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花卉生产技术》以花卉生产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任务的解决构建教材内容和体系。本书适用于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本书分为八个项目,包括花卉的认识、花卉的繁殖、露地花卉生产、温室花卉生产、鲜切花生产、花卉栽培新技术、花卉的应用、花卉的生产与贸易。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花卉生产技术》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绿化等工作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高级、中级花卉园艺工的考试用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用书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绪论
项目一 花卉的认识
任务一 依花卉的生物学性状分类
任务二 其他分类方法
项目二 花卉的繁殖
任务一 播种繁殖
实训一 花卉播种技术
任务二 分生繁殖
实训二 分球、分株繁殖技术
任务三 扦插繁殖
实训三 木本花卉的硬枝扦插技术
实训四 绿枝插、叶插、叶芽插技术
任务四 嫁接繁殖
实训五 仙人掌类髓心嫁接技术
任务五 压条繁殖
任务六 组织培养
实训六 花卉组培快繁技术
项目三 露地花卉生产
任务一 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措施
实训七 露地花卉种子的观察与识别
任务二 一、二年生花卉生产
任务三 宿根花卉生产
任务四 球根花卉生产
实训八 水仙雕刻造型与养护
任务五 水生花卉生产
实训九 露地花卉种类识别
项目四 温室花卉生产
任务一 花卉生产设施及设备
实训十 花卉栽培设施类型的参观
任务二 温室花卉的栽培管理
实训十一 培养土的配制
任务三 花期调控技术
实训十二 花卉花期调控技术
实训十三 杜鹃花花期调控技术
任务四 温室观花草本花卉
实训十四 花卉的上盆与换盆
任务五 温室观花木本花卉
任务六 室内观叶植物
任务七 温室观果花卉
任务八 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
任务九 兰科植物
实训十五 温室花卉种类识别
项目五 鲜切花生产
任务一 鲜切花生产技术概述
任务二 切花的周年生产技术
实训十六 唐菖蒲定植技术
实训十七 切花菊张网、剥芽技术
实训十八 香石竹摘心、抹蕾操作技术
实训十九 切花月季采收及保鲜技术
项目六 花卉栽培新技术
任务一 花卉无土栽培技术
实训二十 花卉的无土栽培
任务二 组合盆栽技术
实训二十一 花卉组合栽培
项目七 花卉的应用
任务一 花卉室外应用
实训二十二 花坛花境设计
任务二 花卉室内装饰
实训二十三 插花
任务三 花卉租摆
实训二十四 花卉租摆方案设计
项目八 花卉的生产与贸易
任务一 花卉生产
任务二 花卉贸易
实训二十五 拟定花卉生产计划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一、球根花卉的栽植
1.整地
球根花卉喜富含有机质、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受球根花卉根系分布的影响,整地深度宜在40-50cm。
2.施肥
球根花卉需肥量大,应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基肥,基肥中可适当掺加骨粉等含磷量高的基质材料,以保证球根花卉开花和球根充实对磷的需求。在保证磷肥充足的基础上,配施中等量钾肥,氮肥施用量宜少。
3.栽植
栽植之前,根据球根规格大小、完好程度进行分级,种植时根据分级结果分块种植,避免因球根大小不一导致花卉后期长势不一,影响后期养护管理及观赏效果。种球较大且数量较少可采取穴栽,种球偏小且数量较多则开沟栽植。球根的栽植深度约为球高的3倍左右,但晚香玉、葱兰等适合浅植,覆土深度以刚没球顶为宜,而百合类球根花卉则多数适合深植,以覆土深度为球高3倍以上为宜;球根花卉的株行距以花卉植株大小而定,如大丽花等60×1OOcm为宜,风信子、水仙则20×30cm为宜,葱兰等小株花卉5×8cm即可。
球根花卉根少而脆,再生能力差,栽植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断脆嫩的新根。保护好球根花卉有限的叶片,避免影响养分的积累。花后及时剪除残花,加强新球膨大期肥水管理。
二、球根花卉生长期管理
球根花卉定植后,一般不随意移植,避免伤根,且在土壤管理如中耕除草时,也应多加小心,尽量少伤根。此外,球根花卉大多叶片甚少或有定数,栽培中应注意保护,避免损伤,否则影响养分的合成,不利于开花和新球的成长,也有碍观赏。做切花栽培时,在满足切花长度要求的前提下,剪取时尽量多保留植株的叶片。花前疏蕾、花后及时剪除残花不使结实,或及时剪除果实,均可节省养分,有利于地下部分球根迅速膨大、充实。
球根花卉耐水涝能力较差,生产中应做到“旱时及时灌水、涝时及时排水”。
……
前言/序言
花卉生产技术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园林、园艺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的课程之一。为适应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这一新的定位,提高受教育者的实践技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和行业的要求,本书的编写力求以职业岗位标准为基础,以花卉生产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突出能力培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生产任务。
本书由八个项目组成,其中项目四、项目六、项目七是重点。项目下设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均有任务考核标准、自测训练等,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力求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做到科学性、实践性相统一。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根据花卉产业实际生产的需要,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重点介绍了花卉生产栽培、养护管理及应用的新技术。
2)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打破传统教材的编写格局,以花卉生产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任务的解决构建教材内容和体系。因此,适用于以“项目”和“任务”为驱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3)关注花卉产业的热点问题,与时俱进,以室内外绿化美化常用花卉为主要研究对象,突出花卉产业的特点。
……
《花卉生产技术》 一、本书概览 本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园艺类“十二五”规划教材,旨在为从事花卉生产、园林绿化、花艺设计、植物繁育以及相关技术推广与管理工作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一线从业人员提供全面、系统、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书内容紧密结合当前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力求使读者掌握花卉生产的关键技术,提升就业竞争力。 二、目标读者 1. 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园艺、花卉专业学生: 本书是为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求而编写,内容涵盖专业核心课程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学生学习、掌握花卉生产技术的理想教材。 2. 基层花卉生产者及技术人员: 对于已在一线从事花卉生产、种植、销售的农户、技术员,本书能提供科学、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操作方法,帮助其优化现有生产模式,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产量和品质。 3. 园林绿化从业人员: 熟悉花卉的特性、栽培管理和应用,对于提升园林绿化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水平,丰富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 4. 花艺设计师及相关从业者: 了解花卉的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是进行高水平花艺创作的基础,有助于设计师更好地选用和处理花材。 5. 对花卉产业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无论是在家种植观赏花卉,还是希望了解花卉产业发展,本书都能提供深入浅出的指导。 三、内容构成与特色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逻辑清晰,循序渐进,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践应用。重点突出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同时兼顾传统栽培经验的传承。 第一部分:花卉生产基础 花卉生物学基础: 详细介绍花卉的定义、分类、主要形态结构、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空气等环境因子对花卉生长的影响。深入剖析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等生命活动,为理解花卉的栽培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花卉种质资源与育种: 介绍我国及世界主要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利用现状。阐述花卉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如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等),以及新品种选育的流程和技术要点,引导读者了解花卉种质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花卉繁殖技术: 全面讲解花卉的有性繁殖(播种、嫁接、压条等)和无性繁殖(扦插、分株、组织培养等)技术。书中将详细阐述各类繁殖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关键技术点以及不同花卉对繁殖方式的适应性,并辅以大量图片,使读者能够直观掌握各类繁殖操作。特别关注了组织培养等现代高效繁殖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应用。 花卉栽培基质与营养管理: 介绍各类栽培基质(土壤、泥炭、珍珠岩、蛭石、椰糠等)的理化性质、选择标准与改良方法。系统阐述花卉生长所需的宏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其生理功能,详细介绍有机肥、无机肥的使用方法、施肥原则、施肥时期与用量,以及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施肥技术,强调精准施肥对提高花卉品质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主要花卉生产技术 本书将重点介绍几种在我国花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品种的生产技术,内容涵盖这些品种的生物学特性、适生环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后处理等全过程。 观叶植物生产技术: 选取室内观叶植物的代表性品种(如绿萝、吊兰、龟背竹、琴叶榕等),重点介绍其对光照、温度、湿度、水分的要求,以及扦插、组培等繁殖方法,盆土配制,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观花植物生产技术: 选取切花、盆花、地栽花卉的代表性品种(如月季、康乃馨、玫瑰、百合、菊花、杜鹃、绣球等),详细介绍其播种、扦插、组培等繁殖技术,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肥管理,促成栽培与延后栽培技术,以及花期调控、采后保鲜等关键环节。 球根花卉生产技术: 介绍郁金香、风信子、百合、唐菖蒲等球根花卉的球根贮藏、繁殖、种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催花技术。 多肉植物生产技术: 介绍多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常用繁殖方法(扦插、叶插、分株),生长环境的模拟(光照、通风、湿度),特殊的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 水生花卉生产技术: 介绍荷花、睡莲、碗莲等水生花卉的栽培特点,盆土配制,繁殖方法,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第三部分:花卉生产的先进技术与管理 花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重点介绍花卉病虫害的识别、发生规律,以及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详细介绍常用农药的种类、性能、安全使用技术,以及病虫害综合治理(IPM)的应用。 花卉采后处理与商品化技术: 讲解花卉采收的最佳时机,各种花卉的采后贮藏与运输保鲜技术(如低温贮藏、真空吸水、化学保鲜剂的应用等),包装技术,以及花卉商品化处理的标准和流程,旨在延长花卉的观赏期,减少损耗,提高商品价值。 花卉生产设施与环境控制: 介绍温室、大棚、网室等各类花卉生产设施的结构、功能和选择原则。重点阐述现代温室环境自动控制技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通风等参数的调控方法,以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系统,为实现花卉的工厂化、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花卉生产经营与管理: 探讨花卉市场分析、产品定位、生产计划制定、成本核算、质量管理、品牌建设以及营销策略。结合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介绍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中花卉的应用,引导读者理解花卉生产的经济社会价值。 四、本书的显著特点 1. 紧贴职业教育定位: 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就业需求,强调技能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同时,大量引用实际生产案例,提供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许多章节都配有“实践操作指导”或“案例分析”,方便读者对照学习。 3. 注重科技前沿: 积极吸收和介绍花卉生产领域的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如生物技术在育种和繁育中的应用,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现代生产模式。 4.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配备大量清晰、精美的图片、图表和流程图,直观展示花卉的形态特征、栽培过程和操作要点,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 5. 体系完整,内容全面: 从花卉生产的基础理论到具体品种的栽培技术,再到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构建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学习需求。 6.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力求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便于职业院校学生和一线生产人员理解和掌握。 五、应用价值 本书不仅是高等职业院校园林园艺类专业的优质教材,更是广大花卉生产者、技术人员、园林绿化从业者以及花艺爱好者的实用工具书。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 掌握花卉生产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熟练运用各种花卉的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后处理方法。 了解花卉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科技动态。 提高花卉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为从事花卉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花卉生产技术》的出版,希望能为我国花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花卉生产技术技能人才。