手爸妈在南大夫的指导下,能从初为人父人母的手忙脚乱中解脱出来,成长为育儿达人,享受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每一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南大夫为新手妈妈准备的这份贴心礼物,解读了宝宝生长发育中的规律、需求,如何观察宝宝的每一个表情、动作,以及如何护理、喂养等,让妈妈和宝宝心心相连。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 吴光驰
★根据不同月龄宝宝的营养需求和身体特点,精选了典型食谱,帮助妈妈有针对性地给宝宝补充营养。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管营养师 李宁
★对宝宝常见问题的解读,让妈妈们成为宝宝贴心的“家庭医生”。
——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 陈霞
目录
新生儿
新生儿特点26
新生儿生长发育标准/26
新生儿能力发展标准/27
2~4天内体重会减轻/28
头会显得比较大/28
眼睛有点斜视/28
“马牙”和“螳螂嘴”不是病/28
面部表情会有怪相/28
几乎都会“脱皮”/29
青灰色“胎记”大多在4岁时消失/29
每天睡18~22小时/29
偶尔打喷嚏并非感冒/29
儿科医生说喂养30
初乳最为珍贵/30
尽早吮吸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基础/30
最舒服的哺乳姿势/31
……
日常护理38
抱宝宝要用手托着他的颈部/38
前3个月不要用枕头/38
给宝宝选择柔软舒适的棉质衣物/38
斜襟的衣服最适合刚出生的宝宝/38
尿布和纸尿裤配合着用/39
看懂宝宝的大便/39
小屁屁的护理“男女有别”/40
五官、脐带及皮肤护理/41
洗澡是一次大行动/42
……
宝宝疫苗接种一览表46
计划内疫苗接种具体时间表/46
一些计划外疫苗也可接种/47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47
儿科医生答疑48
宝宝头上的囟门是什么/48
宝宝红屁股怎么办/48
女宝宝“阴道流血”“白带”正常吗/48
宝宝“罗圈腿”怎么办/49
宝宝头垢怎么去除/49
怎样判断生理性黄疸/50
宝宝出气呼噜呼噜的,是生病了吗/50
……
习惯养成54
晚上睡觉时关掉灯,不要开小夜灯/54
绝对安静的睡眠环境不利于宝宝健康/54
同房不同床睡最好/55
被子太厚影响宝宝睡眠质量/55
……
情商培养56
和宝宝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56
关于依恋的研究结果/56
是否产生安全依恋对宝宝将来影响很大/56
……
四季育儿须知57
春季:保持室温恒定、湿度适宜/57
夏季:预防痱子很重要/57
秋季:须防宝宝上火/57
冬季:别忘记给宝宝补充鱼肝油/57
早教小游戏58
宝宝,我是妈妈/58
天亮了,天黑了/58
宝宝跟你握握手/59
1~3个月宝宝
……
4~6个月宝宝
……
7~9个月宝宝
……
10~12个月宝宝
……
13~15个月宝宝
……
16~18个月宝宝
……
附录:宝宝健康发育监测卡
精彩书摘
新生儿特点
新生儿顺利娩出后,产房医生会为他清理呼吸道,擦去口鼻中的黏液,再用吸管吸出呼吸道黏液;接着刺激新生儿哭,待新生儿大声啼哭后,处理脐带。做完这些后,医生会擦净新生儿身上的胎脂,在病历上打上新生儿足底印和妈妈的拇指印,接着会测量身长、体重,医生还会进行新生儿评分。
新生儿生长发育标准
身长:新生儿的身高标准范围为:男宝宝46.8~53.6厘米,平均值为50.2厘米,女宝宝46.4~52.8厘米,平均值为49.6厘米。
体重:根据体重值,可把新生儿分为正常体重儿(2.5千克≤体重<4千克)、低体重儿(体重<2.5千克)、巨大儿(体重≥4千克)。
外形:皮肤红红、凉凉的,头部相对较大,头发贴在头皮上,四肢蜷曲,小手紧握,哭声响亮。
呼吸:呼吸很浅,频率忽快忽慢,节律常不一致,每分钟大约40~60次,两周后会逐渐稳定。
便尿:出生后不久排出墨绿色的黏稠状胎便,2~3天后转成黄便。出生24小时内第1次排出尿液,颜色淡黄,有时可能会带些橘红色结晶。
睡眠:一昼夜有18~22小时都处于睡眠状态,只有饿了、尿了才会醒来哭闹片刻,吃饱或更换尿布后安然入睡。
先天反射:已具备觅食、吮吸、握持、踏步、自我保护等先天反射本领,这些是新生儿特有的。大部分先天反射在3~4个月后消失。
新生儿能力发展标准
听觉:醒着时,近旁10~15厘米处发出响声,可使新生儿四肢躯体活动突然停止,好像在注意聆听声音。新生儿喜欢听妈妈的声音,不喜欢听过响的声音和噪音。如果在耳边听到过响的声音或噪音,他的头会转到相反的方向,甚至用哭声来抗议这种干扰。只要新生儿醒着,家人要多和他说话,用亲切的语气和他交谈,还可以给他准备摇动时会发出柔和响声的玩具。
触觉:已经习惯于被子宫包裹的新生儿,出生后还是喜欢紧贴着身体的温暖环境。当抱起新生儿时,他们喜欢紧贴着你的身体,依偎着你。新生儿哭的时候,爸爸妈妈最好抱起他,并且轻轻地拍拍他,这一过程可以满足新生儿触觉安慰的需要。新生儿对不同的温度、湿度、物体的质地和疼痛都有触觉感受能力,喜欢接触质地柔软的物体。嘴唇和手是新生儿触觉最灵敏的部位。
视觉:新生儿一出生就有视觉能力,虽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但每2~3小时会醒来一会儿,当他睁开眼时,爸爸妈妈可以试着让他看自己的脸。新生儿的视焦距调节能力差,最佳距离是20厘米,爸爸妈妈可以在距离新生儿眼睛20厘米处放一个红色圆形玩具,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力,然后移动玩具上、下、左、右摆动,新生儿会慢慢移动头和眼睛追视玩具。
……
前言/序言
《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 您值得信赖的育儿伙伴 在生命的最初岁月里,每一个细微的成长迹象都牵动着父母的心。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宝宝的健康、快乐与发展,便成为了家庭的焦点。然而,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面对新生儿的到来,常常伴随着欣喜,也难免夹杂着一丝丝的惶恐与不安。如何科学地喂养?如何应对常见的疾病?宝宝的睡眠问题如何解决?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这些成长的里程碑又该如何引导?无数的问题在脑海中盘旋,渴望着专业、可靠的解答。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应运而生。它并非仅仅是一本堆砌着冰冷医学术语的指南,而是集结了资深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融入了对为人父母的深刻理解与关怀,旨在成为您在育儿道路上最坚实、最温暖的后盾。这本书的诞生,凝聚了无数个日夜的钻研与思考,每一页都饱含着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盼,以及为父母减轻负担的诚挚心愿。 科学育儿,奠定健康基石 《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将科学育儿的理念贯穿始终,从孕育生命的萌芽开始,便为准父母们提供了详尽的指导。书中细致地阐述了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均衡的饮食为宝宝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当宝宝降临人间,喂养成为了首要课题。本书对母乳喂养的益处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提供了科学的哺乳技巧和注意事项,帮助新手妈妈们顺利度过哺乳期。对于需要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书中也提供了详尽的奶粉选择、冲调方法以及喂养量的建议,确保宝宝能够摄取充足的营养。 随着宝宝的成长,辅食的添加是另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书中将辅食添加的过程分解为循序渐进的步骤,详细介绍了不同月龄段宝宝的营养需求,以及各类食材的选择、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从米粉、蔬菜泥到肉类、蛋黄,每一个阶段的辅食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既能满足宝宝的营养所需,又能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此外,本书还着重强调了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了关于常见过敏原的识别、应对策略,以及在日常喂养中应注意的事项,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守护宝宝的健康。 守护健康,从“医”开始 孩子的健康是父母最关切的事情。《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凭借其深厚的儿科医学背景,为父母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守护指南。书中详细介绍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等不同阶段,宝宝可能面临的常见健康问题,例如: 呼吸道感染: 从感冒、咳嗽到支气管炎、肺炎,书中不仅解释了这些疾病的病因、症状,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家庭护理的详细指导,包括如何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何时需要就医,以及在居家护理中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 消化系统问题: 腹泻、便秘、呕吐、喂养不耐受等,这些都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难题。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消化系统疾病的成因,并为父母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例如如何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以及识别需要紧急医疗干预的警示信号。 皮肤问题: 尿布疹、湿疹、痱子等,这些看似小问题,却时刻困扰着宝宝和父母。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常见的皮肤问题,并提供了科学的护理建议,帮助父母们有效预防和缓解宝宝的皮肤不适。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国家推荐的儿童免疫接种计划,详细解释了每种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应对措施,帮助父母们科学、及时地为宝宝完成疫苗接种,构筑坚实的免疫屏障。 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跌落、烫伤、误食异物等意外情况,是每个家庭都需要警惕的。书中不仅强调了家庭环境的安全隐患排查,更提供了在发生意外时的紧急处理步骤,以及如何争取最佳的救援时机,为宝宝的安全保驾护航。 本书在讲解疾病时,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强调日常的健康管理。从作息规律的养成,到环境卫生的保持,再到季节性疾病的预防,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此外,针对一些宝宝可能出现的特殊状况,如黄疸、高烧、抽搐等,书中也提供了清晰的判断标准和就医建议,让父母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突发情况。 点亮智慧,激发潜能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身体的强壮,更是心智的成熟和潜能的激发。《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深谙此道,将儿童发展的科学理论融入到育儿实践中,引导父母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长。 睡眠的艺术: 睡眠问题是困扰许多家庭的难题。书中科学地解析了婴幼儿的睡眠特点,提供了建立规律睡眠习惯的实用方法,从睡前仪式到睡眠环境的营造,一步步引导父母帮助宝宝形成健康的睡眠模式,让宝宝安睡,家长也得以休息。 语言的启蒙: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沟通的桥梁。本书详细介绍了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启蒙方法,例如亲子阅读、儿歌游戏、日常对话等,激发宝宝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运动与感知: 大运动能力如爬行、站立、行走,精细动作能力如抓握、捏取,以及感官认知的发展,都是宝宝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书中提供了针对不同月龄宝宝的运动训练建议和感官刺激游戏,帮助宝宝在玩耍中不断挑战自我,发展各项能力。 情绪的梳理与引导: 孩子的情绪是其内心世界的晴雨表。本书关注孩子的情绪发展,指导父母如何理解宝宝的情绪信号,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回应,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的表达与管理,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本书提供了大量的亲子游戏和益智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趣味性,更蕴含着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宝宝的认知、社交、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 本书在引导父母陪伴孩子成长时,始终强调“尊重”与“耐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陪伴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至深远。书中鼓励父母放下焦虑,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孩子互动,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并因材施教,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温暖陪伴,共赴美好 《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集合,它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关怀与理解。在育儿的征途上,父母们可能会经历迷茫、疲惫,甚至自我怀疑。本书深知这一点,因此在内容编排上,不仅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更融入了温暖的人文关怀。 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展现了真实育儿场景中的困惑与解决之道,让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原来我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作者们以亲切而专业的语言,解答了父母们最关心的问题,消除了不必要的担忧,增强了父母们的信心。 本书还特别关注了父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高效育儿的同时,它也提醒父母们关注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适,保持积极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书中提供的家庭沟通技巧,也旨在帮助父母与伴侣之间建立更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承担育儿的责任与乐趣。 《儿科医生育儿圣经(汉竹)》是一本全方位、多角度的育儿指南,它如同您身边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儿科医生,随时准备为您解答疑问,提供支持。它将帮助您从容应对育儿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更重要的是,它将点亮您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让每一个充满爱的日子,都成为孩子健康、快乐、智慧成长的美好篇章。翻开这本书,您将开启一段充满知识、爱与成长的奇妙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